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兴济伯杨善,害死于谦最后为何能善终?,“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一起走进了解杨...
明朝兴济伯杨善,害死于谦最后为何能善终?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一起走进了解杨善的故事。
此人就是明朝的兴济伯杨善!据史书记载,杨善是北京大兴人,原本是一介书生,十七岁那年参加了靖难之役,“预城守有劳,授典仪所引礼舍人”。朱棣即位侯,封杨善为鸿胪寺序班,官职虽小,却掌管庆典朝仪,能够经常见到皇帝。杨善长得风度翩翩,而且声音洪亮,引起了朱棣的关注,“累进右寺丞”。
明朝任用官员,看重的是科举出身的人,所以杨善这种没有参加过科举的官员,升官速度很慢。明英宗即位后,杨善终于升任高官了,“擢礼部左侍郎,仍视鸿胪事”。原来杨善这个人能说会道,是靠着向宦官王振谄媚,才得以升官的。杨善这个人品德有问题,“为士论所弃”。
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俘,王振被杀,许多官员也死于这场灾难,而随驾出征的杨善居然逃了回来。在北京保卫战期间,杨善“与都督王通提督京城守备”。战争结束后,杨善“进右都御史,视鸿胪如故”。1450年,此时朱祁钰继承皇位,即景泰帝,群臣“相贺于朝房”,而杨善却哭了。
杨善哭着说:“上皇在何所,而我曹自相贺乎!”众人听了这话,都感到非常惭愧。后来景泰帝派杨善出使瓦剌,并没有嘱咐他迎回明英宗。然而杨善却非常认真,甚至捐出家财,“悉市彼中所需者”。到了瓦剌后,杨善凭借着自己的伶牙俐齿,居然成功说服也先,将明英宗迎回。
景泰帝非常不爽,所以没有厚赏杨善,“迁左都御史,仍莅鸿胪事”。此后,杨善一直与石亨、曹吉祥交好。1457年,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杨善作为骨干力量也参与了政变的谋划。明英宗复辟后,大封夺门功臣,杨善“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兴济伯,岁禄千二百石,赐世券”。
此外,明英宗居然还让文官杨善“掌左军都督府事”,俨然是封爵拜将。杨善很聪明,利用自己迎回英宗的功劳,向皇帝邀功,他的儿子、从子、养子“得官者复十数人”。一时间,杨善“气势烜赫,招权纳贿”。更令人不齿的是,在害死于谦这件事上,杨善是主谋之一,“于谦、王文之戮,陈循之窜,善亦有力焉”。
1458年5月,杨善病死,终年七十五岁。明英宗下诏赠兴济侯,谥忠敏,并让杨善的儿子承袭爵位。后来虽然革去了夺门之功,但杨善的后裔仍然世代承袭金吾指挥使的职务,一直到明朝灭亡。另外杨善的孙子杨伟还迎娶了英宗的女儿崇德公主,成为当朝驸马。于谦惨死在刑场之上,而害死他的杨善却成为人生赢家,大明不明!
杨善不费一兵一卒,将明英宗从瓦剌接回,为何却说他不怀好意?
说起杨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说起土木堡之变,大家马上就会想起,那个不听群臣劝告,执意要亲征瓦剌,结果被敌军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而最终去瓦剌将明英宗接回来的人,正是这个杨善。
杨善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前,就被擢升为礼部左侍郎,兼管鸿胪寺,深受明英宗的信任。所以明英宗被俘虏后,杨善显得十分着急,第一时间变卖了许多家产,换成奇珍异宝,打算赎回明英宗。
明代宗朱祁钰即位后,就派杨善出使瓦剌,其目的是刺探军情。谁知杨善去了以后,直接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明英宗从瓦剌接回去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杨善到了瓦剌,也先派了一个机灵的人去迎接,顺便刺探一下明朝的军情。该名胡人见到杨善后,提出很多问题刁难他,结果都被杨善一一化解。也先听说后,决定亲自会一会他。
也先见到杨善,也马上开始刁难他,也先说:
“奈何削我马价,予帛多剪裂,前后使人往多不归,又减岁赐?”
