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葡战争之后明朝做了什么?开始重视大力发展火器,明葡战争指1521年爆发的明军与葡萄牙军的战争,1523年明军胜利。双方参战兵力...
明葡战争之后明朝做了什么?开始重视大力发展火器
明葡战争指1521年爆发的明军与葡萄牙军的战争,1523年明军胜利。双方参战兵力明军10000人,葡萄牙军700-800人,明军主要指挥官为汪鋐。
正德年间的一场明葡战争,虽然明朝获胜,但还是为明朝统治者和士大夫敲响了警钟,开始大力发展火器事业,增加军事实力,为后期的明日战争的胜利以及西学东渐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背景:
西草湾之战是发生在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在广东西草湾明水师与佛朗机海军的一场海战。1511年,葡萄牙已经有海员越过非洲到达满剌加,并对当时的大明广东布政使司的屯门军镇(今香港的屯门一带)虎视眈眈,渴求占领该地,并向大明宣战,以明水师胜利告终,葡人逐渐放弃武力侵略屯门之野心。
过程:
实际上,早在葡萄牙人抵达中国海岸线之前就已经接触到了出海经商的中国人。1511年,葡萄牙名将阿尔布柯尔克带领一支由17艘战船和1800人组成的远征军,进攻位于南洋地区的贸易重镇马六甲。马六甲本地统治者一贯偏袒 *** 商人而对中国商队严加盘剥,并且企图利用战乱打劫当时停泊在马六甲港的中国商船。
这些船上的华商主动联络葡萄牙军队,表示愿意提供帮助。虽然此次联手对敌最终未能实现,但熟悉当地情况的华人也将马六甲城内的情况及守军情报透露给了这些新来的西方人。双方的初次接触都给对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些南下经商的华人并非私自出海的普通商贾。由于明朝已经严守海禁政策达半个世纪,普通人是无法期望自发出海进行贸易活动的。
有了这两次印象不错的碰面,葡萄牙人很快就开始计划继续从海陆探索中国沿海,寻找传说中的秦人。由于历史上,《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巨大影响力,此时西方人脑中幻想的中国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富庶宝地,所以到中国进行贸易往往成为了一个非常高大上的目标。
1520年1月,驻华大使皮雷斯通过多方贿赂,终于获准带着自己的中国翻译火者亚三及若干随从由广州出发,并于5月赶到了大明王朝的陪都南京。当时的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刚刚在江西平定了宁王叛乱。留在珠江口的葡萄牙人已经由安德拉德的兄弟西蒙.安德拉德接替指挥,他为了防御中国沿海频繁出没的海盗而在屯门岛上建立了小规模的防御工事。这些事情在明朝中央看来,更加难以接受。
随后,几艘带有葡萄牙人的泰国船陆续从南洋赶来,又被明朝地方官拒之门外,双方的冲突已经到了激化的边缘。新继位的明世宗嘉靖皇帝年纪虽小,却是一个非常信奉传统礼教的皇帝。在满朝愤怒大臣的怂恿下,新皇帝下令驱逐葡萄牙人,禁止他们继续来华贸易,并要求他们退出马六甲。
战争结果:
1523年,一支由5艘桨帆船和1艘中国式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船队在末儿丁的指挥下来打广州,意在与明朝 *** 重新交涉。在遭到广州地方官的拒绝后,船队经过屯门,一路来打西草湾。早就严阵以待的96艘明朝战舰一路上不停的尾随与挑衅。直到夜里,明朝水师再次以火船为先锋,对葡人的船队进行保卫与突袭。双方才再次爆发了著名的西草湾之战。葡萄牙人在损失了2艘船后,再次突围而去。末儿丁等42人被杀或被俘,明朝守军以海盗罪的罪名将俘虏悉数绞死。
历史小问题:为什么明朝不愿意和葡萄牙开展贸易?正是朝贡思维与海禁政策,让中央反对民间与海外进行贸易。而地方上又往往出于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纵容海商与海盗进行走私贸易。当明朝中央朝廷在嘉靖朝不断紧缩海禁政策,这些人又不得不与葡萄牙人合作,最后甚至发展到与日本浪人抱团,形成了祸害沿海地区几十年的倭寇风暴。明朝 *** 不但不能依靠贸易获得税收,反而需要耗费无数来弹压沿海的倭寇势力。十四年后的1567年,明朝 *** 终于同意在今天的福建海澄开关,进行对外贸易,史称隆庆开海。通过这一渠道被吸纳进中国的大量白银,成为了大明王朝继续维持统治近一个世纪的重要资本。
缴获武器:明朝嘉靖元年(1521年),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之战中,从缴获的两艘葡萄牙舰船中得到西洋火绳枪。1548年,又在缴捕侵扰我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缴获了日本的火绳枪(铁炮)。明王朝的兵仗局,很重视仿制火绳枪,制成了鸟铳。
中国大规模生产火器并用于战争的最早是什么时候?
