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之后,不同时期的三国都哪些实力与其比肩的人?在汉末三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涌现出许多能征善战的猛将。而在不同的时期,天下第一...
吕布之后,不同时期的三国都哪些实力与其比肩的人?
在汉末三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涌现出许多能征善战的猛将。
而在不同的时期,天下第一的宝座也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城旗变换,各领风骚。
一、董卓进京——刘备失徐州
这段时间,天下第一是吕布。
巅峰期的吕布无疑是三国时代武力值最强悍的第一勇士,他所创造出的战绩是其他各位猛将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在三国时代,只有吕布能够同时对战两名超级猛将而不败。虎牢关之战,张飞和关羽两人合力夹击,“三十合战不倒吕布”;濮阳之战,许禇与典韦联手双战吕布,拿不下来,只得六将齐出,采取围殴的方式。
但吕布这个人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被曹操击败后,他投到徐州刘备那里,利用刘备与关羽迎战袁术,留守的张飞又酒醉疏于防范的机会,趁夜偷袭,夺取了徐州。
徐州之失,是张飞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奇耻大辱。张飞与吕布原本就互相厌恶,在吕布手下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知耻而后勇,切齿的仇恨大大激发了张飞的潜能,他发奋努力,武力值得到进一步提高,终于突破了瓶颈,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张飞劫马,吕布兴师问罪,双方在小沛城外再次交锋,“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此时的吕布与张飞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差距了,天下第一的宝座岌岌可危。
二、小沛之战——赤壁之战
这段时间,天下第一猛将是张飞。
曹操和刘备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合力向吕布发起进攻。
吕布被陈登调虎离山,小沛不战而失,吕布大怒,正欲攻城,张飞率一标人马杀到。
吕布本来就对悍不畏死的亡命徒张飞颇为忌惮,而此时又因为过度酒色,贪图享乐,疏于练习,战斗力早已大不如前。此时遇到张飞,心虚底怯,居然先派高顺上阵去消耗一下张飞的锐气,然后见高顺不敌,吕布又“亲自接战”。远处曹军到来,吕布连忙逃走。
这是吕布的战斗生涯中唯一一次在单挑的时候选择撤退。从这一刻起,天下第一的宝座拱手易主。
吕布白门楼殒命,张飞进入了武力值的巅峰期,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猛将。但吕布之死,也使张飞失去了一个鞭策他继续提高的劲敌,张飞攀登的步伐戛然而止,他始终没有提升到当年吕布的境界。
不十合轻取纪灵,速胜夏侯渊,从曹军八将围殴的包围圈中突出,独断当阳桥,博陵渡击败许禇,葫芦口伏击战,更是以一已之力单挑许禇、张辽、徐晃三员猛将,仍能令他们“多已带伤”。这个阶段的张飞俨然睥睨天下,所向披靡。
但赤壁之战后,桃园三兄弟在荆州度过一段短暂而美好的和平时光,期间刘备还娶了年轻的孙尚香。关羽和张飞也没闲着,优裕的生活消磨了意志,关羽和张飞的武力值都进入了衰褪期。不知不觉之间,天下第一的宝已经悄然易主。
三、赤壁之战——街亭之战
这段时间内,天下第一勇将是赵云。
赵云是个比较特殊的武将,他的武力值维持得特别好,没有明显的起伏,从少年出场到年近七旬,始终特别能打。
