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宇宙很大,人类很渺小,为什么虚无主义却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发布时间: 2023-05-21 12:00: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200+求学)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有人说是信仰的缺失导致了世界观上的虚无主义和人生观上的犬儒主义rn那么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在哲学...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宇宙很大,人类很渺小,为什么虚无主义却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200+求学)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

有人说是信仰的缺失导致了世界观上的虚无主义和人生观上的犬儒主义rn那么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在哲学概念与现实意义上有什么样的区别与共通之处呢?
我们讲这个犬儒主义这个词,本来是愤世嫉俗的人,他们是些激烈的理想主义者,都是非常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后来残酷的现实打击,最后他们蜕变成了彻底的玩世不恭的人。所以我们今天理解cynical, cynicism, cynics的时候,他有愤世嫉俗的表现形式,但骨子里他不是愤世嫉俗的人。虚无主义者、犬儒主义,他有愤世嫉俗的表现形式,但骨子里他是玩世不恭的人,彻底的虚无主义。我们理解怎么理解cynicism就是彻底的虚无主义,他是玩世不恭的,当然表现形式有愤世嫉俗的那些言行,骨子里是玩世不恭和彻底的虚无主义。还有两个方式的精确理解。有两句话,是吧,一个是韦氏辞典上释义非常好,什么样的人是犬儒主义者,就是“相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私自利驱使的”,这个人除了自私自利什么都不相信,他觉得自己这样子很聪明,这种人叫做犬儒主义者,是吧,这种人叫做cynics。还有个知道吗,著名作家王尔德有一句名言说得非常好,他说什么样的人是cynics这样的人,就是这种人知道所有的事情的价格,price,但是他不知道所有事情的value,价值,听懂了吗?这样的人叫做犬儒主义者,是吧。所以我们今天理解这个词从这几个层面去把握你就很准了,他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是一个彻底虚无主义者,有一些愤世嫉俗的表现,但骨子里他不是愤世嫉俗的人,是玩世不恭的,彻底虚无,相信人的一切行为被自私自利驱使的,这就是对cynics最精确的把握,是吧。你知道这个就行了。相应的你知道了这个,我也给你讲了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我们班上不要再有那些残废同学结课的时候在教师评语上,你可以骂我,给低分,什么都没关系,但不要说我是一个cynics,这是完全不了解我,我骨子里,我有愤世嫉俗的表现,我不是一个犬儒主义者,是吧,从来都不是,从来就没想是,以后也不是。我的学生说我too cynical,这种评语,每个班都有两三个残废写上这个评语,我一看就特别地生气,因为这是说明了两个,要么说明我教得不好,以至于你不理解,要么就是对我完全的误解,我是愤世嫉俗的人,但我不是cynics,cynics不是愤世嫉俗,骨子里是玩世不恭,彻底虚无主义、圆滑世故,相信人类一切行为是自私自利驱使的。

中国社会最多的就是这种人,我们中国社会最多的就是这种cynics。你们不要觉得这种古希腊的概念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中国人是最应该学习到底什么是cynics以及他是怎么形成的,是吧,我们社会最严重的就是这种犬儒主义。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们说,根据著名政治评论家欧文.豪的观点,所有的极权社会都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的时期:建立一个极权政权以后,给国民洗脑、灌输,让他以为自己生活在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
犬儒主义http://baike.baidu.com/view/16335.html?wtp=tt
【起源】

“犬儒主义”一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创立的,另一人物第欧根尼(公元前404-公元前323)则因为住在木桶里的怪异行为而成为更有名的犬儒主义者。当时奉行这一主义的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与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他们旁若无人、放浪形骸、不知廉耻,却忠诚可靠、感觉灵敏、敌我分明、敢咬敢斗。于是人们就称这些人为“犬儒”,意思是“像狗一样的人”。至于这个称谓是不是肯定来源于此,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另外一种说法是指安提斯泰尼经常到雅典的一个被人们叫做“快犬”的体育场去和人们谈话、辩论,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他的思想和观点的最初的追随者队伍,因而被称作“犬儒派”。“犬儒主义”则由这一学派的观点理念和生活行为演化而来。

【学派创立】

安提西尼在晚年对哲学丧失了信心,他放弃了上层阶级的生活模式,过着简朴的生活,并希望希腊回复到原始社会,而不受各种习俗和规定的限制。

【基本思想】

犬儒学派的主要教条是,人要摆脱世俗的利益而追求唯一值得拥有的善。犬儒学者相信,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建立在稍纵即逝的外部环境的优势。每人都可以获得幸福,而且一旦拥有,就绝对不会再失去。人毋须担心自己的健康,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犬儒学派对之后的斯多噶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期变化】

随着犬儒理念的流行,犬儒主义的内涵发生了微妙的根本变化。早期的犬儒主义者是根据自身的道德原则去蔑视世俗的观念;后期的犬儒主义者依旧蔑视世俗的观念,但是却丧失了赖为准绳的道德原则。

因此后期的犬儒主义者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既然没有什么是了不得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是要不得的。这样想法的结果是,对世俗的全盘否定变成了对世俗的照单全收,而且还往往是对世俗中最坏的部分的不知羞耻的照单全收。于是,愤世嫉俗就变成了玩世不恭。

一个关于犬儒主义者德勒斯的例子,某富翁送给他一笔钱,他收下了,对富翁说:“你慷慨大度地施舍给我,而我痛痛快快地取之于你,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唠叨不满。”
犬儒主义(Cynicism)是个外来词,中文里本来没有现成的对应词汇,通常将它理解为讥诮嘲讽、愤世嫉俗、玩世不恭。

犬儒主义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西诺普的第欧根尼。这派哲学主张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这使人想起老庄哲学,想起某些魏晋名士)。据说狄奥根尼本人住在一个桶里(又有一说是住在瓮里),以讨饭为生。有人讥笑他活得象条狗,他却不恼。“犬儒”之称由此得名。关于狄奥根尼,有段故事很著名,一天,亚历山大御驾亲临,前来探望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狄奥根尼,问他想要什么恩赐;狄奥根尼回答说:“只要你别挡住我的太阳。”

和玩世不恭恰恰相反,早期的犬儒是极其严肃的,狄奥根尼是一个激烈的社会批评家。他立志要揭穿世间的一切伪善,热烈地追求真正的德行,追求从物欲之下解放出来的心灵自由。狄奥根尼确实愤世嫉俗,他曾经在光天化日之下提着一个灯笼在城里游走,说:“我在找一个真正诚实的人。”

