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考题

发布时间: 2023-01-31 21:00: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初三历史会考题历史考题问题和答案,历史会考模拟练习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

历史的考题

初三历史会考题

历史考题问题和答案
  历史会考模拟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每题后的括号里(每题1分,共50分)
  1.右图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
  A.内服制度 B.外服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2.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
  3.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增加税收 B.恩泽贵族 C.削弱王国势力 D.实现民族融合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日本军队
  B.俄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美国军队

  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甲午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
  7.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奉行不结盟政策
  8.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9.雅典民主制中“轮番而治”确切含义是?
  A. 政治制度交替实行 B. 几个执政官轮流执政
  C. 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 D.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10.19世纪,一位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此材料反映出的英王的地位是?
  A.在英国拥有实权的是上下两院 B.英王是“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C.英王与议会分权并相互牵制 D.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
  11.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 拿破仑加冕称皇帝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C.1791年宪法的制定 D.普法战争的结束
  12.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君主“统而不治” ④宰相不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雅尔塔体系建立 D.“北约”、“华约”建立
  14.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15.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单位是 ?
  A.集体 B.个人 C.简单协作 D.家庭
  16.下列各项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C.“田制不立”“不仰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17.我国古代冶铁最早开始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南北朝 D.西汉
  18.《 柳南续笔 》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族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反映了?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19.下列有关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于战国时期
  B.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
  C.在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D.不能根除土地兼并现象
  2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2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22.20世纪初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这个机会是指?
  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
  C.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 D.“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23.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京汉铁路 B.清政府修筑的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
  C.淞沪铁路 D.清政府修筑的从唐山到株洲的铁路
  24.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集中力量把我国迅速建成工业国
  C.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 D.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
  25.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26.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的连锁反应
  C.麦克亚当发明碎石路,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铁匠达比父子发明并改进了焦煤炼铁法
  27.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28.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金融业
  29.罗斯福新政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是?
  A.社会救济 B.利用国家的力量,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以工代赈 D.限制最高与最低工资
  30.中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31.二战后西方许多国家实施福利制度,其作用不包括?
  A.缓和社会矛盾 B.扩大社会消费 C.减少政府开支 D.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32.1989年,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宣告欧洲联盟诞生。这些表明?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的发展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33.右图所示的图案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旗帜
  B.世界贸易组织标志
  C.亚太经合组织标志
  D.欧洲联盟的旗帜
  34.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仁”和“礼” B.“仁者爱人” C.“克己复礼” D.“为政以德”
  35.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
  A.人性本善与本恶 B.是否实行仁政 C.是否主张“礼” D.是否追求气节
  36.明朝著名的理学家是?
  A.朱熹 B.程颐 C.王阳明 D.陆九渊
  37.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我国地震台网迅速做出相关测定,有力的指导了抗震救灾的斗争。实际上,早在东汉的时候,我国就发明了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其发明者是?
  A.贾思勰 B.张衡 C.郭守敬 D.僧一行
  38.唐诗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诗人的文学创作天赋 B.唐朝经济的高度繁荣
  C.唐朝时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D.唐朝封建统治者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39.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使用的字体是?
  A.行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40.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康有为
  41.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孙中山
  42.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是在?
  A.土地革命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44.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戈拉,他的主要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
  C.“道德就是知识” D.“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
  45.16世纪初,在德意志首先掀起宗教改革的是?
  A.马丁•路德 B.但丁 C.彼特拉克 D.薄伽丘
  46.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
  A.解析几何学的建立 B.微积分学的建立
  C.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D.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47.对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A.反对神学世界观,要求自由平等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 D.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宗教信仰
  48.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的是?
  A.卢米埃尔兄弟 B.格里菲斯 C.彼特拉克 D.卓别林
  49.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钢铁时代 D.信息时代
  50.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经过长期酝酿由党的最高领导人慎重决策后提出的
  B.是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
  C.是没有限制条件,随意而发的“百家争鸣”
  D.“双百”方针在实践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二、主观题(每题10分,共50分)
  5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等自由。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行使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1体现了什么思想?它有什么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2分析,我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3)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4)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2: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材料3: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材料4: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具有行政权。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按照材料的顺序写清国别和体制)

  (2)请将材料1和材料2两国的政体比较表内容填写完整
  项目 材料1 政体 材料2政体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的任期

  国家元首的权力

  政府首脑

  国家权力中心

  (3)材料1政体的特点是什么?