关羽和张飞到了荆州以后,武力值都有明显的下降,关羽奈何不了须发苍白的老黄忠,而张飞甚至此后再无斩获,不复当年之勇。
但赵云不同,严于律已,克制力很强,他是蜀汉最令人放心的战将,从来不会令人失望。取桂阳,入西川,威震徐晃、张郃,凤鸣山屠韩氏满门,力敌八将,箕谷孤身断后,斩将却敌,威风八面,无人敢敌。
赵云能够在这场马拉松的竞争中跑到最前面,靠的是出众的耐力和强大的自我约束力,洁身自好。
四、街亭之战——木门道伏击
在这段时间,天下第一猛将是张郃。
人生不易啊,张郃在前三国时代并不算多么出类拔萃,武力值比他强的大有人在,和他不相上下的也比比皆是。即使在曹军阵营中,张郃也并不算是多么优秀的。
但张郃有非常令人佩服的优点:善于自保,务实,能熬。
这就不简单,凭着这付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张郃终于熬死了所有比他更强的猛将,坐上了天下第一猛将的宝座。
以蜀汉五虎将全部离世(赵云去世)为标界,张郃登上了他人生的巅峰。
四、木门道之战――殒命南郑
在这段时期,天下第一是魏延。
诸葛亮北伐,魏军中有猛将张郃坐镇,而蜀汉军中主要依靠魏延与之相抗。张郃木门道中伏,被乱箭穿身,壮烈殉国。最强悍的死敌一命归西,蜀汉重将魏延再无人能与相抗,成为天下第一猛将。
魏延是蜀汉阵营中的壮年派,蜀汉五虎陆续离世,年轻一代尚未成长,魏延就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魏延自负骄矜,狂傲不能容人,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五、魏延被杀——乐嘉夜袭
这段时间,天下第一是姜维。
诸葛亮和魏延死后,蜀军的重担就落在姜维的肩上。
姜维有着很强的实力,初次亮相就展示了不凡的武艺,天水关下,力退蜀汉名将赵云,一战成名。
归附蜀汉后,姜维得到诸葛亮的精心栽培,上阵厮杀的机会渐少,蜀军好勇斗狠的工作主要由魏延去完成。
魏延死后,蜀军中能拿得出手的强将也就是姜维了,他要比其他将领高出一个明显的层次,魏军中也没有谁能与之相抗。
六、乐嘉城夜袭——终章
这段时间,文鸯是天下第一猛将。
三国时代最后一抹亮色,是文鸯。乐嘉城夜袭司马大营,左冲右突,无人能当。一夜鏊战后,文鸯尚能六十合战平邓艾。
文鸯单骑突围,枪挑鞭打,数次回马反杀,一战而奠定了天下第一猛将的地位。
再往后,诸葛尚昙花一现,已不足以侪身于前辈的行列了。
三国演义失街亭读后感
给个300、400字就好。别太多了。谢谢……其二,孔明并未真正认识马谡。平素马谡“好论军事,才气过人”,在征讨南蛮,七擒孟获时出谋划策,颇有建树,可谓“将才”,但掌管帅印,规划全局之职却非马谡做的来的。只有人才就其位,才能显其才,致其用。孔明误以马谡为帅才最终导致千古遗憾。
第三,孔明不该斩马谡。当时蜀主新立不久,南蛮也才刚平静,而“王虎上将”或早逝,或年事已高,蜀国后继乏人。而且大敌当前,正当用人之际,又有“马谡自缚跪于帐前”。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孔明应该给部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若孔明让其戴罪立功,想必马谡也会变得成熟老练。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芦,周文王渭河肃立,魏公子忍辱迎侯生,正由于他们有一颗宽大的心,才引得无数英雄为之折腰。马谡街亭失守,不能不说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但若能平静对待,指陈其错,必能使其大受感化,精神升华。从这个意识上说,失街亭也并非是坏事。
综上所述,诸葛亮平时识人不深,用人失误,事前轻率作决,事后求全责备,这才是失街亭的关键。孔明虽自比管仲、乐毅,却不及他们知人善用,因此,关键时刻失误连连,从而导致惨败。
副将王平难逃其咎
诸葛亮和马谡的责任已明,但是还有一人也难辞其咎,那就是王平.
王平在马战败之后,用计挽回了一些损失,诸葛亮认为其有功,提拔其为参军.
