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是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还是天生的重庆,铁打的庐州呢

发布时间: 2023-01-09 00:01: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合肥历史文化简介,陈怀荃,安徽的省会合肥,是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又是在新中国诞生后兴盛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合肥位于安徽...

那么是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还是天生的重庆,铁打的庐州呢

合肥历史文化简介

陈怀荃

安徽的省会合肥,是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又是在新中国诞生后兴盛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

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这里,北倚江淮分水岭,南临巢湖,西望大别山区,东出滁(涂)水河谷,正处在江淮之间的中心地位上。在它周围,大部分是岗冲起伏、垅畈相间的丘陵地带。总的地势是西北偏高而微向东南倾斜,在东南一角有较开阔的平地与巢湖北岸的冲积平原相连。地面标高,一般都在十二到四十五米之间,突出在西郊的大蜀山,海拔二百八十四米,是最高点。施水,今名南肥河,发源在今肥西县长岗店与长丰县土山之间的沟冲里,顺分水岭东侧南流,在将军岭附近,与西侧的肥水(东肥河)上源比较接近,形成分水岭的一段比较狭窄的蜂腰地带。在历史上,很早以来就利用这样的地形,在合肥与寿春之间开辟出水陆相辅、比较近便的通道。南肥河由这一带向东南流贯市区,再南到施口入于巢湖。全长约七十公里。这一河流,既为市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一部分水源,下游又有航运之利,古往今来,都与这个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约在战国末年,公元前三世纪四十年代左右,寿春已经发展成为淮上的通都大邑,江淮交通又有新的发展,于是在沿肥、施二水通道的南端,就相应地又有一个新的城市兴起。这就是合肥。因此,《史记·货殖列传》指出“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接着就说:“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与闽中、于越杂俗。”由战国末年开始,到西汉前期,合肥与寿春南北相辅,在北连中夏、南通闽越的经济交流中,南来的土特产品通过江湖之间的水运,抵达施水肮运的终点,然后与北来会集在淮上而出于肥水的中夏各类物资相交换。所谓“受南北潮”,是指南来北往的水运。而由施口上合于肥口,合肥城市正是这一段运道的起点。合肥之名,当是由此而起。在合肥附近,又有逡遒(肥东梁园南)、成德(寿县瓦埠镇附近)、橐皋(巢湖市柘皋镇)等县邑。这些城邑的兴起,又进一步促进了中夏与东南各地经济交流的发展。在这种经济交流日益繁盛的发展形势下,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之间,就成了中夏与东南各族人民相互融合的中心。在这一带,就出现了与东南各族人民“杂俗”的现象。

在三国鼎立、南北分裂的局势中,江淮之间成为魏、吴对峙的战场,多数城邑沦为废墟。当时,割据江东的孙吴,以建邺(南京)为都城,在巢湖入江的濡须水口(约在今无为江坝附近)建立强固坞堡,以为江防的要塞。曹操经营淮南,在占有寿春及其附近的沿淮地之后,公元200年以刘馥为扬州刺史,单马造合肥空城(约在今水西门外肥河西北一公里许),以为淮南的前卫阵地。于是魏、吴双方的步卒和舟师,都出入于巢湖、东关(今无为、含山两县间裕溪水的隘口),展开水攻陆战。曹操曾多次由合肥南下,直逼濡须口等沿江各地,孙权也经常亲领大军由濡须北上,围攻合肥。公元215年,当曹操以大军亲征关中的时候,屯守合肥城的只有张辽与乐进、李典等将领带领的七千人,而孙权却乘机率领十万之众前来围攻。在此兵力悬殊的紧迫情况下,张辽挑选“敢从之士”八百人出城应战,身先士卒,直冲到孙权麾下,大战于逍遥津北。孙权仓皇跃马过桥,逃到桥南,才幸免于难,接着就解围而去。这是魏军守卫合肥一次有名的战役。

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在魏军的坚守之下,吴军多次来攻,虽未取得重大的胜利,但是它的舟师“据水为势”,可以直抵城下,往往对城防造成较大的威胁。寿春的援军,因路程较远,有时也不能及时赶到。公元233年,魏都督扬州诸军事满宠,便在城西约十五公里处的鸡鸣山东麓,建一新城。这座城就是有名的合肥新城。这个新城的遗址,至今还有一些遗迹可见。这里,既有险可依,又距肥水可行舟处较远,由寿春来援,也较近便,吴军来攻就更感困难了。

