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继位是否属于篡位呢?中国古代皇权更迭的常态是父死子承,在有儿子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出现传子的局面。所以,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是否属于篡位呢?
中国古代皇权更迭的常态是父死子承,在有儿子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出现传子的局面。所以,宋太宗赵光义的即位,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 首先,历史记载中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无能”,而赵匡胤驾崩之时,他的次子赵德芳也已经十七岁的,算不上是“年幼”。而赵光义继位之后,虽然吞并了吴越、漳泉,消灭了北汉,让中原地区基本统一,但是他的统治时间内算不上是“大治”,反而因为多次大规模北伐,又遭遇惨败,可以说是败坏了太祖奠定的基业。
再来看赵光义算不算“篡位”: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详述过“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的来由以及真伪。就目前遗留下来的历史记载来看,杜太后生前应该是真的留下过“金匮之盟”,并且得到了太祖赵匡胤的许诺。
但是,赵光义继位之后很可能将“三传”改成了“两传”,也就是把约定中的传位方式(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篡改了,以达到皇位在自己一家传承的目的(赵匡胤-赵光义-赵光义之子)。
“斧声烛影”一事本来就出自笔记体的野史,而且是孤证,可信度很低,但是这曲折离奇的宫闱秘事向来很受欢迎,再加上平时精力充沛的赵匡胤突然驾崩,赵光义又直接或间接害死了赵廷美、赵德昭以及赵德芳,让人们不得不怀疑赵匡胤也是赵光义害死的。其实这种推论是很草率的,赵廷美叔侄三人之死,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赵光义想把皇位紧紧握在自己“一家人”手中,因为他们三人之死去推论赵光义弑兄,有点本末倒置了。
为什么有人说宋太宗是篡位
宋太宗即位时有不合正常情理的疑点存在,所以有人说宋太宗是篡位,但在史书中并无记载。
开宝九年(976年)农历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隔日(十月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以下并无事实或者证据证明,纯属推测。(文章来自360doc个人图书馆)
开国皇帝赵匡胤死的最离奇—暴毙。头天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饮酒,晚上留宿宫中。在赵匡胤看来也没什么,自己的亲兄弟喝醉了睡在一起很正常!可赵匡胤忘了,他已经不是普通人了,是掌握一国最高权利的皇帝。这对于有野心的赵光义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啊!
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毙而死,赵光义宣布继位,等到赵德芳母子赶到时已经晚了!至于赵匡胤是怎么死的,只留下了“釜声烛影”的传说!
按照封建帝制的传位程序,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虽有兄终弟及这条,但前提是前任皇帝没有儿子,关键是赵匡胤有儿子。既有儿子为何传位兄弟,这是第一个疑点。
第二个疑点,赵光义在继位五年以后才抛出“金匮之盟”这个说法。大意是:他母亲临终前叮嘱,赵匡胤死后要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光义死后传给赵廷美,赵廷美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暂且不说这种说法可不可信,就算按照这种说法捋下去,也是说不通。
由此,牵连出第三个疑点。既是“金匮之盟”有言在先,那应该按此传下去啊!可事实是什么呢?事实是赵廷美被贬黜,郁郁而终,终年38岁。这还算活的比较长,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本有四子,二子早亡)死的更早。赵德芳23岁暴毙而死,赵德昭29岁,被赵光义逼迫自尽!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一点,赵光义是弑君篡位,赵匡胤是被亲弟弟杀害的!
注:金匮之盟,俗作金柜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但从他即位后的种种表现来看
他皇位就是篡来的
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一辈子都在证明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
中国古代皇位传承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赵光义是兄终弟及不合祖制。如果有赵匡胤的传位诏书, 也就没问题了,可是没有,只有一个被称为金匮之盟的盟约,而且,这个盟约是杜太后和赵匡胤定的,赵匡胤可以履约,也可以违约,因为选择接班人第一责任人是皇帝自己,不是太后。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本来合法性就存疑,赵匡胤和赵光义喝了一顿酒后,赵匡胤暴病而亡,接着赵光义就继位当了皇帝,不久从宫中传出斧声烛影之说,很多人怀疑赵光义弑兄篡位,所以,赵光义根本解释不清。
刚刚皇帝的赵光义,位子不稳,他给弟弟赵廷美封王,并安排他当开封府尹,这是皇帝接班人的标配,他严然是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要兄终弟及,让赵廷美接班。这其实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皇位合法性,采取的缓兵之计。
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他还用了另外一招,就是神化。他组织文人编书,把神化故事写在书里,来证明自己当皇帝的合法性。其中有一个故事,说杜太后年轻的时候,用挑子挑着两个孩子逃难,路上碰见一道士。道士说,“莫道当今无真主,两个天子一担挑。”这两个孩子就是赵匡胤和赵光义。写这故事无非就是证明赵光义是真龙天子,进而证明他当皇帝是合法的。
