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杀死关羽后,为何世人对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他自少年以来,就以骁勇见长,在孙策手下就屡建功勋。到...
吕蒙杀死关羽后,为何世人对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他自少年以来,就以骁勇见长,在孙策手下就屡建功勋。到了孙权时期,在孙权的指导下,他折节向学,苦读兵书,慢慢成长为文武双全的将领。他和鲁肃谈论,让鲁肃刮目相看,留下了“吴下阿蒙”的典故。
在吕蒙的一生中,备受争议的就是他偷袭荆州,擒杀关羽的举动了。从战术上来看,吕蒙奇袭荆州,兵不血刃就拿下关羽严密设防的公安和江陵。并且在拿下江陵后,善待关羽手下将士的家眷,使得关羽的部下失去战心。双方不待交战,关羽的部下就纷纷离散。关羽势穷,只得走保麦城。在随后的突围西走的过程中,被东吴的伏兵擒杀。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面对这样的将领,吕蒙能够以极小的代价,取得歼灭性的战果,是难能可贵的。他白衣渡江袭取荆州的战例,也被作为奇袭战的经典战例载入史册。
因此,对吕蒙赞赏的评价主要在于对他的谦虚好学,能够取长补短,成长为文武双全的将领。在战争中,他智勇双全,能够出奇制胜。孙权评价他,“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於子敬。”
但是,吕蒙袭取荆州的举动,在战术上是成功的,可在战略上是失败的。他直接破坏了孙刘联盟,引发了后来的夷陵之战。如果不是曹魏的君主曹丕无能,可能东吴就因此陷入了灭顶之灾。可是,这一切真的要吕蒙个人来负责吗?
其实,如果要说有人为破坏联盟袭取荆州负责,孙权应该是最大的责任人。在孙策将东吴交给孙权的时候,就对自己和孙权的优缺点做了对比。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在周瑜在世的时候,有周瑜的辅佐,孙权还有争夺中原的雄心。但是,周瑜英年早逝,当孙权亲自率领军队北伐的时候,才真正感觉这个任务是自己力不从心的。他在逍遥津几乎丧命后,就开始把自己的战略改为了保有江东。
但是,要保有江东,就必须全据长江,这样,位居上游的荆州就成为了孙权必须要占有的地方。这个时候,孙权对当年劝自己把南郡借给刘备的鲁肃十分不满,一心想要回荆州。这就如同一个土财主修院墙一样,缺少了荆州那一块,孙权心里总是感觉不安全,不踏实。
鲁肃在世的时候,由于鲁肃在中间的斡旋,孙权和刘备双方还能够和平相处。但是,当鲁肃一死,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在于接替鲁肃职位的吕蒙身上。
吕蒙之所以得到孙权的重用,是因为他的战略思想和孙权是一致的。在鲁肃执掌军权的时候,吕蒙就为他出谋划策,说了五条计策,来对付关羽。鲁肃虽然没有赞同实施这些计策,但是他心里也知道,这些计谋在自己死后,肯定会实施的。
果不其然,在鲁肃死后,孙权和吕蒙一拍即合,决定武力夺回荆州。孙权和吕蒙先是探讨了夺取徐州的计划,吕蒙认为,夺取徐州是可以的,但是夺取之后,要保守它需要的军力过多。不如夺取荆州,这样能够达到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
其实,吕蒙的战略观点和孙权一样,他们已经放弃了北向争夺中原的目标。他们的想法就算建立自己的安全王国,陷进了保守的泥潭。在这种没有远虑,自私自利的想法驱使下,孙权和吕蒙君臣选择了破坏联盟,夺取荆州的战略。