  (4)材料3政体的特点是什么?

  (5)材料2政体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上述四国政体有什么相同之处?

  53.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使世界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请回答:
  (1)举出对新航路开辟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位航海家的名字?我们可以从这些航海家的身上学习到什么?(3分)

  (2)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你如何理解、认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活动?(分)

  (3)近代史上的工业革命促使人类社会的哪两个时代的到来?(2分)

  (4)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市场是通过哪些方式建立起来的?(4分)

  (5)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分)

  5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都有所建树,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请按时间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
  例如:中国汉代的造纸术。它方便了文字记录,促进了文化传播,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55.有人说:本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据此回答:
  ( 1 )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 分 )

  ( 2)为什么说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分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C D C C C C B D C B B C A B D B A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D C B B A B B C A B D B B C B D A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A C B B A A A C B A A C B B B C ##

  51. (1)民主自由、主权在民的思想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加强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的方针;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52. (1)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总统共和制。
  (2)
  项目 材料1 政体 材料2政体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选举
  国家元首的任期 终身 四年一任
  国家元首的权力 统而不治,无实权 行政权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3)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
  (4)充满专制主义的色彩
  (5)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6)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
  53. (1)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任意两个即可); 探险、勇敢、创新等。
  (2)殖民扩展和掠夺为殖民者积累了原始的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但是扩展和掠夺对非洲和美洲社会经济的破坏却是不可估量的。
  (3)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4)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的流通和武力威逼四个方式建立起来的。
  (5)世界的形成,结束了世界各国的长期封闭孤立的旧的经济体系,结束了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使各国和地区的相互交往给为扩大,这是人类历史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与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奴役、宰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54.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均可得分。答案要点此略。
  55.参考答案要点
  (1)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使美国逐渐度过了经济危机。他的做法在二战后被其它国家所继承,对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损害起了重要作用。
  (2)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而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开始了改革、开放,逐渐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为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树立了榜样。
晕。。!

请提问者不要看上面的回答。
那个是高中的。
答题的人就算敷衍也高明点,读题啊。。!
别人很急的,不要误人子弟!
那个地方的啊
你有没说具体地点,鬼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再说分还如此少,傻子愿意费尽心机的为你找,最后作弊是不道德、不公平、会被剥夺成绩的你不知道吗

初一的历史考题 请帮帮忙

1、你知道考“进士”在唐朝时属于哪一层次的考试吗?rn2、与唐朝科举制相比,今天的考试制度有哪些利弊?你认为用什么半法更容易得到人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
古代科举制度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a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国子监】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中国科举制度概述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它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特别是对汉代的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替代和否定,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

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1300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对于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对儒家文化和古代教育的促进和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作用。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无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中国的科举考试内容到明代以八股为主,即“八股取仕”。它逐步成为僵化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此,吴敬梓才写出了《儒林外史》这部讽刺科场的不朽名著。到清朝末年,在封建社会制度行将灭亡之际,发生了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停止科举的上谕。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

严格说来,中国的科举制度应分为文举和武举(文科和武科)制度。武举是专门选拔武官而设置的科目。武举制度是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除,历时1200年。其考试程序与文举基本一样,只是内容与时间的不同。在中国科举史上,自唐以后,历来是文武两科,殊途并进。但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历来重视文科,文科一直占据科举的统治地位。实因武举作用有限,影响不大,资料匮乏,故本次展览不作为重 点文字