魏明帝曹睿说:“先帝(曹操)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这种“必争”的地理形势,正如后世的论者所说,合肥是“淮右噤喉杨沂中简介,江南唇齿”,在南北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魏晋之际,由合肥东出涂水直逼建邺的通路,也有所发展。公元250年,吴在堂邑(江苏六合)堵塞涂水,围筑涂塘,以淹北道,指的就是这一通道。当时,王凌在寿春,正想乘机起兵,便请求出兵伐吴。司马懿知道他有异谋,没有允许。只有涂水上游修建了滁阳城(约在肥东梁国镇东北二十公里处),加强守备。到公元280年平吴时,琅邪王司马出涂中,就是由这一路进军的。

东晋南北朝时,合肥是建康西面的门户。公元321年,晋元帝以尚书戴渊为镇西将军镇守合肥,就是北防侵及淮上的石勒,西备荆州的军阀势力王敦。公元506年,北魏军攻占了合肥城,梁豫州刺史韦睿堰肥水浸灌城垣,战胜了北魏军。从此,这座古城因地势过于低洼而逐渐趋于荒废。

隋初,在合肥设置庐州,以韩擒虎为庐州总管,立镇置戍,作伐陈的准备。公元589年进军伐陈时,韩擒虎一路,由合肥出横江(和县东南大江渡口),渡至采石,就是首先攻入建康的主力之一。

唐宋以来,沿用庐州的建制不改。唐初,在故城东约四公里的肥河南岸一片高地上,开始营建新城,称为“金斗城”,沿城北的一段肥河也称为“金斗河”。经唐宋两代五百多年的发展,到南宋时期,城北沿河两岸,成为商栈和手工业作坊比较集中的市场,市面比城内繁荣,形成了“镇大城小”的现象。同时,金人渡准南侵,庐州首当其冲,多次为金军所骚扰。1169年,南宋朝廷下令促修庐州城,知庐州郭振在朝廷诏令的督促下,就较大规模地扩建这座州城,把城垣扩大到河北,使金斗河水和两岸的市场都包括在城内。在河水出入城垣之处,后来又修建有东西两个水关。这座城垣,称为“斗梁城”。元明两代,又不断加以增修和加固,1511年,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 *** 战淮北,庐州震动,当地官府惟恐农民军前来攻城,便急忙加固城防,将东西水关封闭,使河水改从城外北濠流过。这就形成了现代合肥旧城的规模。

宋金战争中,庐州为淮西要地,南宋爱国军民常在这一城下打击渡淮南侵的金伪军。例如1131年,庐州知州王亨领导城中军民大破伪齐军。1134年,岳飞部将牛皋增援庐州,在城下追击金兵。1141年,杨沂中,刘、王德诸路军会集于柘皋,大破金兀术的铁骑十万之众,取得有名的柘皋大捷,乘胜收复庐州。到南宋末的1238年,蒙古大将察罕,帅兵号称八十万围攻庐州。南宋守将杜杲率领城中军民坚守,火烧攻城的高坝,又在城中筑高塔架炮轰击敌、军,再乘胜出击,敌军败去。这些战役,闪耀着这座历史名城的光辉。

元代统一全国后,在合肥设置庐州路,属河南江北行省,明初,升庐州为庐州府,直辖于南京,清代仍为庐州府,分属于安徽省,领合肥、庐江、舒城、无为州和巢县,共四县一州。辛亥革命后,取消府州的建制,保留合肥县。全县面积六千多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一大县。

古代庐州城号称险固,向有“天生重庆,铁打庐州”的说法。但是,却经不起农民军铁掌的打击。例如1642年张献忠智取庐州,就是一次比较有名的攻城战役。张献忠领导的农民 *** 战在淮西,在进攻庐州之前,先有化装成商贩的士兵布满全城,又在中途截获赶赴城中的学使徐之坦,用学使的轿服仪仗进入城门,然后举炮为号,内外夹击,这座“铁庐州”就轻易地被粉碎了。