随着犬儒哲学的流行,其内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后来的犬儒派们发表宏论,竭力鼓吹清贫生活的无比美好,甚至把人们正常的感情也讥为愚蠢。一位名叫德勒斯的犬儒派就说:“我的儿子或妻子死了,那难道就有任何理由应该不顾仍然还在活着的我自己,并且不再照顾我的财产了么?”(这使人想起庄子死了老婆鼓盆而歌的故事)超脱到了这一步,未免就有些矫情,就和冷酷分不清界限了。还是这位德勒斯,某富翁送给他一笔钱,他收下了,对富翁说:“你慷慨大度地施舍给我,而我痛痛快快地取之于你,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唠叨不满。”这里暗含的逻辑是,金钱本是无所谓的东西,我若拒绝你的馈赠,倒显得我把金钱看得太重,太当回事了。我若收下金钱又表示感谢,那也是把金钱看重了,当回事了。因此,正确的做法就是,只要你肯给,我就若无其事地收下它。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这种态度看上去很洒脱,但好像又有些无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问题在于,金钱本来是重要的东西,不是不重要的东西。只不过在生活中还应该有别的东西比金钱更重要。所以,在坚持更高价值的前提下看轻金钱是高尚的;没有更高的追求却又摆出轻视金钱的姿态就不是高尚而只能是做作了,因此,倘若是无功受禄,正常人总会感觉不安。这就是德勒斯以不把金钱当回事为理由而若无其事地收下别人的馈赠,会给人以不知廉耻之感的原因。早期的犬儒派是依据一种道德原则去蔑视世俗的观念,后期的犬儒派依然在蔑视世俗的观念但却失去了依据的道德原则。这就引出了一个始料不及的后果: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既然没有什么东西是了不得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东西是要不得的。不难想象,基于这种无可无不可的立场,一个人可以很方便地一方面对世俗观念做出满不在乎的姿态,另一方面又毫无顾忌地去获取他想要获取的任何世俗的东西。于是,对世俗的全盘否定就变成了对世俗的照单全收,而且还往往是对世俗中最坏的部分的不知羞耻的照单全收(别充假正经)。于是,愤世嫉俗就变成了玩世不恭。

狄奥根尼坚持真善,揭穿伪善,这种批评精神被后来者扭曲得面目全非。一位人称嘲讽者吕西安的犬儒派以揭穿伪善的名义,压根否认世间存在有真善。在吕西安笔下,那些天真地追求德性的人都不过是大傻瓜而已。按照这派人的看法,世间之人只有两种,要么是真小人,要么是伪君子。犬儒一词后来的含义就是把人们一切行为的动机都归结为纯粹的自私自利。不错,犬儒派既嘲讽有权有势者,也嘲讽无权无势者,但前者并不在乎你的嘲讽,“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后者却必须赢得人们的同情支持。所以,犬儒派客观上是有利于强势者不利于弱势者。这样,犬儒派就从现存秩序的激进批评家变成了既得利益者的某种共犯合谋。

犬儒一词的演变证明,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其间只有一步之差。一般来说,愤世嫉俗总是理想主义的,而且是十分激烈的理想主义。玩世不恭则是彻底的虚无主义。偏偏是那些看上去最激烈的理想主义者反倒很容易转变为彻底的虚无主义者,其间原因何在?因为,许多愤世嫉俗的理想主义者在看待世界时缺少程度意识或曰分寸感,对他人缺少设身处地的同情的理解,不承认各种价值之间的紧张与冲突,这样,他们很容易把世界看成一片漆黑,由此便使自己陷入悲观失望,再进而怀疑和否认美好价值的存在,最终则是放弃理想放弃追求。“世界既是一场大荒谬、大玩笑,我亦惟有以荒谬和玩笑对待之。”一个理想主义者总是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之后才变成犬儒的,但正如哈里斯所言:“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

说来颇具讽刺意味,早期的犬儒是坚持内在的美德和价值,鄙视外在的世俗的功利。可是到后来,犬儒一词正好变成了它的反面:只认外在的世俗的功利,否认内在的德性与价值。王尔德说:“犬儒主义者对各种事物的价钱(price)一清二楚,但是对它们的价值(value)一无所知。”

【现代犬儒主义】

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文化形态。现代犬儒主义的彻底不相信表现在它甚至不相信还能有什么办法改变它所不相信的那个世界。犬儒主义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

“说一套做一套”形成了当今犬儒文化的基本特点。“世界既是一场大荒谬,大玩笑,我亦惟有以荒谬和玩笑对待之。”

犬儒思想并不带有自我罪孽感。在它那里,怀疑正统成为一种常态思想。无论从认知还是从道义来说,不相信都是常态,相信才是病态;相信是因为头脑简单,特容易上当。犬儒思想者也不再受恐惧感的折磨,因为他知道人人都和他一样不相信,只是大家在公开场合不表明自己的不相信罢了。

它是一种对现实的不反抗的理解和不认同的接受,也就是人们平时常说的“难得糊涂”。弱者犬儒主义使在下者在并不真傻的情况下,深思熟虑地装傻。既然我没法说真话,那么你要我怎么说,我就怎么说,我不这么说也得这么说,由不得我心里想说什么。我照你的说,不见得有好处,但不照你的说,说不定就有麻烦。我知道我照你的说,你未必就相信我,未必就拿我当回事;但我不照你的说,你肯定会说我不拿你当回事。既然你要的不过是我摆出相信的样子,我又何必在说真话上面空费心思。

【现代犬儒主义特征】

典型“现代犬儒”

◆ 多了世故的圆滑,少了正义的冲动,一个人就成了犬儒。
◆ 肯思考的人才会变成犬儒,变成犬儒后你就可以不再思考。
◆ 犬儒的口头禅:“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是真的。”“真理值多少钱?”“自由能当饭吃吗?”
◆ 当强权在欺侮弱小时,犬儒的态度是:“都不是好东西,我谁也不帮。”
◆ 犬儒不分善恶,但他不一定是不知善恶。犬儒是知善而不善善,知恶而不恶恶。
◆ 犬儒不进行积极的抗争,犬儒只是消极的嘲讽,但权势是不在乎嘲讽的,“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 也许不应该把犬儒视为罪恶,但犬儒是罪恶的存在条件,是犬儒使罪恶成为可能。
◆ 犬儒本来未必全是势利,但是他既然抹杀了善恶是非,结果到头来就只剩下了势利。
◆ 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中间只有不显眼的一小步。
◆ 犬儒病:气血亏虚,中年后易得此病。
◆ 犬儒不只是失望,犬儒是放弃希望,并转而嘲笑希望。
◆ 犬儒主义者未免太自卑了,他们不相信个人有改变现实的力量。犬儒主义者又未免太自大了,他们以为只有他们才对现实感到不满。
◆ 绝对的权力令人腐败,绝对的无权也令人腐败,因为两者都容易使人相信权力就是一切。
◆ 专制的目的是把人变成犬儒,而犬儒却以为只有他们才看透了专制。
◆ 极端主义看上去是犬儒主义的死对头,其实不然。在每一个极端主义的内心深处,无不隐藏着深刻的犬儒主义。
◆ 给别人奋斗泼冷水的人,往往不是从不奋斗的人,而是那些自己曾经奋斗过、但没有成功、然后放弃了奋斗的人。
◆ 犬儒很有些象道家,原本是积极的消极,后来却变成消极的消极。
◆ 犬儒主义是循环论证的自我实现的悲观主义:犬儒主义不相信理想可以实现,所以他不去为理想而努力,所以理想就不会实现,所以他就更不相信,所以就更不努力,所以就更不相信,所以……
◆ 世故意味着发达的头脑和萎缩的良心。

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 作为哲学意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提出的一种针锋相对的意见。许多评论者认为达达主义(Dada),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 朋克(Punk)这些运动都是虚无主义性质的,虚无主义也被定义为某些时代的特征。如:鲍德瑞拉德(Baudrillard)称后现代是虚无主义时代,有些基督教神学家和权威人士断言现代与后现代由于拒绝上帝而是虚无主义的。

曾对虚无主义著书论述的著名哲学家有尼采和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尼采将基督教成为虚无的宗教,因为它不关注现实生活,而在乎假设的死后生活。他认为虚无主义是人们意识到“上帝死了”所导致的,并强调人们应通过重新赋予生活意义来克服它。海德格尔将虚无主义称为“这样的存在什么都不剩”,并认为虚无主义基于将存在缩减至纯粹价值。