就是说明朝为什么减少进马的赏赐,所赏的锦缎也剪成两段,还把瓦剌派去的使者扣押下来,又减少进贡的赏赐。一句话提出多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十分刁钻,也先这是有意为难杨善。
然而杨善并不紧张,他从容地说:“自您父亲那一代开始,进贡后所得到的赏赐就这么多,但那时两国感情深厚,从无间隙。使臣没能及时回去,是因为皇上打算临行前再设宴款待一次,根本没有扣押一说。”
也先听了点点头,杨善接着说:“至于减少进马的赏赐,是因为您原本给中国的友人写了一封信,结果信没有送到友人手上,反倒呈给了朝廷。您的友人害怕引起误会,便称这次献马的使者不是您派的,不用按照往日赏赐,所以赏赐就少了。您的友人后来诬陷说是吴良的计谋,结果您就把吴良杀了对吗?”
也先连连点头,表示杨善所说属实。杨善又说:“皇上赏赐锦缎,自然没有剪断的道理。这些锦缎都是那些使臣奴仆剪的,如果您不信的话,可以去搜他们的行李。”
此事也先早已查证过,他见完全为难不到杨善,才知道朝廷这次派的人不简单,于是态度渐渐变得缓和起来。
杨善看到也先态度缓和,他立马迎合对方,开始大肆夸赞也先,说他如何英明,又勇猛无敌,心存仁善肯定不会随意杀俘虏。也先被他夸得有些飘飘然,急忙表示自己绝对不会乱杀人。
杨善见时机成熟,便马上提起释放英宗一事:
“太师再攻我,屠戮数十万,太师部曲死伤亦不少矣。上天好生,太师好杀,故数有雷警。今还上皇,和好如故,中国金币日至,两国俱乐,不亦美乎?”
此时的也先脸上已带有笑容,他身边的人眼见也先就要答应,急忙站出来问,如果放回明英宗,朝廷会用什么礼物答谢。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会想,杨善一定会将自己之前换的奇珍异宝,拿来献给也先,其实不然。
杨善回答说:
“若赍货来,人谓太师图利。今不尔,乃见太师仁义,为好男子,垂史策,颂杨万世。”
就是说也先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如果要了财物,别人就会说他是贪财之辈。如果不收,史官就会大肆颂扬其高尚的品德。听到别人这样拍自己的马屁,也先就算想收也不好意思了。
于是第二天,也先就设宴款待了明英宗和杨善,第三天便放他们回到了明朝。就这样,杨善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明英宗接了回去。
从此事来看,杨善对明英宗的确十分忠心,可为何却说,杨善这样做是不怀好意呢?其实很容易理解。
明英宗即位后,对杨善十分信任。举个例子,当时杨善的儿子杨容犯了事,被明英宗贬戍威远卫,但杨善却没有受到牵连。不仅如此,明英宗还将其升为礼部左侍郎,兼管鸿胪寺,可见对其的信任。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明代宗即位后,杨善肯定不如之前受器重。就好比他接回英宗后,
“时举朝竞奇善功,而景帝以非初遣旨,薄其赏。”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只有明英宗当皇帝,杨善才会真正得到重用。
其实当杨善去到瓦剌的时候,也先已经有了与明朝议和的想法。加上他善于雄辩,才会说动也先放回明英宗。也就是说,即使杨善不去劝说也先,瓦剌也迟早会放回明英宗,只是他恰巧去了,又将也先吹上了天,也先便卖了他这个人情,让他立了次大功。
早年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杨善就去巴结王振。后来明英宗被明代宗幽禁,杨善又和石亨、曹吉祥等人密谋,打算拥护明英宗复辟,最后也成功了。不仅如此,史书还记载:
“于谦、王文之戮,陈循之窜,善亦有力焉。”
可见这个杨善,也是为了上位不择手段之人。明英宗复辟后,对杨善大加封赏:
“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兴济伯,岁禄千二百石,赐世券,掌左军都督府事。”
天顺二年,杨善去世,终年七十五岁。朝廷赠兴济侯,谥号“忠敏”,其子杨宗承袭爵位。
明代后期文学家李贽曾说过:
“故论社稷功则于谦为首,论归太上皇功则杨善为最。”
就是说在迎回明英宗这件事上,杨善的功劳是最大的。但即使这样,杨善这个人也不足以被人称赞,他富有心机,又左右逢源,为了上位巴结宦官,甚至不惜陷害忠良。不过这样的人,的确适合在官场上混。
土木堡之变后,杨善自掏腰包赎回明英宗,事后得到怎样的回报?