到底是在宋朝、明朝、民国,哪一个时期?火器用于军事武器
战
期
现
火箭鼻祖
弓箭
装
火药
放
箱式发射器〔起固定作用〕
同
发
几十
箭
谢谢采纳
如果当年明朝没有灭亡,近代的火器会不会很牛X
既然用旧火器就能解决问题,有什么必要去研制新火器吗?
这问题你看看欧洲就能明白,欧洲的火器发展史,完全是战争史。
在欧洲三十年战争之前的一段相对和平的时间里,其火器也是几乎没有发展的,甚至存在许多方向错误的火药武器以及战术。
而在三十年战争进行期间,这些错误了几十年的东西一下子就被淘汰了。
这足以说明,只有战争才能催动武器发展,其他因素对武器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
明朝的火器给人留下发展迅速的印象,也是因为明末战争频繁导致的,而不是因为明朝的理念更先进。(政治理念先进,也和武器研发效率没关系。)
所以,明朝不亡,在武器方面走的路子,和替代她的满清也几乎不会有太大区别。
为什么有人说明朝军队的火器不过是虚有其表,一堆垃圾
2、明朝体制很有问题。尤其是军备武器一类,管理者偷工减料,工匠生活困苦不堪。所以武器质量低下。
3、火器发射需要三角函数,需要化学,需要弹道学。而明朝武将都以不识字为荣,这都是明朝文人不好。所以,火器的使用,往往不如冷兵器。
4、火器关键是谁来使用。戚继光用的时候,把蒙古人打得狼狈逃窜。要是戚继光晚出生几十年,你看看后金还能存在否?
5、明朝点歪了科技树。明朝后期用的红衣大炮,是欧洲的舰炮,这种东西本身个头大,笨重,只适合攻城和守城。根本不适合野战。
清朝攻打潼关一战,清朝把红衣大炮千里迢迢拖到战场,仗都打完了。
所以,火器是否实用,在于使用人,在于管理,在于保养,在于训练,而明朝火器兵地位比长矛兵还低,武器也容易炸膛,怎么可能打仗呢?
第一个层面,是明朝到了末年,由於财政崩溃,火器装备的质量都很有问题,加上训练不足,导致在对满洲的战争中,火器并没有办法翻转明军军事的失败.这是事实.
但要说明朝军队的火器是虚有其表,那就是以偏概全的笑话.万历朝鲜之役,明军与日军的对战中,明军的火器对日军造成重大的杀伤,不管是大型的火炮,佛朗机炮,中小型的虎蹲炮与火箭,都让日军吃足了苦头.
要说当年把日本人打跑的明军叫垃圾的话,讲这话的人大概连垃圾的百分之一都不如,纯粹就一脑残畜牲.
清朝什么开始用枪的
雍正朝开始用的。
清朝军队所用装备纷繁复杂,仍是冷兵器与火器并用。八旗以骑兵弓箭为主,绿营以步兵辅之,武器名目杂多。雍正朝时,才议定以鸟枪、弓箭、大炮、藤牌为各省的标准兵器。
扩展资料:
14世纪,随着黑火药在欧洲战争中的广泛使用,人类开始进入热兵器时代,火器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16至17世纪,欧洲已经基本普及火器,滑膛枪炮取代了长矛和弓箭。
在东方的明朝,火器也获得了大发展,明军的火器装备比例非常高,明朝的火器不仅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连开花炮都出现了。
而到清朝时期,火器却发展缓慢,在某些方面甚至产生了倒退,反而不如明朝。那么为什么清朝火器发展如此缓慢?