词源

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中的“nihil”,意为“什么都没有”。牛津英语字典认为它于1817年进入英语词汇Alain Ray的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1995年修订版)认为它在1787年进入法语词汇,nihiliste最早于1761年使用,不过那时指宗教意义上的异教徒。Ray同时认为1829年出现在俄语中的nigilizm是由于这个词对于现代语言的浸透。

拉丁语中的不定代词nihil 由nihilum减缩而成。

哲学中的虚无主义

虽然屠格涅夫使虚无主义这个词被大家所知道,它是由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1743年-1819年)首先引入哲学领域。雅各比想用这个词展现出理性主义特色,特别是康德的批判哲学。他认为所有的理性主义都可以减到虚无,这样我们应该试图去避免它,回归到某些信仰。

尼采晚期的作品主要是关于虚无主义的。权力意志的一卷由尼采1883年到1888年的笔记精选组成。他将之命名为“欧洲虚无主义”并认为这是19世纪的主要问题。尼采将虚无主义定义为使世界,特别是人类生存没有意义,目标,可以理解的真相和本质价值。

虽然后现代主义被一些人取笑为虚无主义,但就虚无主义者倾向于失败主义来说它并不符合上述虚无主义的公式。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试图去寻找庆祝他所探索的形形色色独特的人类关系的力量和原因。虚无主义和怀疑论由于都拒绝知识和真相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但怀疑论不必对道德概念的现实做出任何结论,他们也不用在没有可知事实的情况下讨论有关存在意义的问题。

伦理道德中的虚无主义

在伦理中,“虚无主义者”或“虚无主义”是用来指彻底拒绝一切权威,道德,社会习惯的行为,或声言要这样做的人。或是通过拒绝一切既定的的信仰,或是通过极端的相对主义或怀疑主义,虚无主义者认为那些对于权力的掌控都是无效的并应被对抗。在虚无主义者看来,道德价值的最终来源不是文化或理性的基础而是个体。

后现代主义与知识的崩溃

后现代主义思想将认识论及伦理体系推至极端的相对主义。这在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çois Lyotard)及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作品中尤其明显。这些哲学家试图否认西方文明真理、意义、历史进程、人文主义理想以及启蒙运动所建立的基础。虽然原则上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虚无主义哲学,值得注意的是,虚无主义接受后现代主义的非难。虚无主义是对宇宙真理的宣称,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所拒绝的。

虚无主义的自相矛盾

虚无主义有时被认为是对于真理不存在的信仰。这种信仰在其最极端形式下很难被证实。因为它包含着一种自相矛盾的谎言:如果真理并不存在是真的,“真理并不存在”本身就不是真的,这样证明自身的错误。对此更复杂的解释是,真理也许存在,但在现实中不可触及。

也有人认为虚无主义者意识到真理虽然存在但在实践中不可达到,所以虚无主义者将寻求真理的行为看成是徒劳的。

艺术中的虚无主义

有许多艺术运动如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都被人们批评说有虚无主义嫌疑。另一些艺术运动如达达主义则公开将之奉为信条。广泛地说,现代艺术被认为是虚无主义的。正像在纳粹党的堕落艺术展上的作品一样,现代艺术通常有一种非表现性的本质。.

达达运动

达达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被使用,这酝酿了后来从1916年持续到1923年的运动。达达主义者声称达达运动不是艺术运动而是反艺术运动。有时他们从别的作品中拿出部分将之拼接起来,很像是重拼诗(found poetry),这样他们削弱了艺术的含义与定义。其它时候,达达主义者关注审美趋向以求避免它,试图使他们的作品没有意义及审美价值。这种对于艺术贬值的倾向使很多人认为达达主义事实上是虚无主义运动,因为它们只是破坏而没有建造。

文学中的虚无主义

虽然“虚无主义”这个词是近代历史的产物,它所代表的态度却不是。我们可以参见麦克白接近结尾处的著名篇章。麦克白虽没有谈论宇宙的崩塌或扩张,但他谈论的是更残忍更与人相关的死亡。

Out, out, brief candle! “熄灭吧,熄灭吧,短命的烛!”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人生不过是一个过路的影子”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蹩脚艺人”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 “马上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却”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生命是傻瓜口中故事”

Signifying nothing. (Act 5, Scene 5) “热热闹闹,却毫无意义”

在19世纪,俄国小说家屠格涅夫在他的小说“父与子”(1862年)中描写了俄国兴起的多余人的观点,这使得虚无主义名声鹊起。多余人多是上层社会的学生,他们对于改革主义者的慢步子已不抱幻想。这种崭新哲学的代表是皮萨来夫(D. I. Pisarev,1840-1868),他讲述改革实用主义并宣扬用暴力改革社会。皮萨来夫是《父与子》中巴扎洛夫的原形,他很高兴自己这个虚拟的英雄同时又是恶人的形象。

自从虚无主义通过巴扎洛夫这个形象闻名后,这个词很快成为了嘲笑年轻的更为激进一代的万能词。这个词经常用来指一个团体或一种哲学其中发言者没有道德意识,不相信真理,美,爱,不管怎样发言者与他的听众不在乎社会准则。

在左拉1885的作品萌芽中,虚无主义者苏沃林组织了矿井工人暴动,造成了灾难性的场面,他戏剧化了虚无主义的危险。

加缪的作品一直探讨虚无主义。

在当代文学中,虚无主义主题可以在艾恩·兰德(Ayn Rand)的地球战栗(Atlas Shrugged)中看到,在科特·沃尼格特(Kurt Vonnegut)的书中也可见。罗伯特·斯通(Robert Stone)也是一位经常以虚无主义为主题的美国当代作家。在他的小说“日落之旗”(A Flag for Sunrise)(1981年)中,主角霍利维尔(Holliwell)挣扎着对抗他自己的虚无主义倾向。另一位书写虚无主义的是美国作家恰克·帕拉涅科(Chuck Palahniuk).如在他1996年的小说“斗阵俱乐部”中,“毁灭计划”的终极目的就是摧毁现代文明以重建人性。然而帕拉涅科声称他并没有故意写虚无主义。

音乐中的虚无主义http://baike.baidu.com/view/26705.htm

朋克摇滚经常被认为对世界持有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看法。
我认为不能说是信仰的缺失,应该说是对信仰的不信任。
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的共同表现在信仰上和政治上的不信。
但虚无主义以反抗为反抗的目的。因为一切既定的观念都被看作可能的甚至是肯定的限制,追求个人绝对自由的人发展为坚决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者。
犬儒主义是以追求善,追求精神愉悦,放弃物质追求为目的。(这是早期的也是真正的犬儒主义,后期的犬儒主义简直就是不要脸主义和无原则一切利己主义)犬儒主义者的反抗世俗主要是由理想主义的受挫导致的。
最大区别是虚无主义是绝望的反抗,犬儒主义是希望的反抗。大多数的虚无主义者为了自己的人生无望感而反抗世界,放浪形骸,认为人无法得到幸福;犬儒主义者为了理想中的世界而反抗世俗,不懈追求,认为人可以得到幸福。

