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和浑仪是一个东西吗 都长啥样

发布时间: 2023-08-14 11:00: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2

浑天仪是什么?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

浑天仪和浑仪是一个东西吗 都长啥样

浑天仪是什么?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然后通过可绕中心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浑仪的历史悠久,有人认为西汉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都造过圆仪,东汉贾逵、傅安等在圆仪上加黄道环,改称“黄道铜仪”。早期结构如何已没有记载。而最早有详细结构记载的是东晋史官丞南阳孔挺在光初六年,即公元323年所造的两重环铜浑仪,这架仪器由六合仪和四游仪组成。到了唐贞观七年,即公元633年,李淳风增加了三圾仪,把两重环改为三重仪,成为一架比较完备的浑仪,称为“浑天黄道仪”。唐朝以后所造的浑仪,基本上与李淳风的浑仪相似,只是圆环或零部件有所增减而已。随着浑仪环数的增加,观测时遮蔽的天区愈来愈多,因此,从北宋开始简化浑仪,到了元朝郭守敬则对浑仪进行彻底改革,创制出简仪。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现今的天球仪。浑象又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在天球外围---地平圈,以象征地。天球转动时,球内的地仍然不动。现代著作中把这种地在天内的浑象专称为“浑天象”。通常认为浑象最初是由西汉耿寿昌创制。东汉张衡的浑象是他设计的漏水转浑天仪的演示部分。以后,天文学家还多次制造过浑象,并且和水力机械联系在一起,以取得和天球周日运动同步的效果。唐代的一行和梁令瓒,宋代苏颂和韩公廉等人,把浑象和自动极时装置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古代汉族天文学家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公元前4世纪,周朝战国时期的石申、甘德制造了世界最早的浑仪。约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制造了西方最早的浑仪。

公元117年,张衡改进了浑天仪,设计制造了利用水力推动自动运转的大型浑天仪。他著的《浑天仪图注》是浑天说的代表作。

现今存世最早的浑天仪是明朝正统七年(1442)制造的,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西汉张衡发明的天象仪器

历史:浑天仪,浑象仪,浑仪,浑象

浑天仪,浑象仪,浑仪,浑象,我老是搞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到时是谁包含谁,谁属于谁,唉,请赐教!~~~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
水运浑象仪,用于演示浑天说思想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是干什么的?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天仪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西方的浑天仪最早由埃拉托色尼于公元前255年发明.葡萄牙国旗上画有浑仪.自马努埃一世起浑天仪成为该国之象征.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宇宙理论,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即是“物化”和“浑天说”。

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仪由早期四游仪和赤道环组成。从汉代到北宋浑仪增加了黄道环、地平环、子午环、六合仪、白道环、内赤道环、赤经环等。北宋的沈括取消白道环、改变一些环的位置。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黄道环,并把原有的浑仪分为两个独立的仪器:简仪和立运仪。

造句:

(1) 张衡还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天体位置的水运浑天仪,凡是已知的重要天文现象,都刻在这架仪器上。

(2) 经过多年的观察,他研制了一架“浑天仪”.凡是知道的重要天文现象,都刻在“浑天仪”上了.

(3) 人们可以通过浑天仪观测到日月星辰运行的情况。

(4) 梁令瓒为唐代开元集贤院学士,曾与僧一行合作设计过浑天仪,是一个学者暨画家。

(5) 其中汉朝张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

浑仪是谁发明的?

应该是元代的人

浑天仪的发明者是我国西汉的落下闳。浑天仪在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进行改进 。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浑天仪的组成

浑天仪是浑象和浑仪的总称。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

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仪由早期四游仪和赤道环组成。

从汉代到北宋浑仪增加了黄道环、地平环、子午环、六合仪、白道环、内赤道环、赤经环等。北宋的沈括取消白道环、改变一些环的位置。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黄道环,并把原有的浑仪分为两个独立的仪器:简仪和立运仪。

我国浑仪的发明大约是在公元前四世纪至 公元前一世纪之间(即战国中期至秦汉时期)。早期的浑仪比较简单,经过历代天文学家的改进,到了唐代,由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了一架比较精密完善的浑天黄道仪。整个仪器分为三层,外层叫六合仪,包括地平圈、子午圈和赤道圈。中层叫三辰仪,是由白道环、黄道环和赤道环构成。里层叫四游仪,包括一个四游环和窥管。现存明制浑仪基本就是这种结构,所不同的是取消了三辰仪中的白道环,而加上了二分环和二至环。由于浑仪的圈环过于复杂,遮掩天区,影响观测,所以元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将其简化,创制了简仪。

浑仪是什么

浑仪与浑天仪有什么不同???

