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印象中的纣王帝辛及妲己便是历史真相吗?,酒池肉林,或许会想到夏桀和董卓,但炮烙,只会想到帝辛。,提起帝辛...
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印象中的纣王帝辛及妲己便是历史真相吗?
酒池肉林,或许会想到夏桀和董卓,但炮烙,只会想到帝辛。
提起帝辛,有的读者并不知道是谁,但是,他的另一个称谓则几乎尽人皆知,就是纣,商纣。大家对于他的熟悉,或许是因为封神演义,暴虐无常,心狠手辣。跟他一起的妲己,更是千年狐狸,害国伤民。 历史 真的如此吗?帝辛就真的那样暴虐而一无是处吗?或许不然。再次重申,真实的 历史 或许谁也无法还原,我们在这里只是尽可能全面的进行描述,是与否,但留与读者自审罢。
帝辛,后世称商纣王,在位约三十年,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王,都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河南淇县)。《史记·殷本记》说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其实帝辛继位后,颇有作为,他重视农桑,发展生产,并为了商的稳定而继续对东南用兵,成功打退了东夷,并把商朝的势力扩展到了江淮一带。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 社会 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
那个纣王有这么好?
首先明确一点,纣其实是周人对帝辛侮辱、蔑视性的称呼。按《说文解字》援引谥法的解释:“残忍捐义曰纣”,也就是凶恶的坏蛋。而查遍现有《逸周书》的“谥法”篇,却恰恰没有这种说法。《史记》中说,“天下谓之纣”,是商的天下呢,还是周的天下,抑或后世之天下?
应该不是商时的天下。
商亡后,宋地的商之遗民,曾作诗歌颂一位他们的先人,即《诗经·商顷·玄鸟》篇,诗中言“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殷受命成宣,百禄是荷”,这不仅是歌颂,简直是崇拜。但是武丁之后,商族中根本无人有如此武功。所以胡适在《说儒》里将之“悬记”而安在了孔夫子的头上。
而这引来了一片争论。冯友兰(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指出,武丁之后,确实存在一位武功极盛的君主,而且以考古、甲骨等材料佐证,但没有说出那人的姓名。之后郭沫若在《驳说儒》里对“悬记”进行批判,他说:这个人就是帝辛——“帝辛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商朝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 历史 事件,便是经营东南,这几乎完全为周以来的史家所抹煞。”在牧野之战后,“殷人被周人压迫,道路是向着帝乙、帝辛两代经略出来的东南走。”“更透辟地说一句,中国南部之所以早被文化,我们是应该纪念殷纣王的。”因此,“在殷人心目中一定不会把殷纣王看得来和周人所看的那样。他们就要称他为‘武王’,要纪念他,其实都是说的过去的了。”所以当郭沫若亲临殷商故地之时,不无感慨:“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恶莫须有。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并赞扬帝辛:“百克东夷身致殒”“统一神州肇此人”“中原文化殷创始,殷人鹊巢周鸠居”,可谓是彻底为帝辛翻案疾呼。毛泽东也认为:“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纣王那时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
其实对帝辛的争议,古已有之,我们但挑一个典型的。
顾炎武是明末大知识分子、抗清义士,他曾亲身经历家国沦丧,当他痛定思痛之后,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一个帝国的衰亡,是各种势力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以至于积重难返,非鼎故不足以革新。他对商末那段 历史 研究之后,说:“前人多言殷亡于纣之不仁,吾殊谓不然。”他认为,自盘庚以降,商王朝贵族离心离德的种种行经,才是导致商王朝必亡的根本。所以崇祯虽然比前几任帝王都勤政、英明的多,却适逢其会,终于做了亡国之君。崇祯的自缢,与帝辛的自焚,何其相似。所以,虽然“君非亡国之君”,却也难以避免商王朝的灭亡。
再来说一说妲己。
许多稗官野史、演绎传说,甚至正史,都说妲己是一个蛇蝎美人,为千古淫恶的祸首,其有名的罪行约有这么四条:
一,纣王为了讨好美人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苑中,每日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二,严冬之际,妲己看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就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因好奇就让人把那人的双脚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冻的原因。
三,妲己见一孕妇大腹便便,为了满足其求知欲,就令人剖开孕妇肚皮,想看看腹内究竟,结果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四,妲已怂恿纣王杀死忠臣比干,挖出他的心来研究,以印证传说中“圣人之心有七窍”说法的正误,结果什么也没看出来。
帝辛暮年热衷于声色之娱和酒食之乐是事实,虐杀比干也有确切的记载,但这是妲己的错吗?