我们能够看到,当吕蒙夺取荆州的时候,曹操所采取的策略。他把三角斗争的策略玩得炉火纯青。曹操先是把孙权要袭击荆州的信用箭射给关羽,然后在关羽撤军的时候命令手下不得追击。这样一来,曹操就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而吕蒙夺取荆州,他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又不能把握时机。在关羽和曹操还没有消耗过度的时候,就出兵夺取荆州。等于是为曹操解了围,还为自己引来了刘备的报复。这种行为,完全违背了三角斗争的原则。如果和曹操的行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尤其恶劣的是,吕蒙夺取荆州后,还连关羽都不放过,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如果放关羽一条生路,还可以为两家重归于好留个退路。可是,吕蒙杀了关羽,就必然要面临着刘备的报复。这是因为,作为刘备的得力干将,跟随刘备转战一生的将领,刘备如果不为关羽报仇,他的部下马上就会离心离德,分崩离析。这是刘备不允许出现的现象。
那么,一旦刘备和东吴的战端一开,前有刘备的军队,后有虎视眈眈的曹魏的军队。东吴很可能会陷入刘备和曹魏的夹击之中。如果那样,东吴立刻就会亡国。只是东吴侥幸,遇上了曹丕这样的愚蠢的君主,才苟延残喘了下来。可是,经过夷陵之战的消耗,蜀汉和东吴都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格,灭亡只是早晚的事了。
结语:
吕蒙是一员骁勇善战的将领,在孙权的指导下,他通过学习,成长为文武全才的将领。他在和刘备集团的斗争中,处处显露出他的军事能力。在湘水之争时,他就兵不血刃的取得三郡。到了袭取荆州,他又采用了白衣渡江的计策,取得了战役的全胜,夺取了荆州,擒杀了关羽。
但是,吕蒙的战略头脑很差,他的学习,只是学得了一些皮毛。他迎合孙权的意图,建议夺取荆州,实际上给东吴铸成大错。他实际上是把周瑜和鲁肃的进取中原的战略方针,改成了保守江南的战略方针。这样,他不惜败盟,造成的自相残杀的局面,使得曹魏渔翁得利。可以说,吕蒙就是造成蜀汉和东吴双双失败的罪魁祸首。
孙权百般强调关羽杀不得,为何吕蒙不听话?
在三国时期,关羽的败亡是一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它完全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同时,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关羽在荆州被袭后,从襄樊前线撤军,想夺回荆州。谁知道,由于自己部下的家属都在江陵,受到吕蒙的优待,失去了战心。在撤军途中,关羽的大军离散。关羽无奈,只得走保麦城。后在突围逃往西川的途中,关羽被东吴的伏兵在临沮擒获,随即被杀。
我们从历史上没有看到孙权强调不让杀关羽的记载。倒是在《三国志》的注释中,有段记载提到了关羽被擒后的东吴君臣的议论。说是在擒住关羽之后,孙权想要留下关羽的性命,好为自己效力,抵抗曹操和刘备。但是,孙权的手下争辩说,关羽这个人是个狼子,不能养活。如果不杀了他,日后必然是个祸害。当年曹操就是没有杀了他,结果到后来自取祸患,被关羽逼得几乎要迁都。今天抓到了关羽,哪能让他还活着。于是孙权杀了关羽。
在《三国志》注释中,对这段记载进行了批驳。说孙权派潘璋去截断关羽的退路,等关羽到了就斩首。而且临沮离江陵相距二三百里,这么长的距离不立刻杀了关羽,哪还有时间去商议关羽的生死问题。以关羽对刘备的忠心,留下关羽的性命来抵抗曹操和刘备,更是不合情理。所以,这段记载不会是真实的。
《三国志》的这个注释里的批驳应该是正确的。我们从种种迹象来看,下令杀死关羽的人就是孙权,而吕蒙则是执行者和赞同者。在《三国志虞翻传》里我们也看到了一段记载,可以作为佐证。史书中记载道:
孙权和虞翻的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权在关羽失败后,让虞翻占卜关羽的下场。虞翻占卜出来的结果是两天内关羽就要身首异处。后来的事实发展如虞翻的所料。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孙权是要见到关羽死而甘心,哪里会向部下强调不杀关羽。恰恰相反,下令杀关羽的就是孙权。
那么,我们了解了,要杀关羽的是孙权,那么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他又为什么不怕刘备报复,敢杀关羽呢?
