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将军,是怎么死的???1598年12月在露梁海战中,与陈璘等指挥联合舰队大败敌船队,但在追击逃敌时中弹牺牲。,李舜臣,是...
李舜臣将军 是怎么死的???
李舜臣,是朝鲜半岛的民族英雄,他刚直不阿、一生忧国忧民,追求正义,几处逆境而无悔无怨。李舜臣,字汝谐,号德水,朝鲜京畿开丰(今开城)人,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他能骑善射。
1576年,32岁的李舜臣武举登科,任全罗道井邑县监等职;1591年,47岁的李舜臣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为抵御倭寇的进犯,操练水军,构筑防御阵地,建造铁甲“龟船”。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后,日军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迅速攻陷王京、开城、平壤等地,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在陆地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李舜臣率部在玉浦、泗川和闲山岛等海战中连战皆捷,夺取制海权,粉碎日军水陆并进计划。
1597年日本用反间计,使得李舜臣被诬陷入狱,之后日本再次重兵进犯朝鲜,朝鲜水军在庸将元钧指挥下几遭全灭。9月,李舜臣重新被起用后重整舰队,10月鏖战于鸣梁海峡,以13艘舰船击退330余艘敌舰,粉碎日军西进企图。随后,同陈璘、邓子龙率领的中国水军组成联合舰队,对敌加强进击并实施海上封锁。
1598年12月在露梁海战中,与陈璘等指挥联合舰队大败敌船队,但在追击逃敌时中弹牺牲。两年后,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级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后的45年,赠谥“忠武”,从此,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忠武公”。追封为右议政、左议政及领义政。
李舜臣日本入侵朝鲜时期曾数次成功阻击入侵的日军,其中鸣梁海战是世界航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外还有闲山岛大捷、露梁海战。
公元1598年,李舜臣在露梁大捷中阵亡,死后被朝鲜人民誉为民族英雄。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
公元1604年朝鲜国王李昖追封其为“孝忠仗义迪毅协力宣武”功臣。[1]
万历年间的朝日鸣梁海战究竟发生了什么,真正的胜利方是谁?
鸣梁海战,发生在明朝万历三大征的朝鲜战役期间,作战双方是朝鲜海军和日本海军,大明水师并未参战。至于鸣梁海战的结果么,可以说双方都胜利了,而最终的胜利方应该是大明朝的明神宗。
日本太阁丰田秀吉掌权,以“假道入唐”为由,趁机入侵朝鲜。所谓的“假道入唐”,即希望借道朝鲜,让他率军进攻明朝。当时的日本以“唐”指代中国。
日本入侵朝鲜的目标直指明朝,再加上当时的朝鲜是大明朝的藩属国,所以,万历帝派明军陆海两路,驰援朝鲜,史称“万历朝鲜之役”。这场大战总共分为两次。第一次开始于1592年,明军入朝,大败日本,三方在1593年议和休战。第二次大战开始于1597年,日军再次大举入侵,以明军的全面介入,并于1598年击溃日军结束,而鸣梁海战就发生在第二次大战初期。
1597年3月,日本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九鬼嘉隆等人率军再次大举入侵朝鲜。战前,小西行长使用反间计,成功让朝鲜王将名将李舜臣解职入狱。朝鲜海军由将领元均接管。
漆川梁海战,由于元均大意,误认日本舰队只是运输船,指挥失误,导致惨败。朝鲜海军此战,几乎全军覆没,元均本人战死。日军趁机占领了朝鲜周边多个岛屿,作为前进的基地。
