用眼太多,眼睛发酸。友人告诉我说,站起来向窗外望5分钟,症状就会改善。遵循友人的指示,站到了窗户边。向窗外凝望了5分钟,5分钟里我有了很多的沉思与遥想。 首先,我看到了远方的蓝天。天蓝得很纯,像颗大大的宝石摆放在那里。天生就特别喜欢这种天蓝的色彩,于是
用眼太多,眼睛发酸。友人告诉我说,站起来向窗外望5分钟,症状就会改善。遵循友人的指示,站到了窗户边。向窗外凝望了5分钟,5分钟里我有了很多的沉思与遥想。
首先,我看到了远方的蓝天。天蓝得很纯,像颗大大的宝石摆放在那里。天生就特别喜欢这种天蓝的色彩,于是就感觉它特别美,心里就特别的愉悦,浑身就特别的熨帖。假如,不是我站在这里,而是一个对天蓝色没有感觉的人,看到这样的天蓝色,会怎么样呢?它会视而不见的。所以,一个人不必太在乎别人看自己,自己相貌再美丽,道德再高尚,品格再伟大,对于那些欣赏不了的人来说,你的存在与他的灰头鼠脸的邻居是别无二致的。谁有能力把自己建设得让每一个人都欣赏呢?你的美丽对于那些没有审美能力的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灿烂只能向那些懂得“灿烂是一种美”的人去灿烂。
有时候,无知就是一种美丽,无知就是一种幸福。今天,我们说到天空,立即就会想起:大气层、氮氧氩、光谱、尘埃、水滴、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等这些名词概念来,这些都是今天的科学告诉我们的,它们都是天空的一种真实。然而,当我们满脑子充斥这些“真实”时,天空的“美”就荡然无存了。古人没有这些科学知识,他们对天空的真实是一种“无知”。他们反复地在想:天空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天空到底是什么样的?通过想象,美丽就出来了:玉皇宝座、王母瑶池,七仙女、凌霄殿,天堂、穹庐、碧落、长天、长空、青空、云天、天宇、天穹、苍穹、穹碧、穹汉、穹昊、穹宇……只看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名词,就可以想见,天空在古人的心目中该是多么美啊!然而这些美及这些美给人带来的幸福感都是构建在古人对“天空”的“无知”的基础之上的。
接着,我看到了白云。朵朵白云就吊在半空中,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一动也不动。白云因为有了蓝天做衬显得格外耀眼与亮丽,蓝天也是因为有了白云做点缀才更丰富,更有层次感。天空的美丽是由蓝天与白云共同构建的,谁也离不开谁,谁也少不了谁,这里没有谁主谁次、谁陪衬谁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尝又不是如此呢?一个团队里,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里也没有主次、陪衬不陪衬的问题,管理者不必对被管理者颐指气使,因为如果没有被管理者在,那么你这个管理者也就不存在了,懂得这个理儿的管理者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蓝天白云下是绿树和原野。一抹的绿色,但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高有矮,正是这样的参差才构成了夏天野外的丰富与美丽。人们的潜意识中总是喜欢“一律”,总是喜欢用一种标准来律齐自己的队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因为世界本来就是参差的,人间本来就是不一的。这也是一种妄想,人是不可能被你“律”齐的,因为“律齐”是不符合人之天性的。我们只能承认人的参差,认同人的不一,顺应人之天性,要想带好自己的队伍,除了顺应人的差异性,是别无它发的。
我知道那些“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高有矮”的绿色是由植物种类不同而造成的。植物下的土地都是一样的,至多不过肥力略有区别而已。可是,生长出来的植物为什么会“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高有矮”呢?看来不是下面的土地的问题,而是植物自身的问题。我们太多的时候,生活中、工作中碰到了挫败,第一反应是责怪客观因素,其实,更多的时候原因不在客观,而在我们自身,正像这植物一样,长的不够高不是土地的问题,而是植物本身的问题。
向窗外5分钟的凝望,我还看到了更多的景象,每一种景象都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沉思或遥想……
没事的时候,望一望窗外,很不错,真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