孙权要杀关羽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关羽的仇恨。关羽为人傲慢,对东吴君臣根本就放不到眼里。关羽看人主要的看这人的本事的。而看看东吴的战绩,周瑜在关羽截断江陵后方的交通配合下,和曹仁争夺一年才拿下江陵。而孙权则是率领十万大军,在合肥被关羽的老朋友张辽,率领七千人马打得狼狈逃窜,自己还险些丧命在逍遥津。
和曹操的军队经过长期征战的关羽,看看东吴的战绩,对东吴的君臣是根本看不起的。而关羽还吃过东吴一次大亏,就是在湘水之争的时候。东吴利用关羽没有防备,用偷袭的办法一举拿下了三郡。这更是让关羽对东吴深恶痛绝。所以关羽一说起东吴君臣就是东吴鼠辈,江东群狗。在孙权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的时候,关羽断然拒绝,还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这一切都让孙权感到无比的羞辱,所以,只有杀了关羽也才能泄恨。
第二个原因是对关羽的惧怕。关羽的军事能力在三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迫使曹操想迁都避其锋芒。关羽不但陆战精通,还惯习水战,他的水军对东吴威胁太大。
如果让关羽跑掉,等于是放虎归山。如果他率领西川的军队前来报复,东吴很难应付。蜀汉位居上游,加上关羽的军事才能,如果水陆并进,东吴很可能失败。再加上东吴的统帅吕蒙身体不好,随时可能病逝,如果吕蒙一死,东吴的军事实力更加降低。出于自身安全这个目的,孙权必须除掉关羽。
那么,孙权下决心杀死关羽,他就不怕刘备的报复吗?我们从历史上看,他还是害怕的,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孙权为了应付刘备的报复,采取了多种手段,杀死关羽也是其中的一环。
孙权在夺取荆州之前,做了严密的计划。他在濡须口之战后,就暗中派使者去曹操那里,投降了曹操。死死拉住曹操,向曹操求和联盟,是孙权偷袭荆州的前提条件。老奸巨猾的曹操当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同意了孙权的投降。
在夺取荆州前,孙权还和吕蒙对夺取荆州的战略意图进行了周密的探讨。在选择荆州还是徐州的战略方向上,两个人最终达成一致,选择了夺取荆州,并为此做出了周密的军事部署。
在整个夺取荆州前后,孙权都是打着为曹操效力的旗号,想把祸水引向曹操。他把关羽的首级送到曹操那里报功,对外宣扬是听了曹操的旨意。曹操则以厚葬关羽揭穿了孙权的谎言。孙权又上书曹操,劝曹操称帝,想再次把刘备的矛头引向曹操。而曹操则是看着信冷笑,说孙权是想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啊,没有理睬孙权的建议,没有上孙权的当。从这些种种事实来看,孙权还是害怕刘备的报复的。
不过,孙权在向曹操、曹丕低头,免去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再加上关羽一死,东吴和蜀汉的军事实力此消彼长,孙权认为自己可以抵挡关羽的报复。所以,孙权下决心杀了关羽。
吕蒙在关羽之死的事件中,虽然不是主使者,只是一个执行者,但是他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他在继承鲁肃的职位,成为东吴的都督后,顺应孙权的心意,改变了鲁肃的战略。他只是着眼于东吴的防御战略,一心要夺取位居长江上游的荆州,根本就不顾联合抗曹的大局。
虽然在吕蒙的指挥下,东吴几乎兵不血刃的就夺取了荆州。这虽然在战术上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可是在战略上却是彻底的失败。东吴和蜀汉本来就是两个弱国,只有联合起来对抗曹魏才有出路。可是在吕蒙的盲动下,东吴和蜀汉自相残杀,使得曹魏坐得渔人之利。在此之后,曹魏更强,蜀汉和东吴更弱,天下的形势再也无法改变了。
孙权一再强调关羽杀不得,为什么吕蒙执意要杀关羽?