朝鲜形势危急,李舜臣复职。当时,朝鲜舰队只剩下12艘残存的龟船、板屋船。但是日本舰队,却至少有130余艘战舰,以及200余艘补给船。双方实力明显过于悬殊,李舜臣最终选择了在水道狭窄、水流湍急的鸣梁海峡伏击日军。
鸣梁海峡宽仅294米,可以比较轻松在两岸拉开钢索。同时,海峡内的水流,还会每隔3个小时左右转变方向。李舜臣就利用鸣梁海峡的这些特点,制定了伏击计划。
1597年10月26日的清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舜臣派出一艘军舰诱敌。日本舰队成功被诱入鸣梁海峡的伏击圈。当日舰靠近后,隐蔽在山脚附近的李舜臣指挥朝鲜海军对日舰发起了猛烈的炮轰。
日舰是尖底船,在湍急的水流中,摇晃剧烈,再加上朝鲜舰只有山体掩护,所以,日舰炮火的命中率很低。而朝鲜的龟船、板屋船则是平底船,相对平稳,日舰屡屡被朝舰的炮火击中,损失惨重。
先进入鸣梁海峡的日舰准备回撤,李舜臣让人拉起了提前设置好的铁索链,日舰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日军舰队先锋将领来岛通总被击毙。
随着战斗的持续,鸣梁海峡内的水流开始逆转,不了解情况的日舰,陷入了更加混乱的状况。李舜臣则趁机率领12艘龟船、板屋船对日军展开了更加猛烈的进攻,据说撞毁击沉日舰30余艘,击伤92艘日舰。
至于死亡人数,朝鲜史料记载,击毙日军近8000人,而朝军仅阵亡34人。这一战果明显被夸大了。据统计,日军正支作战舰队总人数,也才7000人出头。
但是,不管日军到底被击沉、击伤了多少舰只,被击毙多少人,最终,朝鲜舰队因为寡不敌众,战到傍晚趁夜色撤退。而日军舰队因为对水域不熟悉,没敢追击,也撤退了。
第二天,即1597年10月27日,日本舰队派藤堂高虎等人前往战场查探情况,发现朝鲜水师已经撤走。日军舰队主力继续前进,攻克了朝鲜水师的大本营,并且与日本陆军成功会师,协助日本陆军进攻朝鲜。
按照日军后续的动向推测,李舜臣在鸣梁海峡击溃的应该只是被朝鲜诱饵舰只引诱过去的,日军舰队的前锋舰队。而日军的主力舰队,并未到达战场。李舜臣在收割了包围圈内的日舰之后,很快就撤退了。所以,日军舰队主力犹在,随后攻克了朝鲜水师的大本营。
单从鸣梁海战而言,李舜臣率领明显实力较弱的朝鲜舰队,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战术上绝对是朝军胜利了。因为双方实力悬殊,一场海战的损失,并不足以阻止日本舰队前进的步伐,所以,日本舰队之后按照既定计划,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可以说全局上日军胜利了。
而在朝鲜史料中所记载的,李舜臣在之后的四个月中,十战十捷,消灭了众多的日本海军,并且成功阻断了日军海上补给线,应该都是吹牛的成分居多。
因为朝鲜海军损失殆尽,所以,万历帝在收到求援之后,迅速派遣大明水师前往朝鲜。同时,大明陆军也开赴朝鲜。
大明和朝鲜的陆军联军,虽然进攻日军据点屡战不胜,接连遭遇了蔚山之战、泗川之战的失败,没能拿下日军据点。但是,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明、朝联军却取得了多次连续性胜利,给予了日军沉重打击,严重削弱了日军的士气。日军虽然守住了据点,却再也无心恋战,开始分批撤离朝鲜。
1598年11月,日军撤退,大明及朝鲜联军开始追击、围剿日军。明朝水师数百艘战舰,在水师提督陈璘,副将邓子龙,以及朝鲜李舜臣的协助下,开始截击撤退的日本舰队。露梁海一战,大明水师击沉、击毁日舰数百艘,日军死伤数万人。日军指挥官小西行长狼狈逃窜。而明军副将邓子龙,已经朝鲜名将李舜臣,则在此次海战中战死。
露梁海战,才是大明、朝鲜联军,对日军的一次全面胜利。此后,陈璘指挥明军,又全歼了留在朝鲜的日本残兵。万历年间的这次抗日援朝大战,明朝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万历年间,明神宗还是有钱的。如果大明水师联合朝鲜,在露梁海战之后,趁机进攻日本本土,说不定还真有机会拿下整个日本呀。如果那样子的话,相信万历皇帝的声望,在中国历史上将会达到空前的高度,而整个东亚地区的历史也将随之改变。
