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出土的东西体现出了商代的工艺有多发达?从殷墟出土的材料中,值得注意的还有那墓内随葬器物的组合,这些器物都是从不同的墓中出土。...
殷墟出土的东西体现出了商代的工艺有多发达?
从殷墟出土的材料中,值得注意的还有那墓内随葬器物的组合,这些器物都是从不同的墓中出土。大中型墓多有觚、爵、等酒器随葬,小型墓也有少量的陶质酒器,这说明用酒器随葬已成为一种风尚。史载商代后期社会饮酒成风,酗酒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向往在地下仍能像生前那样豪饮,因此以酒具伴随左右。
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有着极为高超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据不完全统计,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有5000多件,器类有鼎、簋、方、彝、尊、觥、壶、瓿、卣、缶、、觯、觚、爵、盂、盘、罐及锛、凿、刀、铲等几十种,可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工具等类。它们造型奇特生动,纹饰华美,气魄宏伟,表现出精湛的铸造技术。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大鼎,通耳高1.33米,横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制作这样一件器物,要采用分铸法,先铸鼎耳,然后将耳与鼎身铸接在一起。鼎身四面每面要用两块范来铸,器底用范4块,四条腿每条用范2块,铸成这件大鼎共用范20块。殷墟出土的熔铜坩锅,类似倒置的将军盔,其口部直径约83厘米,一次可熔铜12.5公斤,要浇铸出司母戊大鼎这样的杰作,至少需要200人的通力配合,若加上制模、雕花、打磨等工序,其用工量就更为可观了。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器是用铜、锡和铅三种元素的合金铸成,三种金属元素所占比例是:铜84.77%、锡11.64%、铅2.79%,正合《周礼·考工记》记载的“钟鼎之齐(剂)”。这种青铜配剂法是商代工匠长期铸造经验的总结。商代青铜器上的纹饰也多种多样,有几何形、动物形,表现人事活动的图案,有平雕、浮雕、浅浮雕等多种手法,刻画细腻生动,情趣盎然。
殷墟遗址和墓葬中除了有大量青铜器出土外,还出土了精美的玉器、石器、象牙器。就妇好墓所出土的755件玉器来说,它们可分为:礼器;琮、圭、璧、环、璜、璇玑、簋、盘等;仪仗器:矛、戈、刀等;工具及生活用具:斧、凿、锛、锯、铲、镰、纺轮、杵臼、耳勺、匕、梳等;装饰品:簪、镯、串珠、玉人、龙凤、怪兽及各种动物。妇好墓出土的玉雕动物达27种,大多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飞禽走兽,匠人们运用线雕、浮雕和圆雕等不同手法,形象表现了各种动物的姿态,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玉龙雕刻,昂首张口,作腾空而起之势;玉凤短翅长尾,飘然欲飞。十多件玉雕人像,呈跽坐姿势,就像日本人坐在榻榻米上。这些人像,浓眉大眼,高高的颧骨,有的戴冠,有的盘发,有的着装整齐,长袍边上绣几何形图案,有的赤身裸体,再现了3000年前形态各异的中国人。这批玉器不仅造型多样,品种齐全,其出土时的湿润晶莹、光泽鲜明,说明商代后期琢雕玉器的工艺和抛光技术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时很可能已出现利用轮子来带动蘸着研磨砂的圆形工具对玉料进行琢制的工艺了。
石器的琢制也是匠心独特,与玉器相映成趣。礼器有罐、豆、壶、瓿、盂、觯等,乐器有石磬,工具铲、杵等都具有实用的价值。用于建筑物上的大型石雕动物,如熊、虎、猫头鹰等,背上都有一个深槽,以便嵌入墙上的突起部位。
象牙器的数量虽不多,但制作精美,丝毫不逊于玉器,且更显得富贵华美。其中,妇好墓出土一对用象牙根部雕刻的杯就是不可多得的古代瑰宝。杯口外撇,唇薄如蛋壳,形体类似酒器觚,腰身有把手,把手中部外侧刻一兽面和兽头,杯的通体雕满精细花纹,分组排列,各组纹饰之间用绿松石镶嵌的细线隔开。另一件带流虎杯,除全身饰满花纹外,在把手的下端还雕出一立体的老虎,虎头朝上,臀部突起,尾上卷,四肢前屈,像正在行走,使整个牙杯充满了活力。殷墟制骨作坊遗址曾发现小型青铜刀、锯、钻和粗、细砂岩砺石等制骨工具,用这些工具同样能对质地坚硬的象牙进行裁、剖、削、磨等整治加工,充分发挥青铜工具锋利、坚韧的优点。但对牙料进行更加细密的加工,雕刻出与铜器、玉器媲美的器型、花纹,且线条卷曲自如,刻度深浅适宜,成为别具风格的艺术作品,仍不是件容易的事。远古精湛的工艺技术是怎样产生的,精美的工艺制品和青铜器是如何产生的,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殷墟遗址的学术价值是什么?
殷墟的发掘,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史观中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面貌,真实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为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从而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表明,殷墟时期的手工业空前发达,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工艺水平极高。一些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如青铜冶铸、制玉、制陶、制骨、制车、纺织等都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这一时期的白陶、原始瓷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大量使用青铜构件,独辕双套双轮,结构精致复杂,体现出高超的机械、青铜铸造等复合技术。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分布格局、随葬方式、祭祀礼仪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亲属关系,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王陵建设的最高水平,并为以后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逐渐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陵寝制度。
殷墟是商代什么时期的
殷墟考古遗址靠近安阳市,位于北京以南约500公里处,是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至1046年)的古代都城,代表了中国早期文化、工艺和科学的黄金时代,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最繁荣的时期。在殷墟遗址出土了大量王室陵墓、宫殿以及中国后期建筑的原型。遗址中的宫殿宗庙区(1000米×650米)拥有80处房屋地基,还有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商代王室成员大墓“妇好墓”。
殷墟出土的大量工艺精美的陪葬品证明了商代手工业的先进水平,现在它们是中国的国宝之一。在殷墟发现了大量甲骨窖穴。甲骨上的文字对于证明中国古代信仰、社会体系以及汉字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书写体系之一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殷墟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古老的洹河水从市中缓缓流过,城市布局严谨合理。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出土文物的质量之精、之美、之奇、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不仅是全国,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殷墟遗址有什么史学价值
殷墟的发掘,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史观中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面貌,真实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为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基点作用;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中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从而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表明,殷墟时期的手工业空前发达,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工艺水平极高。一些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如青铜冶铸、制玉、制陶、制骨、制车、纺织等都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这一时期的白陶、原始瓷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大量使用青铜构件,独辕双套双轮,结构精致复杂,体现出高超的机械、青铜铸造等复合技术。
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分布格局、随葬方式、祭祀礼仪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王陵建设的最高水平,并为以后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逐渐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陵寝制度。同时,以人祭、人殉、车马殉葬、兽祭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突出表现了殷墟时期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体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