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木偶戏有哪些优点呢?引言: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而且历经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都会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好自然遗产遗留下来...
我国木偶戏有哪些优点呢?
引言: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而且历经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都会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好自然遗产遗留下来,尤其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常多的,有世界级的,国家级的,甚至也有省级的,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木偶戏。
一、历史文化悠久木偶戏的历史文化还是非常久的,据史料记载,在汉朝就已经有过表演,并且在唐朝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而且在三国时期,有人已经开始使用木偶戏来进行杂技表演,这些木偶做的栩栩如生,而演员们在幕后操纵这些木偶耍杂技演唱,而每一场木偶戏的表演,后面的工作人员就有很多,有配音乐的也有,唱歌的,通过演员的操作,这些木偶会非常灵活的动起来,非常有趣。并且在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也被评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被很多人所知晓。
二、品种繁多木偶戏在古代的时候也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欢的,无论是男女老少,普通的百姓,甚至是文人墨客,对它的兴趣都非常的高,并且在古代这种木偶戏的班社就有很多,他们在全国各地到处演出,将木偶戏普及到全国各地,不仅如此,每一个地方也会有各种形式的木偶戏产生,导致现在的品种还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泉州的提线木偶,木偶的制作工艺非常的精细,虽然操作起来非常的复杂,但是如果有人欣赏了一场木偶戏,会不觉鼓掌称赞,非常的精彩。
三、故事题材多样木偶戏是以木偶为媒介来表演故事,而这些故事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表演的演员会通过唱腔和音乐来让整个故事流程非常的流畅,主要是以戏剧说唱为主要的表演方式,而这些木偶戏不仅栩栩如生,非常有趣,而且也能让人欣赏戏剧演唱出来的故事。
中国木偶艺术是中国艺范中的什么?
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木偶戏是一种艺人操作木偶戏故事的戏剧情境,中国木偶戏兴起于汉代。
如今,木偶戏的种类很多,包括辽西木偶戏、漳州木偶戏、泉州木偶戏、晋江木偶戏、邵阳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制木偶戏、四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扬子木偶戏、泰顺尧法木偶戏和岭澳木偶戏。就表演情况而言,可以概括为五种:木偶、竿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和药毛木偶。
2.中国木偶的艺术表现
木偶艺术精美绝伦。除了艺术家精彩的表演外,完美的木偶造型艺术和操作设备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造型艺术专注于木偶的雕刻和设计。一般来说,牵线木偶的形状很高,大约2.2英尺。最多有310条以上的吊线,关键位置至少有10条吊线。如果执行特殊性能,必须根据需要添加一些辅助提升管线。
字号:大 中 小
中国木偶艺术
时间:2005-10-24 14:04 来源:
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
木偶艺术是借助木偶为表演媒介的。木偶是如何产生的?迄无定论。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奴隶陶俑(商代,前16世纪初枣前11世纪),春秋、 战国(前770枣前221)有了木俑(其中包括部分“乐俑”)。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掘出的乐俑、歌舞俑,工艺、种类和造型水准较前朝又有很大进步。这便是最初的木偶,它经历了一个由工艺到表演的变化过程:由祭仪而成了喜庆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
