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反对莫言

发布时间: 2023-11-24 09:00:5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莫言:一个天才型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何遭人谩骂?文/南州,“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

为什么会有人反对莫言

莫言:一个天才型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何遭人谩骂?

文/南州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莫言

​莫言,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同屠呦呦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一样,本是一件值得赞誉的事。 

但不知为何,一提起莫言,便有很多人群起而攻之、骂之,对他的作品表示非常不满。

围攻莫言者的所骂言语多半如下:作品阴暗、沉闷、低级趣味;迎合西方人认为国人愚昧落后的观点;有选择性无底线暴露本民族的阴暗面,丑化祖国和同胞等。

先不论,这些谩骂莫言的人,有没有看过他的作品。其中,比较“有趣”的一点是: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很少有人骂他,而获奖之后,骂声四起,来势汹涌。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红是非多”,再或者是“树大招风”?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世界级大奖,是由西方设立评选没错,但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医学奖等不也都是西方评出来的吗?为何一定要厚此薄彼?

从语言环境、历史、文化等角度看,可以说一国文学是有国界的,不是世界性的,但文学中所蕴含的真实、朴素、激荡的情感,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学作品中对人性的剖析,对社会的洞察,也存有人类基础共鸣。

对一个人、一件事、一部作品有争议,无可厚非,但动辄谩骂成风,为了骂而骂,不由分说地骂,不是很奇怪吗?

一个敢于说真话、写现实的作家,才称得上是良心作家。但我们的社会留给真话的生存空间,实在令人堪忧。若长此以往下去,我们曾经辛苦得来的东西,也将亲自被我们自己断送掉。

大仲马有句话说得好:历史是什么,历史是用来挂小说的钉子。

其实,从大家的爱好也不难理解,谁不喜欢听故事和各种奇奇怪怪的八卦?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和小说,比比皆是,《封神榜》《聊斋》以及四大名著等等,都足以说明故事的强大生命力。

这一点在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名作《人类简史》中,也有所体现:人类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编故事群体,并且用神话、用故事来维系一个想象共同体的存在,进而变成一个更为团结的群体。

而那些对莫言以及莫言小说愤怒、谩骂的人,似乎不明白这一点,历史、现实与小说的关系。

同样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相比较而言,就是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小镇,但写出拉丁美洲百年风云变幻史、反映拉美那一片大陆人民富足与贫困的《百年孤独》被视为拉丁美洲的「圣经」,而莫言以及他的作品,却遭受很多人的谩骂。

想来,也许正如某位网友所说: 一个正常的人,在不正常的社会里就显得不正常了,一部好作品,在不好的人眼里就不是好作品了。就像一群习惯于说假话的人疯狂撕咬偶尔说了一句真话的人。

莫言在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曾发表演讲: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在演讲的后半部分,他讲了三个故事。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毛骨悚然的有两个。

(1)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莫言上小学。有一回,学校组织他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他们这些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放声大哭。莫言为吸引老师的注意,一度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

他也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在脸上,来冒充泪水,还看到在真哭假哭混成一片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一滴泪水也没有,嘴巴也没发出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去遮挡脸部。这位没有哭泣的同学睁着大眼睛看着包括莫言在内的其他同学,眼神中流露出惊讶和困惑的神情。

参观结束后,莫言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因为这个,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以后,莫言对告密一事深感愧疚,并向老师表示忏悔。

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同学有十几个。

莫言这位没有哭泣的同学,在莫言获诺奖之时,已去世有十多年。莫言表示,每当想起此事,想起这位同学,他就深感歉疚。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莫言悟出了一个道理: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这种情况,对于我们来说陌生吗?大抵是不陌生的,区别在于:你是那个哭泣的人,还是那个没有哭泣的人,有没有去告密,以及多年以后有没有因为告密而感到愧疚。

 (2)为保自己,要去牺牲别人的人,会有报应的

这个故事是莫言的爷爷讲给他的:

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躲避一场暴风雨,进了一座破庙。因外边的雷声猛烈,一阵又一阵,甚至有一个个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天空似乎还传来吱吱的龙叫声。此时,这八个泥瓦匠,被吓得胆战心惊,面色如土。 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事,谁干过坏事,谁自己走出庙接受上天的惩罚,免得让我们好人受到牵连。

外面雷电交加,自然是没有愿意出动站出来,走出庙去。因此, 有人提议: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

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

其中,有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一个人的草帽被风卷了出去。众人就催草帽被刮出去的那个人出去受罚。庙里比外面好得多,这个人不愿意出去,于是 众人合力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

而 那个人刚被扔出去,这座破庙便轰然坍塌。

看到这个充满“戏剧性”的结尾,会不会觉得自己身边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害人不成终害己。 

对莫言以及他的作品的评价:骂他的人甚嚣尘上,但沉默的才是大多数。

谩骂之外,也曾有网友这样评论到:“ 莫言长篇以《生死疲劳》最瑰丽宏阔,尤记得四年前读这本书时通宵达旦,难以释怀的情境。只有真正读了莫言之后,你才会理解瑞典皇家学院那些人不是吃素的,人家可是目光如炬,心明似镜。据我的阅读涉猎,当下中国文学的确只有莫言当之无愧堪领此奖。”

“莫言的创作力是一流的。”

“莫言的作品富有批判性,能启迪人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站在人民的立场出发,很受人民的喜爱。”

