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为什么是不三不四?三是什么,四又是什么?俗语中的不三不四,其实这个成语的色彩是一个贬义词,大概意思就是四不像,不正派,不像这...
俗语为什么是不三不四?
三是什么,四又是什么?俗语中的不三不四,其实这个成语的色彩是一个贬义词,大概意思就是四不像,不正派,不像这个样子也不像那个样子。还有很多跟它意思相同的近义词,不伦不类,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非驴非马和非僧非俗等。而它的反义词就很好理解了,类似正正经经,中规中矩,有模有样等,通过这几个词我们也大概了解了这个不三不四的意思也就是指一个人的作风行为举止不成样子。
古代认为其中的三代表的是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为三。四代表的是周全,顺心,取事事如意的意思。
但是就现在来看我觉得这个不三不四更多的是在形容一个女生的行为作风不检点。几乎很少会用到男生的身上。我们村有个两个女生都是一样大,她们本来是好朋友的但是读书读到初中的时候其中就开始有点混社会了,整天不上学到处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玩。有时候还把人家带到她家里去吃饭。开着一辆摩托车打开他们那些非主流的音响一直从街头放到街尾。每次都是一大堆染的五颜六色的头发到她家里去玩。
但是跟她一样大的那个女生她就比较中规中矩,像这样的事情从来不会发生在她身上。所以村里的老人就会说这个姑娘怎么总是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玩啊?不像另一个小姑娘人家都是规规矩矩的。
所以现在我们说的不三不四其实指的就是一个女生的行为举止不检点。
为什么称呼品行不正的人,叫不三不四?
因为不三不四的意思就是既不像样子,又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
不三不四,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sān bù sì,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意思是不像这也不像那。
扩展资料:
成语出处
在中国古代的易经思想,易经的每个卦都分6个爻,俗称6爻卦,意思为事物发展的6个阶段。第三爻与第四爻处在6爻的中间位置,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
成语典故
梁山泊好汉鲁智深因救卖唱父女而拳打镇关西命案,被迫削发为僧,他到大相国寺去管理被地痞流氓霸占的菜园。这帮不三不四的人想方设法给鲁智深一个下马威,逼他离开,正设计围攻他,没想到鲁智深把他们全打入粪坑里求饶。
不三不四
不用查词典大家都知道“不三不四”是形容一个人不好的,无论男女都可以用“不三不四”来形容,“不三不四”用现在流行语来替代,基本等同于“渣”。
但“不三不四“古代是专门形容女人的。古代讲究“三从四德”,“三从”就是从父、从夫、从子,“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没做到“三从四德”的人就是“不三不四”的人。
而现在的人谁能做到古代标准的“三从四德”呢,连世界上最听话、男人们梦寐以求的日本女人都做不到。
“三从”就是父亲在听父亲的,嫁出去听老公的,老公不在听儿子的,反观自己,再看众人,谁做到“三从”了?
“四德”,第一条是妇德,很玄很空洞,在人们心中贤惠的女人基本就算有妇德的人了。为了通俗易懂,古人提了一个标准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二条妇言,妇女担负着相夫教子的重任,所以她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规范,因为她是孩子灵魂的工程师。妇容基本很多人做到了,就是妇女的仪容,起床后要洗脸梳头的意思,就是不要蓬头垢面。现在的女子这一点做的还是比较到位,除了洗脸梳头还敷面膜涂口红,拉皮抽脂割双眼皮,古代的女子是比不过的。妇功实际上用大白话讲就是会做饭、会针线活,古代饭馆少、也没啥服装店,一个女的如果不会做饭、不会针线活做衣服、缝被子、搞刺绣,家里就几乎没法生活,所以妇女的担子很重。
“三从四德”是古代妇女头上的紧箍咒,新社会建立后不再提“三从四德”的规范,只有日本还在践行这个落后的社会行为规则。所以,按“三从四德”的标准,现在的女子都是“不三不四”的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