那么他就真没过错吗?我认为做为马谡的副将,王平虽然在马谡作出将人马驻扎在山上的错误决定后,曾好言相劝,但是最后妥协,独引一小部分人马守重要地段去了.但是王平做为诸葛亮派到马谡身边的人,他明知马谡不按丞相之计办事,既不据理抗争,又不及时向诸葛亮禀报,反而任由马谡按错误之法扎营,自己独自戍边.这其中不免有失职之过.所以如果失街亭要分责任,诸葛亮马谡各占四,王平占二.
首先是诸葛亮,马谡失街亭,却给了他唱空城计的机会。事实上,一出空城计需要的是极大的智慧。若诸葛亮不能了解司马懿会怎样认识自己(诸葛亮),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怎样的判断,就不敢用,但也不是知道了就敢用,毕竟司马懿会不会遣部将来探城还是未知数,所以诸葛亮要尽量做到在城头平静的弹琴,又不能装得太过,这都是超凡的修为。
其次,失街亭也把马谡作为了典型,这个典型至今还在引起各行各业的思考——怎样才能把一个人放到正确的位置。就和若让诸葛亮成为君主就不一定能奇谋百出、运筹决胜一样,马谡是个典型的参谋、司马、教授类的人物,在统帅一军、独当一面上显然是有很大缺陷的。因为诸葛亮对他的错误定位,导致他的失败。
如此,就体现了刘备这位乱世霸主的才能,就像韩信对刘邦说的:“我能驾驭百万兵,你却能驾驭我。”刘备没有孙权的文韬,也没有曹操的武略,却能和他们三分天下,甚至若他晚死几年,极有可能完成统一的霸业的大事。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识人之术,三国中在识人上处在顶峰的有两个人——郭嘉和刘备,但这二人不同,郭嘉是识人以破,刘备则是识人以用,也就是郭嘉对敌人认得很清,几乎把曹操将要讨伐的诸侯以及他们的手下给算了个头,他识人,就是为了破敌。而刘备恰恰相反,他识人,识的是自己人,识人,是为了用人,人尽其才。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赵云了,街亭一失,全线溃退,诸葛亮那次出征,曾让赵云出一路,假作主力,如今诸葛亮溃了,他自然也要撤退,但事实上,别的几路蜀军都大有损伤,赵云军却完好无损。一直都有人说,赵云不是统兵的料,所以刘备一直都让他扮演许褚的角色。而这一次,虽不能完全反应出赵云是个名将之才,但显然,赵云能很好地利用环境以及敌军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大多统帅都无法做到的,可以说,若赵云能接触排兵布阵之道,或许就会成为一代名将,而非仅仅是一代勇将了。
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2.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3.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8-05-01 17:5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首先,孔明不该派马谡去守街亭,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深知“街亭干系甚大,倘有失,大军皆休”,且“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先锋张郃乃魏之良将”,深恐“马谡不能敌之”,更何况刘备在永安宫托孤时曾明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见,孔明是深知其中利害的。既如此,又何必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塞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正好犯了兵家大忌。虽注重人才,却不能知人善用,这样也酿成了意料之中的悲剧。
其二,孔明并未真正认识马谡。平素马谡“好论军事,才气过人”,在征讨南蛮,七擒孟获时出谋划策,颇有建树,可谓“将才”,但掌管帅印,规划全局之职却非马谡做的来的。只有人才就其位,才能显其才,致其用。孔明误以马谡为帅才最终导致千古遗憾。
第三,孔明不该斩马谡。当时蜀主新立不久,南蛮也才刚平静,而“王虎上将”或早逝,或年事已高,蜀国后继乏人。而且大敌当前,正当用人之际,又有“马谡自缚跪于帐前”。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孔明应该给部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若孔明让其戴罪立功,想必马谡也会变得成熟老练。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芦,周文王渭河肃立,魏公子忍辱迎侯生,正由于他们有一颗宽大的心,才引得无数英雄为之折腰。马谡街亭失守,不能不说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但若能平静对待,指陈其错,必能使其大受感化,精神升华。从这个意识上说,失街亭也并非是坏事。
综上所述,诸葛亮平时识人不深,用人失误,事前轻率作决,事后求全责备,这才是失街亭的关键。孔明虽自比管仲、乐毅,却不及他们知人善用,因此,关键时刻失误连连,从而导致惨败。
副将王平难逃其咎
诸葛亮和马谡的责任已明,但是还有一人也难辞其咎,那就是王平.
