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投降的原因为何?1945年,随着美英苏三国首脑会晤,英美敦促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加速结束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投降的原因为何?
1945年,随着美英苏三国首脑会晤,英美敦促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加速结束二战。
在那之前,苏联本不打算过早介入亚洲战场,毕竟西线战事刚结束,他们损失也很大,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元气。
但是,既然雅尔塔协定签署完成,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利益得到了保障,随即派兵进入中国东北。
对于国际局势的变化,日本方面出现了错误的估计,因为就在苏联陷入西线战事,和德国打得难解难分时,日本有机会从西伯利亚地区偷袭苏联,和德国实现双面夹击苏联的目标。
当时的苏联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同时对德国和日本作战,所以斯大林也很焦虑,生怕日本关东军发动突袭,毕竟西伯利亚地区的防务水平,远不如苏联位于欧洲的领土。
但是比较幸运的是,日本并没有出兵苏联,他们认为太平洋是更重要的进攻方向,随即把矛头对准美国。
日本的这次战略决策,让希特勒大为恼火,认为他们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提前把美国引入战争。
因为有这段经历,日本方面认为,既然他们没有攻打苏联,那么苏联也不会反过来干预亚洲战事,毕竟苏联的核心利益在欧洲。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苏联不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就可以全力对付美军。
当时,日本军政各界依然充满对战争取胜的信心,他们动员民众奋起抗争,把本土变成战场,让每个来到这里的美国兵都变成白骨。
可以说,如果日本的计划得到执行,就算最终还是免不了失败,但也会给盟军造成重创。
实际上,日本方面也是在豪赌,他们的一切推论都是在假设苏联不会参战的基础上做出的。
只不过,日本方面赌错了,还没等他们及时分析国际局势变化,就被两颗原子弹打懵了。
美国之所以动用原子弹,是因为在太平洋战场损失惨重,为了攻下一座座岛屿,他们要留下数不清的尸体。
再加上这个时候,日本想在本土和美军决一死战,这让美国方面意识到,继续打下去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美国和苏联不同,他们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战争不可能无休止地打下去,最多1、2年时间,民众就会起来抗议,政客们为了保住位置,不得不听取民意,哪怕只是做做样子。
美国参加二战4年,已经超过了美国民众的承受范围,他们绝不会答应继续和日本打消耗战。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美国才将刚刚研制出来的原子弹投放到广岛和长崎,这本是一次试探行动,却因为信息差的缘故收获奇效。
日本方面没想到,美国真的研制出原子弹,而当时的消息是美国还有很多原子弹,要是不投降,接下来被轰炸的城市就是东京、大阪,日本天皇恐怕也无法幸免。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被迫投降,由于和原子弹爆炸联系紧密,使得很多人误认为,美国是终结二战的主要功臣。
实际上,在原子弹爆炸前后,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一举打垮100万日本关东军。
如果没有苏联的军事行动,日本还会利用这100万人负隅顽抗,战争不会那么容易结束。
二战中,为什么日本突然就投降了?
