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期,黄巢为什么放着有前途的盐帮帮主不做反而投身造反事业?是什么改变了他?在我国古代,农民起义是历朝历代都普遍发生的事情。因...
唐朝末期,黄巢为什么放着有前途的盐帮帮主不做反而投身造反事业?
是什么改变了他?在我国古代,农民起义是历朝历代都普遍发生的事情。因为不满朝廷的压迫,农民揭竿而起。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起义当中,不得不提黄巢起义,因为这场起义使得唐朝的半壁江山发生了重大是改变。这次起义遍及很多地方,持续的时间比较久,是一次影响很深远的农民起义。
不同于其他的领导者,黄巢出身于盐商家庭,生活是比较富裕的。正是因为良好的家境,黄巢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一开始和其他读书人一样,想要通过努力读书,获取功名。而然,现实却重重地给了黄巢一个打击,他在考试中屡次落榜。但是,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他并没有轻易地放弃。仕途的不顺加上现实的残酷,黄巢决定顺应而为参加起义,他的才能也在这里显露出来。
在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因为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各地又相继发生了各种灾难,百姓的生活每况愈下,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大爆发。农民起义爆发后,黄巢带领上千名百姓加入了起义军,使得起义走向了高峰。
这次起义最主要的原因是唐朝内部的昏庸无能,面对百姓的生死朝廷不但没有理会,反而还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除此之外,藩镇对外挑衅,战争频发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所以,黄巢起义才得到了百姓的响应,势力发展很迅速。但是,农民起义毕竟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黄巢虽然失败了,但也为农民的斗争做出了贡献,那么你是如何评价黄巢的?
黄巢起义,实力并不是很强,为何能攻破长安,席卷半个大唐呢?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也就是齐金统元年),长安城大明宫内,金鼓雷鸣响彻云霄,宫殿外的御阶前面,乌压压地跪满了群臣和宫侍们,一阵阵山呼声顿时回荡在这个刚刚平静下来的长安城内。
此刻,端坐在皇榻之上的黄巢亢奋异常,他看着由自己一手缔造出来的崭新气象,内心激动万分,唐朝的京都长安城如今已在手中,而自己将会在此处建立一个更加辉煌、强大的王朝。
此时的黄巢志得意满,他压根就没有心思去想一个问题,那就是长安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自己给攻下来了呢?
如果当时他能够去认真想一想,或许大齐王朝的未来将会走向另外一种局面。
让我们一起来拨开历史的迷雾,看一看黄巢为什么能够如此轻易地攻破了大唐京都—长安。
首先,长安很容易攻陷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个国家在选择定都位置之时,必然会考虑京都的安全,“易守难攻"基本上是都城周边地形方面的必选项。
一、 长安地处关中,四塞之地
“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班固《两京赋》。
长安作为唐朝的统治中心,位于关中之地,稳固的周边环境确保了其王朝统治的延续性,其周边山川环聚、大河围绕,更兼有重重关隘,层层防卫,从理论上来讲整个关中地区,极其难以被外部力量攻破,加之唐朝建都长安之后,在各个时期不断地对此地防御进行加固和修筑,更使得关中之地,固若金汤。
可偏偏就是这个看起来万无一失之所,却被黄巢给轻而易举地给攻破了,从占领洛阳到攻破长安最后一道防线—潼关,再到进占长安城,黄巢的义军总共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期间虽也遇到了部分唐军的抵抗,但都被其迅速击破,整个过程基本没有攻坚之战。
黄巢为什么造反
乾符元年(874年),河南连年发生水旱灾,“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但自懿宗以来“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各州县又不上言灾情,致使“百姓流殍,无处控诉”。于是王仙芝与尚君长等聚众数千人,于长垣揭竿而起。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传檄诸道,斥责唐朝吏治腐败、赋役繁重、赏罚不平等罪恶。
2、人物简介
黄巢(820年-883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3、人物评价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大齐政权,仅维持不到五年的时间。却忽视了后来的秦宗权,他也当了四年大齐皇帝,黄巢虽是地道的北方大汉,竟得势于今天的两广地区。这一点与当今中国黄姓人口分布密度,出现惊人了的巧合。这一点是值得历史学家注意的。他充分利用了南方少数民族与大唐帝国的矛盾。继承了自黄洞蛮以来的黄氏起义余兴。他在其基础之上发动的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纵观史册大唐帝国的灭亡,非黄巢一人之功。他以六十万大军孤军深入长安,不到七天就做了皇帝,连一身像样的龙袍都没有及时赶制出来。可见其商人之本色与虚荣。论攻占地盘和 军队实力,他和黄少卿兄弟不相上下。在朱温和王重荣叛变之后,最终的结局都是身首异处,这大概是黄姓为南方大姓的缘故,最终不能稳坐天下。
黄巢起义的原因
从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浙东起义开始,到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失败结束,历经25年,席卷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苏、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省,沉重地打击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世族门阀势力和唐未藩镇势力,唐朝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势力衰微,各地藩镇势力兴起,唐廷与地方藩镇之间进行了长期集权与分权斗争。朝廷内部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地方藩镇争战扰攘。然而,不论是中央政权统治,还是藩镇割据势力统治,同样都很黑暗。地方藩镇与朝廷宦官、大臣相勾结,形成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政局动荡混乱,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这时的唐王朝已是百孔千疮,凋敝不堪,人民大众煎熬在死亡线上,最终逼得百姓揭竿而起。859年,袭甫在浙东领导起义;868年,庞勋领导徐泗地区的戍兵在桂林起义。这两次起义虽然被唐朝镇压下去,但却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为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拉开了序幕。