王平在马战败之后,用计挽回了一些损失,诸葛亮认为其有功,提拔其为参军.
那么他就真没过错吗?我认为做为马谡的副将,王平虽然在马谡作出将人马驻扎在山上的错误决定后,曾好言相劝,但是最后妥协,独引一小部分人马守重要地段去了.但是王平做为诸葛亮派到马谡身边的人,他明知马谡不按丞相之计办事,既不据理抗争,又不及时向诸葛亮禀报,反而任由马谡按错误之法扎营,自己独自戍边.这其中不免有失职之过.所以如果失街亭要分责任,诸葛亮马谡各占四,王平占二.
三国的哪七件事如果不发生,就可以改写历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在那个时代,诸多悍将趁势而起,为明主征战沙场;咸多谋臣应运而生,为主公运筹帷幄,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那个民不聊生的乱世,成为了历史上最精彩的时代,震撼了无数后人。然而再多的精彩,也并非完美,那个时代中,也发生了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汉末三国时期,最令人遗憾的七件事。
一、讨伐董卓联盟解散
东汉末年的乱世之始,便是宦官乱权,很多朝臣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大将军何进也不例外,因此在灵帝驾崩之外,得以独揽大权的他,征召董卓等人进京,想要借他们之手,诛尽宦官。然而在董卓到达京城之前,何进便已遇害,再加上董卓又拥有大军,因此进京之后,无人能够克制的他,走上了祸乱朝纲之路,并私自废立皇帝,引起了众人的不满。于是各路诸侯纷纷起兵,组成联盟,想要对他进行讨伐,孙坚则是其中的主力,不但多次击败董卓大军,并拒绝了董卓的联姻,还迫得董卓退出了洛阳。可惜就在孙坚打算与众人合力,一举剿灭董卓的时候,他的后方受到了盟友的攻击,只能率军回援,讨董联盟就此解散,群雄争霸的局面,也就此形成。对于此事,不仅孙坚曾叹曰:“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后世之人,也遗憾不已。
二、宛城之战爆发
公元197年,曹操亲率兵马,到宛城招降张绣,彼时两方相处还算和平。结果曹操得意忘形,强占了张绣的寡婶,引起了张绣的不满。虽然此事,曹操做的不地道,但是那个时代,女子地位极低,他若好好安抚张绣,应该也不会引发什么战争。可是他太膨胀了,得知张绣不满之后,竟开始密谋将其杀害,而且不慎走漏了消息。于是张绣先下手为强,突然发动夜袭,这一战中,曹操不但失去了贴身保镖典韦,还失去了爱子曹昂。曹昂虽是庶出,但他一直是由曹操的正妻丁夫人抚养的,而且钟灵毓秀,文武兼备,也就是说,他原是曹操默认的继承人,如果他继承了曹操的位置,或许便不会有曹操诸子争权,也不会有曹丕打压曹魏宗室,给司马家族可乘之机等事了吧?
