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尊崇为忠义的化身,为何被商家奉为“武财神”?关羽成为武财神,主要有三点,一是他为人忠义,受到商人的敬仰;二是他是山西人,受...
关羽被尊崇为忠义的化身,为何被商家奉为“武财神”?
关羽成为“武财神”,主要有三点,一是他为人忠义,受到商人的敬仰;二是他是山西人,受到晋商的供奉;三是他威风凛凛,能够镇邪,消除灾难。
01.关羽作为忠义之士的代表,是商人的榜样
经商之人,也讲究一个忠义。虽有“无商不奸”的老话,但是大多数商人还是追求诚信。毕竟,诚信才是经商的基石,只有讲信用,才能把生意做长久。而且古代经商很多都雇有伙计,掌柜靠着伙计跑天下,所以对忠诚也有很高的要求。最后,做生意也需要一份义气,仗义疏财,可以广结善缘,扩大人脉,有利无害。所以一言九鼎,忠心耿耿,义薄云天的关羽就成为商人的榜样,逐渐演化成“武财神”。
02.关羽是山西人,晋商的老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即使晋商出现之时,关羽早已作古,但是关羽作为本地神,晋商自然对他多了一份亲切,他们自小就听着关二爷的大名,拜着关二爷的神像,形成了“关羽信仰“,加上他具有经商所需要的美德,晋商又是结成商会,互帮互助,于是就将关羽视为晋商的保护神,将其随身供奉,祈求他保佑商会成员和睦诚信,事业红火顺利。
而商人的目的是挣钱,拜关羽肯定也会祈祷生意像他的脸色一样红红火火,于是关羽也就被赋予了保佑财源广进的神职,成为了”武财神“。
03.关羽威风凛凛,一身正气,驱邪避灾
商人还怕遇到小人,或者遭遇意外。特别是以前很多商人要走遍五湖四海,动辄就要在路上度过数月甚至数年。封建社会治安条件差,山贼匪徒处处都有,商人又身怀巨款或者众多货物,所以每一次行商都是走在刀刃上。于是商人也崇尚武功高强的关羽,在他身上寄托了可以斩杀鬼祟,灭除灾祸,保佑平安的美好愿望。此外,将其摆在家中或者商铺里,也有着镇邪,避小人的美好希冀,于是关羽就成了“武财神“。
关公为什么会被奉为财神?
供奉界中,关二爷确实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黑社会祭拜他,警察祭拜他,剃头匠也祭拜他,更有趣的是,还有不少人把关羽当成“财神”来拜。
为何关羽会成为“财神”呢?我们可以先了解下“财神爷”有几位再说。
一般主流的财神爷说法就是:“中斌财神”王亥(中)、“文财神”比干(东)和范蠡(南)、“武财神”关公(西)和赵公明(北)。我们喜爱的关公就是“武财神”!
为何这些人是“财神”呢?我们来分析下:王亥是商高祖,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所以他的部落名字都被成为“商”;比干因为被挖了心,也就没了心眼,很符合商人公平交易的原则;范蠡辅佐越王复仇后,带着西施远离尘世,并成为了巨富;赵公明助纣攻打武王,死后封神,统领的几个部下都与钱财相关。
这些“财神爷”,要么就是本人家财万贯,要么就是从事的工作与商业相关,要么就是身上的某些特质符合商人的需要,这才被广大百姓作接受,尊他们为人人向往的“财神”。
而关羽这个财神怎么解释呢?流传中有几个小故事或许可以说明这一点。
第一种说法
关羽当年无奈投降曹操,曹操对他好的不得天,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赠送的美女就有数十人,金银财宝无数。当时,曹操手下诸多将领甚至抱怨:“我们出生入死多年,到头来还不如一个降将!”
而关羽呢,美女留下,但却不享用,把他们当成丫环去照顾自己的嫂子,所赐金银财宝、吃穿用度物品也基本不动,按“原、收、出、存”一一记录在册。这本账册被后世称之为“商用薄记法”,被经商之人广泛应用!
第二种说法
古代商人做生意,经常被打劫,商道上常有强人出没,这点“水浒传”中倒是有更多体现。而关羽号称“武圣”,大家就建造关羽的庙宇,一来是希望关羽成为大家的“保护神”,二来是希望大家奉承关羽的忠义精神,说一不二,诚信经营,不要处处充满套路!长此以往,关羽就成了“财神”!
第三种说法
关羽因为忠义参天,武艺高强,得到了很多人的崇拜,这其中就不乏一些小商小贩,个个抢着说关羽就是他们行业的祖师爷,卖刀说关羽失祖师,卖枣也说是祖师,连剃头的也说关羽是行业祖师(印象中,关羽只喜欢取人首级哈哈)。在这样的风气下,关羽涉及的行业就越来越多,不断被神话,也就成了“财神”!
关公为什么会被奉为财神呢?