浑仪是明朝郭守敬发明的,而浑天仪是张衡发明的。浑仪与浑天仪的样子几乎一样,二者是否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不同??rn图:浑仪http://www.zdwxx.cn/shiwu/cgzs/tsyz/huny.htmrn 浑天仪http://www.xzmsw.com/xx/ViewInfo.asp?id=205
  在十七世纪发明望远镜以前,浑仪是所有天文学家测定天体方位的时候都缺少不了的仪器。不过中国的浑仪和古希腊的不同。我国最原始的浑仪可能是由两个圆环组成。如下图,一个是固定的赤道环(ErRE ′R′),它的平面和赤道面平行,环面上刻有周天度数。一个是四游环(PMRP′M′R′),也叫赤经环,能够绕着极轴(POP′)旋转,赤经环上也刻有周天度数。在赤经环上附有窥管(M′OM),窥管可以绕着赤经环的中心旋转。观测某一天体M的时候,先按东西方向旋转四游环使它对准M,再把窥管上字母δ表示。显然P+δ=90°。图上的r表示春分点,从春分点起沿赤道量
  a1叫距度,如果M1(a1,δ1)是二十八宿的距星,那么a2—a1就是M2(a2,δ2)的入宿度。我国古时就用入宿度和去极度来表示天体的位置,战国时期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成书的《石氏星经》中就有这些数据了,这证明那时就已经有浑仪了。在欧洲,首先系统地观测恒星方位的人是约公元前三世纪上半叶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提鲁斯和铁木恰里斯,他们比石申约晚六十年,而所用的仪器,现在已经是一无所知了;据托勒玫(约90—168)《天文学大成》中的叙述,他们用的可能是以黄道坐标为主的浑仪。

  利用沿赤道量度的大圆弧来表示恒星的位置是很方便的,因为所有恒星的周日运动(就是每天的东升西落)都是平行于赤道进行的;但是对于太阳来说就不合适了,因为太阳在恒星背景上的视运动轨道——黄道——和赤道有个二十三度多的交角。为了更方便地测量太阳的位置,东汉中期的傅安和贾逵(30—101)就又在浑仪上安装了黄道环。可能是张衡又加上地平环(NFSF′)和子午环(NPE′SP′E),于是便成了完整的浑仪。《隋书·天文志》中介绍的东晋时候的前赵的孔挺于光初六年(公元323年)所作的浑仪是这种仪器结构方面的最早记载。北魏的斛兰于永兴四年(公元412年)用铁铸浑仪,在底座上添置了十字水跌,用来校正仪器的水准,这又是一个进步。

  到唐代初年,由于工艺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李淳风进一步把浑合仪由两重改变成三重,就是在六合仪和四游仪之间再安装一重三辰仪。李淳风把张衡浑仪的外面一层——地平圈、子午圈和赤道圈固定在一起的一层叫做六合仪,因为中国古时把东、西、南、北、上、下这六个方向叫做六合;把里面能够旋转用来观测的四游环连同窥管叫做四游仪。在这两层之间薪加的三辰仪是由三个相交的圆环构成的,这三个圆环是黄道环、自道环和赤道环。黄道环用来表示太阳的位置,白道环用来表示月亮的位置,赤道环用来表示恒星的位置。中国古时把日、月、星叫做三辰,所以新增的这一重叫做三辰仪。三辰仪可以绕着极轴在六合仪里旋转;而观测用的四游仪又可以在三辰仪里旋转。现在保存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明代正统二年到七年(公元1437年到1442年)间复制的浑仪,基本上就是按照李淳风的办法做的,所不同的是把三辰仪中的白道环取消了,另外加了二分圈和二至圈(过春分、秋分点和冬至、夏至点的赤经圈)。二分圈和二至圈是宋代的苏颂加上去的,白道环是同时代的沈括取消的。
  沈括取消白道环,是浑仪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具有重要意义。在沈括以前,往往是增加一个新的重要天文概念,就要在浑仪上增加一个环圈来表现这个概念,仪器发展的方向是不断地复杂化,仪器上的环越来越多。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缺点:环圈相互交错,遮掩了很大天区,缩小了观测范围,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沈括一方面取消白道环,把仪器简化、分工,再借用数学工具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当省去月环,其候月之出入,专以历法步之”);另一方面又提出改变一些环的位置,使它们不挡住视线,他说:“旧法黄赤道平设,正当天度,掩蔽人目,不可占察;其后乃别加钻孔,尤为拙谬。今当侧置少偏,使天度出北极之外,自不凌蔽。”(《浑仪议》,见《宋史·天文志》)

