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考试

发布时间: 2023-06-08 05:00:4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4

是谁发明考试的?因为现在经历考试,有点郁闷……进而怨恨起发明考试的那位古人老兄,所以想知道他(她)是哪位?有谁知道的话,请跟我说...

谁发明了考试

是谁发明考试的?

因为现在经历考试,有点郁闷……进而怨恨起发明考试的那位古人老兄,所以想知道他(她)是哪位?有谁知道的话,请跟我说下。
是中国人发明考试。
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尚书》中有“试可乃已”、“试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等记载,《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是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有关科举的论著而来,而这些论著的说法又是根据《尚书》的记载而来。

“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当“考”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
考试”的由来 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述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尚书》中有“试可乃已”、“试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等记载,《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是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有关科举的论著而来,而这些论著的说法又是根据《尚书》的记载而来。 “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当“考”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当人们需要测度、甄别人的知识和才能的差异以“选贤与能”的时候,便产生了考试。自古以来,中国就很重视人才的选拔,而人类选才的方法不外乎两类:一为推荐,二为考试。推荐有如相马,考试则如赛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常无。如果未受到推荐者的青睐,不少千里马可能老死于槽枥之间。 伯乐所知范围有限,无法相遍所有良马,即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加上有些相马者难以用客观标准来公正地评判,中国的传统文化又非常讲究“人情、关系与面子”,相马的过程时时会受到人情的困扰,因此难免会有遗珠之憾。为了克服推荐制的弊端,排除不正之风的干扰,中国人发明了考试,让所有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加比赛,真正的千里马自然会脱颖而出。考试所遵循的是能力本位和公平竞争原则,虽然最初的考试还较为简单,而且往往与考绩相关,但它的出现却有重要的意义。
石勒。
石勒是考试制度的创始人,据史书记载,石勒在郡国设立官学招生,这些地方学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这些生源都得经历三次考试才能毕业,相当严格。后来,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的。
石勒原名匐勒,后赵明帝,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上党武乡羯胡族人,是后赵的开国君主,世界历史上从奴隶到皇帝的唯一一人。
考试这个形式是中国人发明的,建立完善的考试制度是隋唐时期。由于隋代时期较短,所以准确来说是隋朝建立,唐朝开始不断完善的。
中国的科举制度(考试的雏形吧)是在隋朝时发明的,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而科举制度流传到了国外,外国人又加以改进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子的考试了。

考试是谁发明的

无语。
石勒。
石勒是考试制度的创始人,据史书记载,石勒在郡国设立官学招生,这些地方学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这些生源都得经历三次考试才能毕业,相当严格。后来,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的。
石勒原名匐勒,后赵明帝,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上党武乡羯胡族人,是后赵的开国君主,世界历史上从奴隶到皇帝的唯一一人。
公元前165年,汉文帝为参加“贤良方正科”的士子出题考试。试题共分四个题目(策目):朕之不察、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 这次考试也被认为我国取士考试的开端,汉文帝出的这四道题目自然也被认作我国最早的考试作文题了。 这道题当时写在竹简上,叫做“策题”。皇帝用策题考试,就是“策问”。应试士子针对策题提出的问题,一目一目地在竹简上写出答案——策文,这就是“对策”。参加这次对策的有100多人,颖川郡(河南禹县)人晁错获得第一,从太子家令进而被提升为中大夫。此公后来协助景帝削藩成功,奠定大汉之基业。 明磊曰:余观之,此次作文联系实际,关注国计民生,让士人随意褒贬君主时政,彰显汉文帝虚怀若谷、求贤若渴、安邦定国之襟怀。呜呼!今之衮衮诸公为政有此自信大度乎?皆尸位素餐者流!党国之政,拒民千里,反不及汉文之事,悲矣哉
考试,即科举制度,是隋炀帝杨广首创。后经唐代诸位皇帝发扬光大,成为后来一千多年影响深远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科举制度的优点: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科举制度的缺点:
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并且很多朝代,都偃武修文,使得军备废弛,外族入侵,导致王国,也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国古代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方法,其历史源远流长。但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大致说来,在春秋以前,出于世官和选举;汉代推行察举与征辟;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些还不是真正的考试制度。就严格意义上的考试制度,是隋唐以降迄于清代所采用的科学制度。因为科举制度作为选才的主要手段,有严格的程序、法定的内容、较为科学的方法,所以说是一种规范了的制度化的考试制度。它实行公平竞争。在考试内容上,明确规定以儒学经典为依据;在考试方法上,有一套诸如“锁院”、“弥封”、“誊录”等防弊制度;在制度上防止特权侵入,订有考试法规和严厉的惩罚制度,从法律上保证科举考试的正常进行。正是由于科举制度具有上述这些特点,有利于封建统制的稳固,所以,历来被视为抡才大典,受到隋唐以后每一个王朝的重视。但是,到了近代,由于世变之亟和民族危机的严重,加上它自身固有的弊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日益显得不合时宜,并成为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教育发展的障碍,所以,在1905年终于被宣布废止。
隋文帝时,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开始 呵呵,历史课刚学的