如今的考试制度太死了
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应该采用学分制搞课改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历史期考题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原因rnrn2.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对此中国人民有什么启示?rnrn3.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谈谈中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到来那些危害?rnrn4.阅读材料rnrn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rnrn瓦德西对中国侵略有在的顾虑是什么?是什么令他产生这种顾虑?rnrn5.孙中山最主要功绩是什么?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有什么?对此有什么感想(如孙中山是...的,,..的,我们应...)?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rnrn6.“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分别指代什么事件?代表哪些政治阶层的利益?
我来回答:

一、
1、国际背景: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侵略扩张欲望更加强烈,想 完全打开中国市场,完全控制清政府。

2、国内背景,义和团运动严重损害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既得利益,帝国主义借此侵华。

3、帝国主义深知清政府的腐败,有必胜的把握。

二、中华民族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外,而不应该内乱。
中国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组织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强有力的抗击。

三、
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严厉“惩凶”以及为德公使建立牌坊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永远奴役中国人民。这个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四、

1、瓦德西对中国侵略有在的顾虑是中国四万万人民对八国联军侵华的抗争。

2、由义和团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就可以看出中国民众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对外的巨大威力,因此在《辛丑条约》中就规定了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形式的反帝组织。

五、

1、孙中山最主要功绩是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2、1894年成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
1912年元旦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1914年二次革命
1915——1916年护国战争
1917年发动护法战争
1924年国共合作开始。

3、孙中山不愧是国父,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为国为民奋斗终生的精神。

4、时刻牢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六、器物变革是指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是指戊戌变法。前者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义和团沉重打击了列强的在华势力。

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谈谈中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到来那些危害?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最多、对中国社会危害最大的条约。空前巨额的赔款,白银总数竟达10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2倍,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借外债来偿付赔款。外债附有苛刻的条件,从而使中国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手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这些赔款又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关于划定使馆界、拆毁炮台及在军事要地驻兵的规定,使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的军事控制之下,从此北京大门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实际上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战争爆发原因分析

1、 清政府危机四伏、闭关自守(具体原因)

2、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对外扩张(根本原因)

3、 英国为维护其可耻的鸦片贸易而发动战争(直接原因)

2答1
国家的强盛是百姓安局乐业的基本保证,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抵抗外寇保卫国家的安全
2落后就要挨打,八国联军侵华以及日本侵华战争这些血淋淋的教训鞭笞着我们中华儿女要时刻以祖国的崛起为目标
3要时刻以改革为动力,不能闭关自守,时时刻刻要有危机感这样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有利时机。

3答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一条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便利西方资本主义控制。
《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成了。

4答惧怕中国人民 是非正义让他有顾虑

5答
孙中山一生的功绩可以总结为三方面:
(1)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2)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反对北洋军阀复辟帝制和独裁的斗争;
(3)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革命活动 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

孙中山是敢想敢干的我们要向他学习

纪念意义 不忘他的贡献

6答
“器物变革”与“制度变革”

[思路分析]
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缓慢发展过程;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碰撞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必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色。是在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表现出斗争水平逐渐提高,中国人民逐渐觉醒的特点。

[解题过程]
1.“器物变革”是指洋务运动;
2.首先开始“制度变革”是戊戌变法。
3.因素:第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第二, 19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以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领导了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辛亥革命,中国全面进入“制度变革”时期。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能力考试题

  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同学们要好好复习,复习对于学生进步是很关键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 八年级 历史下册期末能力考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能力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庆典上的镜头,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战役 B.新中国成立

  C.x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2.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鹤绿江,赴朝作战。下面四组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王进喜、黄继光 B.黄继光、董存瑞

  C.黄继光、邱少云 D.邱少云、董存瑞

  3.右的新闻报导最有可能出现在

  A.1950年一1952年的土地改革时期

  B.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

  C.1966年一1976年的““””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行

  A.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B. 民族团结政策 ( )

  C.民族平等政策    D.民族聚居政策

  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

  A.思想解放运动 B.经济改革运动

  C.政治改革运动 D.反帝爱国运动

  6.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 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8.大陆熊猫“团团”“圆圆”已在台湾适应了台湾生活,成为台湾民众的“开心果”。实现两岸人民真正“团圆”的政治基础是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全面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10.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风云卫星拍摄到的地震区片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A.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B.生物工程技术和航天技术