PS:其实我觉得除了一心想死的人那有真一点物质欲都没有的人?想那个有名的只要阳光的犬儒主义者追求的阳光不也是物质吗?
《此间的少年》里调侃三毛小时候作文里写理想是当拣垃圾的,享受在垃圾里找到喜欢的东西的乐趣被老师批评,后改为当小贩,老师说这个还行,又问为什么,三毛答说可以一边买东西一边拣垃圾是犬儒主义,这大概是不会归入现在任何流派的原始犬儒主义,真的是像狗一样决不追求外界所希望的,也不介意外界的任何看法,只要自己所想的,高兴就好。这样的生活真的会很愉快吧!每次看到我家的狗在外面狂奔都回这样想。
不要看那些大段的浪费空间的文字,看看专业的,哈哈
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的共同点之一就是需要一定的社会背景作为其生活选择的支撑。古希腊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在人们的思想上刚刚经受了智者运动对理性精神的质疑和解构,开始追寻一种安定的生存境遇。
第二,他们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坚持怀疑主义的世界观。因为没有怀疑主义的先导,不会导致世界无意义的结论,也就是不会导致虚无主义的后果,进而缺乏虚无主义世界观就使以随遇而安为信条的犬儒主义生活方式无法成立。
第三,在哲学史的流变过程中,他们往往合二为一,即虚无主义精神指引下的犬儒主义生活方式的统一,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予以相互支撑和推进。
第四,极端的虚无主义和极端的犬儒主义最终都滑向极端的相对主义。并不是虚无主义坚持世界无意义,什么都不存在;犬儒主义也不是什么都无所谓,完全依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具有内在潜标准的虚无与无所谓,必经精神需要在外部客观条件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存在和发展。
呵呵,信仰缺失是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不必然导致信仰的缺失,因为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本身就是他们坚持的“信仰”之一。
犬儒主义是个世俗层面的词
虚无主义是个哲学,精神层面上的词
两者不可能相提并论
犬儒主义的表现是逃避现实,不与世间争短长,所谓犬,理解得恶劣点就是象狗一样活着,当然我在这里并没有贬义,这是一种人生态度。
虚无主义表现在对本体论,对终极问题探讨的放弃,根本不相信有什么终极,因而没有终极信仰,全面虚无,这不光是人生态度,是对整个宇宙的态度。

虚无主义是什么意思

百科的看不懂,用你们自己的理解告诉我。。

虚无主义,指作为哲学意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提出的一种针锋相对的意见。

许多评论者认为达达主义(Dada),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 朋克(Punk)这些运动都是虚无主义性质的,虚无主义也被定义为某些时代的特征。如:鲍德里亚(Baudrillard)称后现代是虚无主义时代。虚无主义者被称为nihilist。

举例:民族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虚无主义一词系德文Nihilismus的意译﹐源出拉丁文nihil(虚无)。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F.H.雅各比在《给费希特的信》中首先使用。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F.尼采把否定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的现象称之为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无视民族特点﹐抹煞民族差别﹐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甚至认为“民族”是虚构的概念﹐根本否认民族的存在。

历史上一些封建专制国家的反动统治阶级矢口否认其他民族的存在。K.马克思曾嘲笑19世纪法国蒲鲁东主义者宣布“民族性为无稽之谈”﹑“一切民族特征和民族本身都是陈腐偏见”的论点。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认为民族和民族主权的概念已经过时。

把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看作是“地方极权主义”。鼓吹“个性的自由”应当建立在超民族的﹑世界主义的基础之上﹐欺骗和诱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脱离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同帝国主义实行政治﹑经济“合作”。资产阶级还常常利用民族虚无主义来为压迫本国民族和侵略他国民族服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指的就是‘世界’和‘生命’本身是不存在‘意义’的。
这个我想了半天,词汇量不丰富,难解释,直接说出我理解的虚无吧(当然这不是客观上的虚无主义,只是个人想法):

虚无主义就是绝对客观,站在整个世界的角度上看待人类本身。从绝对客观的角度上来看,现实中不存在无穷大,存在的东西就一定会死亡(这里指所有信息彻底消失),包括我们人类。
因此从‘人类在未来某个时间必定会灭亡’这个条件下,人类必须要有一个继续存在的理由,否则【现在就消失】和【发展到几万年几十万年后再消失】是同等的。
换算到个人上,就是既然你迟早要死,那么你早死晚死有什么区别?
这里就需要一个‘绝对存在的理由’,一个终极的目标,一片支持人类继续走下去的梅林。
虚无主义认为根本不存在这种东西——生命、文明、理性、感性、道德、科技、思想、意识,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质上和石头、风暴、下雨、黑洞、X子、XX力、XX现象一样,都是等价的,只是宇宙中的现象而已。
换言之,虚无主义认为生存和死亡是等价的,活着并不是赚到了,死了也不会亏损。
所以和缸中之脑完全不一样.......在虚无主义者眼中,就算有世界外的人在控制我们的世界,他们必然也是毫无意义的,最终意义和科技、真假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其实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虚无主义者,因为人类不可能只接受一种思想,我=传统价值观+机械决定论+虚无主义+唯我论,结果就是我现在求生欲有些下降,但依然愿意生存下去,但失去了继续爬到社会顶端的动力(莫嘲笑),一些人生上的问题我不再愿意思考,以前我会幻想长生不老,现在次数显著减少,偶尔想起也仅仅是觉得活着的感觉不错而已;以前我会幻想友情爱情,现在在考虑老婆的存在是否必要;以前对金钱非常渴望,现在也渴望,只是不再愿意为此过分付出(因为意识到了人活着只是为了舒服而已,包括思想和肉体上的)。
综上所述,如果种族文明打算继续发展下去,虚无主义就是一种潜在的毒瘤;如果仅仅只是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虚无主义并没有错误。
还有很多没说完,比如刨去语言和思想的禁锢,真实世界其实是没有‘等级’这一说的,也就是说不存在好坏也不存在善恶,不存在伟大也不存在渺小,你可以想象一个什么思想都不存在的世界。
虚无主义作为哲学意义,为怀疑主义的极致形式。认为世界、生命(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是没有客观意义、目的以及可以理解的真相。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一种针锋相对的意见。许多评论者认为达达主义、解构主义、朋克这些运动都是虚无主义性质的,虚无主义也被定义为某些时代的特征。如:布希亚称后现代性是虚无主义时代,有些基督教神学家和权威人士断言现代与后现代由于拒绝上帝而是虚无主义的。
白话来说就是怀疑一切都是虚的,都是假的,无意义的。
照搬书本或百科上的知识,你当然看不懂了。 简单地说,虚无主义就是认为人类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获得终极幸福。 不管群体或个人。 对群体而言,永远不会有理想的社会形态。 大同社会、乌托邦、桃花源、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描述的理想社会永远不会到来。对个人而言,不论你获得多大的成功,你都不会感到幸福。 因为人生都是苦的,人的满足感永远跟不上需求的步伐。 悟出这个道理,人就不那么功利了,反正我怎么努力都不会获得幸福。 这就是虚无主义者。
虚无主义
一种对
事物
不作
具体分析
,无
原则
地、任意
地否定一切的思想
倾向

社会思潮

德国唯心主义
哲学家雅科比在《给费希特
的信
》中首先使用。
19世纪

叶在
俄国
较为流行。
德国
权力意志
论者
尼采
曾是虚无主
义的狂势鼓吹者,他提出“重新估价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口号
,对
人类
以往的优秀文化采取了
极端
虚无主义的
态度。
虚无主义在
哲学
上表现为绝对的否定,认为对事物
的否定,是单纯的否定,简单抛弃,一笔勾销,其中没有任
何保留和继承,把否定和肯定截然对立起来。否认客观事
物的内在
矛盾性
,不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否定与肯定是
对立统一的,在否定中有肯定,因而导致否定一切,
使事
物失去向前
发展的基础
和条件。在文化艺术上,虚无主义
集中表现在对待
传统
文化遗产不作具体分析,全盘否定。
在我国,从“五四”运动时期以
胡适

