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如果晋国没有被瓜分,那么以后完成统一大业的有没有可能是晋国?1、历史是有偶然性的,不好讲啊。如果晋国能够解决公卿势力强化...
春秋时期如果晋国没有被瓜分,那么以后完成统一大业的有没有可能是晋国?
2、因为从实力上讲,第一,晋国无疑是当时的第一强国,三家分晋后的魏国在战国初期都能当老大(不否认李悝、吴起变法是重要原因)何况是分裂前的晋国?第二,秦穆公为什么没能成为中原霸主而是向西发展,还不就是因为晋国的阻击。从BC645年的韩原之役到BC559年的棫林之役,秦晋近百年争霸,共交手10次,秦胜3次,平手2次,败5次,处于劣势。
春秋战国时期如果晋国不是被三家分了,有机会统一中国吗?
有机会。
春秋时代晋国已经是千乘之国,自文公后久霸不衰,可是春秋末年的三家分晋大大削弱了三国的实力,但即使如此赵、魏仍然能在不同的时代与秦抗衡数十载。假设如果无三家分晋事,那么到了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还有秦国何事?就算最终统一,也不会是那个年代。
历史是无法假设的,但三家分晋这一必然事件却打乱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实力平衡,最终导致秦国独大,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其实秦统一天下实由三家分晋始!
当然,春秋后期的中原霸主晋国,君公之权不振,卿大夫各拥强兵,内耗不断。晋国国势渐衰,一个丧失了核心的国家能否抵挡崛起的秦国,也实在是一个未知数。晋国三分,赵魏韩三国各自扩张,其所占领土人口与财富兵源远远超出了原先的晋国。可见,三晋因分而强。如果,赵魏韩三家内联姻亲,外结盟国,共同扩张,恐天下莫敌。但三家既然分晋,其心必然不一,行动不可能协调一致。三国在战国初年的短暂联合自然不会长久。自魏国霸业崛起后,赵魏韩三家围绕着控制与反控制争斗不断。赵韩两国不希望头上有一个盟主魏国管着。三晋内耗,联盟解体,为秦齐两国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由晋国而分裂出来的赵魏韩三国,虽然占了北方绝大部分的领土与人口,尤其是魏赵两国更是强极一时,但由于没有核心,形不成一个具有共同观念的国家联盟,所以在与秦、齐、楚三大强国的较量中,一直没能形成绝对优势。
综合上面的历史充满了很多必然和偶然性,如果不三分,统一的机会是有的,但是,赵魏韩也不会那么强大 ,还是有概率统一不了的。
如果在春秋末期晋国没有分裂的话,有可能统一中国吗?
这个问题就像再问东周有没有办法统一六国一样可笑。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春秋末期,晋国已经被六卿给控制住了,假如后面没有三家分晋,那么晋国也已经成为了一个缩小版的东周了。晋国国君只掌握着一小块土地,其他的土地都已经在六卿的手中,六卿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一个诸侯国的水平了。试问一下这样一个名义上的晋国还有可能统一中国吗?
六卿的由来,晋文公的争霸之路
晋国六卿的诞生,与一代霸主晋文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晋国六卿,是晋文公回国后建立的一套军事政治制度,分为中、上、下三军制,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对内协助晋公管理国家军事、政治,对外"尊王攘夷",抵御戎狄、南蛮的入侵,捍卫华夏文明。这套先进的军事政治制度,为晋国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但也为三家分晋埋下了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的权力逐渐的被身为六卿的那几个家族给掌握了,晋国国君的土地权力越来越少,等到了春秋末期,晋国的国君实际上已经和周天子一样只是一个虚号。这样的晋国如果没有分裂,也没办法统一。
三晋同盟的失败,是没有分裂的晋国的未来
我们可以参照魏文侯时期组建的三晋同盟的情况,当年魏国作为战国首霸,在联合了赵国、韩国组成三晋联盟的时候,可谓风光无限。但是到了魏武侯、魏惠王时代,三晋内部“分赃不均”,最终联盟破裂,甚至三晋之间还相互进攻。如果晋国没有分裂,实际上六卿之间也会因为战争“分赃不均”而爆发内乱,最终还是没法完成统一。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