在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当太平军奠都天京、攻克安庆之后,庐州城就成了临时的省会,为江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太平军多次攻夺此城,给清军以沉重的打击。1854年,太平军将领胡以晃、曾天养第一次攻克庐州城。清巡抚江忠源,兵败投水死。布政使刘裕珍和其他官员数十人被击毙。庐州知府胡元炜被迫投降。1858年,英王陈玉成再次攻克庐州,在城南四十公里处的三河镇全歼清兵六千多人,击毙巡抚李续宾和湘军头目曾国藩之弟曾国华等文武官员四百余人。第二年,又大破清兵于城西官亭,俘前布政使李孟群等人。英王陈玉成镇守庐州数年,威震一时,在城内有英王府(约在今省博物馆内)。1862年安庆沦陷之后,陈在北撤中为叛徒出卖杨沂中简介,壮烈牺牲。

辛亥革命以后,合肥一带的地方封建势力依然根深蒂固,对外的水陆交通仍旧依靠古老的南肥河和驿站官道。到三十年代初,才有勉强可以通行汽车的公路通往安庆等地。1934年,淮南铁路修通,但也无法改变这里的闭塞、经济发展迟缓的落后面貌。不久,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5月合肥沦陷。长达七年之久的军事占领,更使这座古城遭受严重的破坏。抗日战争结束后,尽管合肥成为一个临时省会,但城市建设却毫无起色。在建国前夕,合肥全城只有五点三平方公里,而实际建成区还不到两平方公里。在城内,一条陈旧不堪的前大街和半截子后大街,算是 *** 机关和商店的集中区。东门外沿河有一个破烂的码头。火车站只有几间平房,每天的客运量不过三四百人次。到处断垣残壁,垃圾成堆,污水遍地。“淮南重镇为金斗,白屋萧条谁为哀!”这样的衰败现象,正是当时腐败混乱政局的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建立了合肥市,将原合肥县分为肥东、肥西两县。到1964年又分寿县、定远和肥东、肥西各一部分新设长丰县。现在,长丰、肥东、肥西三县都是合肥的市辖县。

建国初朗,合肥市为皖北行署所在地。1952年,正式确立为安徽省的省会。

安徽省自1662年开始分省以来,直到建国前夕,在长达二百八十多年间,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堪称为首府的中心城市。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合肥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这才真正发挥地居全省中心的地理优势,使安徽省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省会。

现在的合肥市,全市面积已经扩展到四百五十多平方公里,人口总数到1982年达八十一万多人,已经初具一个大城市的规模。新的城市布局已经初步形成,全市道路总长二百六十多公里。道旁植树近四百万株。新建各式楼房八百多万平方米。今天的合肥,到处高楼耸立,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显示出一派兴旺发达的城市新貌。城市的水源,除了直接引用巢湖水之外,还在南肥河上游建有董铺水库,库容两亿四千多万立方米。在两肥河之间的将军岭建有渡漕,开通淠史杭灌溉工程的滁河干渠,航船可以深入到皖西山区。南肥河下游的航道也经过全面整治,全年通航无阻。现在的南肥河,远非历史上的施水旧貌可比了。

现在的合肥市,工交生产事业的发展,已经具有比较雄厚的基础。工业生产,在建国后的三十多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有冶金、机械、电子、化工、轻纺、仪表、建材、食品等门类的企业六百五十多个,职工十六万多人,年产值近二十亿元。所生产的四百多个大类产品,除供应国内的需求之外,还远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合肥的交通运输事业更有飞速的发展,现在,民航、铁道和遍布全省的公路网,使合肥成为全省的交通中心。每周有多次班机和直达快车通往京、沪、穗等主要城市。公路的直达班车也每天开住南京、武汉、信阳等地。新建的骆岗机场是国内的大型机场之一。淮南铁路正在修建复线。即将兴建的浦(口)信(阳)铁路和合肥�安庆�九江铁路,已列为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这两条铁路建成以后,华东地区又将增加一个新的铁路枢纽。

现在的合肥市,有全国著名和省重点高等院校十余所,占全省高等学校的半数以上。中专、技校和普通中学共有一百多所,小学二百多所,基本上普及了初中教育。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院和其它专业研究机构。各研究机构除专研本专业的研究课题之外,还协同省科协和省社联开展各种学术活动。近年来,全国性的和省内的各科学术活动,还有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都相当活跃。安徽省博物馆是国内有名的博物馆之一。

逍遥津公园在市中心区的东北侧,因三国时张辽的战地而有名。在这个公园的南面有明教寺,又名教弩台,传说为曹操教强弩以御吴舟师处。包河公园在市中心区东南,原为旧城的南护城河,中有包公祠,都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有名。此外,西郊的大蜀山建有革命烈士陵园,巢湖也正在准备开辟成为游览区。

你知道抗元名城“老泸州”的事吗?