露梁海战历史真相
露梁海战历史真相
说到这场中日双方都宣称胜利的战役,即便放至近现代,这样的情况与道理也依然存在和通用。但凡是未能决出彻底胜负的战争或战役,事后交战双方都宣称胜利的例子也有不少。
稍远一些的有如日德兰海战,近一些的比如建国后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交战双方也都在战后大张旗鼓地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至少,交战两国的官方都并未承认战役或战争的失败。
那么,又为何会存在两方都宣称胜利、这样不符合逻辑的情况?除了国家面子和政府国内威信等因素外,有些情况,其实是因为各自的战略或战役目的都已达到了,所以各自宣称胜利也无可厚非。
如日德兰海战的国际公认看法是,德国海军的战术胜利,英国海军的战略胜利。而露梁海战,基本就属于这种情况。
日军达成了其战役的目的,岛津军成功救出了被困的小西行长,宣称作战取得胜利也有其道理所在。而明军的胜利,正如万历皇帝诏书中所言:“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在笔者个人看来,整场战争,本就并不在一战一城一将的得失,而是属于更高层面上、超出战役意义的战略目的,在附属国朝鲜的军事存在感与影响力。
说到“虽强必戮”这四个字,个人不禁想再多说两句。从这场迁延许久的战争,以及明军后期在攻坚战方面略显乏力的表现上来看,尽管的确是明朝取得了最后的战争胜利,赶走了日本侵略者,破灭了丰臣秀吉先取朝鲜、后占大明、进而染指印度、统治世界的幻想,这点确实无可厚非,也值得我们永远缅怀那些曾在千里之外奋战过的大明将士先辈们。
但万历皇帝或许也已从这个“虽强必戮”的“强”字中,有意无意地表露出,在这场战争中,事实上明军也并未能从军事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或者说,难以像战前最初预料的那样,用武力轻而易举地便可彻底解决掉这个曾一直小看的危险邻居。
至少,这场战争的胜利已比不上当初唐代白江口之战(或称白村江之战)时,唐军以一支偏师就将以倾国之兵而来的日军劈瓜砍菜般轻易摆平的绝对优势。
纵观唐代的白江口之战、明代的万历朝鲜之战、以及清代的中日甲午战争,(元代的渡海出征日本主要是受天气因素影响,两军并未大规模正面交战,所以暂未列入),至少,两国之间的差距自唐至清是在不断的缩小中,而且,在清代后期,日本已开始有了反超的趋势。
单就明代的这次万历朝鲜之战而言,也可能是明朝已到中后期的原因,军事上已显得略有乏力。而日本由于战国时代几十年的战火锤炼与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综合国力较东亚传统霸主——中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在火绳枪等小规模火器(大规模火炮另算)的使用上,已不输于当时同样精熟火器的明军。
以至于在大多数守城战中,大量使用铁炮火绳枪的日军能做到不落下风,使得明军后期屡次强攻而不克。即便是战争前期被李如松强行攻破平壤城一战中,日军的铁炮火绳枪也给强攻的明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不得不说,与一千年前相对比,至万历朝鲜战争之时,日本已俨然再也不是唐代时那个差距悬殊、不堪一击、轻易用一支偏师便可轻松搞定的孱弱对手了。而到甲午之战时,情况自然也就更不必多说了。
因此,当偶尔看到某些朋友戏称日本战国不过是村长械斗时,或许是个人的杞人忧天,笔者总有些隐隐的担心。这样的玩笑,偶尔搞笑、夸张一下倒也无伤大雅,但是说到一个正确的历史观的问题上,片面的自我吹嘘、贬低对手却是个人认为不太可取的一种想法与观念。
但可惜的是,如今却有着尘嚣直上的蔓延之势。
试问,如果日本战国真的是一群村长的械斗,那么,大明军队和几个东夷“村长”带来的“村民”不仅打了数年还没剿灭干净,最后的露梁海战中,乘着大明宝船的邓子龙和坐着龟甲船的李舜臣还被个“村长”率领的几百条“破船”和“村民”们给顺手搞死了,这样的结果,似乎只能说明,那些无数曾英勇奋战的明军将士,难道比一群“村民”还不如吗?