代表

资产阶级

者到
现代
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所主张的“全盘西化”
的思想,就是对
中国传统文化
持虚无主义态度的
典型

现。他们不分“精华”和“糟粕”,以绝对否定的态度来看待
民族文化传统。毋庸讳言,作为反映封建经济基础的
意识
形态,无论是与一般
资本主义
文化,还是与我国现在的社

主义
文化相比,都显示出它的落后性和腐朽性,应当批
判和否定。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几千年来
中华民族

一种强大的凝聚
力量
,它的积极因素是应当继承和肯定
的。
社会主义
新文化是以往人类文化合乎
规律
发展的结
果,全盘西化的鼓吹者
无条件
颂扬
西方
资产阶级文化,目
的在于摧毁社会主义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虚无
主义在
政治
上表现为
无政府主义
和极端民主化,否认阶
级斗争和
社会革命
,反对
国家权力

无产阶级专政
,有时
也表现为极端
悲观主义
。本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风靡
一时的
法兰克福学派
是虚无主义的
当代
典型。他们认为
否定一切是最高的原则,否定的结果不是向前发展,而是
衰落,因此对资本主义否定的结果是悲观的。他们把辩证
的否定这一活泼的、积极的、富有
生机
的力量,歪曲成为
自我毁灭、死亡和崩溃的
同义语
,这种悲观主义和虚无主
义的否定观与
马克思主义
的辩证否定观毫不相容。

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得如同微尘,人类的存在是否毫无意义?

“宇宙很大,地球很渺小”,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描述,那么地球在宇宙中到底有多渺小呢,我们不妨很来直观地了解一下。下图为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拍摄到的地球在太空中的图像,当时“旅行者1号”处于距离地球64亿公里的位置上,可以看到,从这个距离看上去,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得如同微尘。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更大的宇宙尺度上,地球会渺小到什么现在程度。然而如此渺小的地球却是人类的全部,到目前为止,全部的人类都住在这粒微尘之上,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的存在似乎根本不值一提,这样的事实不免令人疑惑,如此看来,人类的存在是否毫无意义?



其实渺小的存在并不代表没有意义,关于这一点,在我们的地球上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蓝细菌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原核生物,我们只要利用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它们的样子。

在30多亿年前,地球的环境根本就不适合需要有氧呼吸的生物生存,当时的大气层里只有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气体。然而蓝细菌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它们是地球上第一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正是它们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地球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需要注意的是,太阳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变亮,现在太阳的亮度已经增加了30%,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太阳系里的邻居——金星,才会变成一颗表面温度接近500摄氏度的“地狱行星”。那为什么地球没有变成这样呢?

原因就是蓝细菌的光合作用清除了地球大气层里的绝大多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使得地球的热量可以有效地散发出去。由此可见,如果没有蓝细菌,现在的地球早已步入金星的后尘。很显然,从生命的角度来看,这种渺小的生物有着重要的使命,它们的存在意义非凡,正是因为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才有了现在地球上的生机勃勃,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时至今日,太阳这种持续变亮的趋势依然没有停止,而地球本身再也没有更好的散热机制,科学家预计,在大约10亿年以后,地球表面的温度将上升到50摄氏度以上,届时地球上的海洋将被蒸发殆尽,生命也再也无法在地球上生存。

显而易见的是,作为地球上第一种拥有高等智慧的生物,我们人类必须阻止这样事情发生。由此可见,我们人类的存在并不是毫无意义,其实人类在宇宙中有着重要的使命,那就是继续保证生命能够在宇宙中延续下去。



(未来地球的“加盖工程”想象图)

可能有人会说了,50亿年后太阳就会消亡,而在更加遥远的未来,整个宇宙都可能会消亡,这样看来生命在宇宙中是否能够延续下去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

其实不然,人类天生就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从古到今,人类都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中的未知,又或者说,人类一直在试图弄清楚宇宙的运行规律。



正是因为这种探索精神,人类的文明才得以高速的发展,现代人类的科技,对于几百年前的人类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几百年以后人类的科技,现在的我们也同样无法想象,就更不用说亿万年以后的人类了。

关于宇宙如何消亡的理论有很多,但不管以哪种理论来讲,宇宙走向消亡的时间都很长很长,也就是说,宇宙留给了人类足够的时间。



因此可以说,只要人类没有灭绝(这其中包括了被外星文明毁灭的可能),那么总有一天人类能够完全掌握宇宙的运行规律。这就意味着,届时的人类将成为宇宙中无所不能的神级文明,太阳没有了?没关系,我们再造一个太阳,宇宙没有了?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去另一个宇宙,甚至是再造一个宇宙。试想一下,到那个时候,谁还会认为人类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呢?

人类的存在当然是有意义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为了别人活,都是为自己而活,自己在自己的世界虽然很渺小,但自己过得开心快乐就行了。
任何生物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就算你很渺小,那又怎么样,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做力所能及的事,能力之外的就不要操太多的心。
不是。因为存在即合理,任何生物或物质都有其特殊的作用,所以人类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怎么拯救一个虚无主义者



虚无主义是一种放弃形而上学立场产生出的特殊现象,它并不是说一切存在都是虚无的,他并不否定一切存在,他只是否定超出感性之外那个不可知的世界或者作为有限的存在者所无法触及的那个领域。柏拉图主义就是一种虚无主义,因为柏拉图把超感性的存在看做真实的存在,经验的存在是不真实的存在。而在萨特那里,虚无、意识、自为都是同一意义上的。正因为人有意识,有虚无的观念,才改变了自身与自在存在的关系,使自己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自在与自为这两种存在的对立,正是存在与虚无的对立。自在的存在本是全,意识的存在作为虚无而潜入这个存在的大全,从而起到了消解存在的作用。但由于意识本是虚无的,所以它的消解作用,不会影响自在存在,只能表明意识的作用。虚无主义的危害在于它反对现代文明在价值层面上的意义,虚无主义只是意味着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在道德价值中被设定为决定性的现实和法则的东西,日益失去了他们的创造性力量,这种否定导致了道德层面的混乱。因此,理性虚无主义的拯救,首先要在道德价值层面上拯救现代文明。



重建现代性道德,就要重新审视现代性价值,一个价值的世界就意味着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但这个有意义的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往会出现无意义的趋向。但人是寻求意义的存在,人不断的追求意义,追求完之后可能会去否定它,然后再去创造。比如我们对生命、价值、意义的追求比作一个登山的过程的话,我们从一个平原往山上攀登,如果这个过程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当你登到山的最高峰,从上向下看,一切的存在都在你脚下里,你都试验过了,那什么还有意义?现代人是想靠理性去寻找身心安顿之道,最后难免走入虚无主义。人不能只靠理性,更要注意人的形而上学的倾向。诺斯替主义就认为我们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毫无意义,只有一个世界是有意义的,这个世界是非常遥远的,我们人的灵就来自于那样一个遥远的异乡。对于这个世界唯一有意义的就是发现自己内在的灵。我们虽然攀过了这个山峰,但那还可以去追求更高的山峰,人是有限的,对于无限的自为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人类摆脱虚无主义的唯一出路就是人的自由。在萨特的哲学中,存在是先于虚无的,虚无是从自在存在中获得自身的,是一种借来的存在。人的本质是虚无,是自为的存在,但人又不满足于这种虚无与自为的存在,力图成为既充实又自由的存在,正因为人本是虚无的,人注定具有无限的自由。人正是在悬隔了世界之后,虚无才产生了。人与其他存在的区别在于人能够对自身表示疑问。正是在意识世界中,人使对象世界虚无化,人是虚无的起源。但正因为这种虚无,决定了人生的历程是不断由不完满向完满的一种超越,人的生命历程就是一个从虚无中求有而又终不可得的历程。人首先是虚无的存在,然后才创造世界与价值,拥有一切可能性。但存在主义总是在没有任何选择原则的标准下进行选择,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存在主义的焦虑。