1979年,山东莱西县院里乡岱墅村发掘的一具高193厘米的大木偶,肢体由13段木条组成,关节可活动,坐、立、跪兼善。它的发现,一则体现了木偶自丧葬而娱人的过渡;再者表明,木偶制作已达到与真人无二、活动裕如的境地,这为木偶戏的萌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而多数人认为,中国木偶艺术“源于俑”(服侍木俑、木乐俑、可活动的木歌舞俑)。
中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还在它的戏剧特征枣人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木偶戏成于何时?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汉代(前206--220年),已有“作魁儡”(《后汉书·五行志》)的记载,三国(公元220--265年)时马钧的“水转百戏”显然是对汉代人戏的模仿;北齐(公元550--577年)时水动的“机关木人”制作,技艺高超,尤其出现了“傀儡子”演“郭秃”故事的木偶艺术,暗示了中国木偶戏的形成年代。后世历朝多有木偶戏演“郭秃”故事的记载,陕西合阳线戏至今犹在的“来报子”(癞包子)角色,也有“郭秃”的影子。依史而断,“至迟在公元550年至577年的北齐时代,中国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纵、木偶装扮具体人物、当众表演简单故事的木偶戏”。
北齐之后,中国木偶戏始终与戏剧等姊妹艺术为伴,表演形式和内容渐丰。
隋朝(公元581--618年)“百戏”中多“水饰”,“机关木人”多搬演神话、传说、三国故事,人物颇众,对木偶戏的制作与表演有直接影响。只可惜少有文字记载。
唐(618--896)文化繁荣异常,歌舞戏、参军戏争奇斗艳,机关木人可以饮酒唱歌吹笙,表演与制作已达完美的统一。据敦煌莫高窟31窟所藏盛唐壁画及诗词歌赋推断,提线、杖头、布袋、“盘铃傀儡”等木偶类型,此时皆有。
宋代(960--1279)木偶戏较唐丰盛,资料较多。大体呈以下特点:一、 题材多样,铺陈故事,以戏剧、说唱为核心内容;二、门类众多,悬丝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发达,亦有药发傀儡和肉傀儡;三、水平不俗,“如真无二”、“功艺如神”;四、名家出现,提线、杖头都有技艺精湛的表演家,张金线、任小三等名噪一时。“水傀儡”继承“水转百戏”衣钵,“药发傀儡”似与后世焰火有关,“肉傀儡”是儿童扮演摸拟傀儡,广东乡间还有布袋、铁枝木偶流传。宋代“弄傀儡”,班社众多,普及性强,瓦肆宫廷,无处不见,文人墨客,兴趣盎然。宋代是中国木偶艺术鼎盛时期。
元代(公元1279枣1368年),杂剧艺术光芒四射,木偶艺术亦水平不俗。从仅存的《朱明优戏序》看,元代木偶已将“操纵技巧与言谈、歌唱及喜、怒、哀、乐作生动表演(4),剧目已具备了杂剧的现实主义内涵。
由明至清,木偶戏发展的特点是遍及各地,支派繁多。
明代(公元1369枣1644年)木偶,万历后兴旺。以木偶特盛的福建为例,泉州的提线木偶,制作精巧,操作复杂(一个形象的提线多至十几至二、三十条),且声腔活泼,音乐丰富。布袋木偶,仅福建一境即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属泉州,音乐结构与泉州提线木偶相似;北派属彰州,以龙溪布袋木偶最为著名,用皮黄音乐,行当齐全。演出内容上,南长神话,北擅武戏(但后来北派也增加了不少神怪、
puppet什么意思中文翻译成
puppet
中文释义:n.木偶;傀儡
英文发音:[ˈpʌpɪt]
复数: puppets
例句:
Pupils presented a mime and puppet show.
学生们奉献了一台哑剧形式的木偶戏。
短语:
1、puppet show 木偶剧,木偶表演
2、hand puppet 布袋木偶
3、puppet play 傀儡戏;木偶戏
扩展资料
puppet的同根词:
1、puppeteer
英文发音:[pʌpɪ'tɪə]
中文释义:n. 操纵木偶的人;操纵傀儡
例句:
He is a genius. A mind games expert. A master puppeteer.
他是个天才,心理战大师,超级傀儡玩家。
2、puppetry
英文发音:['pʌpɪtrɪ]
中文释义:n. 木偶;木偶戏;傀儡
例句:
What is the role and value of puppetry in Waldorf education?
有什么作用和价值的木偶在华尔道夫教育?
puppet的中文意思是:
n.木偶;傀儡;受他人操纵的人
读音:英 [ˈpʌpɪt] 美 [ˈpʌpɪt]
词汇搭配:
1、move a puppet 操纵木偶
2、puppet troops 伪军
3、puppet government 傀儡政府
双语例句:
They were mere puppets manipulated by other men.
