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他真的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吗?说起汉献帝刘协,我们脑海里总会闪现出一幅深宫闺房的画面。而坐在这个深闺中的主角就是刘协。...
汉献帝刘协,他真的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吗?
说起汉献帝刘协,我们脑海里总会闪现出一幅“深宫闺房”的画面。而坐在这个“深闺”中的主角就是刘协。他总是独自在角落里,甚至厕所里,马桶上,总是战战兢兢的,浑身颤抖的抹拭着眼泪。在这个“深闺”中,每个人都可以对着他耀武扬威。鄙视他、嘲笑他。而他只是默默的发抖。
直觉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没用的人,是个无能之辈。他的不幸遭遇,都是用自己的无知和无能换来的。他不值得同情。
然而!当我们说起汉庭“救命稻草”的时候,脑海里也总会浮现出一个宏伟壮观的身影。——他就是刘皇叔。刘皇叔永远都不避斧钺,不惧坚险,一生都在为了“扶汉除贼”而努力奋斗。与曹老板等人周旋了近四十年之久。
那么问题来了。现实生活中的汉献帝真的如我们所想吗?现实中的刘皇叔,真的敢为汉庭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吗?
——先简略的说一下刘备
刘备并非真心向汉。他的“扶汉除贼”口号跟袁绍、孙权等人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在树立正统形象、囊括人心的表现。刘备的帝王之志。很早就已经表露了。他小时候就立志长大要乘“羽葆盖车”后来他的四个儿子,分别叫刘封、刘禅、刘永、刘理。连在一起就是“封禅永理”做皇帝才是刘备穷其一生的梦想。扶不扶汉都只是后话。
是刘备暗藏“帝王之志”在前。汉庭的颠覆与刘协的退位在后。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辅佐刘协,没有想过如何稳固汉庭江山。蜀汉的国号虽然为“汉”但这仅仅是他保持正统的手段。刘备的“汉家”江山,跟刘邦创建的“汉庭”有本质上的区别。
因此!刘备肯定不是汉庭的救命稻草,他只能算是颠覆汉王朝的帮凶。
我们再看刘协
早在灵帝刘宏时期,汉庭就气数将尽了。在少帝刘辩时期,汉庭已经名存实亡。而刘协的继位,实则是为前边这两位皇帝“背锅”,他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背锅侠。但是刘协非常坚强。他从小就气概过人。诛杀宦官期间,中常侍段珪逃跑时劫走了刘辩、刘协。董卓率军迎接,刘辩吓得哭泣不止,刘协则对答如流,毫无惧怯。
跟我们平时理解的那个战战兢兢、呜呜咽咽的刘协完全是两个概念。现实中的他,即便深锁“闺中”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挣扎。他才应该是汉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一起来看一下,刘协都做了哪些事。看完之后你会发现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的一系列事迹,应该算寝宫之中所能做到的最大极限了吧!
一、树立“仁君”形象,挽救“大汉”口碑
——说这个问题之前,先看几段文字,内容来自《三国志》
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
以上是董卓干的坏事。焚烧洛阳宫室,挖掘皇室陵墓,盗取宝物,导致民不聊生。
及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这是董卓治理的经济。改铸小钱,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仅仅一斛谷物就要卖数十万钱。使汉天下更加民不聊生。
往后是李榷、郭汜乱长安,自相残杀,搞得朝堂内外乌烟瘴气。
再往后是天灾不断,百姓流离,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白骨满堆。
……
……
诸如此类……这些事虽然说是董卓等人作下的孽,但骂名全算在了献帝的头上。因为百姓并不知道献帝是“傀儡皇帝”导致献帝民心尽失,汉庭也因此骂名不断。但献帝并没有就此而倒下。
他组织了多次祭雨,并宽恕了监狱里的轻犯。然后下令开放京城太仓的米豆赈济灾民。期间有官员贪污赈灾物资,献帝则对他们进行严惩。之后再也没有贪污的事件发生。使受灾灾民得到了全部的救济。
这就是汉献帝刘协。他能在逆境中找到重新收揽人心的方法。即便董卓等人早已把他的形象贬得一文不值,他仍然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百姓们对他的看法,成为百姓心中的好皇帝。
——这年献帝才十三岁
二、培养人才,蓄势待发
仍然是李榷、郭汜乱长安之际。因为李、郭二人的能力平庸,对献帝的“照顾”也没有董卓、王允时期那么无微不至。因此给献帝找到了很多蓄势待发的机会。
这年献帝十二岁。京城分科取试项目,儒生四十余人。 上等名次赐位郎中,次等名次赐位太子舍人,下等名次罢去不作安排。刘协听后。立马下了一道诏书:
“孔子叹学之不讲,不讲则所识日忘。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