  C.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D.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11.2021年6月7日,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空间和海洋科学技术。我国在大力发展空间技术方面,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州一号 C.神州五号 D.神州六号

  12.在党和政府实施的 教育 发展战略中,作为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是

  A.素质教育 B.九年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8分, 第14题10分, 第15题8分,共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同答:

  (l)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4分)

  (2)指出材料二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4分)

  (3)材料二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领导人是谁?(1分)

  14.我国奉行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积极作用。

  回答:

  (1)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4分)

  (2)简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取得的显著成就(4分)

  (3)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活动的具体事例(2分)

  1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材料二

  台湾旅客乘坐深航班机开心回家 台湾歌手范晓萱成都演唱会 胡锦涛会见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

  材料三 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x疆、广西、宁夏、x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1分)

  (2)材料二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3分)

  (4)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请谈谈你的认识。(2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能力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B A A D B C D C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8分, 第14题10分, 第15题8分,共26分。

  13.

  (1)新中国的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分);三大改造的完成(2分)。

  (2)十届三中全会(1分);改革开放(或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分)。

  (3)邓小平(1分)。

  14.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分)

  1972年,中日建交(1分)

  1979年,中美建交(1分)

  (所举其他事例,只要真实、符合题意要求,均可得1分,但本问最后得分为4分。)

  (3)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积极参与其活动;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举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或(中俄等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本问共计2分,回答出二个要点既可得2分。所举其他事例,只要真实、符合题意要求,均可得1分)

  15.

  (1)“一国两制”。(1分)

  (2)信息:两岸交流的加强。(1分)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

  (3)民族区域自治;(1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任2点2分)

  (4)认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得利于民族融合和经济 文化 交流。统一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任重道远。(采意给分,任2点2分)

看过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能力考试题的还看了:

1. 2021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2. 2021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3. 初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4.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2021年北京历史高考题

一、2021年高考历史一共有几套卷

全国卷就两套,但全是文综卷,其余有安徽、北京、重庆、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山东、上海、四川、天津、浙江都是自主命题历史卷,其中海南、江苏、山东、上海、四川、天津、浙江是分开考,其余都是文综卷【超人治哥纯手打,如满意,请采纳,谢谢】://233/gaokao/shiti/lishi/all/如有需要,请参考此网站,进行细致浏览!!://wenku.baidu/link?url=SQlRqlWDHPY59TOgm21Kk4zHo9y7RzTmGxUFyodjqn684beYk-azVUU1KotGYY47b2OPXUr6MKqSyyjmCQyQkD1C8I6va4IGTBuchWZmPKS或者这个,这个更详细,更系统。

二、(12分)历史考题:A历史

【答案】(1)政策不同:①梭伦改革:让失地农民转行从事其他行业;鼓励发展工商业。

‚商鞅变法: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奖励耕织,抑制商业、商人(重农抑商)。(2分)影响: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并使其逐步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4分)(2)地理因素:雅典近海多山,缺少耕地,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耕,而有利于海外贸易;秦国位于黄河中游、汉中平原上,属温带季风气候,适宜于农业发展。

(4分)认识:改革必须立足国情,符合客观实际(因时因地),才能取得成功。 (2分)【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二关键信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出,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梭伦改革:让失地农民转行从事其他行业;鼓励发展工商业。

‚商鞅变法: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奖励耕织,抑制商业、商人(重农抑商)。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出他们的政策对二国政治体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并使其逐步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等。 (2)回忆、再现所学雅典、秦国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原因。

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主要体现在:雅典近海多山,缺少耕地,属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耕,而有利于海外贸易;‚秦国位于黄河中游、汉中平原上,属温带季风气候,适宜于农业发展等。 从两国改革的相关内容及其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改革要成功,必须立足本国国情,不能够照搬照抄他国模式;‚改革要成功,改革必须要符合客观实际,做到因时因地,要与时俱进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本文标题: 历史的考题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080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汉和帝的谥号为什么是孝和皇帝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对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