南宋末年的抗元历史名城“老泸州”,坐落在泸县弥沱场对岸不远的长江边,距现在的泸州市约20千米。

这儿山势陡峭,岩石纵横,是有名的神臂山。两岸山石突伸江岸,犹如双臂,钳锁长江,是一处易守难攻的要塞。古时有“天生重庆,铁打泸州”之称。至今神臂门、西门以及城墙脚犹存,古城废墟,到处可见。古城方圆有一二十公里。三面石崖,形势险要。现在这里散居着40来户人家,登上古城,到处是绿油油的庄稼掩映着古城遗迹。

南宋端宗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正是元军势力伸展到川南的时候,这时泸州安抚使梅应春贪生怕死,不敢抵抗,竟拱手以城降元。当时素有抱负的爱国志士刘霖,振臂而起,涕泣乞兵于合州太守张珏,张珏遣兵与刘霖一同至泸州,同心合力,努力奋战,诛了梅应春,使这座城池失而复得,威震川南。对各地坚持抗元的影响很大。

南宋祥兴元年(元世祖十五年,1278年),元兵对泸州大举反扑,刘霖、张珏二将,身先士卒,坚持到最后,终于寡不敌众,两人战死军中。军民哭声震天,引颈就刑,不降者众。

时文天祥囚系燕京狱中,闻知泸州失陷,刘霖、张珏二人战死,感慨万分,写下了五言绝句《悲泸州》:“东南失大将,带甲满天地。高人忧祸胎,感叹也歔欷!”抒发了他对泸州陷落的无限沉痛和悲愤。