关羽义薄云天,是在三国诸多名将之中备受尊重的一个,甚至很多人看名著《三国演义》看到关羽被斩后就愤然放弃。关羽在三国中的地位相对较高,即使曹魏阵营的曹操对其也是百般招揽,而关羽被斩之前孙权也曾多次叮嘱不要伤害关羽。但是,关羽的结果已经被载入历史,不可更改,而将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就是吕蒙。很多人至此会有疑问,为何吕蒙一定要杀关羽?难道是出于私仇吗?这一点可以被否定,吕蒙能够称为名将,并不是因为发泄私仇斩杀敌将。只能说吕蒙一步一步成名的过程中对于别国将领过于了解,而必须杀关羽最重要的仍是心中的恐惧。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说的就是吕蒙,吕蒙在吴国也是响当当的名将,而关羽则是蜀国将领。鉴于曹魏的势力,孙刘早已结成联盟,如此才使得曹魏不敢贸然南下。虽然结盟,但关羽恰恰就是被盟国吕蒙杀害,而其间的关键点就是荆州。荆州军事位置优越,谁占领荆州就代表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关羽奉命镇守此地,面对曹魏与东吴是必然的,只是率先遇到了想要将荆州收复的吕蒙而已。
吕蒙先发制人,散布自己生病的假消息,关羽没能忍住诱惑而调兵樊城。随后,吕蒙一计“白衣渡江”使吴国士兵顺利进入荆州,从而俘虏镇守将士。孙权于江陵派出陆逊,切断了关羽后路,使关羽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先后求救于刘封、孟达皆是被拒,败走麦城后走到了最后一个敌将的面前,而吕蒙不顾一切将其斩杀。不论关羽被斩带来的结果如何,吕蒙确实如此做了,而且毫不留余地。
从联盟角度来讲,蜀汉留有关羽这样的将领自然是锦上添花的。但是抛开联盟,从吴国自身利益出发,留着关羽无疑是给吴国留下了劲敌。刘关张三兄弟几乎可谓白手起家,而其间关羽居功至伟,其勇猛虽不比吕布,但是谋略出众,勇猛超群是毋庸置疑的。关羽忠心于蜀汉,他的存在只能为蜀汉扩大地盘,而不会为东吴带来实惠。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关羽就是吕蒙的眼中钉。
荆州夺回,在关羽败走麦城时,如果吕蒙妇人之仁将其放走,无异于放虎归山。关羽回到蜀汉后,备战东吴则成为必然,此时杀了关羽就是除掉了吴国的一大隐患。论实力,吕蒙即使被认定为三国后期东吴的强将,与关羽之间的差距不好说,但是面对关羽仍心有余悸是必然的。东吴与蜀汉交锋,对方将领是关羽的情况之下即使获胜,东吴也必然损失惨重,如果关羽的存活由第二个人考量,仍然会是一样的结果。
当然,除此之外,关羽对于东吴的不屑也可以称为其被斩的原因。在此前,孙权曾有意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如此便皆为儿女亲家皆大欢喜。但关羽一向持才旷物,对于东吴的看法始终都是“坐享其成”的富二代。对待孙权的态度尚且如此,对待吕蒙等将领的态度可想而知。此时让吕蒙得到关羽,必然不会像曹操一样礼贤下士有意招揽,所以世间流传吕蒙杀关羽是泄私愤也有一定的根据,只是这样的原因并不是吕蒙主要考量而已。
由关羽被杀的结果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来看,东吴确实得到了不少实惠。从吕蒙角度出发,吕蒙声名鹊起,军中的声望一度拔高,军心振奋的同时成就了吕蒙一世威名。而从东吴的角度出发,刘备不顾一切讨伐东吴,张飞被杀,刘备败退,蜀国至此再无力与东吴争锋。虽然二虎相争之时东吴的实力也有所削弱,而曹魏实力没有丝毫损伤,但是残败的蜀汉显然成为了东吴与曹魏首先蚕食的对象。
关羽在三国之中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名将,而关羽在战场上确实也创下诸多神话。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关羽的故事都被传为佳话受世人传唱。关羽被斩必然是吕蒙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而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对于关羽的忌惮。而流传的泄私愤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却也经不起推敲,不能成为吕蒙斩关羽的主要原因。在那个成王败寇的年代,关羽的结果就是必然。历史不可以更改,但是可以想象,如果吕蒙落到了关羽的手中,想必结果也是如此。