妲己其实只是个美女而已。据《左传》记载,公元前1047年,商纣王发动大军,攻有苏氏。有苏氏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有苏氏被迫选择屈服,献出牛羊、马匹,以及美女妲己。所以妲己是商王的战利品,帝辛沉湎女色,筑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大约都是有的,但是,怎么觉得这么熟悉呢?没错,商纣和妲己,怎么越看越像夏桀和妺喜呢?
帝辛的罪状和履癸的罪状是如此的相似,简直就是由一个人创造的,再联系《淮南子·缪称训》所说的“三代之称,千岁之积誉也;桀纣之谤,千古之积毁也”,不难看出,帝辛的罪状是“千年积毁”的结果。
我们看顾颉刚所做的《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他指出,在周时帝辛的罪状其实只有六条,战国时增加了二十七事,西汉时增加二十三事,东汉时增加一事,到了东晋又增加十三事,如此日积月累。而且通观帝辛的罪状,越是可信度低,越是罪状滋多;越是史料少、年代久远,其罪状却越具体、详实。这种看法和郭沫若的论证不谋而合,也使孟子对纣王“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的说法有了落脚处。正应了那句话:其世愈后则其传闯愈繁。所以,对妲己的第二和第三条指控,是不是太过细节了?很不可信。
历史 学界巨擘、古史辨派主将顾颉刚先生提出过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造成二十世纪初的学术界的大地震。按顾颉刚先生的阐述,“这有三个意思。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如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了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时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等。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了一个“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的模范了。第三,我们即不能知道某一事件的其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事件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我们即不能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也至少能知道战国时的东周史;我们即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东周的夏、商史。
或许根据这套理论,我们可以认清帝辛被“千年积毁”的过程,掂量其罪状的真伪与可信度。
再说第四条指控,杀比干,更不可能是妲己的主意。后世附会说妲己是九尾狐,其实是因为妲己之有苏氏的图腾为九尾狐而已,她自己又不是真的狐狸精。比干的死,其实是商末政治斗争的结果。
此外,到底是 谁在抹黑“帝辛”?
要知道谁在抹黑,首先要知道如此做,对谁有利。比如西周,宣传纣的无道,好让人民觉得自己是替天行道,这样就可以达到巩固统治的作用。
其二,仇敌。对商的仇恨、对帝辛的畏惧,使得他们竭尽一切地诋毁、抹黑自自己如神一般的对手,好激起将士的同仇敌忾,减轻自己的畏惧和恐慌。
其三,内奸。这个可分为两类人。一类是神棍,一类是王朝内部的叛逆者。后一类人又可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以微子、箕子、比干为首的王族反对党,另一个群体则是商王朝的贵族。他们都因祖甲的礼制改革而丧失了原有的一些权力和权利。而且到帝辛时,商的内部已四分五裂,神权、王权之间,执政集团与反对派之间,帝权与贵族之间,诸多斗争已积重难返,帝辛无人可用,只好重用外来的人才——费中、飞廉、恶来等,而这又引起了反对党,尤其是贵族一系的强烈反弹。
其四,战国诸子。出于对证明自己观点的需要,先秦诸子无不“案往旧以造说”,以 历史 来证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也是为什么“层累地造”的中国古史诞生于战国的原因——既然商纣无道,我多泼一盆脏水又何妨?
妲己毁了商朝吗?
当然不是,很多人误读了为什么会有妲己毁掉商朝的说法?这里是有讲究的。
一、商是怎么被灭的?