合肥有什么美称?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虽然“合肥”的名称在公元一世纪的《史记》中才出现,但根据考古分析,认为远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0世纪-前20世纪),合肥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公元前16世纪夏桀曾被商汤放逐于南巢(即今合肥城附近)。西周时(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这里曾分布着巢、庐、舒等不少小国,东周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这些小国先后为楚国兼并。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前221年)这里称“宋胡”,先为吴国占有,后被越国兼并,最后又回归楚国,已是兵家争夺之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此地属九江郡。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县,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东吴主帅孙权攻打合肥,合肥守将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形象地描写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楚汉相争时,楚霸王封英布为九江王,改九江郡为九江国(治驻寿春)。西汉时(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此处先是刘邦之子刘长受封的淮南国,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淮南国,改为九江郡所属的合肥县。东汉建武年间刘秀封功臣铿镡为合肥候,九江郡又改称合肥国(候国)。三国时(公元202年-265年),是曹魏的扬州州治。晋代(公元265年-439年),属淮南郡,是南北货物运输线商的重要中转站。南北朝时(公元420年-581年),是江淮之间军事上理想的屏障,为南北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公元581年隋朝统一中国后,恢复合肥县的名称,是庐州州治的所在地。自此以后,经历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合肥一直是庐州(庐州府)的州治(或府治)。是古代的地区政治中心。辛亥革命后在这里是合肥县。抗战胜利,曾为国民党安徽省会。解放后,先为皖北行署所在地,1953年后是安徽省省会。
历史表明,合肥历来是一个军事重镇或是地区的政治中心。
二千多年来,古城合肥历经藏三。据《庐州府治》卷4记载。汉代的合肥城距今水西门外约二里,位于今南淝河北岸,四里河东岸,现九零八库西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孙吴和曹魏都非常重视合肥的得失和经营,建安三年(公元199年)孙策攻占合肥,令严象为扬州刺史顾雍为合肥长,不久严象被其部下庐江太守李述所杀。合肥地区发生混战,郡县残破,人口大量逃亡,合肥成了一个荒芜的空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为有效的控制江淮通道,巩固淮河南北的地盘,首次委任刘馥为扬州刺史,并将扬州州治从历阳(今和县)迁到合肥。刘馥就任后,采取各项重建措施“招流亡,广屯田,兴陂,高为城垒,修战守备”,使一度空旷荒凉的合肥又振兴起来,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之后,魏吴为争夺合肥,进行了历史三十二年频繁的战争。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典故,就是对在这个时期内发生一次以少胜多的军事行动的描写。逍遥津、飞骑桥、藏舟浦就是当时留下的遗迹。曹操为加强合肥的防御力量,也曾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秋,亲率水兵进驻合肥,教弩台、筝笛浦等处有他当当年活动的传说。
汉代合肥城的为之,地势低洼,易遭水患。南北朝时,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梁豫州刺史韦睿为夺取北魏的合肥城,曾围堰肥水灌淹,冲毁了合肥。从此此城池又日趋湮废。
公元618年李世民统一全国后,令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恭,在东距原汉城六里左右的南淝河南岸,选择地势高爽、水运便利的地形(即今十字街中菜市以南的范围),营建新的合肥城,名为金斗城。
北宋初(公元960年)经过五代十国多年战乱之后,合肥地区又是一片荒凉,诗人王之道在《出合肥北门》中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断垣醔石新修垒,折戟埋沙旧战场。阛凋零煨尽里,春风生草没牛羊”。衰败之象,可见一斑。后经近二百年的生息发展,城镇逐步恢复了繁荣的景象。至南宋时,金兵入侵,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当时的合肥成了抗金前线。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城市进一步发展,淮南西路统帅郭振见“镇大城小”着手扩建,将原城墙外一大片土地,连同金斗河,逍遥津,金斗圩一起围入新建的合肥城内,称斗梁城,范围较唐金斗城扩大了很多。城外除筑护城河外,并设东、西二水关(水闸)。平时,江南漕粮、辎重可直接由金水河水运入城,城内军民也有了清洁的水源;战时关闭有利于防守,在城市布局上,当时已能充分利用自然河道,并考虑了平战结合。自此以后合肥城的轮廓基本定型。可惜由于连年抗金战争,合肥这个当年的边防重镇,在宋末又变成“茂林长草、白骨相望、虻蝇扑面、杳无人迹”之地。元世祖忽必烈统治中国(公元1279年),下令平毁全国所有城池,宋斗梁城也被夷为平地。
明代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于明洪武元年,令中书省事(后封国公)俞通海,在南宋斗梁城原址上重建砖砌城墙,城池比历代更为坚固,故有“天生重庆铁打庐州”之称。由于明初社会秩序稳定,农业生产的恢复河发展较快,使位于金斗河畔的合肥又很快恢复了元气,显得异常热闹繁华,呈现了“百货马并集,千墙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謓”的景象。但到了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0年)庐州知府徐钰,因害怕起义农民刘六、刘七的进攻,开宽挖深北壕,并将防守较弱的西水关封闭,从此金斗河成了无源之水,逐渐淤塞。由于商船不能直达城内,一度繁华兴旺的金斗河两岸,变的衰败凄凉,仅在东水关外沿河两岸,发展了几百米长,零乱的码头、堆场。臭水沟不但影响居民生活河健康,而且每逢暴雨,泄水不畅,低洼的城东南部成了一片泽国。“土墙茅舍、湮塞街?,呼号之惨闻于中夜,每岁而一见”。一度对合肥经济河生活起过重要的作用的金斗河,成了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一大祸害。合肥城也因此再趋没落。
清代北洋军阀,日寇侵占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合肥虽仍是地区的政治中心,但城市本身已逐步趋向衰败。至1949年解放前夕,合肥已被摧残的百业凋零、满目凄凉,到处断垣残壁,遍地污水垃圾。方圆5.2平方公里的城内,建成区仅2平方公里,居住着五万市民,已衰败成一座没落的小城镇。

安徽省省会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置县,属九江郡,至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遗存众多,名人辈出,文化灿烂,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

合肥处于战略要冲,史称“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三国演义第67回形象描绘“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五百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合肥是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家乡,包公一生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清正廉洁,留下了“包青天”的美誉。公元999年,包公出生在合肥肥东县解集乡小包村。公元1027年,中进士,任建昌知县(江西永修),但是,他辞官不授,在家侍奉父母。公元1037年,已39岁的包公登上仕途,离家出任扬州天长知县,在合肥生活近40年。公元1062年,病逝于开封,次年八月,葬于合肥东郊大兴集。合肥是包公的出生地和墓葬地,拥有众多遗迹。香花墩是包公幼年读书地,《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包孝肃读书处,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包公祠位于香花墩上,四面环水,始建于公元1066年,是国内外包公祠和包公庙的鼻祖,清末李鸿章捐银重修;包公墓收敛着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

