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元吉三箭没射死李世民,李世民却能一箭射死李建成?唐朝,是开放而强盛的一个朝代,特别是在贞观时期,万国来朝,作为大唐君主的...
为什么李元吉三箭没射死李世民,李世民却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唐朝,是开放而强盛的一个朝代,特别是在贞观时期,万国来朝,作为大唐君主的李世民,也被称之为“天可汗”,即“天下共主”。
李世民的成就,是他自己创造的,而他的皇位,也是自己夺过来的,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正是因为李世民在大唐开国时的皇位继承之事上,做的示范太好,唐朝后来的皇位更迭,很多也都是通过政变实现的。
玄武门之变的因由,大多数人都非常清楚了,源自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夺嫡之争。
李建成伙同李元吉,为了压制李世民,不惜讨好李渊的后宫嫔妃,进谗言,搞诬陷,还送烈马给李世民,想摔死秦王。诸计不成,李建成、李元吉又不惜刺杀、下毒,甚至是收买、离间、打击李世民的幕僚,以削弱秦王府的势力。
李世民也是见招拆招,与李建成、李元吉斗得不亦乐乎。最终,李建成开始迫害秦王府的尉迟恭、程知节等人,并借故调走了李世民手下的多名将领、谋臣,迫使还留在秦王府的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恭等人,强烈要求李世民先下手为强,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爆发。
事发当天,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李建成、李元吉两人入宫,发现情况不对,准备立马掉头离开,返回东宫。李世民见状,策马跟随,呼喊两人。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李元吉射了李世民多箭,都没能射中,而李世民却能一箭射杀李建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因应该不复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因素。
李世民是以逸待劳,有心为之。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置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于死地。李世民的弓、箭肯定也是精心检查准备好的。再加上李世民久经战阵,当看到猎物唾手可得时,只会更加的兴奋,让李世民的能力瞬间大爆发。而且,李世民是跟在李建成、李元吉身后,拉弓射箭,再加上马的速度,箭可以射的更快、更稳。李建成逃走,背对着李世民,也无法及时有效避箭。这才让李世民一箭就射杀了李建成。
李元吉就不同了,当发现玄武门附近情况异常,而己方却毫无防备时,心理上已经开始惊慌了。李元吉更多想的是如何快速逃走,要不要真的射杀李世民估计都还在犹豫中。他很可能只是想迟滞李世民的追赶而已,并没有想要李世民的命,这点应该很关键。而且,李元吉射李世民,要转身,加大了拉弓射箭的难度。于是,慌乱中射出的多箭,都没能把弓拉满,射出的箭力道不够,速度就不够,这让李世民就有闪避的可能,射不中李世民很正常。即使是射中了,估计也不会造成大的伤害,所以,李元吉连射多箭也没能射死李世民。
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后,李元吉明白了,这就是生死时刻,有了必杀李世民的决心。在被尉迟恭所带的骑兵射落马下之后,夺了因为马惊,跌落马下的李世民的弓,想勒死李世民。幸亏尉迟恭策马赶到近前,一箭射死了准备逃跑的齐王李元吉。尉迟恭救过李世民,这也是李世民之后对尉迟恭非常信任的原因之一。
玄武门之变,随着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忠于二人的将领、军队也很快散去,李世民大获全胜,最终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
如果是李建成、李元吉先下决定,并提前做好准备,恐怕神箭手李元吉就不会数箭不中了。很大的可能,李世民只要一露面,就会被李元吉射落马下。此时,大唐的未来,可能就会完全被改写了。
玄武门之变时,为何“神射手”李元吉三次都没有射中李世民?
话说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天,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奉诏入宫,两人抵达宫内的临湖殿时,发现情况不对,于是骑马想回东宫。这时候,李世民等人骑马出来,“从而呼之”,李元吉没有答话,直接拿出弓箭,结果“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彀”是使劲拉弓的意思,也就是说李元吉多次张弓,但都没有把弓拉满,这导致射出去的箭因力道不足而落空。后世对这件事,通常解释为“盖仓皇失措也”,也就是说李元吉太紧张了。
当然也有人说,或许是因李元吉武功太差!这里咱们先说下李元吉的情况,他其实很厉害的,堪称也是一员猛将。15岁时李元吉跟随父兄参加晋阳起兵,当然毕竟太年轻,也有过并州之失,被刘武周打败过。不过他和李世民一样,也是在军旅中成长起来的。
李元吉以副帅的身份,跟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期间“元吉设伏击破之,斩首八百级,生擒其大将乐仁昉、甲士千余人”。此后李元吉又参与征讨刘黑闼的军事行动,也取得了赫赫战功。到唐朝统一天下的时候,李元吉成为仅次于李世民的军事统帅。
另外李元吉酷爱武艺,“元吉素骁勇”,甚至敢和尉迟敬德单挑,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李元吉仍然是一员不错的武将。对于射箭,李元吉更在行,“元吉性好畋猎,载网罟三十余两”,他甚至说:“我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既然如此,李元吉的箭法应该是非常高明的。
既然李元吉久经沙场,箭术高明,什么样的场面没看到过,又怎么会因张皇失措而“再三不彀”?还有一点经常被人忽略,但却非常重要,李建成、李元吉入宫是面见父皇的,途中自然有卫队保护,他们怎么能随身携带武器进宫呢?综上所述,问题还是出在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称帝后,一直标榜“玄武门之变”的性质是“周公诛管蔡”,并以此为借口,翻看本朝史书,授意史官进行修改,因此“玄武门之变”这段历史被改得面目全非。人们看过史书得感觉是,李世民是受害者,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先射李世民三箭,之后李世民才“被迫”自卫,仅用一箭就射死李建成,接着杀死李元吉的。