第一,长期的战争消耗本来就不充足的国力,导致国内经济崩盘,社会动荡,不得不退出战争;
第二,中国战场的局势过于僵持复杂,导致日本军力无法稳定长久控制占领地区;
第三,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盟军欧洲大陆结束战事,以美、苏为代表的盟军开始从中国东北战场、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以及日本本土对日本进行强力的打击;
概括来说就是,国力亏空,兵源不足,寡不敌众,无奈投降。
顺便说点个人看法,如果当年小日本只是控制住东三省而不急于发动全面侵华,重点控制东三省的所谓伪满政权,集中精力经营朝鲜半岛和东北这两块殖民地,并且在外交方面稍微示弱一些,温和一些,军方对国家政治前景的影响力稍弱一些,或许,这场战争的胜负就很难想象了。
当然,我并非为小日本说话,只不过是一些个人看法而已,历史不能假设,也无法重来。我们要记住侵略者的罪恶,只有不忘记历史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可以开创真正辉煌未来的民族。
最后还是那句话,望纳~~~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日本投降的时间是1945年8月15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终于取得胜利。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
8月14日上午,日本最高首脑在日本皇宫防空室举行御前会议,讨论无条件投降的诏书问题。日本天皇裕仁表示如果继续,“无论国体或是国家的将来都会消失,就是母子都会丢掉”。决定发出停战诏书。同日,日本天皇发布了由国务大臣副署的《停战诏书》。
15日晨7时,中、苏、美、英4国在各首都同时宣布投降。蒋介石并为此发表告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书,指出“正义必然战胜强权”的真理又一次得到证明;并主张人民“不念旧恶”,不要对日本人民进行报复。
详细介绍:
在日本给盟国的投降书上,虽只有日本帝国大本营与所有之日本国军队以及日本国支配下任何地带之一切队伍,对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的话,但在给中国的投降书上,则明确说,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因此绝不仅是日军无条件投降。
总而言之,日本政府在“名义”上,确属“无条件投降”;但就其“实质”而言,这种“无条件”,是有前提的。盟国对保留天皇制的暗示,以及在《波茨坦公告》中的“宽厚”,对日本投降起到了加速作用。
二战时日本投降前一晚,国内发生了什么事
二战时日本投降前一晚,国内发生了什么事
二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世界大战,全球的许多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伤害,这场战争最终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而落下帷幕。
即使日本的盟友在其他战场已经节节败退,它也不愿意在太平洋战场上服软。是美国发射到日本的原子弹才让日本最终决定投降。日本宣布投降其中还有不少的曲折。
了解一下日本在宣布投降的前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大事!
日本是一个战斗民族,好战分子非常多,而他们的武士精神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原子弹投放后,可以说在日本社会上掀起了巨大风浪。
后来,天皇决定宣布投降,可是日本政界中的右翼分子却不愿意投降,宁愿战死或者在本国领土上决一死战也不愿意投降。
但是天皇的录音已经录好只等8月15日向国民和世界公布,右翼不死心想要扭转乾坤。
他们在八月十四日的晚上精心谋划了一场叛乱,想要逼迫日本天皇改变他投降的决定,把宣布投降的录音替换成能够煽动更多好战分子、日本民众继续去进行二战的录音。
而策划活动的时间也是选的巧妙,就在宣布的前一天晚上,想要打日本天皇一个措手不及,然后直接替换录音后进行广播,这样日本天皇也无力回天。
这算盘确实打得好,但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作为一国的统治者怎么可能察觉不到右翼分子的企图。右翼好战派的狼子野心早就被日本天皇察觉了,但日本天皇也不提前镇压,也想利用这一个时间点,断绝反派的后续行动。
天皇提前做好了相应的部署,在反动派行动后,警卫队也行动起来,包围了天皇府。右翼想要来一出瓮中捉鳖,没想要反被包围。
在天皇的强势出击下,很快就结束了这一场腥风血雨。在八月十五日顺利发布了宣布投降的决定,而那些热衷于好战的叛乱分子也选择切腹自尽,一些不甘心就这样的投降的民众和官兵也选择了切腹来表明自己的决心。
我们从历史书上就那么一小段了解了日本投降的来龙去脉,恐怕很多人都不了解在发布投降的前一个晚上竟有如此的大行动,反派竟然想挟天皇来达到自己拒不投降的目的,可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过来想想,要是他们的叛乱没有被镇压,恐怕还会牺牲更多无辜的生命,付出更多的代价。真是说出来都不一定相信啊!
观看国内外的历史,朝臣的叛乱还真有不少在晚上进行的,有的成功了有的则失败了。而日本右翼在八月十四日晚的失败,让二战能够尽早结束,在大势所趋下,还是不要负隅顽抗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战争到1945日本才投降,为什么一直都说8年抗战?
因为全面抗战是开始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战之说。
但期间6年,中日双方出于各自原因,始终控制战争规模没有扩大到国战。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因为依据当时中国落后的重工业水平和国际地位,提前公开宣战,只能面对国际武器禁运,无法弥补战争损失。
如果这样,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日,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1、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2、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
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