另外,国内一众作家对莫言的评价都非常高:

余华曾说:从文学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了。因为90%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王蒙说:老实讲,莫言的长篇小说,我大部分都没看过,但我清楚记得,1985年莫言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一篇中篇小说叫《爆炸》,我看完后非常激动,我到处跟人说,我那时候刚过50岁,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老过,但看完莫言这篇小说后,我得承认我老了。

陈忠实则表示:中国作家终于走进了诺奖行列,我觉得这不仅是莫言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耀,必将对中国文坛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莫言是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独特思维、艺术个性,都已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摘取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而毕飞宇则称莫言是他最爱的作家,莫言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在于告诉大家作家是人。他的作品流露的不是与意识形态的对抗,而是内心巨大生命力。

在作家王安忆眼中,莫言是天才型的作家,在天才方面,她认为在当代作家里很难找到人能和莫言相比。

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获得过很多赞许;《红高粱家族》被张艺谋导演拍成了电影;《生死疲劳》中的故事更是精彩绝伦,写出了属于中国特有的轮回故事;《丰乳肥臀》中用魔幻笔法,讲述浓浓的社会现实;而为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蛙》,相较其他作品,自然有其更胜一筹之处。

莫言的作品到底是不是好作品?能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现在的争论对他会有影响吗?

争论之下,其他的交给时间吧。岁月才是检验作品生命力的利器。

最后想说:有争议不完全是坏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个社会自信与包容表现。相比较,莫言的所悟所说:“当众人都哭泣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那么,今天,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谩骂,或者赞美都变成一种肆无忌惮的表演。

获诺奖的莫言本应被尊重,为何却遭到许多学者的讽刺?

对于诺贝尔奖,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只是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在莫言之前,不曾有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这个奖来自国外所以本土文化不被国外认可吗?还是因为西方学者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其实这些猜测也一直不曾中断过,而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对这位作家的评价却出现了两个声音。

来自不同人的不同声音

原本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对我们国家在此奖项无记录的刷新,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好事情,然而从奖项再到作品内容的评论来看,则出现了不小的分歧。包括一些知名学者、教授都发文批评,其中像李斌、陈桂婷就出了《莫言批判》,对莫言作品的“罪状”进行归纳和总结。

有意见的一方普遍认为莫言的作品中体现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作品当中有很多对中国人性的批评成分,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民情的嘲讽。可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一点连莫言自己都觉得糊涂。

莫言看待国内评论

面对国内批评自己的越发激烈的声音,莫言无疑是众矢之的,不过如莫言所言,他最初觉得这是在批评自己,可是越来越多的评论出来之后,莫言觉得这是在批评一个连他都不认识的人。

莫言认为自己是一名作家,那作家的观点应该是写出来的,而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毕竟说的话可以随风飘散,但写下来的文字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

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的矛盾

诺贝尔奖是如何产生的其实大家都非常了解,这个有百年历史的奖项从评选到颁发都是非常严谨的,虽然东西方因政治问题存在不小的差异,甚至在一些立场和表达上存在矛盾,但这并不能成为作品本身有政治目的的依据,而如果把揭露社会问题的一些桥段或者情节当成是反对社会发展的见解,也未免有“文字狱”一般的意味了。

不管是我们的五千年文化,还是西方的一些文学作品,其实都有表达当时社会的问题,比如《飘》中有美国的南北战争、种族歧视问题等,如果一概要从歌颂的角度出发,那么文学作品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

莫言的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写作手法都非常精致,他用文字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观看人性、情感、社会现实的环境,而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从这些作品中寻找那个丢失了方向的自己。

我们其实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升华自己的精神,进而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不是在文学的海洋中寻找反驳、鞭笞的依据,毕竟那个文字中的世界是虚拟的,而我们之所以读它是想更好的与人为善,更好的把握现在和未来,我们一定希望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无需丑化作者,只需在文字中总结经验,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最想成为的自己。

因为这些学者嫉妒莫言,说他的作品没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因此莫言受到了他们的讽刺。
因为莫言的作品很贴近民生,书里的有些片段、有些语言的描述不是很文明,充满了乡土气息,有点“俗气”,所以一些学者看不上莫言的作品。
因为有许多人认为莫言的文学并不是那么的好,他们认为莫言只是对西方文坛所接受。但是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不一定。任何人都有评价的权力。

莫言,为啥在网上被骂为。民族的败类,文学的耻辱

因为莫言说了真话。加上国人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民智尚未开化,当有一天一个人站出来说了句真话,被踩到了痛楚,那么这个说真话的人都会被认为是败类、异类、甚至是不爱这个民族的罪人。阿谀奉承,欺下媚上不是我们的传统么?莫言却背道而疾,直言缺点,所以,他被一群“爱国”者视为败类,文学的耻辱。
因为他的文学作品太写实,大多反应人的丑陋邪恶,好人被逼作恶,大部分作品宣扬暴力反抗,与当今社会宣传的向善忍让不符。
一个把中国描写成猪圈的人,在中国本来没什么人气的人,因为在外国获奖了,瞬间全国都认识了
你在不了解文章是啥情况前,不随意听任何一方看法。自己亲自去认真多看他的文章,自己不就心里有底了吗。
如果你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你去看了,我想你会有自己的想法
本文标题: 为什么会有人反对莫言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616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满族起的作用是什么朱元璋统治时期朱元璋本人可以随心所欲的处死任何官员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