  沈括把浑仪发展的方向由综合和复杂化改变为分工和简化,为仪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元代郭守敬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创制的简仪就是在这基础上产生的。简仪不但取消了白道环,而且又取消了黄道环,并且把地平坐标(由地平圈和地平经圈组成)和赤道坐标(由赤道圈和赤经圈组成)分别安装,使除了北天极附近以外,全部天空一望无余,不再有妨碍视线的圆环。

  简仪的赤道装置是:北高南低的两个支架托着正南北方向的极轴,围绕着极轴旋转的是赤经双环,就是浑仪中的四游仪。赤经双环的两面刻着周天度数,中间夹着窥管,窥管可以绕着赤经双环的中心旋转。窥管两端架有十字线,这便是后世望远镜中十字丝的祖先。这样,只要转动赤经双环和窥管,就可以观测空中任何方位的一个天体,并且从环面的刻度上读出天体的去极度数。把去极度数乘以360/365.25,再从90°减去这个乘积,就得到现代用的赤纬值。

  至于赤经数值,可以由安放在旋转轴南端的赤道环求出。这种把赤道环不放在旋转轴的正中腰而搁在南端的方法,在今天各国的天文台上安装望远镜的时候,还广泛地使用着。当然,今天的赤道环很小,而不是像简仪中那样,赤道环的尺寸和四游环的完全一样。赤道环的环面上刻有二十八宿的度数;另有两根“界衡”,每条界衡的心就是赤道环的中心,可以绕中心沿环面移动。每条界衡的两端都用细线和极轴北端连接起来,构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平面的夹角就是赤经差。观测的时候把一个界衡形成的平面对准某宿的距星,把另一个界衡平面对准所要观测的天体,就得到这个天体的入宿度。把入宿度加上从这个天体西侧宿起到春分点所在宿止相应各宿的距度,并且减去春分点位置的宿度,然后乘以360/360.25,就是现代用的赤经值。
  在赤道环的内部,还固定着一个百刻环,用来承托赤道环,使它旋转方便。百刻环等分成一百刻,又分成十二个时辰,每刻又分作三十六分,这是古代任何仪器上都没有过的。用界衡来观测太阳,从百刻环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真太阳时时刻。(由于太阳的视运动沿黄道,而百刻环和赤道面是一致的,因此,从简仪上读到的时刻和用漏壶测得的时刻实际上会有一些差别。)

  至于地平装置,简仪把它安放在赤道装置北面支柱的横梁底下。它由一对圆环组成。一个是平铺的“阴纬环”,代表地平圈,环面上刻着方位。一个是“立运双环”,代表地平经圈,垂直立于阴纬环上,并且可以绕轴旋转。双环中间夹有窥管,窥管可以绕立运环的中心旋转。这样,只要转动立运环和窥管,就可以测出任一天体的地平经度和地平纬度。

  简仪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三百多年,直到公元1598 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发明的仪器才能和它相比。著名的《星云星团新总星表》(NGC)的作者丹麦德雷耶尔(1852—1926)在评价简仪的历史重要性的时候指出,不少伟大的发明,常常在西方国家享有它们以前的许多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作出了。我们看现代化天文台里大望远镜的赤道装置,尤其是英国式的类型,简直就是从简仪脱胎而来,不过和四游环、赤道环、百刻环相当的刻度盘不太注目而已。近代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和实用天文测量所用的经纬仪,从它的型式来看,方位角和仰角的地平装置,也是简仪阴纬环和立运环的结构。而航空导航用的天文罗盘,构造也和简仪属于同一类型。因此可以说,简仪是所有这些近代仪器的原始形态。

  郭守敬等创制的简仪,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被传教士纪理安(1655—1720 )当作废铜给熔化了。现今保存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的简仪,和浑仪一样,也是明代正统年间的复制品。就是这两件复制品也是饱历风霜。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法军把简仪抢去,运进法国大使馆,过了几年才归还;德军把浑仪运到德国波茨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才归还我国。

  公元1921年浑仪才由欧洲运回北京,1931年又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又把浑仪和简仪南迁南京。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本侵略军到了紫金山,又把仪身损坏,龙爪砍断,把许多附属仪表和零件弄得荡然无存。“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在积极发展现代科学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保护古代文物。天文台、系、站、馆不断新建和扩充,保存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浑仪和简仪以及其他天文文物也受到着意的保护和整修,作为祖国在天文学上伟大成就的象征,激励着我们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浑天仪又称浑仪,是我国古代研究天文的重要仪器,创始于西汉武帝时代的洛下闳。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
本文标题: 浑天仪和浑仪是一个东西吗 都长啥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63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何有些人吃火锅吃到撑了还是觉得没吃不饱古代有眼镜吗 古人如何治理近视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