合肥是淮军的发祥地,主要淮军将领的故里,《辞海》的“淮军”条中,列出淮军主要将领李鸿章、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聂士成9人中有7位是合肥人,另外2人吴长庆和丁汝昌是原庐州府辖下的庐江人。淮军由李鸿章创立于19世纪60年代,从内地走向沿海、从安徽走向全国、从传统走向近代,将我国历史上几千年的皇家御林军改变为国防军的新式军队,从咸丰到光绪年间,历经半个世纪的兴衰,成为晚清三大政治、军事集团(曾国藩创立的湘军、李鸿章创立的淮军、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集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晚清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鸿章是淮军最重要的将领,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出将入相历四十年,东亚西欧涉九万里,掌握着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同时,李鸿章镇压捻军、太平军,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这里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世界科技城市联盟城市之一,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正在建设中国科学城。这里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合肥物质研究所等200多所科研机构,23万科研人员,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全国有8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合肥占2个,分别为中科大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超导托卡马史聚变实验装置。合肥科教游已成为安徽旅游的知名品牌,旅游人学科技,科技人当导游成为合肥一道靓丽风景。

合肥是国家首批园林城市。作为国家首批三个园林城市(北京、珠海、合肥)之一,有“绿色之城”的美称,是最适合人居的城市。合肥环城公园全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敞开式布局,像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2004年,环城水系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合肥城郊还有紫蓬山、大蜀山两座森林公园。合肥滨临巢湖,合肥南侧至巢湖的岸线距离仅10公里,是美丽的滨湖城市。

巢湖之滨有一处千年古镇——三河。三水流贯,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水乡风貌。三河古称“鹊渚”,春秋时就已得名,历史上曾在此发生过著名的吴楚“鹊渚之战”。1858年,太平军又在这里取得了震惊中外的“三河大捷”,留下了古城墙、英王府等历史遗迹。
美称:淮右襟喉、江南齿唇,江南之首,中原之喉。
别称:庐州。
科教新城,滨湖新区,包公故里
三国故里、包公故乡
额,有吗?哈哈

泸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姚坝古镇旅游区
古镇位于川南与黔北交界处,东经105°42′,北纬28°45′,泸池路(泸池-赤水)中段,汇聚了浓郁的历史文化和古朴风情 四川、贵州两省。
2.黄景老林
黄井老林风景区是北纬28°上的最后一片处女地。 位于古蔺县北部,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的赤水河流域。 面积43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多米。 中山峡谷丹霞地貌区也是同纬度(北纬28℃)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川黔两省在此划界,将方圆数百里定为“官山”。 多年来仍保持原状,故名黄井老林。
3. 泸州房山
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房山镇。 去拜拜黑面观音,房山上最著名的,山上云峰寺唯一的“黑面观音”。 寺庙虽然是新的,但是真的很不错。 所以值得一游。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f738bd4b31c8701db260077357f9e2f0608ff8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江阳大地多佳景:国家级森林公园佛宝,被誉为地球同纬度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常绿阔叶树带,景区面积达380平方公里;古蔺黄荆原始森林、八节洞瀑布、红龙湖、二郎美酒河、吴公岩、白马洞、乌龙洞等等,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位于市区茜草坝长江岸边的泸州桂圆林风景区,沿江岸十华里翡翠长廊,被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誉"四川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的理想场所"。叙永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画稿溪、龙泉洞;泸县玉蟾山、玉龙湖;纳溪天仙洞、凤凰湖;江阳区方山、杨桥湖、甜蜜樱桃园、桂妃园、泸州桂圆林的"山、水、园、林";合江省级风景区笔架山、法王寺、将军湖和巴蜀一绝--泸州汉棺、尧坝古镇、福宝古镇;龙马潭区九狮山、大通山、芙蓉岛、龙马潭、洞宾亭等等,构成泸州旅游资源"多、广、奇、美"的特色。
  泸州城肘江负山,枕带双流,扼蜀南、渝西、黔北、滇东交通咽喉,有"天生重庆,铁打泸州"美誉。长江、沱江如两条彩带,绕城而形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美丽壮观的城市风貌。江阳道上,花团锦簇;滨江路上,游人如织;长江岸边,酒楼、船舫、渔村,灯红酒绿,重现清代诗人张问陶"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的景象。
  泸州是川、滇、黔、渝四省市通衢之地,交通十分便利,长江水道横贯东西,穿城而去;隆纳高速公路和321国道纵穿南北,傍城而过;泸州民航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昆明、贵阳等9条航线。程控电话直拨世界各地。旅游宾馆、饭店服务一流,设施完善。
  山川灵秀的泸州,展示了清代诗人张船山笔下的"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的境界。
  周边旅游景点——
  ·泸州概况 ·张坝桂圆林 ·尧坝古镇 ·玉蟾山 ·佛宝 ·丹山
  ·方山 ·海潮湖 ·红龙湖 ·天仙洞 ·龙脑桥 ·泸州大曲老窖池
  ·忠山 ·黄荆 ·倒流河 ·凤凰湖 ·报恩塔 ·九狮山
 