考试最早是由谁发明的?

发明的学校作业考试的,
并无权威说法。
估计和孔子有关。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和刑事责任。考试就是让一群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相同的答卷。然而考试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考试也可以是对于一个目标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因此这样的考试其实就是让社会中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谁发明的考试?

是谁?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

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

“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当“考”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扩展资料

考试主要有两种目的:

一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从这两种目的看,考试可以分为效果考试和资格考试。

考试就是让一群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相同的答卷。然而考试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考试也可以是对于一个目标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因此这样的考试其实就是让社会中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考试

考试是谁发明的?江之岛盾子当老师的第一堂课

隋文帝开创,隋炀帝继承发展。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隋文帝开创,隋炀帝继承发展。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公元前165年,汉文帝为参加“贤良方正科”的士子出题考试。试题共分四个题目(策目):朕之不察、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 这次考试也被认为我国取士考试的开端,汉文帝出的这四道题目自然也被认作我国最早的考试作文题了。 这道题当时写在竹简上,叫做“策题”。皇帝用策题考试,就是“策问”。应试士子针对策题提出的问题,一目一目地在竹简上写出答案——策文,这就是“对策”。参加这次对策的有100多人,颖川郡(河南禹县)人晁错获得第一,从太子家令进而被提升为中大夫。此公后来协助景帝削藩成功,奠定大汉之基业。 明磊曰:余观之,此次作文联系实际,关注国计民生,让士人随意褒贬君主时政,彰显汉文帝虚怀若谷、求贤若渴、安邦定国之襟怀。呜呼!今之衮衮诸公为政有此自信大度乎?皆尸位素餐者流!党国之政,拒民千里,反不及汉文之事,悲矣哉

满意请采纳

考试是谁发明的?

石勒是考试制度的创始人,据史书记载,石勒在郡国设立官学招生,这些地方学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这些生源都得经历三次考试才能毕业,相当严格。后来,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的。



后赵主石勒虽然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却不是只懂厮杀的莽夫,而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他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据史书记载,他统治期间,增设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十余所小学。虽然小学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但是直到石勒时期才正式确立下来。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科举制度也是从石勒这里开始的。据史书记载,石勒在郡国设立官学招生,这些地方学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这些生源都得经历三次考试才能毕业,相当严格。后来,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的。所以说,石勒也是考试制度的创始人。

正是因为石勒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才使得后赵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石勒死后,政权落到了暴君石虎手中,之所以还能雄踞中原二十年,不可不归功于这些人才。
石勒。
石勒是考试制度的创始人,据史书记载,石勒在郡国设立官学招生,这些地方学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这些生源都得经历三次考试才能毕业,相当严格。后来,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的。
石勒原名匐勒,后赵明帝,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上党武乡羯胡族人,是后赵的开国君主,世界历史上从奴隶到皇帝的唯一一人。
后赵主石勒,是考试制度的创始人,据史书记载,石勒在郡国设立官学招生,这些地方学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这些生源都得经历三次考试才能毕业,相当严格。后来,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的。
本文标题: 谁发明了考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397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人们更需要斯托雷平还是更需要王莽为什么汉景帝时期会爆发七国之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