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配享太庙其实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有了,据说孔子的四个徒弟就配享太庙了。不过...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配享太庙其实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有了,据说孔子的四个徒弟就配享太庙了。不过从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可以看出,配享太庙真正比较荣誉的发扬光大的是在清朝,我们主要说一下清朝的配享太庙。
太庙在古代就是皇帝家供奉祖先和神仙的地方,普通人配享太庙就是在祭祀的时候,主位上供奉的是天上的神仙以及保佑百姓和皇族的神,还有皇帝的已过世的祖宗神位。在这些主位的旁边是可以供奉上地位稍低一些的普通人的神位的,他们享受和主位上的神仙一样的祭祀待遇,这其实是很高的政治待遇。或许这些人在自己的家族是显赫人物,但是他们在皇家权力至上的封建社会时期,能和权力的中心皇家祖先一起享受供奉这是很好的待遇了,除非是对政治管理有突出贡献的,要不然是不会有这个待遇的。
接下来就是配享太庙后代会有什么好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配享太庙并不是王爵,可以后代世袭的,王爵是可以后代世袭的,但是配享太庙并不是可以后代世袭的。配享太庙其实是一个比较虚的荣誉。纯粹是政治需要,也是为了让其后代更好的为皇族效忠尽力。
其实配享太庙如果其后代表现不好或者已经许诺其配享太庙,但是还未去世又犯错的,那可能会把配享太庙的荣誉给取消了。在清朝整个时期只有26个人享受了配享太庙的荣誉,其中基本都是皇族或者是封爵的王公,只有张廷玉一人是汉人大臣。这也是张廷玉及其家族至上的一份荣誉了。
配享太宗皇帝李世民庙庭的六名官员只有李靖和屈突通的后代还不错。但是他们过得不错并不是因为父亲配享太庙,而是因为父亲功勋卓著爵位在身。可见配享太庙真的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子孙若是没有本事,三代之后朝中就没有位置了。
古代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臣民祭祖的地方叫祠堂,帝王祭祖的地方叫太庙。太庙最早起源于夏朝,(蔡文姬父亲蔡邕说)夏朝称叫世室,商朝叫重屋,周朝叫明堂。庙号最早起源于商朝,唐(太)宗宋(太)祖就是庙号。太庙在周朝也称大庙,大概在战国末期才有诸侯国称为太庙。
配享太庙就是皇室贵族、皇后宠妃、有功之臣等去世后,新皇帝将其牌位放置于太庙之中。最早制定配享太庙的制度的是晋朝,汉唐除了配享太庙还有陪葬皇陵。配享太庙的人,都是功勋卓著并且是皇帝红人的大功臣、有功宗室、皇后及皇帝的宠妃等人。小姐姐统计:仅以臣子而言,能配享太庙的:最多的是唐朝共42名,其中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yuē]被撤出太庙;最少的是元朝0个。最牛的配享太庙的人物是司马光,他配享了宋神宗的太庙,也配享了宋哲宗的太庙。王安石也配享太庙,后来被踢出去了。
配享太庙是怎样的哀荣?
文臣谥号中最牛的谥号是文正,武将谥号中最牛的谥号是忠武。比文正、忠武更让臣子梦寐以求的是配享太庙,尤其是清朝。在清朝,陪葬太庙的只有26人。臣子(非宗室)的有13人:满人12人,其中包括和琳因为他哥和珅的原因,还被撤出太庙;汉人只有一个,他就是张廷玉!物以稀为贵,更何况配享太庙,还会接受历代皇帝祭祖时还祭拜配享太庙的大臣呢?这待遇比中彩票难太多了,是作为臣子,尤其是汉人臣子最大的哀荣,没有之一。张廷玉是清朝汉人官二代,对清朝立下很大的贡献,是雍正皇帝的大红人,还是雍正的托孤大臣,特留遗旨令张廷玉配享太庙。下图是张廷玉。
那配享太庙的后代有什么好处?比起铁帽子十二名王爷的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的好处似乎略逊一筹。这给予死者及其后世子孙是最大的精神赞赏。可以称之为最大的无形资产,就十二名世袭王爷也未必是谁都能享受配享太庙的待遇。就这点而言,张廷玉的子孙从心理上感觉比不能配享太庙的铁帽子王自豪多了。
而且小姐姐认为这种无形资产给张廷玉子孙带来到好处是巨大的。只有他的子孙在任职、办事、受罚等方面,一说自己是张廷玉的子孙,有司甚至皇帝就会对高看一眼,让他三分等待遇。这种待遇是其他朝臣甚至是非配享太庙的铁帽子王们难以企及的。张廷玉留给子孙的无形遗产能让其子孙在整个清朝享用不尽,虽然这种遗产弹性大,难以量化。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古代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什么是太庙?
太庙简单来说,就是古代朝代里,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包括有当皇帝和没有当皇帝的先祖们,就像普通百姓宗族里的祠堂。
太庙是从秦汉的时候开始这样叫的,夏朝的时候叫“世室”,商朝的时候叫“重屋”,周的时候叫“朝堂 ”。
后来呢,就不仅仅是祭祀皇帝的祖先了,把对于朝代有大功的宗室和功臣也都列入太庙,以供后代皇帝与大臣们共同祭祀,也就是说拜皇帝祖先的时候,也同样要拜这些功臣们,这就是莫大的尊荣了。
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配享太庙本身是一个荣誉称号,这个不像爵位那样,能够袭承,也就是一个虚名,但是不要小看这个虚名,这种虚名看似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却是莫大的光荣,因为每个朝代能够配享太庙的也就几十个,是要受后人景仰的。
当然,一般配享太庙的人,同时也基本有被封爵位,那么这个爵位是可以继承的,这个不是配享太庙给后代带来的好处,而是配享太庙的那个人同时给后代的人的好处。
另外,这个配享太庙也并非是固定的,进去了,还有可能会被移出来,比如和珅的弟弟和琳,也配享过清代太庙,但是后来也因为和珅的事情,也被移出来了。
几个朝代的配享太庙名单。
晋朝:裴秀,石苞,杨芷,司马孚,司马攸,荀顗,贾充。
唐朝:裴寂,刘文静,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李靖,褚遂良,狄仁杰,张说,郭子仪等等。
宋朝:赵普,曹彬,潘美,韩琦,吕夷简,富弼,王安石,司马光等等。
明朝:徐达,李文忠,常遇春,汤和,沐英,姚广孝,刘伯温,张玉等等。
清朝:允祥,多尔衮,豪格,张廷玉,僧格林沁,奕欣,阿桂,福康安,傅恒等等。
可以从各个朝代的人数,就知道配享太庙是多么的难得。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古代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