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民国北洋军阀割据势力的历史袁世凯去世后,中国开始了长达13年(另一说15年)的军阀割据时期。北京中央政权连续被北洋军阀系统控制...
求民国北洋军阀割据势力的历史
袁世凯去世后,中国开始了长达13年(另一说15年)的军阀割据时期。北京中央政权连续被北洋军阀系统控制,但此时没有一个人具有足够能力单独控制整个北洋系统的军队和政权,各不同派别的领导人以省为单位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形成了地方的军阀和实际上的割据局面。军阀们展开了相互的混战以夺取北京北洋政府的政权。名义上各势力仍受北京中央政府(即北洋政府)支配,但北洋政府实际上在不同时期也由不同派别军阀统治。大大小小的战役不断,如“中原大战”估计有二十万士兵死亡。
1916年6月7日,作为前革命党人的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袁氏亲信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二者争执不断,史称府院之争。两人的第一次矛盾发生在中华帝国崩溃之后,恢复中华民国是依据1912年的《临时约法》还是依据1914年的《中华民国约法》这一问题。作为前革命党人的黎元洪支持前者,而作为袁世凯亲信的段祺瑞则支持后者。经过争论,两方同意中华民国的恢复依据1912年的《临时约法》,解散1914年袁世凯设立的旧国会,并任命段祺瑞为新国会的总理。作为交换,革命党人同意解散军事委员会。
1917年,两人就中国是否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由发生矛盾。1917年5月14日,段祺瑞未经国会和总统的许可,便宣布中国对德国宣战,并利用他的亲信将领和军队要求黎元洪解散国会。作为反击,黎元洪解除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而段祺瑞就离开北京,拥兵对抗黎政府,使得众多省份宣布独立,并在决定向北京进军。这使得黎元洪不得不求助于安徽督军张勋。
1917年6月7日,张勋从徐州率五千辫子兵入京拥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即位,宣布复辟。黎元洪拒绝接受,并协请段祺瑞主持讨伐。复辟仅持续12天被段祺瑞讨平。黎元洪宣告辞职,由副总统冯国璋继任总统,而段祺瑞续任国务院总理。1918年8月12日重新选举的国会中,段祺瑞控制的安福派系通过贿选等手段获得330多席,成功得控制了国会,被称为安福国会。8月14日,国会通过了对德宣战的决议。
在此时,孙中山于1917年7月在广州设立军政府,拥护1912年的《临时约法》,开展了护法运动以反对北洋政府。对此问题,作为主和派的冯国璋与主战派的段祺瑞时有冲突。最后冯国璋总统任期结束,冯段二人相约共同下野,由袁世凯的老朋友,前清元老兼当过国务卿的徐世昌接任总统,而段氏的皖系在背后操纵政权。
此后皖系、直系、奉系和晋系四系军阀明争暗斗,中央政权频频易手,仅段祺瑞本人就三次组阁,更有曹锟贿选总统丑闻,奉系军阀张作霖也两次进入北京执掌政权,中央政府陷入混乱局面。
1916年6月7日,作为前革命党人的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袁氏亲信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二者争执不断,史称府院之争。两人的第一次矛盾发生在中华帝国崩溃之后,恢复中华民国是依据1912年的《临时约法》还是依据1914年的《中华民国约法》这一问题。作为前革命党人的黎元洪支持前者,而作为袁世凯亲信的段祺瑞则支持后者。经过争论,两方同意中华民国的恢复依据1912年的《临时约法》,解散1914年袁世凯设立的旧国会,并任命段祺瑞为新国会的总理。作为交换,革命党人同意解散军事委员会。
1917年,两人就中国是否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由发生矛盾。1917年5月14日,段祺瑞未经国会和总统的许可,便宣布中国对德国宣战,并利用他的亲信将领和军队要求黎元洪解散国会。作为反击,黎元洪解除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而段祺瑞就离开北京,拥兵对抗黎政府,使得众多省份宣布独立,并在决定向北京进军。这使得黎元洪不得不求助于安徽督军张勋。
1917年6月7日,张勋从徐州率五千辫子兵入京拥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即位,宣布复辟。黎元洪拒绝接受,并协请段祺瑞主持讨伐。复辟仅持续12天被段祺瑞讨平。黎元洪宣告辞职,由副总统冯国璋继任总统,而段祺瑞续任国务院总理。1918年8月12日重新选举的国会中,段祺瑞控制的安福派系通过贿选等手段获得330多席,成功得控制了国会,被称为安福国会。8月14日,国会通过了对德宣战的决议。
在此时,孙中山于1917年7月在广州设立军政府,拥护1912年的《临时约法》,开展了护法运动以反对北洋政府。对此问题,作为主和派的冯国璋与主战派的段祺瑞时有冲突。最后冯国璋总统任期结束,冯段二人相约共同下野,由袁世凯的老朋友,前清元老兼当过国务卿的徐世昌接任总统,而段氏的皖系在背后操纵政权。
此后皖系、直系、奉系和晋系四系军阀明争暗斗,中央政权频频易手,仅段祺瑞本人就三次组阁,更有曹锟贿选总统丑闻,奉系军阀张作霖也两次进入北京执掌政权,中央政府陷入混乱局面。
北洋军阀来历
说北洋军阀,就要先从北洋军说起,什么是北洋军?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1894年12月,清政府派胡燏棻(李鸿章赏识的淮系官僚)到天津马厂编练新军,后移小站,共编十个营4700余人,并聘请德国教官,名为定武军。
1895年10月,袁世凯接管定武军,改称“新建陆军”,扩充到7000余人,参照德国军制进行编制,并分立步、马、炮、工、辎等兵种。这也是所谓小站练兵的序幕。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勋等都曾在此新军中任职,或由此发迹。
“武卫右军” “北洋新军”
新建陆军成立的同时,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也编练了一支名叫自强军的新军。后来自强军由刘坤一接办,到最后被袁世凯所收,被编进其武卫右军。
1898年10月,“新建陆军”改为“武卫右军”,直接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节制。
被编为武卫军“前后左右中”五路中的武卫右军,跟随袁世凯到山东去,镇,压,义,和,团运动。在那里袁世凯将三十四营旧军改编,命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令武卫右军扩大至两万余人。成为清政府拱卫京师和维持统治的重要支柱。此后扩充为六镇(相当于师),形成北洋军的基干力量。
从“定武军”到“新建陆军”到“武卫右军”,中国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六支主力部队就成为“北洋新军”。这就是北洋军的前身(主力)。
北洋军事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事力量,远超当时中国其他地区的新军。后来北洋军的头领袁世凯逼清帝退位,成为民国大总统,最后称帝,北洋军得到进一步壮大,再后来就是袁世凯死亡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得各个将领,各自画地为政,统治一方,这就是军阀割据。国民党北伐的主要敌人,就是这些遗留下来的北洋军将领,所以将他们统称北洋军阀。