关羽在佛教中被尊称为伽蓝菩萨,同样也是道教中是护法四元帅之一,民间也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关羽是民间五大财神中的武财神,象征忠义勇武的关帝为何会被封为武财神?关羽被封为财神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与“十六花三星点”秤有关
古代秤杆上每斤刻度间都有十六颗星,这十六颗星是指: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及福禄寿三星。每斤的标志是呈三角排列的三点,这三个点分别是指福禄寿:缺一点折福、缺两点折禄、缺三点折寿。
“十六花三星点”秤代表着诚信、公平,是经商中童叟无欺的象征。古代商人无论是做人还是经商,都是以信义为本的,他们并不供奉管仲、范蠡,而是将义薄云天的关羽当做财神供奉,关羽就是秤杆中诚信的化身。
关羽除了讲义气外,其诚信也是毋庸置疑的。相传关羽被困屯土山,后经过张辽极力劝说,关羽和曹操订立“土山三约”。同时为了报答曹操的不杀之恩,愿为曹操立下功劳再离去,于是就有了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之事。
古代商人讲的是“不义之财不可取”,不守诚信不讲义气的人是无法经商的,更是发不了财的,因此也有“不义之财如流水”的说法。而关羽正是忠义诚信的典范,商人只有以关羽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忠义传家久,富裕千百年”。
奉关羽为财神,就表示商人们赚到的每个铜板都不是不义之财。关羽就犹如这“十六花三星点”秤,他不仅是商人们心中的一杆秤,也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做到诚信公平才在商海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种说法:与关羽的精通算数有关
在传说中,关羽掌管着兵马驿站,他精通算数,还发明了日清簿,而且关羽为人非常重义气、讲信用,所以许多生意人家里都会供奉关公神像。这些生意人都认为关公是财富的守护神,据说能够招财进宝,便以财神供奉。
据说关羽很会算账,他在挂印封金之前,将每天的收入和支出都在账本上记录的清清楚楚的。对于朝廷和曹操的赏赐,他分文不取且有记录。关羽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记账,这种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清晰明了,被后世誉为会计专才。
民间为什么会把武将关羽神话称为武财神?
作为一种持续已久的文化现象,关羽崇拜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关羽崇拜离不开关羽形象的塑造。关羽形象的塑造有文学、戏剧、曲艺、图像等多种形式,其中图像最方便易得、最流行普及,因而对关羽形象的建构也最复杂多元。尤其是,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家的各种创作,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切合了群众的需求,使关羽形象深入人心。
真实人物本身并非完美无缺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存在多神崇拜,历史、戏剧、神话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凡能解困消灾、增福添利的都有可能受到崇拜。但只有对关羽的崇拜超乎寻常,不仅长盛不衰、香火鼎盛,而且遍及全国乃至海外。他被尊为“武圣”,风头甚至较“万世师表”的孔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清人赵翼曾感慨:“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
关羽为何会受到古往今来国人的普遍崇拜呢?毛宗岗认为,《三国演义》塑造了智、义、奸三个奇绝人物,关羽即为义绝,“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是古往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因此,尽管关羽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并非完美无缺,史称其“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但他身上所被赋予的忠、义、仁、礼、信、勇等品德,却是中国传统社会所向往和追求的。
大体说来,中国的关羽崇拜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一名战将,关羽在荆州和蜀地民间被盖庙祭祀。
第二阶段是隋唐时期。佛教介入民间的关羽崇拜,制造关羽显灵传说,封其为护法神,而官方也将之作为诸多武将之一配享武成王庙。
第三阶段是宋元时期。道教、儒家追随佛教,分别将关羽列入自己的信仰或学说体系之中,使关羽崇拜不仅仅处江湖之远,而且居庙堂之高。宋朝皇帝还为关羽赐庙额,初封忠惠公,再多次封王,成“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朝皇帝除继续封王外,还“遣使祠其庙”,以至于关庙林立,遍布城乡。
第四阶段是明清时期。尽管明朝官方也敬关羽如神明,祈求其佑护海疆,但并未给予特别的待遇。倒是清朝十分尊崇关羽,还在关外时就已立庙祭祀,并赐庙额“义高千古”。入关后,更是将关庙载入祀典,岁时致祭,并不断制造关羽显圣的故事,予以加封。从顺治九年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起至光绪五年,累封字数达到26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君王好高髻,城中高一尺。清朝历代皇帝对关羽的垂青和抬爱,把全民的关羽崇拜推向了高潮。嘉庆初年,洪亮吉流放伊犁时,就见到当地凡有人家集居的地方必有庙,庙必祀关羽。
