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发作时常伴随着哪些症状

发布时间: 2023-11-21 20:01: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胃肠间质瘤:什么是胃肠间质瘤?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来自胃肠道...

胃肠间质瘤发作时常伴随着哪些症状

胃肠间质瘤:什么是胃肠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来自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除外微小GIST(直径1 cm以 下),约20%的病人首诊即合并远处转移,约半数局限性 GIST完整切除术后发生复发[1-2]。简单来说,胃肠间质瘤间质瘤是一个由间充质来源的、具有潜在恶性的一类肿瘤,发生在胃部就叫胃间质瘤。其危险程度需要通过病理检查及生长部位来确定,极低危和低危的间质瘤,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好,相反的,危险度越高,恶性度越高,治疗效果和预后也就越差。间质瘤外科手术以后一般3年5年的生存率能够达到70%到80%多,是一个相对来讲治疗效果比较好,生存率预后良好的一个肿瘤。
GIST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占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70%,流行病学研究显示,GIST多发于50~70岁,40岁以下的患者少见,男女发病没有明显的区别,GIST大部分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约10%~20%发生于直肠,食管占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发生。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间质)的软组织肉瘤,在国际上属于罕见疾病。虽然“罕见”,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国内每年约有3万名新诊断的患者。
胃间质瘤早期时肿瘤体积较小,多数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实现根治。后期随着瘤体的增大,胃肠间质瘤多表现为胃肠道的非典型症状,如胃肠道出血、包块、梗阻以及腹痛。临床发现时往往已进入晚期,肿瘤多发生腹腔播散转移,甚至出现腹水。这类晚期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只能采取靶向药物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胃肠间质瘤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普遍认为胃肠间质瘤是一种“分子病”,近60%-70%的胃肠间质瘤患者酪氨酸激酶基因(KIT)存在突变。对因下药——靶向药瑞派替尼可以抑制其突变激酶的不同突变形式,从而打破耐药困境;今年三月,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执行,瑞派替尼也在其中,为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进一步减轻了治疗负担。
是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性肿瘤,规范名称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源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及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发生于胃。胃肠道间质瘤是一个随着病理临床技术发展而逐渐被认识的诊断概念,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组织学上富于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尔为多形性细胞,呈束状、弥漫状排列,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间质瘤危险分级标准基于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目。
胃肠间质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来源肿瘤,可起源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最常发生于胃和小肠。免疫组化检测通常表达CD117,基因检测大多数病例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C-KIT)或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活化突变。临床表现及生物学行为可表现为从良性到恶性。诊治过程推荐采取包括病理科、放射科、外科、肿瘤内科、核医学科等医生共同参与的MDT模式。
胃肠间质瘤的检查手段
1.消化道内镜、内镜超声 常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及指肠GIST的诊断,在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性病变。
2.CT或MRI检查 CT和MRI检查能够清楚显示肿瘤的形态、范围、内部结构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同时判断有无远处转移,是GIST最有意义的检查手段之一。
3.活检 对于诊断不明或拟行术前治疗的潜在科切除病状,可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或经皮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间质瘤的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临床症状多变,从无症状到非特异性的胃肠道不适、腹痛或触及包块等。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与胃肠壁关系及良恶性有关。可有以下常见症状:吞咽困难,腹部不适,进食梗阻,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

胃部肿瘤有哪些症状

1、胃部不适:胃部肿瘤会导致胃部不适,患者会出现胃出血、呈节律性疼痛胃部疼痛、胃部反酸、胃胀气、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2、腹部不适:胃部肿瘤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胀上腹部疼痛不适、腹部有肿块、上腹部饱胀感、腹水等腹部不适症状。

3、身体不适:患上胃部肿瘤后患者会出现身体不适,比如出现恶心、呕血、食欲不振、嗳气、消瘦、乏力、大便呈黑色、厌食等身体不适症状,如果病情继续发展,会引起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贫血等疾病。

胃肿瘤的早期可无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部隐隐的疼痛感或饱胀不适,多在进餐后加重,常有饥饿感,但稍一进食即感饱胀不适,可出现食欲减退、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呕血与黑便。腹部查体时可无阳性体征,或在上腹部可扪及肿块,有压痛。单纯从临床症状无法对早期胃肿瘤进行诊断,胃镜检查结合胃黏膜的病理活检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下早期的胃肿瘤可表现为小的息肉样隆起或凹陷,基底部较宽,病变表面粗糙不平或有糜烂、触之易出血,进行美蓝染色病变处可着色,钳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1、胃部的肿瘤在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2、胃不舒服、疼痛、呕吐确实是胃病的表现,但胃病有很多种,也包括肿瘤。
3、体形一直都比较瘦,不一定考虑是肿瘤。肿瘤的特征是近段时间有明显消瘦的现象。
4、胃镜是排除肿瘤的最可靠的检查。
5、20岁得肿瘤的可能性很小。
总之,从你的情况来看,不会去考虑肿瘤的。

1.消化不良

胃部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都有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的表现。出现上腹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

2.体重减轻

由于消化不良,不能正常进食,热量摄入不足而导致体重减轻;恶性肿瘤还会因为消耗增多而引起体重减轻。

3.腹痛

良性肿瘤引起的腹痛症状,相对比较轻微,一般为隐痛或者钝痛;恶性肿瘤进展期,腹痛症状加重,表现为持续、剧烈疼痛。

4.胃出血

良性肿瘤一般不引起出血或者出血的量比较少;恶性肿瘤会导致明显的胃出血,表现为黑便或者呕血。

胃部肿瘤最常见的是胃癌,还有一些其它良恶性疾病,比如胃间质瘤、淋巴瘤等,上述胃肿瘤早期都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基本跟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差不多,主要临床症状是腹痛、腹部不适、饱胀感等,因此很难早期发现。但是患者出现以下几项症状后一定要引起警惕:
1、平时胃疼规律,现在胃疼不规律,需要引起警惕是否胃出现问题;
2、原来胃疼吃药管用,现在吃药不管用,也得引起警惕是否胃长肿瘤;
3、胃肿瘤可能会伴随其它症状,比如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便,甚至呕血,属于胃肿瘤的临床表现;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后,有些病人会引起消化道梗阻,出现呕吐、甚至呕血等,也是胃肿瘤的临床表现;
4、胃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后,有些病人会出现消瘦、贫血、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都要引起警惕。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表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胃镜检查。
本文标题: 胃肠间质瘤发作时常伴随着哪些症状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575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皇贵妃是妻还是妾《剑桥中国史》中提到的漕运旗丁是满人吗,如果不是和清代一般意义上的旗丁有何不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