或许,客观、公允地正视对手,而非一味地意淫与吹嘘,才是对历史、也是对先辈们最好的尊重。说到这,虽然可能略显罗嗦,还是忍不住想多吐槽一下如今的某些历史剧,正是对时下类似虚浮意淫之风的具体体现。
其实,适当的夸张和演义,个人并不反对,在影视、小说等艺术作品里,甚至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对历史适度进行改编的《三国演义》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说例子。
但是,像某些抗日神剧那样,拿着汤姆森冲锋枪横扫鬼子、甚至手雷炸飞机,这些打着爱国主义、缅怀先辈大旗的抗日神剧,就是对先辈们英勇奋战的欧歌与赞颂吗?那并非尊敬,而是亵渎与不敬。既是对历史的不敬,也是对先辈们的不敬,更是对后代的误导。早已牺牲的先辈们若有在天之灵,相信也必不会苟同这种严重违背事实的做法。
那么,什么才是尊敬呢?与抗日神剧恰恰相反,还原历史真相,不避讳其间的失利与挫折、与敌人客观上的强大,正视艰难的岁月与曾经的困苦,才是对先辈们最大的尊敬与缅怀。
如果敌人真的都像某些抗日神剧里面那么不堪一击、动辄被轻松扫死一片,那么打了八年还没能完全把如此饭桶一般的弱智敌人赶出去,到底是敌人没用,还是暗示我们的先辈更加无能呢?
当有朝一日后代理性地再回顾这段历史,又看到我们当代所拍出的各种抗日神剧时,到底是片中动辄死一片的日寇更可笑,还是对能拍出这样作品的时代与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感到更加可笑与荒谬?
回到最初的主题上,对于网上关于露梁海战的各种夸大其词,结合事实的对比与个人的浅析,或许也正是这一风气与心态的另一种体现。这,难道就是尊重与缅怀吗?或许,还原历史真相,正式实力不俗的对手,才是对先辈们奋战和成绩的最好证明。甚至即使偶遇小败,但却是在对阵一个强大的对手,也是虽败犹荣。
李舜臣将军 是怎么死的???
李舜臣于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赐祭葬之故里,并随有石羊、石虎、石马、石柱、华表等物,显达乡里。 李舜臣墓位于李鹊镇李鹊村,距县城12里。
李舜臣,是朝鲜半岛的民族英雄,他刚直不阿、一生忧国忧民,追求正义,几处逆境而无悔无怨。李舜臣,字汝谐,号德水,朝鲜京畿开丰(今开城)人,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他能骑善射。
1576年,32岁的李舜臣武举登科,任全罗道井邑县监等职;1591年,47岁的李舜臣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为抵御倭寇的进犯,操练水军,构筑防御阵地,建造铁甲“龟船”。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后,日军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迅速攻陷王京、开城、平壤等地,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在陆地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李舜臣率部在玉浦、泗川和闲山岛等海战中连战皆捷,夺取制海权,粉碎日军水陆并进计划。
1597年日本用反间计,使得李舜臣被诬陷入狱,之后日本再次重兵进犯朝鲜,朝鲜水军在庸将元钧指挥下几遭全灭。9月,李舜臣重新被起用后重整舰队,10月鏖战于鸣梁海峡,以13艘舰船击退330余艘敌舰,粉碎日军西进企图。随后,同陈璘、邓子龙率领的中国水军组成联合舰队,对敌加强进击并实施海上封锁。
1598年12月在露梁海战中,与陈璘等指挥联合舰队大败敌船队,但在追击逃敌时中弹牺牲。两年后,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级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后的45年,赠谥“忠武”,从此,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忠武公”。追封为右议政、左议政及领义政。
李舜臣(韩文:이순신,1545年4月28日-1598年12月16日),字汝谐,号德水。朝鲜京畿开丰(今朝鲜半岛开城)人,李氏朝鲜时期名将,为抵抗日本入侵立下汗马功劳。
李舜臣日本入侵朝鲜时期曾数次成功阻击入侵的日军,其中鸣梁海战是世界航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外还有闲山岛大捷、露梁海战。
公元1598年,李舜臣在露梁大捷中阵亡,死后被朝鲜人民誉为民族英雄。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
公元1604年朝鲜国王李昖追封其为“孝忠仗义迪毅协力宣武”功臣。
李舜臣,明朝不出兵李舜臣打得过丰臣秀吉吗?
