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司是如何消失的

发布时间: 2023-05-10 01:00: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雍正上台强硬废掉近500年的土司制度,完成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了吗?土司可不是面包哟云南、贵州、广西以及他们临近的湖南、湖北、四川...

中国土司是如何消失的

雍正上台强硬废掉近500年的土司制度,完成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了吗?

土司可不是面包哟

云南、贵州、广西以及他们临近的湖南、湖北、四川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在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心对他们的控制力度各不相同,但大体偏弱。为了实行地方更好的自治,降低中央的管理成本,元代以后实行了土司制度。土司管辖各自民族,世袭罔替。虽然仍然归中央节制,但是在辖区内可以说是一方诸侯,生杀予夺、征纳赋税全凭自定。土司可以制定法令,中央不便过问也不想过问。还有一些地区,连土司都没有,就是当地的部族的领导人统管,称为土舍,一般受到周边有实力的土司管控。

改土归流

无论是土司还是土舍,都是地方割据。明朝以后,中央尝试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置了相应的府、厅、州协同管理。同时轮流派遣流官前往治理,这就是改土归流。当时的改土归流还是1.0版本,很粗糙。尤其明朝越来越走下坡路,土司割据的本质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明朝土司对中央甚至发动过战争,屠杀汉民,骚扰汉人。土民和汉民之间并无多大的矛盾,矛盾完全是土司撺掇的。土司与地方政府也矛盾重重,强势一点的土司经常收一些逃跑的汉人罪犯,州县官还得花钱从土司手中买回来治罪。强势一点的地方官也经常恶意勒索当地土司,土司继承必须通过中央批准,流转手续必须经过当地地方官,这就成为了地方官敲诈他们的手段。送礼、诬告、勒索的事情在土司和地方官之间屡屡发生,中央很头疼,却也无可奈何。

土司之间,为了夺地盘、人口、牲畜也经常互相厮杀,世代为仇。如广西西隆州古隆地方土司与贵州一地方土司常年争夺歪柒、乌舍等地,雍正二年告到清朝政府,因为涉及两个省,政府也没办法调查清楚到底谁对谁错。这件事就被阴干了,到了雍正四年还没处理。土司内部继承权问题也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比如说雍正三年,大小金川土司争夺继承权,发生仇杀。多重矛盾积攒的弊端越来越严重,破坏地方经济文化,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进步。到了雍正时期,已经妨碍了一个蒸蒸蒸日上的统一帝国向上攀登的绊脚石,不解决实在不行了。

实施流程

改土归流的途中,有不服跟朝廷干的。比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刀瀚等人,乌蒙土知府与镇雄土知府等都操刀跟鄂尔泰干。在四川军的配合下,费了九牛二虎终于取得胜利。也有主动投诚的,比如广西泗城土知府,手下人数非常多,但是鄂尔泰宣布改土归流政策,就立刻投诚。也有梧州、柳州等当地的土民欢迎清军的例子,为清军准备粮草,配合改土归流。

两湖地区改土归流比较顺利,毕竟离汉人聚集区很近,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很多。土司对汉人官僚制度也很熟悉,云贵改土归流实施之后,两湖的大土司基本上都自动投诚要求改土归流。云贵黔东苗岭山、清江流域的改土归流就比较坎坷。苗疆疆域大, 绵阳好几千里,那个时期“苗民凶顽”,鄂尔泰进兵平定抵抗的苗寨,设立了厅、县管理。然而当地土民反复叛乱,屡征不靖,朝廷也很无奈。到了1735年,终于发生了大叛乱。雍正调集了广西、湖南、湖北三个地方的军队,终于平定苗疆。到了乾隆时期,皇帝谨慎的推行少数民族政策,才逐渐稳定下来。

②对于始终抗拒改土、罪行深重的土司,从重治罪。比如说云南镇沅土知府刀瀚,处死以后,没收土地和财产。③土司的手下们或家属,回家乡也回不去了,但是也不方便留他们做官。雍正就把他们安置到各省,比如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陕西、广东等等,给他们非常优待的待遇。严令地方官照顾好这些人,少数因为安排不满逃走的土人,雍正也只是命令抓他们回来重新安置,并没有严苛的惩处他们。