第五阶段是民国时期。虽然帝制被推翻,但关羽崇拜依然继续。民国三年,袁世凯下令将关羽和岳飞合祀武庙,凡军人宣誓大典都要在武庙举行。
从令人畏惧到忠义勇的化身
关羽从一名武将被推上神坛是一个人为的渐进过程。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反映了千余年来民众的心理诉求和价值取向。既然将关羽尊之为武圣,奉之为神明,那必然要供奉关羽像,才能够顶礼膜拜,于是便出现了许多画作和雕像。
关羽画像的最早记录出现在《三国志·于禁传》中。据载,魏文帝曹丕趁于禁拜谒曹操高陵时,预先令人在陵屋中画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事。于禁见后,羞愧发病而死。但文中没有叙述关羽的样子,其真容如何不得而知。此后,相传唐代吴道子、五代后蜀赵忠义等都曾画过关羽像。据此,清代学者俞樾推断至迟至五代时关羽图像已经盛行。但严格说来,别说五代,就是宋元时期的关羽像,至今都难得一见。
不过,借助文学作品及戏剧舞台,约略可以弥补一些缺憾。根据唐宋笔记小说,在宋以前,关羽虽然具有神力,能够显灵,但主要是以厉鬼的形象出现,人们“惧神之灵,如履冰谷”。由此可以想象,关羽的形象不会好到哪里去。
入宋以后,中国的政治文化出现转型。刚刚经历的一场乱世,不仅破坏了汉唐以来的社会权力结构,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思想观念,关羽由此从令人畏惧逐渐转至受到敬爱。宋孔平仲云:“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道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某,辄为之泣下,属弄者且缓之。”影戏只是宋代兴起的“说三分”行业的一种形式,此外还有说书、杂剧、传奇等。这些俗文学样式塑造了不少三国人物,“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关羽的形象自此日益丰满起来。
随着宋代民族斗争的加剧以及理学正统观的兴起,蜀汉成为正统,关羽更被作为忠、义、勇的化身广为渲染。同时,宋朝皇帝对关羽多次追封,又进一步提高了他的政治地位。于是,在《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里,关羽被有意美化和神化,其形象为“雄赳赳九尺二寸虎躯立,枣红脸儿,圆睁睁丹凤眼,左右紧横卧蚕眉,三绺美髯过玉带”,舞台扮相则是“蟒衣曳撒、红袍、项帕,直缠、褡膊、玉带、带剑、三髭髯”。
历代文人共同创造的“典范”
《三国演义》是一部集《三国志》以降的史书、平话、传说、杂剧之大成的通俗小说,被金圣叹评为“第一才子书”。作者罗贯中将历史上的各种关羽故事进行加工整合,赋予关羽忠义品质和儒者气象。同时又不过分溢美,也写他的缺点和错误导致其兵败被杀、身首异处,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惋惜。在不以“成败论英雄”中,世人对他更加敬重和爱戴。
由于罗贯中对关羽的刻画“故事有趣、情节生动,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符合人们的理想和想象,所以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皆喜闻乐道。诚如清人王侃所言:“《三国演义》可以通之妇孺,今天下无不知有关忠义者,演义之功也。”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定型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随着小说的风行,关羽高大、红脸、美髯、丹凤眼、卧蚕眉的外在形象便深深地定格了。这个形象实际并非一人之力,而是成于众手,乃历代文士、艺人等共同创造的一个理想的偶像。
在创造这个偶像的过程中,除不断改进的外形设计外,人们还逐步为关羽编造了一些附属元素,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穿戴方面,头裹青巾,衣着绿袍;用具方面,坐骑为赤兔马,兵器为青龙偃月刀;随从方面,有周仓、关平伴随左右,通常是前者持刀、后者捧印。这些元素在《三国演义》中全部得以展现。毛宗岗在《三国演义》写至关羽兵败被杀时评论:“平也、仓也、马也、刀也、巾袍也,皆宜与云长并垂不朽者也。”可见,关羽的形象经《三国演义》塑造后便典范化了,而“平也、仓也、马也、刀也、巾袍也”作为标配一样模式化了。
关羽为什么是财神?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原来也并非是财神,只是后来介于他的身份后人的敬仰和爱戴,加之他的传奇经历所以渐渐的有财神这样的称号,不过说的也是关羽这样的人物能成为财神爷也并不奇怪,感觉还是非常的合适。
首先关羽这样的形象本身就是那种讲义气的人,也是非常有诚信的,做生意人嘛本来就要讲诚信,而关羽就特别适合这样的形象,人们又祭拜他。又有人叫关羽为武财神所以,在古时候有些镖局的人还有要做生意的人都会去祭拜关羽乞求平安,保护自己的家产不被坏人和强盗给抢劫了,那时候的老百姓对他非常的敬仰,因为这样的形象深入人心。
还有一个传说,说关羽不仅在武力方面无人匹敌,而且还懂得精打细算。而且还有传说曾经许多人去祭拜关羽之后,都飞黄腾达了就把关羽传的更神,说祭拜关羽还能保护你飞黄腾达,在我们国家嘛要么就是越传越神,要么就是越传越臭就比如秦侩。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无法考证。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