他们只不过是受人操纵的傀儡而已。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marionette
读音:英 [ˌmæriə'net] 美 [ˌmæriə'net]
n. 牵线木偶
Marionette was also one of the art forms first created by Chinese.
提线木偶也是中国人首先发明的艺术形式之一。
2、dummy
读音:英 ['dʌmi] 美 ['dʌmi]
n. 傀儡;假人;仿制品;笨蛋;哑巴
adj. 假的;仿造的 vt. 保密
I have no ideas of my own. I am just a dummy doll.
我没有自己的想法,我只是一个傀儡娃娃。
木偶
双语对照
词典结果:
puppet
[英][ˈpʌpɪt][美][ˈpʌpɪt]
n.木偶; 傀儡; 受他人操纵的人;
复数:puppets
以上结果来自金山词霸
例句:
1.
Shuja was swiftly seen as a puppet of the invading army.
人们很快便视舒亚为侵略军手中的傀儡。
n. 木偶;傀儡;受他人操纵的人
采纳我哟!
木偶所代表的真正寓意是什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
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辽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等分支,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扩展资料:
艺术造型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 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轨迹,大体分三个阶段:
1、三雕七画阶段。由艺人先雕头形,再画脸谱,以区别人物,造型主要靠画脸。
2、雕绘结合阶段。造型、雕刻、绘画并重,讲求创造性和技法性,出现了专业偶头艺人和作坊。明清以前均属这两个阶段。
3、可塑性与随意性阶段。现、当代木偶造型艺术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产品,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和时代审美趋向,设计、制作木偶,使之更富夸张性,更具木偶艺术特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木偶
布袋木偶戏,也叫“手拖傀儡。其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表演,使之栩栩如生,生龙活虎。它能够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的感情,还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一个演员可以同时用双手操纵两个性格、情绪完全不同的角色或动物,技艺奇特,动作灵活,细腻生动,传真如神,特别擅长武打戏。
杖头木偶形体一般约为二尺左右,装有三根操纵杆,艺人用棍举起木偶并操纵其动作。北京的托偶戏、四川的托脑壳戏、广东的托戏等都属于杖头木偶,我国的杖头木偶戏再宋代已流行。当时称“杖头傀儡”。
铁线木偶,也叫“铁枝戏”。这种是由广东潮洲的纸影戏传入福建招安一带发展而成的。艺人用三根竹杆套上铁枝操纵木偶的躯干和双手,身段和手势灵活细致。唱潮剧或广东汉调。
提线木偶,又称“悬丝木偶”。流行于泉州地区的较之流行福建其他地区的提线木偶,特点是比较小巧玲珑,重在线条操纵上的细腻。木偶是死的,可它被提到手上或套入掌中,便立即“活”起来,达到了“无生命以生命化,无情物以情化”的效果。
布袋木偶戏,也叫“手拖傀儡。其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表演,使之栩栩如生,生龙活虎。它能够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的感情,还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一个演员可以同时用双手操纵两个性格、情绪完全不同的角色或动物,技艺奇特,动作灵活,细腻生动,传真如神,特别擅长武打戏。
杖头木偶形体一般约为二尺左右,装有三根操纵杆,艺人用棍举起木偶并操纵其动作。北京的托偶戏、四川的托脑壳戏、广东的托戏等都属于杖头木偶,我国的杖头木偶戏再宋代已流行。当时称“杖头傀儡”。
铁线木偶,也叫“铁枝戏”。这种是由广东潮洲的纸影戏传入福建招安一带发展而成的。艺人用三根竹杆套上铁枝操纵木偶的躯干和双手,身段和手势灵活细致。唱潮剧或广东汉调。
提线木偶,又称“悬丝木偶”。流行于泉州地区的较之流行福建其他地区的提线木偶,特点是比较小巧玲珑,重在线条操纵上的细腻。木偶是死的,可它被提到手上或套入掌中,便立即“活”起来,达到了“无生命以生命化,无情物以情化”的效果。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