然而,历史的真相是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他收买了玄武门的禁军将领,率领精兵猛将埋伏在宫中,于半路截杀。而李建成、李元吉的卫队被阻拦在宫门之外,手无寸铁的李建成、李元吉只能任人宰杀。
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史,军事,历史,唐朝,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为什么连射三箭却没有射中?原因有3个
为什么李元吉三箭没射死李世民,李世民却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的整个过程都是惊心动魄的,齐王李元吉以箭术了得闻名,却又为何在玄武门之变中射李世民三箭而不中,李世民却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齐王李元吉并非文弱之辈,他为人骁勇,猜鸷骄侈,擅长使用马槊,曾经还与另一个擅用马槊的大将尉迟敬德以马槊比武。高祖晋阳起兵之后,李元吉跟随二哥李世民从讨四方,东征洛阳、讨平刘黑闼,生擒王世充手下大将乐仁昉,屡立战功。齐王李元吉多次随二哥秦王李世民出征,在这个过程中两人关系渐趋紧张,直到最后李元吉彻底倒向大哥太子李建成这边,两人联合起来构陷排挤李世民。
突厥大将郁射设统领大军陈兵大唐边境,太子李建成酝酿出一个惊天阴谋,他借助这一次机会请求高祖由李元吉代替李世民领兵北伐突厥,并乘机调走秦王府大将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随军出发,还调来秦王府的士卒花名册,抽选精干将士充实齐王府。借机在高祖面前诬陷秦王府的谋士杜如晦、房玄龄,让他们回家赋闲。
而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终极目的,是借由这一次北伐突厥,以在昆明池为李元吉出征饯行为名,预先埋伏刀斧手,将李世民杀死在帷幕后面,然后借口其暴病而死,则大事可成。可惜这样一个计划周密的行动,却被李建成的率更丞王晊知道,而王晊早就被李世民收买了,于是他很快就把这一场阴谋秘密告知给李世民。李世民与秦王府的心腹商量后,决定绝地反击发动政变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当夜(7月1日),李世民向高祖密报弹劾李建成、李元吉与继母,高祖嫔妃尹德妃、张婕妤通奸偷情、淫乱后宫。高祖大惊,下诏李建成、李元吉次日进宫,并另召宰相裴寂、萧瑀、陈叔达进宫核实李世民密奏之事。
次日一早,李世民已经在玄武门预先埋伏,而自以为宫里都是自己人的太子李建成,虽然知道李世民已有所准备(张婕妤密告),但为了自证清白仍然携李元吉,带着少数亲兵进宫。两人骑马奔向玄武门,到达临湖殿时,觉察身边隐有杀气,感觉不对劲的两人立刻调转马头。据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记载当时情景:
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李世民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张弓射李世民,但一连两三次都没能把弓拉满,连射三箭都不中,李世民则从容的张弓射箭,结果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一次绝地反击,一次精心策划的政变。玄武门之变发生时,齐王李元吉的反应最快,可见他知道此去宫内会有叵测之险,所以提前随身配备了弓射,但是政变发生的时候,两人都处在退往宫外的
快马疾驰的状态。
李元吉虽擅骑射,但当时顾此失彼,精神高度紧张,又要保持骑马的平衡度,所以难以保持注意力,甚至于连弓都拉不满,才会连射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
李世民文武双全,骑射自然不在话下,更何况他早有准备,估计在看到两人的时候就已经拿好弓箭准备。李元吉对他连射三箭,他没有还击,而是精准的把箭射在了慌不择路的李建成身上。说明李世民当时的目标非常明确,必须要杀死太子李建成。
倒是李元吉,在被尉迟敬德率领的卫士射伤从马上跌落后,李世民的马也受惊直接把他甩到地上,李元吉迅速赶到,乘着李世民倒地不能动弹,准备用弓弦勒死他,生死存亡关头尉迟敬德骑马赶来,吓的李元吉放过李世民跑往武德殿寻求高祖庇护,结果为尉迟敬德所射死。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为什么连续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
“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变了,“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从此开创了辉煌无比的“贞观之治”。不过“玄武门之变”留下了很多谜团,比如在政变的时候,试图用弓箭反击的齐王李元吉却“再三不彀”,连续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
李家一直非常重视骑射教育,李元吉自然也是从小就学习射箭。据史书记载,李元吉经常用弓箭射杀远距离的俘虏,在战场上也有过射死敌人的记录,算是一位射箭高手了。那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元吉为什么连续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呢?
首先,李元吉以前要么是射杀俘虏或者猎物取乐,要么是在兵将的保护下作战,从来没有在与敌人突然近距离接触的危险情况下射箭。而李元吉以前在面对突发危局时的表现就很差,在“玄武门之变”中因心理导致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是完全可能的。
其次,根据考古和文献可知,唐朝官方常用的弓箭大约是四种。每一种弓箭都是配套的,不同种类的弓箭间不能通用,因此唐朝武士一般同时携带几种弓箭。而李元吉极有可能在紧张之下,将弓与箭的种类配错了,导致几次都无法发射。
第三,当李世民率领伏兵出现时,李元吉不是马上逃回府邸,而是立刻拉弓准备射击。可见李世民和他率领的伏兵可能已经截断了李元吉的退路。而李元吉的齐王府(武德殿)当时在玄武门的东方,那么李世民应该出现在背东面西的位置。
“玄武门之变”爆发的时候正是那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李元吉在射箭的时候极有可能直接面向初升旭日的阳光,结果导致连续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古今中外的冷兵器战争史上都有因为面对阳光而无法作战的记录,李元吉如此也并不奇怪。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