明朝杨善,堪称奇人。他仅仅是秀才出身,最后却能位极人臣,生前封伯,死后封侯,也算创造了一个奇迹。杨善的发迹,主要就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而杨善自掏腰包解救明英宗的最终回报,也是先抑后扬,非常丰厚。
明英宗正统年间,杨善的儿子曾因罪,被谪戍守边。原本也应该被问罪的杨善,却丝毫没有受到牵连。相反的,他又升为了礼部左侍郎,兼管鸿胪寺。杨善不但无罪,竟然还得到了英宗的提拔,他应该是从心里觉得明英宗朱祁镇对他还不错。
当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遭遇土木堡之变被俘时,随行的杨善却逃过了一劫。这也让杨善心生一丝愧疚。再加上,杨善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让自己获得利益的人。所以,他一直希望能够将英宗从瓦剌接回来。
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群臣都在相互祝贺新年,只有杨善落泪道:“上皇在何所,而我曹自相贺乎!”现在都不知道太上皇朱祁镇在什么地方,我们却还在这里贺年!说的群臣惭愧,停止了庆贺。
明朝与瓦剌虽然有多批使者来往,但在明代宗朱祁钰的百般阻挠之下,丝毫没有迎回英宗的打算。不过,机遇还是来了,朱祁钰突然选了杨善出使瓦剌。
朱祁钰并没打算迎回英宗,因此,他只让杨善带了很少量的送给也先的赏赐,根本就没有让杨善带赎回朱祁镇的财物。杨善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英宗带回,他就“乃出家财,悉市彼中所需者,携以往。”自己出钱,购买了瓦剌人所需的物品,作为送给也先赎回朱祁镇的礼物。
实际上,即使杨善没有自掏腰包购买礼物给也先,也是可以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将朱祁镇给带回大明的。
杨善和陪同的蒙古馆伴曾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蒙古馆伴问土木堡之战,大明为何战败。
杨善吹牛说,那是因为明朝的二十万精锐大军南征了,现在已经返回,募集士兵,到了三十万。这些将士善于神枪、要弩,可以百步外射中马腹。而边境的重要地点,还埋了三尺铁椎,马会被刺穿马蹄。另外,还有大量的刺客,夜渡到瓦剌大营。
馆伴听后,吓得神色突变。
杨善又接着说,和议成了,大家都成了兄弟,这些就都用不上了。
蒙古馆伴一听,大喜,赶快跑去报告了也先。
第二天,杨善见到了也先,送给了也先许多自己买的礼物。
也先虽然很高兴,还是指责大明削减马价,给与的丝帛多有剪裂,派去大明的使者也多数没有回来,还被减了岁赐。
原本很刁钻的问题,却被杨善轻易化解。
杨善说也先的贡马多有劣弱,所以才稍微降低了价格,但相比之前,价格已经高很多了。剪裂丝帛的相关人等,已经被严厉查处。至于使者,实在是因为他们犯法,自己跑了。而朝廷的赏赐,也只是按照实际人数而已,并没有减少。
杨善趁机还反问也先,送来的马是烈马,貂也很鄙陋,难道是也先的意思?
搞得也先慌忙解释,这些绝对不是他的安排。
杨善趁机提出,让也先将朱祁镇送回大明,然后,大明每年给与赏赐。
也先被说动了,不过还在犹豫,说敕书上为什么不写希望奉迎朱祁镇回归。
杨善的回答很厉害:“此欲成太师令名,使自为之。若载之敕书,是太师迫于朝命,非太师诚心也。”一个高帽丢过去,也先大喜。
不过,瓦剌人还是希望明朝重金赎回朱祁镇。
杨善则说,如果送大量的礼物,世人会说也先谋利。不要礼物,才足见仁义。然后,又吹捧了一顿也先。终于,被杨善灌足了迷魂汤的也先,同意送朱祁镇回家。
杨善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用极少的代价,便将明英宗朱祁镇迎回了大明。杨善立下了大功,那他得到什么报答了?
代宗朱祁钰有点生气,“以非初遣旨,薄其赏”,只是给杨善稍微升官。杨善成了左都御史,仍然掌管鸿胪寺事宜。之后,又给杨善加了太子少保衔。
杨善对于代宗的封赏,是有些许不满的。恰逢石亨、曹吉祥准备奉朱祁镇复辟,杨善就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夺门之变”的行列。
朱祁镇复辟之后,则是重赏了杨善。杨善获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同时晋爵兴济伯,岁禄千二百石,赐世券,掌左军都督府事。
杨善以文官的身份,任职左军都督府事,掌控了军权,可见朱祁镇对其的信任与报答。
明英宗复辟的第二年,杨善去世,又获赠兴济侯,谥号忠敏。
相对于谦而言,杨善要幸运多了,而且还得了一个善终。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