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的“授职权之争”(名词解释)112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1106~1125在位)同罗马教皇卡利克斯图斯二世,(...
欧洲中世纪的“授职权之争”(名词解释)
自萨克森王朝建立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德意志国王便在国内拥有主教叙任权。格列高利七世被选为教皇后,认为教权乃上帝所授,教皇不仅应有任免主教的全权,而且可以废黜君主。1075年,罗马教廷取消世俗君王的主教叙任权。1076年,德皇亨利四世在沃尔姆斯召开由德意志主教和一部分高级世俗贵族参加的宗教会议,发布檄文,宣布废黜格列高利七世。亨利四世致书罗马教廷,要求格列高利七世退位。教皇对此予以报复,一个月后在拉特兰召开宗教会议,宣布破门律,将亨利四世革除教籍,废其帝位并解除臣民对皇帝的效忠誓约。一些大封建主在教皇的煽动下,否认皇帝权力并伺机谋叛,德意志国内出现政治和宗教上的混乱。迫于国内形势 ,亨利四世在1077年1月前往意大利卡诺沙城堡向罗马教皇悔罪求恕。在获得赦免、恢复教籍之后,亨利四世于1084年率军进占罗马,以武力将格列高利七世逐出罗马,另立傀儡教皇,并由其为自己加冕称帝。此后,德意志皇帝与罗马教皇之间的斗争持续不断。 uNy-r`vg
1122年9月23日,在教皇使节的主持下 ,双方缔结沃尔姆斯宗教协定。该协定规定:德意志的主教和修道院长不再由皇帝任命,而由教士组成的选举会议推选;在德意志选举主教时,须在皇帝或其代表莅临的情况下进行;选举中如有意见分歧,皇帝有权裁决;德国主教授任时,首先由皇帝授予以权标为象征的世俗职权;然后由罗马教皇授予以权戒和牧杖为标记的宗教权力;在意大利和勃艮第等地,授予主教世俗权的仪式应在授予宗教权之后 6个月举行 ,主教叙任权统归教皇掌握,皇帝不能干预。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关于主教叙任权之争,至此暂告中止。
自萨克森王朝建立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德意志国王便在国内拥有主教叙任权。格列高利七世被选为教皇后,认为教权乃上帝所授,教皇不仅应有任免主教的全权,而且可以废黜君主。1075年,罗马教廷取消世俗君王的主教叙任权。1076年,德皇亨利四世在沃尔姆斯召开由德意志主教和一部分高级世俗贵族参加的宗教会议,发布檄文,宣布废黜格列高利七世。亨利四世致书罗马教廷,要求格列高利七世退位。教皇对此予以报复,一个月后在拉特兰召开宗教会议,宣布破门律,将亨利四世革除教籍,废其帝位并解除臣民对皇帝的效忠誓约。一些大封建主在教皇的煽动下,否认皇帝权力并伺机谋叛,德意志国内出现政治和宗教上的混乱。迫于国内形势 ,亨利四世在1077年1月前往意大利卡诺沙城堡向罗马教皇悔罪求恕。在获得赦免、恢复教籍之后,亨利四世于1084年率军进占罗马,以武力将格列高利七世逐出罗马,另立傀儡教皇,并由其为自己加冕称帝。此后,德意志皇帝与罗马教皇之间的斗争持续不断。 uNy-r`vg
1122年9月23日,在教皇使节的主持下 ,双方缔结沃尔姆斯宗教协定。该协定规定:德意志的主教和修道院长不再由皇帝任命,而由教士组成的选举会议推选;在德意志选举主教时,须在皇帝或其代表莅临的情况下进行;选举中如有意见分歧,皇帝有权裁决;德国主教授任时,首先由皇帝授予以权标为象征的世俗职权;然后由罗马教皇授予以权戒和牧杖为标记的宗教权力;在意大利和勃艮第等地,授予主教世俗权的仪式应在授予宗教权之后 6个月举行 ,主教叙任权统归教皇掌握,皇帝不能干预。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关于主教叙任权之争,至此暂告中止。
论述中世纪西欧的政教之争
首先看题目
题目给出范围
中世纪:主要是指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到十五世纪的这一段时间
西欧:大约为罗马帝国西地中海的欧洲部分(主要国家有五世纪到八世纪中叶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又分裂为了,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个国家,还有一个英国)
而这几个主要国家与教会发生的主要事件有
法兰克王国:8世纪丕平献土