明朝出兵以前,朝鲜国王已经被逼到中朝边境了,朝鲜国王早就想永远逃到中国避难了。也就是说,朝鲜几乎已经放弃抵抗了。
李顺臣再厉害,区区水师怎么能打败日本十几万大军?而且,朝鲜水师的战绩,很大程度上仰仗后来大明朝的强大水师的支援。 韩国人过度渲染李舜臣,夸大了水师甚至是朝鲜水师的作用。因为主要战斗还是陆战,海战是辅助的。 李舜臣有韩国人说得这么神吗?那场战争不是我们帮他打赢吗在露梁海大捷中,李舜臣不幸中弹牺牲,史说是因为他救援邓子龙旗舰,以外中弹,左胸受伤而亡。至此,成为抗倭援朝战争中的朝鲜方的第一英雄。
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时,曾立下一些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靠14艘舰船,100艘改装民船击退日军133艘船。 李舜臣,是朝鲜的抗日英雄,在壬辰卫国战争中,从日寇手中解放了朝鲜,并发明了龟船,在壬辰卫国战争中日军以20万人在丰臣秀吉的带领下从仁川登陆侵入朝鲜大半个朝鲜沦丧,后在明万历 *** 的出兵帮助下,解放了朝鲜,但其本人也阵亡了,他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戚继光。 对李瞬臣就是这么神!!! 李舜臣是什么人 ?和重要事迹李舜臣(이순신,1545年4月28日 - 1598年12月16日),字汝谐,号德水。朝鲜王朝时期京畿开丰(今开城)人,德水李氏出身。朝鲜王朝时期将军,封号忠武,是朝鲜与韩国的民族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50年7月设立了李舜臣勋章和李舜臣奖章授予作战中荣立战功的海军将士。现在韩国的学校除了檀君像及世宗大王像以外,还放有忠武像。韩国首都首尔的忠武路就是为了纪念李舜臣的功绩。他的头像也出现在韩国的100元硬币上。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前夕,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他改制的龟甲船能攻能防,在抵御日本海军的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李舜臣统帅朝鲜水军在玉浦、唐项浦、泗川、闲山岛、釜山等地重创日军。后因谗言一度下狱。1597年日本出动14万兵力,水陆并进入侵朝鲜。李舜臣被再次起用,出任三道水军节度使。他率朝鲜官兵和明朝援军共同御敌,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他和中国水军总兵邓子龙共同指挥朝中联合舰队大败日军,不过李舜臣在此役遭遇到岛津家的突袭,最后战死疆场。 1592年春天, 日本的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帮助日本攻打中国,调集近20万大军,700艘战船,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日军在朝鲜登陆,仅3个月的时间,就接连攻陷了朝鲜的京都汉城及平壤、开城等重要城市,国王逃到鸭绿江边躲藏了起来,整个朝鲜如覆巢之卵,岌岌可危。丰臣秀吉见初战告捷,颇为得意,他狂妄地对部下说: “你们等着瞧吧,好戏还在后头呢,要不了多久,朝鲜、中国的臣民就会俯伏到我的脚下,听候我的驱遣!” 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海上他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因为他们碰到了朝鲜的爱国名将李舜臣率领的海军。李舜臣出生于1545年,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县城的狱吏。因为他刚毅勇敢、足智多谋,被首相破格提升为全罗道左水使,扼守朝鲜海峡,他早就看出了日本想吞并朝鲜的狼子野心,他非常重视训练水师,并特别改进了传统的龟船。 龟船是朝鲜人很早就发明的一称战船,船身装有硬木制成的形似龟壳的防护板,故叫龟船。