自由不在于无所约束,而在于自我约束。尼采在《查拉图斯如是说》用了很短的篇幅说到一个观念,就是人的精神有三种变化:骆驼、狮子、婴儿。骆驼可以忍耐各种考验和挑战,骆驼用尼采的说法就是听别人说你应该如何。狮子就是跟自己说我要如何,这是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从被动到主动,如果一种限制不能从被动变为主动,他的生命毫无意义可言。婴儿就是我是,我是代表我接受我的现状从头开始,把握现在。所以,自由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但又必须遵循一些规律。



我们理想的社会最理想的道德体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道的宇宙观和德的人生观,任何一个道德体系里头,必须包含的是宇宙观和人生观,宇宙观必须解决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这就牵扯到了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在宇宙当中的位置也就是说没有终极关怀的时候,我们就会是无本之木,就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虚无主义,宇宙观涉及到的是人们的宗教、信仰、灵魂等精神问题的领域,老子将此称作“道”的形而上的世界。德是社会观,是人生观,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态度和关系,谈的主要是为人处世,关系到人们的品德、行为、修养。中国人讲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德就是一个人的心行,用我的心支配我自己去做该做的事情,我的所作所为别人能够观察到的我自己的特性叫德性。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孔是一个孩子长大,一个孩子获得了道德长大了,最大的德是从道来的。
特别喜欢今何在《悟空传》中的一段话:

所以一直以来我总有一种冲动,想冲破什么,想逃脱什么,这种感觉伴随着我的人生且愈演愈烈。我想其实所有人都一样,我们会觉得世界越来越小,但其实那是因为我们在长大。你总认为远方有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就在前方等待,然后不顾一切地奔过去,也许有人真找到了那个世界,也有人发现全是幻影。

大部分人没能经历“虚无”,这是他们福气!这是题主你在相当长一段人生中都享受不到的福气。不用怀疑世界,不用怀疑自己,不用经历巨大的心理危机。世界就如其看起来的样子,酸甜苦辣,实在圆满。

而看到“虚无”本身就是超脱与智慧的发端,在看似无穷尽的世界中体味到荒诞与不确定,在看似完整有序的世界体味到支离破碎,光怪陆离。这种感觉无可言说,无法传达,懂者自懂。能体味到这里便配得上“有思想深度”了,但也仅仅是“有思想深度”,具体深到什么程度还需要再看。

再来回答如何拯救。这里冒昧自大指出两条路。

一是放下自我,学着懵懂,学着浑浊,不要再去想那些问题,不再去追问为什么。跟随社会的潮流,娶妻生子,及时行乐,等待衰老。不要觉得这很平庸不屑去做,能安稳圆满地走过“普通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人世间最困难的挑战,也是人间最大的福分。

如果你放不下自己,如果你偏要继续“虚无”。那你的道路就是“自救”!肉胎凡体行走于“虚无世界”,这便是智慧之路的真相——智慧必然意味着痛苦。当笛卡尔说出“我思故我在”时会是怎样的情形。我笛卡尔无法确信我所熟知的世界,我所知道的、我所经历的、我爱的、我恨的,所有的一切可能都源于一个恶魔对我的欺骗。题主可以试着去体味这是怎样的绝望!

一旦走上“虚无”,就意味着题主你不可能再从外部世界获得确信,也就是说你不可能从外部世界获得“拯救”!你的道路只有走下去,经历更深的虚无。

古今大思想家的思想都是怎么来的?是在辛福生活里吃吃喝喝捡来的吗?都是在他们自己的虚无中被逼的死去活来,拼着命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也许就是真理吧!
一个虚无主义的人是指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看不到一切的积累把一切都看成是虚无的,四大皆空的。
要想整要想拯救一个虚无主义者,你必须自己成为一个实用主义者,你用你的实用主义去批判他的虚无主义,这么综合一下,让她理解实用主义才是最实际,你说对吧?
如果他很虚无的话,其实就是不太靠谱,你要告诉他现实一点啊,要不然活在想象中没有用的。

怎么理解虚无主义是我们缺乏规定彼岸或自在之物的基本权利?

