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和袁绍都是四世三公为什么会没袁绍出名杨家四世三公没错,但杨修的杨家是弘农杨氏,上有皇室,下有董卓,他敢在地方上招兵买马吗,就...
杨修和袁绍都是四世三公为什么会没袁绍出名
在三国之中,实力最强大的豪族真的只有袁氏家族吗?
袁绍袁术家族,四世三公,堪称三国时期第一家族,其实一点也不怵。不过除了袁家以外,还有五世三公的杨家,从家世上来说,比任何人都要出色。
因为袁家只有四代人是三公,而杨家人却有五代人是三公,从这一点上来说,杨家确实比袁家出色。而且杨家后世的子孙也比较优秀,其中隋唐时期的关陇集团中的弘农杨氏,就是这里的杨家后人。
01杨彪和杨修是三国时期,杨家的代表人物。
杨家既然这么牛,为什么我们没怎么听过他们家的优秀事迹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到了三国时期,杨家的子孙,一个个都成了唯唯诺诺之人。虽然五代人都是三公,到了东汉末年却没有一个姓杨的,能出来主持大局。当时朝中堪当大任的杨家子孙是司徒杨彪。作为三公之一,杨彪按理说是应该要匡扶社稷的,可是当时曹操掌权,天子尚且只是个傀儡,更轮不到他杨彪出面说话了。
杨彪也没有带兵打仗的本事,不能像刘备孙坚这些人独自领袖一方跟曹操作对,所以杨彪只能以东汉老臣的身份,在曹操的朝廷里苟活着。与其说他还是东汉的三公之一,倒不如说他是曹操集团手里的一个吉祥物。曹操留着杨彪,那是为了笼络东汉士族。毕竟杨家五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曹操手握杨彪,那就等于是拥有了杨彪所有的政治资源。
杨彪的儿子杨修的名字,我们或许会更加熟悉一些,因为杨修是曹操的主簿,相当于秘书的职位。让杨修成为自己的秘书,显然也是曹操对士族集团的一种笼络手段。
故太尉杨彪收付县狱,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数日,求见太祖,言之曰:“杨彪考讯无他辞语。当杀者宜先彰其罪,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太祖即日赦出彪。---《三国志》
可是就算杨修家族家大业大,手握军权的曹操照样可以宰了杨修。天下军阀曹操都敢杀,何况没什么兵权的杨家呢?所以曹操杀了杨修,杨彪什么都不敢说。可见就算杨家是五世三公,只要是手里没有实权,那在三国就转不起来。
02袁家准确地找到了三国生存之道,所以名声显赫。
袁家跟杨家不同的是,袁家只有四世三公,比杨家还少一代。可是袁家的名声比杨家要高太多了,为什么呢?因为袁家在三国时期,出了几个比较优秀的子孙。首先便是大名鼎鼎的袁绍。
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便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后来袁绍本人又带兵收服了青州、幽州、冀州和并州,带甲百万战将千员,文臣武将数不胜数,一度成为天下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其次便是三国时期第一个称帝的诸侯袁术。袁术是袁家的嫡子,所以他完美地继承了家中的所有资源。早早就看清了三国局势,所以为自己争取了南阳郡这一块肥沃之地。手握财富资源是三国诸侯中最多的,所以他完全有资格率先称帝。
再者袁绍的那几个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在袁绍兵败官渡以后,他们全都成为了河北地区雄霸一方的诸侯。虽然结局惨淡,可是曹操讨伐他们花了足足八年时间,可见他们的本事还真不小。袁家在三国时期,居然有这么多人才出现,可见袁家之所以名声在外,是因为这帮人的努力。其实先辈给他们的资源,如果落在了无能之辈手里,他们也不会利用。
积十年。后子脩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后汉书》
只有落在有能力的人手里,才能够开创事业。很显然,袁绍和袁术这俩兄弟,的确是非常有才能的人。虽然他们的结局不尽如人意,可是过程可圈可点。
反观杨家,一样的甚至更优越的家世背景,可是到了三国时期,杨彪和杨修这一对父子却撑不起门面,其他子孙后代更加是不入流的货色,难怪杨家会在三国历史上没落。
03要是光比家世,谁能比得上刘备呢?