赵光义当了几年皇帝后,认为自己的皇位坐稳了,同时也是为了摆脱赵匡胤的阴影,证明自己不比赵匡胤差,于是发兵攻打辽国,以期收回燕云十六州。结果高梁河之战,宋军大败,赵光义逃跑,前线将领以为皇帝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拥立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当皇帝。后来得到了赵光义的消息,拥立之事便不了了之。但这事对赵光义触动很大,如果是立他的弟弟赵廷美也就罢了,可拥立的偏偏是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这说明一些人对兄终弟及的赵光义,皇位得到的合法性并不认可。
为了解决皇位合法性问题,赵光义还专门找来他曾经的政敌赵普。赵普帮他找到了金匮之盟的盟约,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皇位合法性的问题。
赵光义知道,金匮之盟的盟约并不足以证明其得位合法性。比盟约更有效的是封禅,赵光义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因为他封禅资格不太够,于是他让丞相,私下里组织民众和官员请愿,要求他封禅。结果因为皇宫失火,古人认为这是天怨降灾,不祥,封禅之事最终流产。
赵光义证明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他的统治。
宋太宗有没有杀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的死,目前已经成了千古谜案。之所以说他是谜案,核心就在于宋太宗是不是杀害赵匡胤的凶手。正史《宋史》,以及《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都没有这么说。说这个话的是司马光。
司马光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写了著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但是他却又写了一本叫《涑水记闻》的“野史”。不过,他在这本“野史”中,也并没有说赵匡胤是赵光义杀了,而是含糊其辞地说了一些相关的事情。除了司马光外,文莹在《续湘山野录》里也对此事做了一些记载。在这两本书里,都有很多不确定的表述。
一方面,他们写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在屋里喝酒的情况,两兄弟之间可能产生了争执。赵匡胤用玉斧凿雪,还说什么“好做,好做”之类的话;另一方面,他们又写赵光义在家里睡觉,是后来赵匡胤去世后,王继恩把他叫去的。一方面,他们说医官程德玄听到屋外有人还对他说晋王找他;
另一方面,又说他出来后并没有找到那个传唤他的人,于是跑到晋王的门前,却又坐在那里不进去。一方面,他们说宋后让王继恩去找赵德芳来继承皇位;另一方面又说,王继恩一个小小的太监,竟然自作主张去找赵光义,很不合常理。无论是司马光,还是文莹,他们想要表达的,无非就是“怀疑”两字。就是说,并不肯定赵光义杀了哥哥,也不否定这一点。
我个人认为,赵光义杀他哥哥赵光义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赵光义没有必要杀哥哥。虽然赵匡胤并没有确立继承人,但赵光义已经是实际上的储君。赵光义为什么是实际的储君?后来有一个“金匮之盟”的事情已经解释清楚了。虽然说,有人怀疑“金匮之盟”是假的,是后来赵光义与赵普合谋搞出来的。但无论如何,当初赵匡胤确实是给了赵光义储君的待遇的。既然赵匡胤已经给了赵光义储君的待遇,意味着只要赵匡胤去世,他就会继承皇位,那他用得着杀赵匡胤吗?
有人又说,这是因为赵匡胤后来心思变了,他想迁都到洛阳,就是想跳出赵光义的“包围圈”。这话其实是不对的。且不说迁都洛阳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着想,就算真迁到洛阳,怎么就跳出了赵光义的“包围圈”呢?难道那些官员们就不迁过去吗?再说了,赵匡胤果真想跳出赵光义的“包围圈”,首先一点就是要把自己的儿子培养起来,至少要给他们封王。可是赵匡胤并没有这样做。这说明赵匡胤并没有要改变储君的想法。
其二,赵光义没有作案工具。赵匡胤是在和赵光义喝酒后去世的。如果赵光义要杀赵匡胤,他用什么当作案工具呢?最普遍的作案工具是下毒。但是,一者,赵光义不可能把毒药带去喝酒。二者,人中毒而死是有表征的,但赵匡胤没有。三者,赵光义就算要毒死哥哥,他也不会选择在他和赵匡胤喝酒的时候,难道他不怕别人怀疑吗?还有一种作案工具是钝器。“斧声烛影”里面提到了“玉斧”就是一个钝器,但是这个“玉斧”是赵匡胤拿在手里的,并不是赵光义拿在手里的。
有人可能会说,赵光义可以夺过来作案。但是,赵匡胤是个武将,赵光义只是个文臣。文臣能夺过玉斧打败武将吗?再说了,如果是采用暴力手段,必然会出现血迹、身体创伤等各种东西。如果有血迹及身体创伤,必然会引起宋后等人的怀疑。可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怀疑。显然,赵匡胤的尸体上并没有创伤。要知道,宋后在看见赵匡胤去世后,并没有其他表示,只是说去通知赵德芳。如果真是被害死的,宋后肯定要说点别的吧,她怎么会什么表示也没有呢?
从以上两点分析可以看出,赵匡胤被谋杀的可能性很小。那么,如果赵匡胤不是被谋杀的,他是怎么死的呢?我觉得,很可能是赵匡胤饮酒过量,突发脑溢血等心血管疾病。而且多半是睡着后去世的,那时候赵光义已经回去了。后来发现的时候,赵匡胤已经去世了。
赵匡胤得心血管疾病“暴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一是他非常爱喝酒,喝酒的人,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二是赵匡胤很胖,胖的人可能就有“三高”,有“三高”,更容易得这种病“暴卒”。当然了,具体赵匡胤是怎么去世的,还有待寻找进一步的证据。(参考资料:《宋史》《涑水记闻》《续湘山野录》)
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是合法的吗
按照金匮之盟,皇位的继承顺序是:太祖——弟赵光义——弟赵廷美——子赵德昭。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金匮之盟,太宗百年之后,要么将皇位传给弟弟,要么传给侄子,而无法由自己的儿子所继承。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赵光义是篡位的,他为什么还要伪造出这么一个让他自己浑身不自在的法律文件?
按照正常的逻辑,既然接受了太祖的传位,那么赵光义完全可以当作没有“金匮之盟”这回事,而将弟弟侄子排除在皇位继承人之外,直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又何必另外去背上逼迫子侄、陷害兄弟的骂名?
——除非是如史料所载,这份文件的启封权由太祖亲自托付给赵普,而保存权则在他的母亲杜太后手里。才使得太宗即使继位之后,没有在这两人在场的情况下,也无法动这份文件.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