商朝的灭亡并不是是周朝的无道,真实的情况是周武王,姜子牙等人趁着纣王征伐,商都空虚的时候袭击了商朝。
商朝的结构是联盟制的,他们的帝王都用甲乙等来标注的。实际上早期的周很可能也是姬氏和姜氏轮流执政的。
商纣王想改变这个规则,希望由帝辛这一脉来独掌,引发了商朝内部的不满。最后在内外夹击之下成了失败者。帝辛的失败给了周王室改变的机会,后来周王室终于实现了由姬姓执政,而不是与姜子牙一派轮流执政。
被击败的商还很强大的,所以周武王不敢称自己灭了商,而是称自己代天伐商。商还被保留下来,周武王也不敢称帝。
后来周公趁着商发动叛乱之时,二次削弱了商部落,一支留下,一支远走辽东方向,当然还有一些可能不知去向,比如传说去了美洲等等。二次折腾之后,周王室才完全有实力控制商的部落。亲周王室这一支的组成的宋国,一度时期是诸侯强国。
宋国的名人也很多,比如孔子,庄子,墨子等人,他们或祖辈,或就生活在宋这块土地上。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商的文化实力。
我曾经写过一篇《殷商文化中"射天"与周易中的"尊天"差异引发的文化思考》的文章,里面详细论述了商周之间的文化差异,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文化差异,才会由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产生一种新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宋地成了诸子百家的发源地的原因。当然刘邦的老家也是旧宋地。
二、为什么会出现妲己毁商朝的说法
很多人认为出现妲己毁商朝是对女性的不尊重,这是让女性来背锅,这种思想是从周朝开始形成的。形成这种思想显然就是父系社会,男权的全面掌控。思想的开端应该是从周武王时期,我写过一篇文章,不过知常容记不清这篇文章的题目了。
这是文化背景。
既然男权已经牢固控制了,为什么还要女性来背锅呢?这里真正的用意不是让女性背锅,即使背也背不起,而是告诫当时的掌权的男性不要沉迷于好色之中。这个正如告诫你不要贪财的道理一样。
所以才有了一句“红颜祸水”之说。
这一种说法大约到了宋代之后就发生了异化,到了明清对女性压迫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所以本来用来告诫的话也变发生了逆转,变成一切是女性过失。
在这个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的女性背锅,比如像妲己毁商,这个就是先秦诸子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后期像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陈圆圆放后金入关等等。
翻案者认为纣王的恶名是怎么来的?
是其政敌作了夸大宣传。不能否认,纣王作为大奴隶主,具有性情残忍、暴虐荒淫、奢侈腐化、镇压异己等恶行,这是历史上不少帝王存有的共性,并非只是纣王才有。而关于殷纣王的罪行材料,绝大部分来自周朝统治者的宣传材料,有些还是内部文告,显然这是敌对方面的恶意诋毁和诽谤。从历史上看,周人的首都由岐地迁到渭南的丰邑(今陕西鄂县),一面整军备战,一面开展对帝辛(纣王)的宣传攻势,说其好大喜功,不恤民命,到周公旦掌权后,开始贬低帝辛为商纣王,并公开宣布他的"十大罪状",这种恶意宣传至战国时变得有鼻子有眼。其实,有些宣传是不能相信的。比如史书上说周武王伐纣"血流漂杵",孟子就不相信,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战国以至秦汉时期,因为距离纣王较近,对于他的一些恶行传得比较详细,故以纣之恶比附桀者必多,比如"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其奢侈程度都和夏桀一模一样。相反,以桀之恶比附纣者就很少,这种附会也是造成纣王恶行累累的重要原因。
是把罪恶之源归于女人。古代盛行"女人亡国"的高论,一个封建王朝的败亡,常常要某个女人去负责任。比如,夏桀的妹喜,殷纣的妲己,周幽的褒姒,甚至连唐朝的"安史之乱",也归结到杨玉环身上,这显然都是不妥当的。具体到妲己来说,也是背了千古骂名。据正史记载,妲已是纣王在征伐有苏部落(今河南温县)被俘获的。她长得一定很漂亮,但绝对不是狐狸精。纣王得到这位美女时,已坐了40年帝王宝座,是60多岁的老翁,已经很有从政经验,绝不会叫"惟妇人之言是听"。更何况商人颇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决定吉凶休咎,这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有确切记载,妲己的影响力实在微乎其微。再说,纣王性情刚猛,不会听个女人摆布,妲己只是他泄欲的工具和玩物,没有必要对她言听计从。退一步说,妲己真的能操纵纣王,必然会给苏氏一族好处,她的这一家子为何没有得势呢?后人大大夸张了妲己的反面作用,正是宣传纣王暴君形象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能把他和夏桀、周幽两个昏君紧紧联系到一起,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后世的荒淫帝王开脱。此外,在纣王故事里加个妖冶无比的美女,是再好不过的调味品,何乐而不为呢?