为了私仇,也是为了当时的国家。在三国志的小说中,魏国也是因为经常战败,所以就请求支援,他们也是自然想遏制他们的发展所以就让自己的大将吕蒙去偷袭蜀国,关羽之后就被吕蒙杀害了,孙权也是在吕蒙出征之前一直强调不要让他杀关羽,一大部分原因也是来自于别人,第一个是周瑜周瑜和吕蒙的关系是特别好的,当时周瑜也是一位官职比较高的官员,不过吕蒙也是一个普通的小将,两人虽然在地位上有差距,但是两个人关系还是特别好的,周瑜当时打荆州一直打不下来,刘备几句话却拿下了,孙权就是借出去了,但是刘备就不愿意还了,就让刘吕蒙对刘备有就本来不满,最后周瑜也是在攻打荆州受了箭伤,周瑜也是因为这个箭伤而死的,所以为了兄弟和国家,他也是有机会杀掉关羽,他是肯定不会放过的。第二个原因还是因为和关于有关的,关羽在吕布的时候就特别的自负,认为天下的吴江都不如他,所以,加上他和卫国的战斗中也一直在胜利,所以他就更加自私了,但是关羽便就羞辱吕蒙,关羽都嘲笑他,他在大臣面前都丢了,吕蒙杀关羽也是新仇旧恨,他们霸占荆州不还,关羽还辱骂吴国更是忍不了了。吕蒙在关羽来看就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小将军,但是吕蒙就是要像关羽证明,不要欺负他现在不行,所以最后关羽自己的骄傲是害了他自己,你们杀死关羽的最后原因也是为了考虑自己,他要是能杀一个大将,最后他的名声也是会被天下人知道的,所以想要当大将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战功,所以吕蒙这次就杀了关羽,他也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当时的吴国。
孙权百般强调关羽杀不得,为何吕蒙不听命令?
说孙权强调不能杀关羽的恐怕是《新三国》电视剧吧,三国演义中没有这样的情节,三国正史上也没有这样的情节,只有电视剧中有这样的情节。
电视剧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陆逊向孙权建议不要杀关羽,因为杀了关羽就会彻底与刘备决裂,到时候会引来刘备强烈的报复,如果不杀关羽双方还有回旋余地,孙权听从了陆逊的建议,所以下达命令给吕蒙。
但是,吕蒙根本不听孙权的命令,吕蒙为什么不听呢?
第一个原因是吕蒙想报仇。
当时孙权与刘备表面是联盟,双方军队一直有接触,而关羽一直心高气傲,不把吕蒙放在眼中,经常看不起吕蒙,吕蒙当然也知道,但由于自己的实力不济,也不是关羽的对手,一直隐忍不发,但并不代表吕蒙就忘记了。
所以当吕蒙偷袭荆州之后,关羽的老巢被一锅端了,这是吕蒙可以报仇的唯一机会,吕蒙当然不想放过关羽,他一直记得关羽对他的仇视。
第二个原因吕蒙想替周瑜报仇。
电视剧中的周瑜也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就是三气周瑜的故事,吕蒙之前是周瑜的部下,与周瑜有感情,周瑜去世后,吕蒙把这笔帐算在了蜀汉头上,而蜀汉与东吴交界的地方就是荆州,夺取了荆州,还想杀了关羽为周瑜报仇。
周瑜在世时,也有不听从孙权命令的时候,电视剧把孙权演得比较较弱,管不住部下的幼主一样,所以吕蒙也有不听命令的基因,跟周瑜学的,所以吕蒙敢不听孙权的命令斩杀关羽,到时候,杀了关羽是大功一件,孙权也不能把吕蒙怎么样。
第二个原因是吕蒙想杀关羽出名。
关羽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名闻天下,无人能敌,谁要是能杀了关羽,那一定是名扬天下的大事,可以一下子成名的,吕蒙当然也想,一个武将最大的梦想就是扬名立万,建立功绩,吕蒙也不例外,而且这事诱惑很大,宁愿违抗命令也要杀了关羽。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