李舜臣改进了龟船的结构和设备,把船身造得更大。每艘船身长十余丈,宽一丈多,甲板之上有厚木制成的顶盖,并且裹上铁板,可以掩护船上水军避免敌人火器投射,顶盖上和甲板旁,装着许多尖锐的大钉和铁钩,使敌人不敢攀登,船头上安装着一个大龙头,上穿两个大炮眼,头尾都装有金属尖杆,必要时可用来冲击敌船。船身前后左右有74个枪眼,射手可以伏在内部施放火器。船身两则又各设10只大桨,全部划动,急驰如飞。加上船身很大,可以装载很多饮水和粮食,这使龟船更适于水面久战了。 龟船有许多优点,指挥它的李舜臣又多谋善断,深韬武略,难怪日军在他面前要撞得头破血流了。 这年5月1日,李舜臣得知玉浦港停靠着50余艘日本兵船,船上的士兵大都上岸抢劫百姓财物去了,他立即指挥90多艘龟船去偷袭日军,日军从未见过这种战船,远望还以为是一群大乌龟朝他们爬过来了呢! 过了一会,才看清了那群“乌龟”,原来是战舰,日军顿时慌了神。当他们仓皇跑上船,准备起锚逃离时,已经来不及了。 “开炮!”李舜臣一声令下,千百道火龙扑向日船。“轰轰……”日船上百花齐放,烟火缭绕。在强烈的炮火下,日军抱头乱蹿,鬼哭狼嚎,转眼间40余艘日船被炸毁、击沉,士兵伤亡不计其数。不可一世的日军舰队就这样被李舜臣的“大乌龟”们吞没了。 玉浦海战的胜利,粉碎了丰臣秀吉从海路侵略朝鲜沿海地区的计划,侵略军、后勤物资的运送也处于瘫痪状态,陆军的进攻也因此受到阻滞。20多天后(5月29日),李舜臣又打响了第二次大海战。 当时,10多艘日船停泊在泗川岸边,日军自以为有险可据,想等朝鲜船只靠近了再打。李舜臣看穿了敌人诡计,故意引船后退。日军以为他惧阵脱逃,就驾船追击,不料,刚离岸不久,李舜臣就让龟船掉头向日军猛攻。霎时,枪炮齐鸣,火焰纷飞,日船又被大乌龟吞没了。 接着,在唐浦,李舜臣又率领龟船攻击日军阵地。他先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俘获日船21艘,后又巧妙地运用引蛇出洞的策略,用3艘龟船伪装侦察地形,引诱敌人,主力船只则预先埋伏在山脚下。日船果然倾巢出击。进入伏击圈,结果遭到前后夹攻,26艘日船全被焚毁。战斗中,李舜臣左臂受伤,血流不止,但他屹立船头,指挥若定。 7月的一天,在闲山岛地区,李舜臣又同日军展开大战,最后一举歼灭日军水师主力,控制了海域,李舜臣也因屡战告捷,功勋卓著,被晋升为三道水军统制使。 就在这时,中国明朝 *** 应朝鲜 *** 要求,派出援军与朝鲜军队并肩作战,两军很快收复平壤、开城,把日军赶出朝鲜北部。丰臣秀吉被迫与朝鲜进行和平谈判,可惜在日本间谍的破坏和奸臣的诬陷下,李舜臣竟在1597年2月被免职治罪。 丰臣秀吉见自己的眼中钉被拔去,立即中止谈判,派出15万大军再犯朝鲜。 当时,指挥朝鲜海军的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军官,他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交战不久,朝鲜军节节败退,海军几乎全被击溃,大片国土又重新沦入敌手,朝鲜 *** 见情势万分危急,只得重新启用李舜臣,并请求中国再次出兵援助。 李舜臣临危受命,重整水师。他团结抗日将士,惩办怕死官员,又吸收忠勇的农民参加水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残余的12只战船和一百多名水兵的基础上,又重新组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强大水师。 他率领这支水师利用天时地利,巧布铁索阵,在鸣梁海峡诱敌深入,以12艘龟船击沉30多艘日船,击毙击伤日军4千多人,致使丰臣秀吉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1597年冬,朝中联军在李舜臣和中国老将邓子龙的率领下同日军主力在露梁海打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海战。 交锋开始在深夜,当500余艘日船抵达露梁海时,朝中战船同时发出猛烈的炮火,海面上烈火冲天,亮如白昼,战士们勇敢地跳上敌船,杀得敌人横尸满舱。 敌军惶如瓮中之鳖,急欲夺路逃跑,但被切断退路,于是集中火力负隅顽抗。