影响深远

改土归流十几年,皇帝派出最能够吃苦、清廉的官员到云贵、两湖、四川等西南地区担任流官,基本上没出什么问题,土民和汉民融合的越来越好,雍正可以说是为了中华民族大一统做了巨大的贡献。在日后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中,雍正也合理设置了税赋,极力推行轻税赋的政策。提高少数民族生产积极性,对西南地区的开发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比如说四川彝【yí 】 族,改土归流前,本来山里土地就少,好土地都归了土司所有。彝族过得日子非常悲惨,史书记载:形同野兽!清政府派兵深入彝族居住区,建立府州,派驻流官,彻底改善彝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没收大量的土司土地,分给农民,大力发展水利,开发交通,推广文化教育事业。改土归流前,少数民族没有读书机会,科考更是不现实。土司更是希望他们的子民永远不要学习,世世代代给他们当牛做马。为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些乡村,清政府在当地开设了很多学校,皇帝特批专属的科举名额,不仅让当地的儿童有读书识字的机会,更有出人头地的希望。

改土归流算是雍正一朝实行非常成功的一次改革,历时长,涉及面广,影响力非常大,甚至说它的影响持续到今天都不为过。当然,改革总会牺牲和流血,改革中掺杂了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镇压和杀戮,可以理解,这也是封建统治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但它的历史成功,毋庸置疑!

土司制度延续了多少年,最后的结束时间是?

土司制度始于什么朝代,最后是在哪儿年结束了土司制度, 最后一人土司是谁,什么时候下台的?
土司又称土官、酋是古代中国边疆的官职,元朝始置。
始于元代的土司制度,由唐宋羁縻制度演变而成。单从字面上理解,“羁”为马络头,意思是用军事和政治手段加以控制,“縻”则为牛靷,意喻着在经济和物质上给予抚慰。
羁縻制度的实质,其实就是在少数民族形式上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前提下,基本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头领或德高望重者为地方官吏,除定期向中央朝贡外,一切地方事务均由他们自己管理。这种制度不仅为后来的土司制度奠定了基础,对现在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卓克基土司绝嗣,因卓土妇与瓦寺土妇是亲姐妹,愿请索观瀛到卓土上门为继,此后,索大胆革除异己,培植亲信。辖区内60多个大小头人全由过去的世袭改为因人命职。索先后娶有5个妻子,为求高僧助政,他将西藏三大寺之一的甘丹寺的堪布请回任马尔康寺主持,从而控制了全土政教大权。 索观瀛曾经依附国民党,被委任为“川康甘青边区人民反共救国宰”纵队少将副司令兼第一总队司令,后来人民解放军进军卓克基,遂顺大势投向了人民,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任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1月7日,因患脑溢血医治无效,病逝于阿坝州人民医院。

明清的地方制度“改土归流”是怎么回事。说说!