刘备出身的确贫寒,可是他姓刘。而且刘备可以说出自己祖先姓甚名谁,是哪位皇帝的后代。这一系类的光环笼罩在身上以后,穷苦人家出身的刘备,自然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点。
凭借这一身华丽的外衣,刘备俘获了关羽张飞等人的芳心,从而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人生。如果光从这一点上来说,谁也比不上刘备。
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他的祖先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这位刘胜生了一百多号儿子,开家庭聚会的时候,小院子都坐不下。地位低下的庶子可能只能站在院子门口吃窝头。
建安元年,从东都许。时天子新迁,大会公卿,兖州刺史曹操上殿,见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得宴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彪以疾罢。时,袁术僭乱,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将作大匠孔融闻之,不及朝服,往见操曰:“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袁氏归罪杨公。《易》称‘积善余庆’,徒欺人耳。”---《后汉书》
就算刘备的祖先是其中一个吃窝头的庶子,这也完全不影响刘备是汉室血统的高贵性。在汉朝刘家自然是最大的家族,仅从这一点上来说,刘备完胜袁绍和杨彪等人。
不过刘备起家的时候,家族的力量并没有从实质上给他太大的帮助。因为当时刘备所在的家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刘邦的后代在世上的没有一百万也有几十万之多。刘备能够从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那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刘备是其中为数不多脱颖而出的人,值得点赞。
袁家和杨家的确是非常大的豪族,这也注定了他们两家的子孙,不会是平凡之人。可是这不是袁绍和袁术成功的原因,因为他们之所以成功,虽然依靠了家族的力量,更多的原因,却是因为自己的努力。
这就好比,家族的力量只是一块招牌,可能你经营的确是百年老店,但是如果你不善于经营,这块招牌很可能会被你给砸了,比如说杨彪和杨修父子俩。
而刘备所经营的,可能就是一家无下限加盟店,也就是给点钱就能加盟的那种品牌店,牌子的确不小,可能隔壁就开了一家跟你同一个招牌的店铺。而刘备靠自己的经营能力,将这家店做到了同品牌加盟店里的老大地位。
至于曹操所经营的,或许就是上代人没什么信用的店铺。在濒临倒闭的情况下,曹操通过自己的经营手段,力挽狂澜,终于将这家小店铺做成了上市公司。
所以说店铺招牌不是唯一的成功渠道,要想获得成功,你的经营能力才是关键。有些人白手起家便能够创下显赫家业,有些人就算含着金钥匙出生,也未必能够有所作为。
东汉末年,杨家也是四世三公,为什么没有如袁绍起兵成为诸侯?
首先,“四世三公”只是个荣誉称号,实践上,东汉以来,“三公”就曾经沦为中央政权的陪衬和装点,更多的只是荣誉称号。一有天灾人祸,“三公”就要率先免职担任替罪羊。
到了东汉末年,朝政糜烂,“三公”位置更是沦为皇帝和大臣买卖的商品,不管何人,只需出得起钱,都能够捞个“三公”职位爽一爽。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曹操的父亲曹嵩曾经以贿赂太监中官的方式,担任了汉朝的“太尉”职位,这可是正派八百的“三公”职位。能够即使如此,曹家依然被汉朝士的阶级所不齿,依然把曹氏看做“阉宦遗丑”,完整不把曹氏看做士人阶级。可见“三公”职位在汉末的权威的缩水了。
“三公”固然只是个荣誉岗位,但是他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就是“征辟权”,有了“征辟权”,“三公”就能够选任一些著名的士子担任本人的属官,这对士子来说,是一份了不起的荣誉,很便当以后他们进来做官。这在十分注重出身的汉朝,征辟引荐本人的高官自然就成为本人的恩公和使君,成为今后效忠和跟随的对象。这就成为“三公”家族的一种政治资源。
但是,仅仅靠“征辟权”够不够呢?是不是就能做到“门生故吏遍天下”呢?应该是不够的,由于“征辟”的数量毕竟有限,而且人员多集中在上层或者中央政权,并不能完整深化基层。实践上,在汉朝基层州郡还有与之对应的“荐举权”,州刺史和郡守有推荐秀才和孝廉的权利,这是士人走上仕途最重要和关键的一步。依照汉朝的关系,这个推荐的人,就是被推荐人的“使君”,是需求拼尽一切跟随的。司马懿家族之所以被曹氏重用,就由于司马懿的父亲推荐的曹操进入仕途。当然,这里面很可能是高官之间的利益交流,我去你籍贯所在之地任郡守刺史,我就推荐你的子侄,你去了也同样办理。
那么理解了“征辟权”和“荐举权”,再看杨氏和袁氏家族状况,固然史书没有明白记载,但是大致能够剖析出来二者区别缘由:
一是杨氏活动范围狭窄,远没有袁氏活动范围普遍,任职涵盖中央和中央,推荐和征辟的官员数量众多,双方实力比照有差距。
二是杨氏人丁较少,对后代的培育上,侧重于文,而袁绍袁术年轻的时分,都是以任侠著称,成年后都任军职,后来又都出任郡守,控制中央实力。
三是袁家从一开端就刻意拉拢士子,杨氏可能比拟恬退,作风的确不同。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