在激烈的交战中,李舜臣发现邓子龙身陷重围,就立即驶船去援救,不幸左胸中弹,他忍着剧痛,嘱咐部下不要声张,并将军旗交给副手,要他代施号令,战斗一直由夜晚打到白天。第二天中午时,朝中水师共击沉、击毁敌船450艘,歼灭日军一万多人。至此,持续了6年之久的朝鲜卫国战争终以辉煌的胜利结束了。这场战争开始于1592年,按农历属壬辰年,所以朝鲜历史上把它称作“壬辰卫国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李舜臣和邓子龙虽然壮烈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光辉却映照千秋万代,而李舜臣的作战实践,也为在海上进行反侵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朝日鸣梁海战:历史上的李舜臣水师真有那么厉害吗朝日鸣梁海战:韩国自从六七十年代经济崛起以后,竭力去中国化。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不惜篡改或扭曲历史。鸣梁海战的确是朝鲜人自己打的一场海战,也是以弱胜强的战役。
朝日鸣梁海战 但是韩国历史把他渲染成壬辰抗倭战争的转折点,说他对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就太言过其实了。当时,朝鲜军备极度废弛,以至于日本从釜山登陆,十九天后就以攻陷汉城。又一月陷平壤。两月不到,朝鲜八道尽失。朝鲜宣宗李昖仓皇逃亡大明宽甸堡(今辽宁省丹东市宽甸)避难。 若无明军出力,千里驰援,即使李舜臣全歼了倭寇海师,朝鲜也难逃亡国灭种。有观点认为,实际上是日本取得鸣梁海战胜利。日本军队主力在5-6 月渡海进入朝鲜。在7月15日的漆川梁海战中毁灭性打击了朝鲜水师。在陆地上的南原城和黄石山城都迅速击败朝鲜军获胜。随后日军将领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和毛利秀元率领大军继续按预定目标推进。到9月中旬,朝鲜在全罗道的抵抗仅存在于南部小块地方。战斗力仅有朝鲜水师仅剩的12艘船只。而此时,日本陆军正在继续推进,而日本水军则沿海推进。鸣梁海战实际是李舜臣伏击日本前锋,日本水军在藤堂高虎,加藤嘉明,胁坂安治等将领带领下,正在全罗道沿海推进,日军前哨在9月7日抵达兰浦达洋面,在这里与李舜臣的12艘战船遭遇。朝鲜水师开始诱惑日本水军。9月16日,在获得了发现朝鲜军主力的消息后,藤堂高虎带领中型关船30艘甩开大部队开始追击,准备与朝鲜水师决战。 结果被朝鲜水师引诱到一片陌生水域,此时海水退潮,日本水军前面的几艘船被朝鲜埋在浅海底的铁索和木桩挡住去路,遭到朝鲜水师掉头围攻。导致来岛通总等数十名日本人阵亡,那几艘搁浅的战船也被放弃。在这次海战中的朝鲜水师损害轻微,但是众寡不敌,所以傍晚开始急速退却。日本水军不熟悉路况,无法继续追击朝鲜水师,也是害怕再中这样的圈套。第二天,也就是9月17日,藤堂高虎和胁坂安治再次来到战场上巡视,没有发现朝鲜水师。日本水军主力到达后朝鲜水师已经逃跑,日本水军一看朝鲜水师已经退去,继续前进攻克朝鲜水师的大本营。一面突进到全罗道西岸地区,支援日本陆军的攻击。此时日本军队的作战目标和扫荡全罗道朝鲜水师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开始在顺天,泗川,昌原,蔚山修筑城墙要塞,准备与南下的明军决战。 李舜臣在韩国的地位有多高 为什么韩国人如此推崇他因为朝鲜人民不承认击退日本战国英雄们的朝鲜战争是大明王朝无私援助的结果~那么击退强大日本的英雄自然就落在李舜臣身上,堪称朝鲜第一民族英雄
李舜臣和李如松两人的比较
从歼灭日军人数来看 李如松胜于李舜臣