三、曹操放走刘备
公元199年,吕布与袁术勾结,并开始攻打刘备,刘备走投无路,只能向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求助。曹操擒杀吕布之后,当然不会放任刘备在徐州发展,于是将他带回了许都。当时曹操的部下程昱等人,认为刘备不会甘居人下,建议曹操将其杀害,但是曹操为了招揽更多的人才,拒绝了这个建议,而是将刘备软禁在了身边。如果一直被软禁下去,刘备自然难成大事了。可是在关键时刻,曹操犯了个大糊涂,他给了刘备兵马,派其去迎击袁术了!同为枭雄,刘备立马抓住了机会,杀掉曹操派来的监军,并重新占据了徐州。虽然刘备最终并非因徐州成大业,但是如果曹操没有放走他,依旧不会出现天下三分之势。
四、曹操败于赤壁
公元208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轻易得到荆州,南下之路取得了开门红,对荆州图谋已久的刘备,则再次失去了立足之地。当时的曹操认为,灭刘备易如反掌,于是他没有太将其放在心上,反而写信威胁东吴投降。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江东,说服了孙权联刘抗曹。东吴本就以水军著称,曹操带来的兵马却不习水战,此消彼长之下,曹军落了下风,被迫回了北岸,之后黄盖献计,火烧连船,曹操只能狼狈逃回了后方,自此之后,终其一生,他都没能再次顺利南下。若非赤壁之败,三国时代或许尚未开始,便已结束了吧?
五、孙权不肯两分天下
赤壁之战时,刘备一方兵马较少,且无辎重,因此抗曹的主力是江东,刘备只是锦上添花而已。结果战后,刘备不但趁机打下了荆州四郡,还想向东吴借南郡屯兵,将自己势力发展壮大。这个时代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对孙权建议道,可以将刘备扣留在江东,用美女珍玩来消磨他的斗志,使他退出天下之争,这样孙权和曹操,便可以两分天下。可是孙权并没有同意,他不敢独面曹操,想要让刘备为他抵御曹操的攻击,于是放任刘备发展,促成了天下三分之势。
六、关羽败走麦城
公元219年,驻守荆州的关羽,突然发动北伐,攻打襄阳和樊城,打算将曹魏势力,清出荆州。最开始的时候,他打的非常顺利,不但樊城的守军被围困,曹操新派来的援军,也全军覆没,然而就在此时,东吴与曹魏勾结在了一起,并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彼时关羽孤立无援,围困樊城的包围圈,被曹魏第二波援军打破,后方地方悉数落入了东吴之手,身边的士卒,则因家小被俘,纷纷逃散,他彻底陷入了绝境,刘备阵营则被踢出了荆州,彻底失去了实现隆中对的机会。
七、马谡失守街亭
公元228年,刘备早已去世,接过托孤重任的诸葛亮,带领蜀汉休养生息多年后,突然发动了北伐战争。彼时曹魏对蜀汉毫无防备,他一路势如破水,迅速拿下了天水等三郡,而且有赵云在箕谷吸引魏军主力,他继续前进,也不是什么难事。可就在此事,被他力排众议提拔起来的马谡,因违抗军令,导致了街亭失守,诸葛亮的后路被切断,只能无奈退兵,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北伐,就此失败。自此之后,诸葛亮又发动了四次北伐,虽然偶尔也能取得战果,但却再也没有像第一次这般顺利了。
二、宛城之战如果不爆发。宛城之战中曹操的儿子曹昂阵亡,可以说是最大的损失,曹昂是一个难得的领导者。假如他没有死,那么曹魏的继承者就是他,也不会出现司马家族乱政的局面。
三、曹操如果不放刘备。如果当初曹操听从属下的意见直接杀死刘备,也就不会出现蜀汉政权和他争夺江山。
四、赤壁之战如果曹操胜利。假如赤壁之战曹操全胜,东吴势必就会彻底被曹魏占据,而那时候蜀汉也就不攻自破,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要早早结束。
五、如果孙权同意两分天下。如果孙权听从周瑜的建议,将刘备囚禁,那么天下就是曹魏和东吴争夺,最后东吴有可能统一天下。
六、如果关羽没有败走麦城。那么荆州就不会丢失,蜀汉就能够不断蚕食东吴的土地,到时候就不用北伐也能和曹魏相抗衡。
七、如果街亭没有失守。那么司马懿的队伍就不得不因为后备不足选择撤退,蜀汉就能够趁机向前推进。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