第一,清朝统治者缺乏重视。满清以弓马立国,靠的是弓箭和马刀,靠的是强大的骑兵,他们对火器的依赖度不高,对火器的重视自然也不强。
事实上,由于早期火器的不成熟,火器的性能还没有弓箭和大刀可靠。明朝虽然装备了数量庞大的火器,但还是输给了满清。
所以清军错误的认为火器比不上大刀长矛。当西方火器技术日益成熟的时候,满清还是推行老一套,大搞骑射和冷兵器训练,导致火器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和发展。
第二,缺少火器发展的动力。清朝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国内人口众多,经济繁荣,长期处于和平之中,因此缺乏火器发展的动力。
明朝火器的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部威胁严重,所以才有火器发展的动力。事实上,清朝前期国家战争频繁,清朝也曾大造火器,特别是火炮制造水平也非常高。
不过在康雍乾三朝国家逐渐进入和平和鼎盛后,火器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对付老百姓不需要火器,也不需要研究更发达的火器,大刀长矛就足够了,所以火器都烂在了仓库中。由于缺乏发展的动力,因此清朝火器注定发展缓慢。
第三,缺少火器发展的环境。清朝是一个封建农业王朝,对数学、物理、机械等自然科学重视度不高,加上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与西方的交流,直接导致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内没有形成科学思潮,更没有形成现代工业的基础。
火器生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火器制造技术,也需要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采矿、冶金、车床等环节一样都不能少。清朝什么都没有,完全靠手工生产,生产的火器不仅产量低而且质量差,和世界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鸦片战争时,沿海的炮台使用的还是翻新的乾隆时期旧货,不仅笨重、射程近而且易炸膛,敌人没打着自己先炸死一大片。
没有现代的科学基础,没有现代的科技环境,没有现代的社会制度,想发展现代工业根本不可能,即使洋务运动引入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也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军事
清朝在与明朝的战争中就开始使用枪了(只是规模不大,主要是火炮),到康熙26-28年,设置火器营。直到咸丰十一年才开始对火枪成建制装备。
资料链接:
1、这其实都是大家的误解,从明朝开始中国部队当中的火器就已经占了很大比例了,早在元朝的时候部队的火器比例就已经达到了十分之一。在清朝的部队中火器的比例能达到百分之三四十。平时说的神机营其实一半以上的武器都是火器。但是清朝末期中国的火器很落后,大炮引入了弗朗机之后火炮并不落后,但是火枪方面有相当一部分的是老式的前装的鸟铳,还有一部分仿制德国毛瑟枪的汉阳造。(来源于网页)
2、清朝建立后,制造的火药兵器重火器主要是火炮,轻火器主要是火枪。清朝制造火器始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清代前期仍大量制造,到康熙时,火器制造的规模、质量、工艺都达到高峰。二十六年,诏令火器制造家戴梓监造“子母炮”(即冲天炮),封此炮为“威远将军”。二十八年,遣索额图、郎坦、萨布素等七名使臣与沙俄使臣戈洛文谈判,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命增设八旗火器营,由副都统率领。
3、贫穷的英国打败了富庶的清朝:这验证了一点,农业打不过工业。英国的穷是工业社会,清朝的富是农业社会,农业创造再多的产值也打不过工业的钢铁大炮。好比一个刀剑商人,你有再多的刀也打不过一支枪的军火商人。
4、火枪又名鸟枪、鸟铳。西洋火枪和中国传统的火铳相比,有许多优点,它身管较长,口径较小,装有瞄准具,采用枪机发火,发射同口径吻合的圆铅弹,枪柄多为曲形木托,这些改进使火枪在射程、射击精度和侵彻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火枪一般由枪筒、枪机、枪托和枪架组成,枪筒、枪机均为铁制,枪托、枪架用木制。火枪以枪机构造分,有火绳枪、燧发机、击发枪,以火绳枪为主;以枪膛构造分,有滑膛枪、线膛枪,以滑膛枪为主;以装填方式分,有前装枪、后装枪,以前装枪为主;以用途分,有兵丁用火枪和皇帝御用火枪。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许多康熙、乾隆两朝御制、御用火枪,制作精美,枪筒上有错金图案,枪托多用金银、象牙、玉石、珊瑚、犀角等珍宝镶嵌。
5、清政府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建立"神机营",神机营是清晚期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创建的一支使用新式武器的禁卫军。兵员是从八旗原有的禁卫军诸营中选出的,新组建时共有兵员1.4万人,到同治四年增至约3万人。由当时担任议政王的奕欣亲领。选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及前锋﹑护军﹑步军﹑火器﹑健锐诸营之精锐者充之。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下辖马、步队25营,官兵14000多人
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制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军的装备还要先进。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