泸州的景点都不好玩,但是也给你列举几个出来吧:方山,洞窝,九狮,张坝夏天的时候可以去吃桂圆
其实泸州真正好玩的地方都不是景点,但是这些就要看你有没有对泸州很熟悉的朋友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自治区首府银川,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

老泸州为何又名“神臂城”:南宋国防的核心

四川南部的泸州自西汉景帝六年(公元前115)建置以来,一直是锁钥一方的关隘重地。地理上控扼三江两河(长江、沱江、岷江、永宁河、赤水河)要冲,政治上柔治川滇黔结合部地区,交通上为云贵川三省通衢之地,经济上成王者霸业千秋,军事上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有“铁打泸州”之说。《大清会典》载:“泸州,冲、繁、难”。即交通要冲,政事纷繁,治理困难,是国家头等重要地方,因此是名副其实的“川南第一州”、“西南会要”之地。

“神臂城”民间习惯称“老泸州”,位于泸州市合江县焦滩乡老泸村的神臂山上,从江心船上向北望去,神臂山突兀拔地,险不可攀。四面悬崖峭壁,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加上用上等条石垒成的平均 五米 多高的城墙,除几道城门矮点外,连架云梯的地点也没有,更不要说攻城了,三面临江更是天然的三面护城河,东面虽然是陆地,但城墙高,而且筑有内墙和外墙,曹致大认为,即使外墙被攻破,内墙还可以抵挡。南门外还有人工护城河,城内有下水道通神臂门城外,城内还有一个暗道直通城外东南面,暗门只有极少数重要人物知道,现已无从查考,但史书上有暗门记载。神臂城居高临下,四周动静看得一请二楚,东边与隔江相望的黄石坝,是一块临江平原,万一敌军占领了它,在城东也可以监视对方行动。除了城上防守外,江边设有多处水寨。 神臂城城址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00米,周长3365米,约1平方公里范围。长江三面环绕,四周悬崖峭壁,有如天神之巨臂猛势伸入长江,控制住蜿蜒而过的滔滔江面,民间仿照其自然地理形势,取名“神臂城”。

“神臂城”是著名的蒙宋战争遗址保护地。南宋时期的蒙宋之战,是发生在泸州的一场著名的战争,蒙宋之战直接战场围绕长江岸线进行,从今宜宾江安顺流而下至合江榕山,构筑的战线长达一百余里,在持续近35年的拉锯胶着争夺中,蒙宋国际战争的焦点是争夺神臂城的控制权。城在泸州在,城亡泸州亡。神臂城不仅维系着泸州的安危,也维系着南宋王朝的存亡。在当时,江山社稷系于一地。神臂城及其四川地区的防御体系,在军事上屏障了整个南宋王朝,在物资和人力上支撑着整个南宋王朝,因此它在中国军事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为抗击蒙军入侵,泸州城先后多次被迫搬迁。南宋淳佑三年,四川安抚制置使余d命知州曹致大把泸州城迁治神臂山上,依山筑城固守,形成四川防御体系的南部支撑点,一场壮烈的抗击蒙军侵略战就此正面展开了。宋宝v六年,蒙古都元帅按敦进攻泸州,部将石抹按只率70艘战舰自岷江顺流而下击败宋军,但未攻破神臂城,双方呈胶着状态。南宋景定二年初,潼川府路安抚副使兼知泸州刘整,遭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陷害,被定死罪。刘整为求生,举城投降蒙军。蒙古授予刘整夔府中书省兼安抚使官职,仍驻节泸州。神臂城陷落,泸州为蒙古完全控制。