纣王和妲已很无辜
据此疑惑,我认真研究了纣王和妲己的案卷,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商纣的历史案卷
罪犯:纣王、妲己
犯罪恶果:八百多年的大商王朝覆灭
纣王简历:男,原名“帝辛”(或“子辛”),“纣”这个词在《集解谥法》上是“残又损善”的意思,纣王是周武王后来给他起的“谥号”。
纣王虽然是商王帝乙的第三子,但因为其是嫡子所以继承了大统,《史记》:“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故启大而庶,纣小而嫡。”
纣王有才能,且勇敢、善战。《史记》:“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帝王世纪》上称其:“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妲己简历:女,她并不姓苏,而姓己,她来自有苏氏部落,是纣王伐有苏时的“战利品”。《国语》:“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她很美,缔王世妻C):“有苏氏美女。”再补充一句废话,有苏氏部落以九尾狐作为图腾,所以后世多传说妲已是狐狸精附体。
罪行: .证据确凿的有六条。
第一,重刑
举例说明:炮烙和虿盆,传说这两样都是纣王和妲己发明的。
虿盆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炮烙是有的,《史记》上说:“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史记》中并没有详细记述这种刑罚如何操作,没关系,有旁证。
南齐史家邹诞生对此有相关的解释:“见蚁布铜斗,足废而死,于是为铜格,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
《列女传》也说:“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
以上记载就像是炮烙的使用说明书,步骤是这样的,让罪犯在烧红了的铜柱上走,然后人会因为太烫而失去平衡,或是掉到热碳中活活烧死,或是倒在红热的铜板上被烧烤而死。这种连男人看来都不忍看下去的刑罚,妲己却竟然能笑出声来,并能以此为嗜好,令人汗颜。
第二,酒池肉林
所有史书、野史、小说中都有的情节,不费力抄录了。
第三,超级 ***
《史记》上说:“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靡靡之乐”可能就是我们今天像《哈狗帮》之类的粗口歌,或是像妓院里,韦小宝爱听的那种“十八摸”之类的下流歌曲,“北里之舞”我个人认为就是最早的“脱衣舞”,这点在《烈女传》上也有印证。
《列女传》上说,纣王让男人和女人都脱去衣服,赤身裸体在酒池肉林之间相互追逐,以此取乐……恐怕这就是最早的“黄 *** ”。
第四,修建鹿台,耗费民力
《史记》上说:“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后来皇甫谧、刘向等多位史家在自己著作中形容鹿台:“大三里,高千丈。”据说修建鹿台的时间就用了七年,不知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 第五,乱政 纣王常常因为妲己的好恶来决定人的生命,妲己喜欢的人升官发财,妲己不喜欢的杀了活该。
这条罪行的记述比比皆是,摘录三条,供大家参考:
《史记》上说:“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列女传》上说得更具体:“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
《吕氏春秋》里也说:“商王大乱,沈于酒德,妲己为政,赏罚无方。”
请注意吕不韦的说法,《吕氏春秋》上干脆说妲己已经亲自上阵打理政事,妲己正式走上了政治舞台,纣王实际上成为了傀儡君王。这种说法很有市场,香港版的《封神榜》和日本漫画《封神演义》都采用了这种说法。
《列女传》用了一个词形容这个事情,叫“牝鸡司晨”,牝鸡就是母鸡,司晨就是打鸣,该你干的活你不干,不该干的都干了。
第六,残杀忠良
君王拒谏是历史上常见的,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君王。
忠臣死谏是历史上常见的,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忠臣。
商朝死谏的大臣就是比干。
《史记》上说:“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这是大家一个比较熟悉的情节。
《列女传》上把这句历史上最血腥的话,让妲己说了出来,“妲己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于是剖心而观之。”
纣王的这一举动吓坏了其他大臣,《史记》上说:“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纣王的大哥微子启脑筋比较灵活,跑得也较快,提前投降了西周政权。
案卷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这些,这六大罪状足可以灭亡一个国家。
纣王和妲己好像是天上突然掉下来的灾星,从即位到当政都是这么邪恶,所以历史毫不留情地判了这两个人死刑。
《周书》:“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以自焚。”
《列女传》:“纣乃登廪台,衣宝玉衣而自杀。”
司马迁觉得纣王自杀是便宜了这个恶徒,干脆补充了一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虽然纣王已经在鹿台上自焚了,但是他的头还是被砍了下来。
妲已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列女传》记载:“武王遂致天之罚,斩妲己头,悬于小白旗,以为亡纣者是女也。”