虚无主义是指作为哲学意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提出的一种针锋相对的意见。许多评论者认为达达主义(Dada),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 朋克(Punk)这些运动都是虚无主义性质的,虚无主义也被定义为某些时代的特征。如:鲍德里亚(Baudrillard)称后现代是虚无主义时代。虚无主义者被称为nihilist。
词源编辑
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Nihilism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中的“nihil”,意为“什么都没有”。牛津英语字典认为它于1817年进入英语词汇Alain Ray的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1995年修订版)认为它在1787年进入法语词汇,nihiliste最早于1761年使用,不过那时指宗教意义上的异教徒。Ray同时认为1829年出如今俄语中的nigilizm是由于这个词对于现代语言的浸透。
拉丁语中的不定代词nihil 由nihilum减缩而成。
定义编辑
虚无主义有时被认为是对于真理不存在的信仰。这种信仰在其最极端形式下很难被证实。因为某些人认为它包含着一种自相矛盾的谎言:如果真理并不存在是真的,“真理并不存在”本身就不是真的,这样证明自身的错误。对此更复杂的解释是,真理也许存在,但在现实中不可触及。
但事实上,以上的论证并没有任何说服力。因为以上的论证是基于一个被我们称之为“排中律”的隐含假设(即“一个命题要么是真理,要么不是真理。”这一命题),也就是说在反驳虚无主义的“真理不存在”这一命题之前,先假设了“排中律是真理”。这其实是一种强词夺理的循环论证。虚无主义既然反对真理的存在性,当然也同样反对“排中律是真理”这一假设。所以,以上对于“虚无主义的自相矛盾”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不过这两个说法都是以一个命题证明另一个命题,即排中律的真假为前提来论述虚无主义的真实性,又以虚无主义真实性来证明排中律的真假;这构成了循环论证。
也有人认为虚无主义者意识到真理虽然存在但在实践中不可达到,所以虚无主义者将寻求真理的行为看成是徒劳的。
哲学中编辑
警惕和反对虚无主义
警惕和反对虚无主义(2张)
“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一个再思考”,作者:刘森林,发表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年第3期。文章认为,“虚无主义”有主要三个语境,四个含义:1.施特劳斯所谓特殊的德国现象,它认定现代文明在道德价值层面逐渐陷入“猪的城邦”;2.尼采所谓柏拉图主义,它一直把超感性世界认定为真实存在,同时把感性生成世界贬低为非真实的虚幻世界;3.认定现实世界是完全堕落和虚无的诺斯替主义;4.挣脱了柏拉图主义、历经新价值创造后最终仍否认一切(新创造的)存在之真实意义的彻底虚无主义,作为尼采虚无主义的隐微论解释,构成第四种虚无主义。
虽然屠格涅夫使虚无主义这个词被大家所知道,它是由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1743年-1819年)首先引入哲学领域。雅各比想用这个词展现出理性主义特色,特别是康德的批判哲学。他认为所有的理性主义都可以减到虚无,这样我们应该试图去避免它,回归到某些信仰。
尼采晚期的作品主要是关于虚无主义的。权力意志的一卷由尼采1883年到1888年的笔记精选组成。他将之命名为“欧洲虚无主义”并认为这是19世纪的主要问题。尼采将虚无主义定义为使世界,特别是人类生存没有意义,目标,可以理解的真相和本质价值。
虽然后现代主义被一些人取笑为虚无主义,但就虚无主义者倾向于失败主义来说它并不符合上述虚无主义的公式。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试图去寻找庆祝他所探索的形形色色独特的人类关系的力量和原因。虚无主义和怀疑论由于都拒绝知识和真相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但怀疑论不必对道德概念的现实做出任何结论,他们也不用在没有可知事实的情况下讨论有关存在意义的问题。
具体领域中编辑
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孤立的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专家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是: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认为:地理、时间、物资、气候、文化传统等环境性因素决定历史走向。个人在历史的“必然”潮流中,无可选择,也无可作为;即便在“可否作为”问题上凭着直觉得到肯定性答案,但却无法指出“如何作为”。这两个问题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标签。 [1]
否定太平天国来自历史虚无主义混乱 [1]
近年来网络媒体出现了否定“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的倾向。对此,人民论坛杂志等媒体认为,否定中国近代革命史为切入点,否定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否定“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等,实际上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海外网10月10日)。这个分析一针见血令人思考。
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孤立的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其一个明显的代表就是中国全盘西化的造势者,通过对我国一些阶段性错误发展的分析,而想全面抹杀先辈的革命,抹杀中华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专家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是: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于西方的自由主义。改革开放使中国吹进了新鲜空气,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同时也不时看到,来自中外的某些人才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历史的怪像。自由主义也具有某些合理的成分,但是,任何东西一旦过了头就会出问题,正如真理一旦过了头就会变成谬论一样。近年某些国家,之所以忽啦啦地改旗易帜,除了经济政治原因之外,自由主义思潮泛滥则是可怕的原因。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思想解放,进而有了思想多元化。但在众多价值取向面前,我们不能迷失方向。提倡解放思想,决不是胡思乱想,更不是要放弃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就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不能动摇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而在某些青少年的脑中,不但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一片空白或一片混乱,没有是非之分,在这样的思潮影响下人们就会对信仰产生动摇。而今社会上一些诸如官员信风水等等怪象的出现,从一个角度而言,也是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恶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都会有自己的历史。人们反对对历史采取为我所需的实用主义态度,但是同样必须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坚定信仰。因此对网络上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民族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虚无主义一词系德文Nihilismus的意译﹐源出拉丁文nihil(虚无)。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F.H.雅各比在《给费希特的信》中首先使用。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F.尼采把否定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的现象称之为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无视民族特点﹐抹煞民族差别﹐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甚至认为“民族”是虚构的概念﹐根本否认民族的存在。
历史上一些封建专制国家的反动统治阶级矢口否认其他民族的存在。K.马克思曾嘲笑19世纪法国蒲鲁东主义者宣布“民族性为无稽之谈”﹑“一切民族特征和民族本身都是陈腐偏见”的论点。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认为民族和民族主权的概念已经过时﹐把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看作是“地方极权主义”﹐鼓吹“个性的自由”应当建立在超民族的﹑世界主义的基础之上﹐欺骗和诱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脱离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同帝国主义实行政治﹑经济“合作”。资产阶级还常常利用民族虚无主义来为压迫本国民族和侵略他国民族服务。 [2]
文化虚无主义
当我们要瞥向文化现象的时候,首先必须划定它的界限。文化一词在它的使用中具有多种意义。“概而言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物质活动层面。文化作为人的现象,是人向人的不断生成过程。因此‘文化’就是‘人化’。如果将人化理解为一个现实的事实,那么它就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第二,精神活动层面。文化不能直接等同于人心理、情感和思想,而是它们的表现,因此文化指人们对于宗教、艺术和哲学的建构,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和制度的设立。第三,文字符号层面。因为文字符号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聚集,所以它是文化最集中的显现。于是人们毫不奇怪将学文化等同与学文字,把文化哲学也命名为符号哲学”。 在我们的日常语言的使用中,这三种文化的意义可以说是同时使用的。其中也许第二种语义的使用最为广泛,如人们熟知的联合国的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组织中的文化就是第二种语义的文化。
虽然文化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但文化现象只是在当代世界成为了一个突出性的问题。因为人类漫长的历史主要是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而不是精神活动的历史。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时候,人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身体,凭借自己的双手。只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人才逐渐地不断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从获得自由。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为机械技术是人的身体的解放的话,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为信息技术则是人的大脑的解放。当代世界的文化问题实际上是信息技术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使人在从事物质生产的同时具有更多的可能去从事文化生产和消费。不仅如此,它还使文化生产和消费本身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前景。在这样的意义上,当代世界的文化在根本上是一种信息文化,或媒介文化,如书刊、电影、电视、互联网、移动电话等成为了当代文化的主要载体。
中国当然是一个文化的古国和大国。与西方以基督教为主体的文化不同,中国形成了儒家、道家和禅宗的文化,它们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但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一样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一方面,基督教及其相关的西方文化借助于帝国主义更进一步侵入中国,给与中国文化致命的一击;另一方面,中国文化自身由于其衰败也导致中国人自身对于其根基发生了怀疑。文化的危机固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严重问题,但比它更严重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的危机。因此政治问题压倒了文化问题。这表现为:首先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民族的斗争,其次是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阶级斗争,最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这里的经济被理解为最大的政治。只是当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文化问题才迫切地突显出来。