公元1261年7月,四川安抚制置副使俞兴奉命讨逆,收复失地。俞兴孤军冒然进攻神臂城,泸州军民踊跃协助配合。8月,蒙古援军到达,刘整派兵从神臂城的暗道出击,配合蒙军内外夹攻,宋军大败,全军覆没。南宋王朝得悉宋军战败消息,急命夔州路策应大使吕文德兼任四川宣抚使,星夜收复神臂城。吕文德率军溯江而上,拼死收复了神臂城的外围寨堡,但没有后续援军支援,不能持续展开攻势,只好在神臂城对岸依势筑城待援。2个月后,吕文德重新调整部署,在援军和泸州军民的有力支持下,围困神臂城。吕文德吸取俞兴战败的教训,牢牢切断了刘整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使刘整陷入了孤立无援境地。无奈之下,刘整于景定三年正月败走,吕文德成功收复了神臂城,把泸州改为江安州,大力动员泸州军民修复被毁的城寨防御设施,积极备战,以抗击蒙军的更大攻势。

宋咸淳四年,元将完颜石柱率水师大军进攻神臂城水寨,神臂城守军以少胜多,迎头痛击,大败蒙军,但南宋朝廷并未充分利用难得的胜利机遇,苟且偷安,消极防御,松弛武备,宋德v元年6月初,屏障神臂城的上游军事设施被元军逐一破毁,神臂城陷于孤立无援境地。元西川行枢密副使忽敦率水军总管石抹不老和陆军广威将军、同佥西川行枢密院事刘思敬等部合力围攻神臂城。此时,驻守神臂城的守将梅应春却于六月初十投降元军。神臂城再次陷落,江安州恢复泸州名称。神臂城失陷后,合江先坤朋和永川刘霖暗中合谋收复行动。刘霖冒死潜至合州钓鱼城搬救兵,说服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张钰派兵收复神臂城。景炎元年六月初三夜,刘霖与合州救兵赵安部潜游至神臂城下,派壮士数十人摸入城内,与内应先坤朋一起杀掉守门元军,打开城门,宋军大举攻入城内,全歼元兵,梅应春及元西川行院先锋大将赵匣刺被斩杀。神臂城光复后,防务交泸州安抚使王世昌主持。

元军丢失神臂城,恐慌至极。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元东、西两川行院调集大军再度围攻神臂城。此时的神臂城和合州钓鱼城,成了整个南宋王朝在四川地区的两个孤立据点,是南宋王朝在四川地区继续存在的象征。而拔掉这两个据点,就意味着元朝对整个四川地区的完全征服,更方便元朝集中力量对付南宋朝廷。元军旦只儿部自重庆溯江而上,于景炎二年春进至神臂城外围,其他元军合力配合协助。元军采取步步为营战法,稳扎稳打,逐一拔掉宋军各陆路要塞据点,并牢牢控制住江面,神臂城守军被完全困在了山上。到11月,神臂城内“食尽,人相食。”但守军拒绝投降,坚持战斗。此时,元军继续采取围困加消耗战的战法,分批、定时向守军发起进攻,使得守军疲于应付,不得休息。神臂城守军既无粮食可食,又无援军可盼。祥兴元年正月,神臂城被元军死死围困11个月后,元军终于攻入城内。神臂城守城宋军战士与元军展开了激烈巷战,最后全部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也没有一个人出逃。神臂城陷落11个月后,南宋王朝灭亡。

从1243年神臂城建成,宋朝 *** 将泸州从江阳迁至神臂城。其后34年间,蒙宋双方反复厮杀,这座山城“五易其手”,直到1277年冬天,南宋小皇帝投降的第二年,元军才最后攻破了这座山城。当时囚禁在燕京的宋丞相文天祥闻讯后,悲愤地写下了《泸州大将》诗篇:“西南失大将,带甲满天地,高人忧祸胎,感叹亦[欷”。《元史》中对神臂城记载达67次之多,超过因击毙蒙哥大汗名扬中外的钓鱼城。民间因此有“天生的渝州(重庆),铁打的泸州”之说。这种赞誉,其实饱含的是可歌可泣、悲壮无比的血泪泸州精神,是一段令人肃然起敬又荡气回环的历史往事。

本文标题: 那么是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还是天生的重庆,铁打的庐州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42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古代每个朝代的侠客有什么特点历史上有哪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物,可以顺带分析一下他或她为什么会这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