清雍正年间,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大规模地废土司,实行流官统治,变土司间接统治为流官直
接统治"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始于元末明初,完备于明末"这是一种羁縻制度,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到了后期,土司制度的消极因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大部分
土司地区代表着封建领主经济,一切耕地!山林,水源均为土司所有,土民在经济上被迫依附于土司,成
为土地的附属物,形成土司对土民的人身占有关系"由于土民在经济上受到的剥削非常沉重,因而严重
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清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土司制度是一种地方政权的特殊
形式,常常带有浓厚的割据性"随着土司势力的膨胀,出现了/小者视子男,大者竟数倍于公侯0,构成
对中央的威胁,这非常不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说明土司制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
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雍正时期,由于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实力大为提高,大规模进行了/改土归流0"
政治方面)))对削弱西南地区的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进步作用"从/改土归流0的范围!数
量!对象以及过程来看,雍正四年开始的大规模/改土归流0,涉及湖广!广西!四川!云南!贵州5省的范
围,数量多达60多个"/改土0的对象正如雍正六年鄂尔泰上奏所说:/土司改流,原属正务,但有可改
者,有不可改者,有可改可不改者,,有可不改而不得已竟改者,审时度势,顺情得情,庶先无城心,而有
济公事"若不论有过犯,一概勒令改流,无论不足以服人,兼恐无以善后"如果相安,在土原无异于在
流;如不相安,在流亦无异于在土也0"这表明/改土归流0是有选择的"如在明朝和清初出现的湖广永
顺!保靖土司彭氏,贵州水西土司安氏,四川乌蒙土司禄氏,广西泗城土司岑氏,云南丽江土司木氏等,辖
地数百里,拥兵数万!数十万,骄横恣纵,割据一方!对于这些大土司,雍正无不改之"但也有不改者,象
/若能循分守法,绥抚其民,即与州县之循吏相同,,,何必改土归流,使失其世业"0这两段史料都反
映了自雍正年间对西南地区的一些骄悍土司/改流0之后,土司地区不稳定因素基本消失,清朝政府加强
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改土归流0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云南丽江府内/两千名奴仆,闻知改流都主
动请求交纳丁粮,承担赋税,从等客民"0四川天全府土司/残暴贪婪,民怨若沸,民愿归流"0湖广桑
植!保靖二土司肆虐一方,土人不时拥入内地,迫切呼号:/皆愿归流"0这几条资料的记载虽有满汉官
吏夸张的一面,但毕竟也反映了一些真实情况"改流之后/众俱悦服,地方甚是安静0"统治者改流的
出发点本是欲靖地方,但客观上却符合土民的愿望"
经济方面)))调整了生产关系"改流之后,清政府重新大面积丈量土地,清理钱粮,实行统一税收政
策,规定各府!厅!州!县按亩征税"未改流前,除每年交纳秋粮280石,还征收火坑钱,锄头钱!玷刀钱"雍
正十二年改流后,经过丈量土地,整顿赋税,/每年征银三百六十三两"0虽然表面上看来税收总数增加了,
但在税收过程中,少一层关则少一层弊端,统一税制比任意加派要好"此外,在土司统治期间,各种私征,
勒征和一切无偿劳役都有,而在改流之后多被禁止"比较而言,改流后土民负担减轻了,有利于少数民族
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土地占有关系上,原被土司强行买去的土地,除土司酌留部分外,大部分被官府没收"
有的赐给官吏,有的归还农民,有的自由垦田"改流前荒芜的土地较多,东川府土司统治时,膏腴四百里,
无人敢垦"雍正四年改流之后,/屯田东川,岁收三百万石"0改流确实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原来作为
封建领主的土司,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的统治权"改流之后,土司不仅失去了政治的统治权,同时也丧失了
土地的占有权,从而使封建领主制的生产关系转变为封建地主制的生产关系"西南少数民族由于长期处
在土司统治之下,与外界隔绝,生产发展水平各地不同,一般都比汉族地区落后,尤其是黔东!湘西和云南
的一些偏僻山区,直至清代还处在刀耕火种阶段"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地区间差别大,影响了
整个多民族国家经济的发展"改流之后,土司地区封闭程度减弱,各族人民往来增多,客民不断流入,水西
土司改流后的一百年时间里,乡西!大定!平远三府流入的客民有十余万"大批客民的流入,增加了劳动
力,对促进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兴修水利!蓄水
灌溉!使用铁农具,加强作物管理等,得到普遍推广"过去产量很低的农业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云南丽
江大力推行垦荒造田,并向农民传授作粪搀灰法,对该地区农业发展有极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汉族的包
谷,洋竽传入土司地区后,受到广大土民的喜爱"土民们/开垦荒山,广种济食"0粮食作物种类增多,方便
了人民生活"改流也促进了当地的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陆续传入了冶铁!烧窑!纺织!采矿等技术"各
地商人贸易往来如梭,使当地经济结构有了新的变化,改流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文化方面)))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土司时期,文化教育是由土司垄断的,所设司学主要是培养
土司子弟,其余人完全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改流后,设立土州土县学,并定贡生名额"雍正十二年,
/定于西太平府之太平土州学,泗城府之西林县学贡例"俟十年,四年贡一人"0lv/于苗人就地之乡!村,
设立义学,课读经书"0lw黔省苗人子弟情愿读书者准其送入义学"0lx改流后,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了,在
客观上促进了改流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肯定其进步作用,不等于说改流十全十美,也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清政府完全是以有利于自己统治这个目的出发的,并且是为了协调中央和地方少数民族
上层人物关系而采取的政策,因此是不可能彻底的"在废土司的同时,又在云南!四川等地设置了新的
土司,这些新土司多是管辖范围较小的土舍土目"据初步统计,在雍正年间新设/土司把总十六个!土千
总四个!土千户一个"0在改流区,府州级的大土司被废后,下面的土舍土目多保留没动,实行所谓/以土
舍管土人,以流官管土目0ly的统治方法"这些土舍土目都是地头蛇,有时流官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凡
征徭必传头目敛派,辄倾刻集事,流管号令不如头目传呼也"0lz以致土司制度长期存在,影响了这些地
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土司制度和作为封建势力的一部分土司阶层最后被消灭,是在1949年以
后土地改革及此后的民主改革完成后"
其次,改流后,为数不少的流官贪婪成性,在他们任流官期间,乘机大捞一把"他们认为/土民者在
水火,今即内附,已脱从前之暴虐,即略有需索,亦属无伤0"l{有的借清丈量土地,清理钱粮之机,抢占土
地,索取银两;有的和各地的土舍土目相勾结,营私舞弊,任意敲诈;有的大放高利贷,甚至抢占民妇,勒
索儿女等"但这并不是改流本身所固有的,而是改流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
综上,/改土归流0之后,清朝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化是显著的"我们在评价/改土归流0政策
时,应把它放在历史环境中去分析,不能因为/改土归流0中出现过许多问题,而否定其进步作用"
改土归流