商朝灭亡就是因为这个女人,杀掉她是顺应天意。所以武王也砍了她的脑袋。
看完上面的一切,有人会问,还有啥好说的,你不会把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罗列出来吧。
如果是这样,我就没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了。
以上的记载,其实有诸多疑点,我们分析一下,上面这些事看似很有依据,但是真的这么有道理吗?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就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劲,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不过子贡充其量就是个喊冤的,他手里面没有啥可以翻案的证据。
我是一个法律工作者,找证据是我的强项,经过我的细细查证,我终于找到了为纣王和妲己翻案的实质性证据,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现在我可以把案卷中的六条罪行逐一推翻。
辩护
纣王和妲己的第一条罪行是滥用重刑,残害百姓。
这条罪过百分之二百是后人加上去的,因为《尚书》中开列了周武王昭告天下的纣王六大罪状中都没有这一条罪状,很明显这条罪状是后人硬加上去的。
不容否认的是商朝的刑法很严重。但是《尚书・大禹谟》里的记载,夏朝时就已经有了砍头、烹煮、醢刑(把人剁咸肉酱)、车裂、腰斩、绞杀、烧死、弃市、灭族等各类残酷的刑罚。像把人剁咸肉酱这种刑罚并不是商纣王发明的,只是承袭了前朝的旧制而已。
纣王
商纣王暴虐无道,为何有人极力为其翻案,我们该如何看待商纣王?
商纣王的暴行从几个后市流传的成语就可以看出来: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兆里之舞、靡靡之乐、炮烙之刑……
商纣王喜淫乐,好酒色,修建了很多园林台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酒池和肉林。酒池大得可以划船,肉林大得可以奔跑玩耍,整日荒淫无度,渴了喝酒,饿了吃肉。商纣王宠爱美女妲己,妲己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高筑鹿台,命令乐师作一些淫声怪舞。商纣王和后宫美女不分昼夜的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不祭鬼神,成为一个罕见的无道昏君。
<img class="pgc-img-caption"
商纣王荒淫无道,引起了百姓的怨恨、诸侯离异。为了重新树立威信,商纣王发明了特殊的刑法——炮烙之刑。炮烙之刑说的是商纣王为了惩罚反对自己的人而发明的一种刑法:用炭火烧红铜柱子,让反对自己的人在上面来回走,直到皮焦肉糊而死。
还有各种史书和戏剧作品记载了商纣王荒诞残虐的行为,可以说是恶迹斑斑、罄竹难书了。例如他好奇婴儿是如何在母亲体内生长,就派人剖开孕妇的肚子观看;他想知道农夫 *** 鞋在水里为什么不冷,就派人砍下一个农夫的脚,然后检验骨髓……
<img class="pgc-img-caption"
商纣王的暴虐行径可以说是超乎常人的想象,听了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但是历史上总有些不同的声音发出来,隐约中能找到一些喊好的声音。
这些怀疑正史的争论和斑驳也能够让人看到商纣王并不是一无是处。中年之前的商纣王曾带兵出征,开拓疆土,向东平定夷蛮,向南攻城略地,将疆土推进到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并且周部落家族把河南汤阴县一带占领也奠定了古中国实力强大的基础。这对中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对古代中国版图和文化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img class="pgc-img-caption"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玩偶,我们看历史是需要客观而且全面地眼光和见解。现在的评价逐渐形成两个极端,一种是极力扩大商纣王的暴虐行径,并且引用各种文献记载来力证自己的观点;另外一种是大胆为商纣王翻案,大胆到推翻一切负面的信息。
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观点,都过于个人主义化,过于片面。
在我看来,商纣王执政期间的后期是如大部分历史所记载的,商纣王爱喝酒,任人唯亲,昏庸无道,听信谗言,不问朝政等等。但是绝不会如历史记载的那样的血腥、荒诞不经。商纣王执政前期,确实对国家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但这并不能一次性为理由而忽略他后期的昏庸无道。
<img class="pgc-img-caption"
俗话说:功不抵过,过不盖功。商纣王有功有过,评价他不能以偏概全。丑化历史人物和不顾一切大胆翻案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至于历史为什么会形成对商纣王负面评价的主流传播呢?这是因为后来他的兵败造成了灭国之灾,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新统治者要想稳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有理由推翻旧统治者的一切。所以就利用商纣王朝后期的昏统治为由,发动兵变,再爆出一些骇人听闻的暴行这样一来,既能为自己的上位提供正当理由,又有利于稳固统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