这在于文化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整体的其它方面如经济和政治等的发展失去了平衡并发生了矛盾。它表现为:物质文明的建设相对向前,而精神文明的建设相对落后。这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许多问题,不仅生活缺少多样性和丰富性,而且出现了心理和精神的病态。但这种种问题促使了一种时代意识的觉醒:不仅要建设小康社会,而且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全面性就意味着不只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而也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所谓的精神文明就其主体而言就是文化的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的使命在根本上是克服社会的种种矛盾。但一种真正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了三个根本的方面。首先是社会和谐,是人与社会的公平正义;其次是生态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最后是精神和谐,即真善美成为人的精神支柱。和谐社会中的精神和谐方面实际上给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除了设定文化建设的理念之外,还给它提出了一种制度转型的要求。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的文化机构和设施是属于政府并为政府所管理的,因此毫不奇怪它要服从行政干预并为行政服务。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整个社会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与此不同,文化机构及其设施仍然固守于计划经济的限制之中,依然是远离市场经济的。为了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化建设必须考虑新的出路。它就是人们所提出的文化产业的问题。这无非表明,尽管文化自身有其社会性和公益性的意义,但它也必须将自身看成是一种产业,如同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一样。于是文化就必须将自身作为一个商品,置于市场之中,遵守市场的游戏规则,去生产,去交换,并去被消费。如果事情是这样的话,那么文化就不仅会成为文化产业,而且可能会产业化。
文化建设变成文化产业的建设势不可挡。事实上,这不过是开端而已,远不是终结。虽然一些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但整体而言依然具有许多困难。对此姑且不论,就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中国和西方如美国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距离。但关键不是人们是否要坚持走文化产业的道路,而是人们如何走文化产业的道路。
当前的文化产业建设必须面对当前中国文化现状的种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文化在不同方面的非均衡性发展。
首先是人才和大众文化的差异。中国的文化人才在文化的消费方面无疑具有优越性。他们是大学教授、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文化专业人士,除了阅读哲学、宗教和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之外,还在各种不同的时间出入美术馆、画廊、剧院等。与此不同,一般大众也许主要是消磨在电视机前,为各种节目特别是流行的电视剧所吸引,当然也有可能到歌舞厅去唱歌和跳舞。人才和大众文化的差异无疑是显著的,正如传统所说的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差别。但如今的问题是,人才文化缺 少对于大众文化的引导,相反,大众文化往往借助于流行文化构成了对于人才文化的冲击。
其次是城市和乡村文化的距离。因为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异常突出,所以在文化方面的差距特别触目惊心。城市的发展日益趋向现代化,但乡村的建设比较而言是落后的,甚至是停滞不前的。当城里人借助各种现代的技术如有线电视、互联网和各种先进的文化设施享受各种文化产品的时候,乡下人只能收看电视中的几个节目。也许乡土文化更多的是各种传统的节庆,婚丧嫁娶,还有麻将和赌博等。一个典型的城市和乡村文化的距离的范例是超级女声的比赛。当城市为此狂欢和痴迷的时候,乡村对此却极其冷淡和毫无兴趣。
最后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矛盾。当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对世界封闭的国家,而是面向世界,以主动的姿态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这也导致中国当代的文化不仅保持了中华民族自身的,而且包容了世界的,其中主要是西方的。于是我们看到两种情形,一方面是儒家文化的复兴,如读经、尊孔和办国学院,另一方面则是基督教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引进,如最突出的是在青年大学生中基督教神学的介绍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接受。在一定范围内,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强势。一个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面对西方情人节的玫瑰、烛光、美酒和咖啡,中国富有浪漫、想象和诗意的七夕却被人遗忘,而且即使被冠以中国情人节的美名,也激起不了那些痴男爱女的向望。
除上述所说的问题之外,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它们都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和必须解决的。但这种文化产业的非均衡性或者是非和谐的发展还不是当代文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最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文化本性受到了伤害。必须承认,文化的产业化从行政控制中解放出来,甚至从某种狭隘的政策、政治、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文化产业的发展自身却具有一个致命的危险,即文化在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时候,逐渐丧失文化自身的本性。在市场经济的游戏中,对于当代中国文化构成威胁的因素有三个: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它们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三种文化。
第一,虚无主义的文化。虚无主义主要否认人生和世界意义,也就是基础、目的和价值等。在当代中国文化中,传统的价值也就是儒家所主张的价值已经不再具有规定性,它至多只是一个文化遗产和遗迹。如传统的春节不仅是家人的团圆,而且也是对于天地的膜拜和对于祖宗的追思,但如今的春节却完全改变了其本性。在饥饿的岁月里,它是饱餐的时机,但在温饱的年代里,它几乎只是一个例行公式。人们不敬畏天地,但未必就崇拜上帝。如在西方的圣诞节,人们到教堂去赞美上帝,在家里和亲人相聚。但在中国的圣诞节,人们往往和朋友们狂欢。既不是天地,也不是上帝,而是各种体育和娱乐明星成为了我们时代的偶像。他们并不代表某种最高的原则,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个领域里第一,是名人。但最具时代特征的是各种类型的造星运动,它将一个非英雄变成英雄,如芙蓉姐姐。这些人物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虚无主义的明星。
第二、技术主义的文化。当代的各种文化只要它试图进入市场的话,那么它们都必须借助于技术,最主要是传媒技术、信息技术。例如广告就是极端情形。一种文化产品已经被技术处理过了,而广告对于这样一个技术化的文化产品还要进行再度技术处理。就技术方面而言,当代文化不同于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虚拟化。一个虚拟的文化产品所呈现的特性为:假的如同真的。因此人们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如同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一样。但这容易混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的网络依赖症就是如此。正如人们依赖酒精和毒品所制造的麻醉和幻觉一样,网络依赖症就是对于虚拟世界的依赖。它无非表明,人被技术化了,人被技术所制造的虚拟世界所控制了。
第三,享乐主义的文化。当文化成为产品的时候,它就要提供给人消费。所谓消费就是满足人的欲望。人有各种欲望,有身体的,有社会的,还有精神的。但身体感官欲望的满足,亦即享乐,成为了消费最直接的形态。因此一些文化产品便直接或间接地将享乐主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于是不仅所谓的娱乐文化,而且一般的文化也奉行这样的口号: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更有甚者,有的文化产品为了刺激人们的欲望,诲淫诲盗,宣传色情和暴力。这种文化就不是一般的享乐主义了,而是假丑恶,是走向犯罪。
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必须针对上述三种倾向,开辟新的道路。反对虚无主义,让古今中外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世界;反对技术主义,让技术不要控制万物和人;反对享乐主义,让欲望不要越过其当代历史所确定的边界。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建设一个中国的现代的文化。它是中国的,因此是民族的;同时也是现代的,因此是与时俱进的。这种中国的现代的文化便实现了文化自身的本性:陶冶和塑造人性,让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2]
伦理虚无主义
在伦理中,“虚无主义者”或“虚无主义”是用来指彻底拒绝一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道德,社会习惯的行为,或声言要这样做的人。或是通过拒绝一切既定的的信仰,或是通过极端的相对主义或怀疑主义,虚无主义者认为那些对于权力的掌控都是无效的并应被对抗。在虚无主义者看来,道德价值的最终来源不是文化或理性的基础而是个体。 [2]
法律虚无主义
法律虚无主义,是指否认法律在阶级统治和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主张由人治或“天治”来代替之。在文革时期法律虚无主义一度盛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思想将认识论及伦理体系推至极端的相对主义。这在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çois Lyotard)及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作品中尤其明显。这些哲学家试图否认西方文明真理、意义、历史进程、人文主义理想以及启蒙运动所建立的基础。虽然原则上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虚无主义哲学,值得注意的是,虚无主义接受后现代主义的非难。虚无主义是对宇宙真理的宣称,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所拒绝的。 [2]
达达主义
有许多艺术运动如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都被人们批评说有虚无主义嫌疑。另一些艺术运动如达达主义则公开将之奉为信条。广泛地说,现代艺术被认为是虚无主义的。正像在纳粹党的堕落艺术展上的作品一样,现代艺术通常有一种非表现性的本质。.
达达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被使用,这酝酿了后来从1916年持续到1923年的运动。达达主义者声称达达运动不是艺术运动而是反艺术运动。有时他们从别的作品中拿出部分将之拼接起来,很像是重拼诗(found poetry),这样他们削弱了艺术的含义与定义。其它时候,达达主义者关注审美趋向以求避免它,试图使他们的作品没有意义及审美价值。这种对于艺术贬值的倾向使很多人认为达达主义事实上是虚无主义运动,因为它们只是破坏而没有建造。 [2]
朋克摇滚
朋克摇滚经常被认为对世界持有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看法。
要理解虚无主义的话,我们应该要缺乏规定,彼岸和自在之物的基本性质
本文标题: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宇宙很大,人类很渺小,为什么虚无主义却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998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重力对行星运动轨迹有怎么样的影响怎么看待张云雷在音乐节唱太平歌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