而湘军和淮军分别有曾国藩和李鸿章组建的用来对付太平天国的军队,因为他们的主要兵源分别来自湖南和江浙而得名,在对清朝对外作战中,损耗过大,到北洋军崛起时,已退出历史舞台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1894年12月,清政府派胡燏棻(李鸿章赏识的淮系官僚)到天津马厂编练新军,后移小站,共编十个营4700余人,并聘请德国教官,名为定武军。
1895年10月,袁世凯接管定武军,改称“新建陆军”,扩充到7000余人,参照德国军制进行编制,并分立步、马、炮、工、辎等兵种。这也是所谓小站练兵的序幕。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勋等都曾在此新军中任职,或由此发迹。
“武卫右军” “北洋新军”
新建陆军成立的同时,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也编练了一支名叫自强军的新军。后来自强军由刘坤一接办,到最后被袁世凯所收,被编进其武卫右军。
1898年10月,“新建陆军”改为“武卫右军”,直接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节制。
被编为武卫军“前后左右中”五路中的武卫右军,跟随袁世凯到山东去,镇,压,义,和,团运动。在那里袁世凯将三十四营旧军改编,命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令武卫右军扩大至两万余人。成为清政府拱卫京师和维持统治的重要支柱。此后扩充为六镇(相当于师),形成北洋军的基干力量。
从“定武军”到“新建陆军”到“武卫右军”,中国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六支主力部队就成为“北洋新军”。这就是北洋军的前身(主力)。
北洋军事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事力量,远超当时中国其他地区的新军。后来北洋军的头领袁世凯逼清帝退位,成为民国大总统,最后称帝,北洋军得到进一步壮大,再后来就是袁世凯死亡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得各个将领,各自画地为政,统治一方,这就是军阀割据。国民党北伐的主要敌人,就是这些遗留下来的北洋军将领,所以将他们统称北洋军阀。
而湘军和淮军分别有曾国藩和李鸿章组建的用来对付太平天国的军队,因为他们的主要兵源分别来自湖南和江浙而得名,在对清朝对外作战中,损耗过大,到北洋军崛起时,已退出历史舞台
北洋军阀是产生于清末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袁世凯就是这个集团的总头子,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从1912年起至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袁世凯虽然死去,北洋军阀集团也发生了分裂,但相继控制北京政府实权的皖系、直系、奉系,以及在北方控制一省或地区的大小军阀,也多出自这个集团。他们相互间为了争权夺利,造成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大军阀为争夺对北京政府的控制权,更是经常爆发大规模的战争,随着战争的胜负,北京政府的实权,也就在各派大军阀手中转移。在此期间,北京政府所谓的总统、执政、大元帅就多次更换,内阁总理的更
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而 南北洋的说法最初应该是在清朝建立水师时的提法。1895年12月,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也就是北洋新军。后袁世凯继李鸿章后,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权势更加显赫。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都是袁在练军时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的学子,或是其私人亲信。这些人在袁死后相继掌权,掌权的基础就是这支“北洋新军”。再加上这些人的出身也是这支部队,所以统称其为北洋军阀。 且 北洋,华北疆域一带的海洋,一般是指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
清朝时候,奉天(今辽宁省)、直隶(今河北省)、山东这些沿海省份通称北洋。清朝政府负责管理这个地区对外通商和外交事务的官员叫北洋大臣。
袁世凯当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控制的那部分陆军被称为“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人们把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军阀集团称为“北洋军阀”。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分别收买下,开始分裂,直系、皖系、奉系是较大的三派。直系军阀首领是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他们主张投靠英、美帝国主义。皖系军阀首领是段祺瑞,奉系军阀首领是张作霜,皖系、奉系都是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军阀派系。
袁世凯当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控制的那部分陆军被称为“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人们把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军阀集团称为“北洋军阀”。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分别收买下,开始分裂,直系、皖系、奉系是较大的三派。直系军阀首领是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他们主张投靠英、美帝国主义。皖系军阀首领是段祺瑞,奉系军阀首领是张作霜,皖系、奉系都是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军阀派系。
北洋军阀的含义
1、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的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2、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北洋军阀主要分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2、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北洋军阀主要分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本文标题: 如何理清北洋军阀的历史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678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