中国清代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为了解决土司割据的积弊,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雍正帝对此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六年,又命贵州按察使张广泗在黔东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者,酌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并将其迁徙到内地省份,另给田房安排生活。在设立府县的同时,添设军事机构。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改土归流的地区,包括滇、黔、桂、川、湘、鄂6省,所涉及的民族有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水族等。云南、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基本实现。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所谓的"改土归流",就是将过去少数民族地区的世袭的土官、土司改为由朝廷任命有一定任期而流动的官吏。"改土归流"之后大大地加强了这些地区的国家意识。
详细资料请到百度上去搜一下。
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元朝开始实行的土司制度,弊病很多,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大多主张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云南这个“土皇帝”家族,跨越明清民国,后来是怎样被废除的?

《新唐书》中提到:树其酋长,使自镇抚,以达其以夷治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初政府会安排一些偏远地区设立酋长的职位,这个职位受到了政府的肯定,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安抚当地的集权问题。



然后将地方权力收拢于中央,所以从这样的初衷来看,酋长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而文中所提到的酋长,后来也就演变出土司文化。我国最后一位云南土司的名字叫做方御龙,祖上也是无尽辉煌。

1955年,云南响应国家号召发动了土地运动,从此之后土司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作为我国云南最后一任土司,方御龙为了生计问题,只能在朋友介绍之下去了缅甸。后期的生活也比较平淡,做过和尚也当过小摊贩。



直到1983年方御龙这才从缅甸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到老家之后的方御龙发现祖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好,而回顾曾经吐司带给云南百姓的过往,又不得不唏嘘。方御龙祖上在云南芒市的土司时代,总共从诞生到结束经历了500多年的时间,期间跨越了明朝,清朝,以及民国时期,一共诞生了28位土司。

方御龙的祖先中有一位叫做方定正的男子,是芒市的第1任土司,被朝廷官方授职,当上了吐司。后来家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不仅在最开始时受到了朝廷政府的肯定,而且随着势力不断壮大,当地百姓也更是对这一吐司家族瞻仰万分。



然而芒市吐司后期又变了味道,不断加大对云南百姓收税的程度,而且还慢慢的危及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稳定性。不论是中国哪一朝代,很少在我国西南角确定中央集权制度。



云南刚好又加上自己身处边境位置,所以到了后期时,芒市吐司就利用这一优势想要脱离朝廷的把控,在云南边界建造属于自己的军事实力,除此之外还不断的发展自己家族经济。综合看下来,就像是一个土皇帝的形象一样,而这个土司家族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从明朝诞生到清兵入关,然后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



再到1911年,民国政府建立。1949年新中国政权拉开序幕,这一路看下来,芒市的吐司文化似乎经久不衰。1951年,芒市土司最后还是在土地运动中被废除。这不仅仅只是时代的发展需要淘汰落后的文化,更是国家为了稳定保护百姓们的利益,不得说不得不作出的决策。

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明朝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才慢慢退出,改土归流。

四川的土司制度是如何消失的呢?

如下:


第一大土司:沙马宣抚司,原住牧昭觉县古里拉达区日哈乡,后绝嗣,由贵州亲族安岗之子上门承袭,彝族称为“阿正涅哈日”,后搬迁至雷波县瓦岗区米谷乡,汉姓安,彝族依然称“沙马兹莫”。

第二大土司:邛部宣抚司,住牧甘洛县岩润地区,汉姓岭,彝族称“使子兹莫”,后绝嗣,由旁系承袭官职,彝族称“尼定兹莫”。

第三大土司:阿都长官司,原住牧布拖县特木里乡,汉姓都,民国初绝嗣,由沙马宣抚司呷朵支上门承袭,彝族称“阿都兹莫”。

第四大土司:雷波千万贯长官司,原住牧美姑县九口乡,后住牧雷波县海湾乡,汉姓杨,彝族称“阿卓兹莫”。

本文标题: 中国土司是如何消失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78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在15世纪欧洲突然消失,人类文明的封建农业时代再发展4万年会变成什么样子什么因素会导致蔬菜变质或失去营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