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放晴了,早上起来,朝霞满天,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洁净清新的空气扑面。七点半,我们从宾馆出发,上南湖大道,过华中农业大学,入野芷湖路,经武汉理工大学,至雄楚大道,经中山路到大东门,左拐右拐,足足走了四十分钟,才来到阅马场,即首义广场。首义广场即红楼广场,这里是花的世界。修剪齐
天放晴了,早上起来,朝霞满天,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洁净清新的空气扑面。
七点半,我们从宾馆出发,上南湖大道,过华中农业大学,入野芷湖路,经武汉理工大学,至雄楚大道,经中山路到大东门,左拐右拐,足足走了四十分钟,才来到阅马场,即首义广场。
首义广场即红楼广场,这里是花的世界。修剪齐整的花枝、树枝,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大多红如焰火,粉似彩霞。因为才八点多钟,晨练的人们还没有完全散去,花径上、林荫里,跑步、练拳的人都有。
广场的中央是黄兴拜将台。黄兴是当年同盟会领导人之一,在革命危难之时,由上海转战湖北武汉,革命军政府于1911年11月3日,在此筑台授印,任其为战时总司令,故名为拜将台。碑高五米多,方型,呈锥体,基设石台,环以铁栏。正面书“拜将台”三个大字,其下镌刻“辛亥首义鄂军都督黎任黄兴为总司令在此授印”两行小字,背面镌刻“中华民国十七年十月十日辛亥首义同志会立”款识等。卓俊健丽,恰与北面巍峨的红楼(武昌起义纪念馆)相互辉映。
我们又来到被誉为“民国之门”的红楼,一扇铁栅门,门上插着当年国民革命军十八星军旗。正欲买票进去,忽见售票处一个通知,大意是为纪念武昌起义100周年,免费为游人开放。旁边还有一方石刻,不妨抄录如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原系清政府修建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翌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义声所播,全国响应,从而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看完了石刻,我禁不住回头望着正在广场晨练的人们,幸福感随着澎湃的心绪油然而生。 (感动的句子 )
办理了登记手续,从铁栅门进去。这是一组红楼建筑群,正前方一幢颇具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两层红砖红瓦楼,坐北朝南,中间人字披水,“鄂军都督府”镌刻其上,两侧各有一排平房,也是红砖红瓦。平房的周围绿树成行,与红楼恰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得红楼更加壮观。
我们从西侧的平房进入展区。展区按照起义的过程分为七个部分,两边墙壁上贴满了当年的照片,墙边矮桌上摆放了很多的实物。看着一张张珍贵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说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幅幅原始的图表、模型和栩栩如生的场景设计,眼前仿佛出现百年前辛亥起义的将士们,高举铁血十八星旗,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的恢弘壮阔的场面,仿佛听到了震天隆隆的炮声和阵阵的喊杀声。尤其是最后的一组巨大的垩泥雕塑,古铜色,国民革命军手持长枪、长矛、大刀,高呼革命口号,冲锋陷阵,清军节节败退的壮观激烈,让我热血贲张,久久激荡在摧枯拉朽的浴血战场上。
走出展区,中央红楼是武昌起义重要领导人的办公室。一间间办公室,一桌一椅,一台电话,一副笔砚,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样子。中间靠后一个不大的礼堂,典雅庄重,是当年武昌起义宣誓的地方,顶东头是革命军指挥部。过红楼,又是一排平房,与展区平房相呼应,里面多是当代题字和当年的绣花等等。
这里只是蛇山脚下一个僻静的弹丸之地,与周围浓浓的现代气息相比,显得再普通不过了,但在这里,却不但破碎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梦,打开了“民国之门”,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民族振兴的号角从此吹响,中国走上了复兴之路。
这将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走出铁栅门,看着巍然屹立的身着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左手持礼帽,右手握拐杖的孙中山先生铜像,越发感到格外的庄严肃立,高大伟岸。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