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国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有哪些区别?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不同,一般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会叫太祖,但是祖上家士比较显...
为什么开国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有哪些区别?
太祖和高祖的区别
那么为什么又有太祖和高祖的分别。其实二者的差别主要是,开国皇帝是不是白手起家的。如果是白手起家,就被称之为太祖。如果是在祖先的基础上夺取天下的,那么就是高祖了。
就像是朱元璋出生贫寒,在他的努力之下才登基为帝的。因此也被称之为明太祖。像是李渊,他的祖辈就已经是一方的诸侯了,有权有势,自然他也被称之为高祖。
但是也有特例存在。刘邦也是白手起家的,本来也应该被称之为太祖。他的庙号其实也是汉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但是司马迁却把二者相结合称他为高祖,这种叫法就沿用了下来。
带祖的庙号还有一种,那就是世祖。世祖也是第一个皇帝,但是他并不是开创基业的人。就像是刘秀他就是汉世祖,虽然他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但他是延续的汉朝的统治,汉朝早有太祖刘邦了。还有就是忽必烈,虽然他是元朝的第一个皇帝,但是在他之前的成吉思汗才是真正的奠基者,所以忽必烈也被称为世祖。
除了开国皇帝,其他人一般被称为宗。但是还有两个人比较特殊。一个是朱棣,他本来庙号是明太宗的。只是后来的嘉靖皇帝由于也不是正常继承皇位的,他比较推崇同样不是正常登基的朱棣,于是就抬了他一级称他为成祖。
还有就是康熙。他也不是第一个皇帝,也应该被成为宗。但是由于他的功绩斐然,也被抬了一级被称为清圣祖。
在古代还有最特别的两个人没有庙号,一个是武则天,还有一个就是秦始皇。武则天最后退位了,死的时候身份是皇后所以无庙号。秦始皇他认为庙号就是大臣评价皇帝,是大不敬,于是就废除了庙号。
帝王的庙号有太祖和高祖,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帝王的庙号有太祖和高祖 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帝王的庙号有太祖和高祖,这两者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是却有着很大的区别。这里的太祖指的是自己白手起家,自己创立基业的皇帝;高祖则是指这位皇帝在祖上是比较显赫的,他们为了表示对先祖的尊重,便降低自己的身份,在死后称为“高祖”。
庙号主要就是指帝王死后在庙中供奉时所用的称号,它主要起源于重视祭祀和敬拜的商朝。据史料记载,在隋朝之前大多数的君王是没有庙号的,而且一般情况下君王去世后,他们的后代会建设专属的家庙去祭拜。但是他们这里也有一个规矩,那就是祭祀几代之后必须毁去原庙,之后于太庙合并在一起在进行祭祀。这两个庙和并之后,古人称它为“祧”,而且据记载“祧”这件事是有实际作用的。比如说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来,那么数年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祭祀就会出现问题。再者那些对国家有着赫赫战功、值得子孙后代永世祭祀的先王,他们会特别追加上庙号,以此来表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太祖一般指的是开国皇帝的通称,关于太祖的记载在《文子.道原》中出现过,即:“夫无形者,物之太祖”。在我国历史上开国之祖或者说国家的奠基者有很多,比如说姬昌是周太祖,刘邦是汉太祖(后人多称他为汉高祖),曹操是魏太祖,在这之后还有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等等。但是也有一些例外,这些人并没有白手起家、自己创业,但是还是被称为太祖。这就比如说唐太祖李虎,我们都知道李虎并没有创业之功,但是他的后代李渊却认为自己是从他那里袭封的唐国公,所以尊称他为始封之君,庙号为太祖。还有那隋朝的的杨坚也因为从父亲杨忠那里袭封的隋国公,也以此称他为始封之君,庙号太祖。
由此可见想要区别帝王庙号高祖和太祖,那么一方面就要根据这个皇帝是不是白手起家的,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事实说话。
《孔子家语》曰:“祖有功而宗有德”,这就是“祖”和“宗”的区别,即有功曰祖,有德曰宗。这里的功,指开创之功,这里的德,指守成之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开国皇帝多称祖,而守成皇帝为什么多称宗。
下面再说说高祖和太祖。
庙号起源于商代,但周朝没有实行,真正开始实行庙号制度,其实是从汉朝开始的。——换言之,实质上刘邦是我们所能真正了解的第一个拥有庙号的人。
《史记》、《汉书》都记述了给刘邦确定庙号和谥号的过程:“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显然,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但是,包括司马迁在内的所有人,都把刘邦叫“汉高祖”,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刘邦是第一个被上庙号的人(在此之前,只有八百年前的商朝有过庙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庙号制度非常不完善,所以也没人在乎太祖到底是什么鬼玩意,所以当时人就直接用谥号“高”来指代刘邦的宗庙了,称之为“高祖庙”。——你看,两个称号简化成了一个,多方便。
在宗庙制度里,“太祖”是有特殊含义的,所谓天子七庙,最流行的学说就是“一祖二宗四亲庙”。这个“一祖”,指的是始祖,即所谓始受封者,即第一个接受分封的人,在商为契,在周为后稷。所谓“二宗”,即指太祖和太宗,其中太祖是始受命者,即第一个接受天命的人,在周即为周文王。对汉朝而言,刘邦既是始受封者,又是始受命者,所以按照宗庙制度,他被称为太祖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的。
但是,“高祖”是个什么玩意?这东西以前在宗庙系统中肯定没有这个,正是由于汉朝初年宗庙制度不完善,瞎JB乱叫,把刘邦的谥号和庙号叫混了,才搞出了个“高祖”这个东西。——但既然已经搞出来了,那自然也就成了庙号的一种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汉及其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起码是宋辽之前),太祖和高祖是基本没有区别的,两个地位、功业差不多的皇帝,往往这个叫太祖,那个叫高祖,混着来。
比如汉朝之后就是魏,曹操(始受封)是太祖,曹丕(始受命)是高祖。晋朝,司马懿(始受封)为高祖,司马昭为太祖。正好相反。十六国时,后赵石勒(始受封+始受命)为高祖,石虎为太祖;前秦符洪(始受封)为太祖,符健为高祖,又正好相反。
历史上高祖和太祖的区别是什么?
受封者出身不同 庙号高祖的开国皇帝。
首先是太祖,那太祖是王朝的奠基人,这是所有庙号中最高的,被称作太祖的一般都是白手起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创立基业,子孙感念他的创业历程,因此封他为太祖,因此在所有庙号中太祖最高,能被称作太祖的开国皇帝也最牛。比如刘邦、赵匡胤、成吉思汗和朱元璋等都被称作太祖。
高祖的称号仅次于太祖,被称作高祖的开国皇帝往往都是豪门贵族起兵造反,或者通过政治斗争取得权力的臣子。
他们虽然是国家的建立者,但是却不是真正的创业者,他们能够当上皇帝都是以祖上留下的基业为基础,自己再通过努力爬上皇帝宝座了,因此在设立庙号的时候往往会追封祖上为太祖,自己则屈尊做了高祖。
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太祖作为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太祖即大祖。
庙号是庙中供奉时的称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太祖的君主是商太祖成汤。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