李舜臣(1545.5.5~1598. 12.16) 朝鲜民族英雄。 朝鲜海军将领,抗日民族英雄。祖籍京畿道开丰,生于汉城。字汝谐,号德水。 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他颇有学问,能骑善射,32岁时武举登科,从此开始军旅生涯。他刚直不阿、一生忧国忧民,追求正义,几处逆境而无悔无 怨. 9月16日,日军以330艘战船和2万多人的兵力向朝鲜水师发起进攻,在敌我双方兵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李舜臣胸有成竹,沉着应战。他先派出几艘战船进攻敌舰,将大批敌舰引入鸣梁海峡。不久,潮水退落,敌舰被暗设的铁索;木桩所阻,无法驶出。李舜臣即派水师反攻,以12艘战船击沉敌船30多艘,歼敌4000余人。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鸣梁大捷”也是世界海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随后李舜臣移师古今岛(今莞岛),建立海军基地,同陈璘、邓子龙率领的中国水军组成联合舰队,对敌加强进击并实施海上封锁。) 1598年12月在露梁海战中,与陈璘等指挥联合舰队大败敌船队,但在追击逃敌时中弹牺牲。死后谥号忠武,追封为右议政、左议政及领义政。遗著辑成《李忠武公全集》。 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朝鲜族后裔。有考证说李如松祖籍为陇西,唐朝末年为避乱迁入朝鲜。他在朝鲜的先祖可以追查四代,名为:李哲根穗、李哈山、李厦霸努、李把图理。李把图理的儿子“李膺尼,洪武渡江归附”明朝,归附后“授总旗”,高祖李英,授世铁岭指挥佥事,从此李氏便在铁岭安家落户。到了李如松的父亲李成梁这一代,李氏一门世袭官爵,族亲旺盛,成了明清以来铁岭著名的大户。 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据朝鲜史记载,此战共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烧杀溺毙无数,逃散者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万历三大征考》记载,平壤之战“斩获倭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大振,可以说平壤大捷超过其父李成梁在辽东任何一次战役,奠定了李如松在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的历史地位 鸣梁海战中李舜臣的军刀上为什么写的是中国字?在世宗大王创立现代朝鲜语之前
朝鲜帝国虽然有语言,但是没有成型的文字 所以王侯贵族一般使用汉字 仔细看一看你会发现李舜臣写的信也是汉字 鸣梁海战 一开头李舜臣为什么被抓因为被东人党陷害了,从开始汉化的那一刻起,朝鲜人学习中国很彻底,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喜欢内斗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明朝和丰臣秀吉“和谈”了(其实是忽悠丰臣秀吉)所以日本逐渐退兵了,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朝鲜觉得日本不会再来打了就又继续他们的内斗事业。李舜臣不是东人党的人,又是旁系王族又立下如此功勋,在朝鲜陆军全部崩溃时唯有海军完胜日本,首当其冲就被打入大牢。后来丰臣秀吉发现被骗了,十分恼怒,又打了过来,李舜臣再度被启用,才有了鸣梁海战。顺便说一句,我觉得李舜臣就属于那个时代,甚至是老天派下来帮助朝鲜度过难关的,他的前半生碌碌无为,唯有碰上了千年难遇日本打朝鲜(如果不是日本打朝鲜,明朝,女真,蒙古打朝鲜都不需要海战,没有海战李舜臣的天赋也无用武之地),他才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海战而大放异彩。最后他的死亡也是在露梁海战(最后一场大战)中快胜利时被一颗流弹击中而死。巴顿说过:一个将军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役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明朝(326)打得(1)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