法兰西:14世纪阿维农之囚
德意志:11世纪卡诺莎事件,12世纪沃尔姆斯协定
英国:失地王
既然确定了思路
那么就开始论述:
总:
在西欧基督教化的过程中,封建王权与教会,既存在相互利用,又暗含矛盾,因此当世俗王权扩张时,就不得不与教权相斗争。
过程:从公元8世纪,丕平献土使得教皇国得以建立,丕平得到了教皇的支持,教会获取了王权的庇护。同样的在德意志,奥托一世为了加强皇权借助教会的力量打击部落公爵势力,教会成为了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这也为教权与皇权争斗埋下伏笔。到十一世纪中叶,克吕尼派修士强调教皇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卡诺莎事件向世人表明教皇权利,高于皇权。公元十二世纪,教皇与皇帝妥协达成沃尔姆斯协定,教皇权力得到了提高。英诺森三世任教皇期间更是迫使失地王约翰纳贡称臣,干预德意志皇位继承,教皇权力达顶峰。
14世纪,法王腓力四世禁止法国教会和诸侯向教皇纳供,并囚禁了教皇,教廷从罗马迁至阿维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阿维农之囚事件,,教会势力受到了王权的强力压制。
影响: 教会权力先与王权势力互相利用,接着同王权势力激烈争斗,到最后被王权势力压制,伴随着皇权与教权的斗争,对西欧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个初学者,语言措辞还有语言组织方面有问题,还请指出,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谢谢各位)
天主教神职册封权之争是怎样的?
天主教神职册封权之争是中世纪西欧特有的历史事件。它发生在11世纪下半叶至12世纪初,斗争是在教皇与德皇之间展开,以妥协的方式告终。这场斗争是中世纪教权和王权第一次公开的、大规模的较量,斗争的实质是争夺世俗财富和权力。 神职册封权的由来 “神职册封权”,亦称“主教叙任权”,或称“授职权”,指的是授予天主教和修道院长一类高级神职人员以封地和职权的一种特殊权力。“册封权”一词源自拉丁文,原指中世纪初期西欧封建主对其附庸授以领地的权力。天主教会借用来指授予主教、修道院长指环和牧杖,象征对其封地拥有宗教权力,授予权标,象征拥有封地的世俗权力。
为什么主教和修道院长拥有宗教和世俗两种权力呢?这要介绍一下基督教主教制和修道院制产生、发展的情况。 基督教在1世纪初产生于巴勒斯坦,逐渐在地中海沿岸一带传播,当初基督教会由一些长老共同主持,到2世纪以后逐渐出现一些固定的教会监督人,专门管理教会事务。这些监督人成为神职人员,出现了我们今天所称为“主教”的职位。起初每个教会实行多主教制,到了2世纪中叶后,转变成单一主教制。在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年在位)正式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之前,主教们仅有宗教权力。在313年以后,君士坦丁大帝馈赠教会世俗领地,准予神职人员免除徭役和赋税,允许教会有买卖奴隶的权利。
鉴于帝国的东方教会中出现异端派别,北非出现反对帝国统治的教会分裂派,君士坦丁大帝赋予主教,特别是正统派主教审判教徒的权力。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79—395年在位)发布“全体凡众”敕令,将基督徒外的其他教教徒定为异教徒,接着又颁布禁止其他宗教法令,把其他宗教的庙宇和财产转交基督教会。这样,随着基督教会经济势力的壮大,主教的权力也急剧上升。 进入中世纪以后,在日耳曼各族中,西欧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486—511年在位)首先皈依罗马教会,在王国内进一步加强主教的权力。
在克洛维开创的墨洛温王朝统治期间,宫相查理·马特(714—741年在位)把法兰克的采邑制度引入教会之中。主教领受采邑成为国王的侍臣,负有服兵役、带领士兵打仗的义务。教会又把它的土地分给一些世俗领主,后者向教会交一定的地租。查理大帝于768年执政时,开始了中世纪西欧体态完备的封建神权统治。
天主教神职册封权之争是西欧11世纪发生的历史事件,主要是由德皇和教皇这两个派别进行斗争,实质是在于争夺世俗的财富与权力,最终,以妥协告终。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