黄巢起义是发生在875年至884年间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农民起义。公元873年,唐懿宗死,僖宗立,政治更加黑暗,财政亏空年达300万贯。这一年又逢黄河中下游遭受旱灾,夏季麦收一半,秋季颗粒不收。农民只好以野菜、树皮充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徭役,赋税仍未减轻,逼得农民无法生活。愤怒的群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拿起武器进行斗争。唐末农民起义爆发了。公元874年,王仙芝在长垣(今河南长垣县东北)聚众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发布文告,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唐朝。第二年夏天,黄巢在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北)率众响应,举行起义。起义军一开始就提出了改变现状,以推翻唐王朝为目标的口号。
公元873年,唐懿宗死,僖宗立,政治更加黑暗,财政亏空年达300万贯。这一年又 逢黄河中下游遭受旱灾,夏季麦收一半,秋季颗粒不收。农民只好以野菜、树皮充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徭役,赋税仍未减轻,逼得农民无法生活。愤怒的群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拿起武器进行斗争。唐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859年(大中十三年)十二月,裘甫领导浙东农民起义;868年十月,庞勋领导桂林戍卒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大起义的爆发与流动作战。874年(乾符元年)末, 濮州(河南范县濮城)人私盐贩王仙芝在长垣(河南长垣东北)起义,发布檄文,指斥唐政府官“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这表明他要替天行道,改变财富不均的社会现实。同年六月,起义军攻陷濮州、曹州(山东曹县),击败唐天平节度使薛崇。次年,黄巢亦聚众响应。
黄巢为曹州冤句人,世代贩盐为业。幼年读过诗书,学过骑射,科举不第。他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很不满,曾赋《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诗,表达了要改变现实的决心。
义军在攻克洛阳之后,迅速统兵西进,通过潼关,于881 年一月八日(广明元年十二月)进入唐都长安。僖宗率宦官田令孜等逃奔成都。义军“甲骑如流,辎重塞途”。尚让抚慰百姓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勿恐”。
黄巢在长安即帝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以尚让等为宰相,朱温为诸卫大将军,立起农民政权。
当882年(中和二年)唐军进行反攻时,形势急转直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大将朱温叛变投唐,长安防线崩溃,战斗失利。黄巢率军撤离长安,进入河南,因渡汴河时遭到官军袭击,队伍溃散。尚让等人投敌,黄巢率千余人进入山东。 884的(中和四年)六月十七日,在泰山狼虎谷自刎身死,起义失败。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但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领袖以天补平均大将军、冲天大将军为号召,反映义军具有模糊的平均、平等要求,标志农民起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义军在斗争中注意分化敌人,避实就虚,运用流动战术,在前后十年间,经过十二个省,行程两万余里。这是农民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
唐末农民战争基本上瓦解了唐政府的腐朽统治,打击了大地主庄田经济,扫荡了门阀残余,使残存的士族门阀“丧亡且尽”。土地集中和农民逃亡的问题因而缓和,自耕农增多,佃客的身份地位稍有改变。这就为五代、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黄巢不过是一位穷酸秀才,他哪来那么多钱造反?
黄巢虽然是一个穷酸秀才,但是他的起义却是唐朝走向灭亡的重要推力。他是秀才,自幼家中贫寒,起义打战需要大额的军费,黄巢起初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后来,黄巢开始效仿三国时期的曹操,盗墓挖出财宝填补军费,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了,虽然起义并没有成功,但是一个文人秀才,能做到如此地步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一、黄巢秀才出身,他是第一个文人起义的黄巢虽然家境不好,但是胆子却很大,在几次科举不中之后,他自知自己的出路已经没有了,而且大唐末年,政治相当颓唐,该反的都反了,比如李自成等等。虽然黄巢只是一介穷酸秀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但是这不影响黄巢起义的胆气。他联合了一些平时一起售卖私盐的年轻男子,想要揭竿起义,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叫王仙芝的,颇会打战,黄巢认定了他就是第一个首领,所以黄巢跟随着王仙芝南征北战,最后王仙芝战死,黄巢成功上位,带领着一帮农民兵继续征战,可以说是历史上相当威风的一个角色了。
二、黄巢靠盗墓来充盈军费其实,黄巢是一个文人起义,原本就是一场冒险,但就是这样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男人,因为军费短缺,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效仿曹操,进行盗墓,这在史记中是有记录的,黄巢带领着四千精兵,对各个朝代君主的坟墓进行探究挖掘,从而收获一些金银财宝,这样军费就有着落了。
黄巢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人物了,一介书生,能够做到说从军就从军,说起义就起义,也是非常有胆量的人物了。即便后来,黄巢没有成功,但是历史上却为他记下了重要一笔,这也成为了后人揭竿起义的一个表率。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