刘协表面上表现出非常怜悯这些儒子的样子,实则是不想让李榷、郭汜怀疑。然而他把这些人都封为了“太子舍人”。类似于宫廷中的三署郎中、羽林郎,都是负责保卫宫廷内部的官员。不久后,刘协又亲自去会见了那些博士,赏赐给他们丰厚的奖励。
所以我常说的,献帝非等闲、懦弱之辈。史书几乎没有记载其哭哭啼啼的一面。相反他懂得如何把握时机。虽然常常被深锁在寝宫之中,被限制了人生自由,但他却总能找到暗中根植朝中心腹的机会。
三、当机立断,适时而动
李榷、郭汜秉政期间,献帝暗中拉拢了原李榷麾下将领杨奉、宋果等,杨奉为其招揽了胡才、李乐、韩暹、匈奴左贤王去卑等。献帝又联络了原董卓部将董承、杨定、段煨等,以及联络了朝中的部分忠臣。
他还亲自培养了宫廷官员光禄勋邓泉、卫尉士孙瑞、廷尉宣播、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且身校尉沮鯭等人。这些人大多是统领宫廷卫军的官员。很有可能是他当初封为“太子舍人”的一部分人。
不久后,李榷、郭汜为了争夺权利大打出手。献帝趁机组织众人逃离了长安。
献帝能够逃归洛阳,跟他平时的人才培养密不可分。这些人绝非偶然相助,而是他早就培养好的人才。一个被深锁寝宫中的傀儡天子,能够招揽到这么多的心腹。能够当机立断、适时而动,助自己脱离虎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四、衣带谋操
即便在曹老板这般人物的眼皮底下,献帝同样没有放弃过挣扎,时不时的还会掀起一阵波澜。其中以“衣带诏”事件最为著名。
徐州会战期间,刘备被吕布击败投降了曹操。恰好在此期间,献帝暗中组织了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等大臣,以“衣带诏”的形式密令诸臣暗杀曹操。除了董承等人之外,献帝还让他们主要去联络曹营的刘备。
虽然他从来没有见过刘备,但他知道刘备一定不是真心归曹。说白了,当时曹操都看不透刘备,以为其是真心归降,并不断地委以重任。献帝在没有见过刘备的情况下,就知道刘备一定会叛曹,而且敢把“衣带诏”的事件告知刘备。说明献帝在识人方面有很高的天赋。
只可惜这件事情暴露了。董承等人被曹操族灭,刘备也拐着曹老板的队伍逃跑了。献帝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加之后来曹操对他更加防范。所以往后很难再找到这种反抗的机会了。
综合以上事迹,足见献帝是一个非常有能力,非常有骨气的君主。他是汉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一直在设法补救其父辈犯下的过错。只可惜他的发育空间太小,受到的限制太大,所以总是以失败告终。
——正如后汉书所说,汉庭的颠覆,不能归咎于山阳公献帝的头上,他只不过是生不逢时而已。
贵为九五之尊的汉献帝,为何有人说他没有实权?
在汉献帝之前,还有一位皇帝,就是汉灵帝的另一个儿子-少帝刘辩(公元176年-公元190年),在位仅5个月。被董卓逼迫退位,然后又给弄死了,东汉唯一被废的皇帝。董卓迎立了汉献帝刘协。
出外征战的时候多次打着汉朝皇帝的名义,占据道德上的制高点,使对方处于被动之中,因为对方自称是汉朝的臣子。最有名的就是写给孙权的信,“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汉献帝小时候经过宦官之乱,后来他跟着汉少帝被董卓把持,董卓迫害汉少帝的以后,汉献帝即位,董卓败亡以后,汉献帝力排众议,准备迁都洛阳。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从长安迁到了洛阳,但是由于洛阳已经被董卓烧坏,被曹操迎到了许昌。曹操迎天子到许昌,并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被三国演义说成了这个。
后期曹操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汉献帝还是有非常多的权利的,虽然到最后汉献帝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曹丕。但是魏文帝并没有伤害他。
汉献帝刘协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可惜的皇帝,按照他的才能来说,如果是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可能就是明君一个了,即使不是明君也能守住一片江山。可上帝偏偏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先是做了董卓的傀儡、后来又被曹操、曹丕两父子所挟持
此时的刘协吃饭都成了问题,远在兖州的曹操听到这个消息进军长安,击溃了李傕郭汜。从此刘协彻底安定了下来成为了曹操的傀儡,直到禅让给曹丕。综其一生毫无实权可言,只能唯唯诺诺以保全性命。
你想想曹操外出打仗,在后方的荀彧会不会和汉献帝另起炉灶?所以,汉献帝还是有一定的实权的,但不大而已。
三国时期,汉献帝刘协真有那么的软弱无能吗
期间,汉献帝曾经有过多次反抗的经历,但是可惜,汉献帝从登基开始就没有什么根基和势力,加上一直被软禁,更没有机会发展,所以,只能忍气吞声,所以,不能说汉献帝软弱无能,只能说,他生不逢时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