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书画很多都有印章,古人为何要这么做?当我们去邮局取信亦或者在契约签订时候,往往都需要盖章,而这些印章往往代表的是一种信用...
博物馆的书画很多都有印章,古人为何要这么做?
当我们去邮局取信亦或者在契约签订时候,往往都需要盖章,而这些印章往往代表的是一种信用以及承诺。而在古人的很多书画当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他们盖上印章。这并不是如今这样为了一种承诺,而是为了能够证明这一幅书法或者画是自己所创作的。因此印章也往往成为了很多中国书法家或者是画家随身携带的物品。而这些印章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书画的构图变得更加自然。
古人在创作书画时,有时候为了能够让构图变得均衡稳定,往往会盖上自己的印章。与此同时,作者也会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者是创作时候的情趣而盖上自己的别号等其他的印章,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例如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米芾就很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面盖上“襄阳漫士 ”这样的印章,因为他的籍贯是湖北的襄阳。因此这些印章也能反映作者的志向亦或者是自身的出处。
除此之外,我们在一些流传时间非常久的作品上面能够看到很多的印章,而这些印章的名字也是有所不同。这是因此这一幅作品可能被很多人所收藏过,而这些收藏着一般都会喜欢在作品上盖上自己的名字,从而留下自己的姓名。这也表明自己能静见证过作品的出现与流传。而这些印章多数都是在宋元时期之后所盖上的,而这些印章也与书画相辅相成,使得书画更具有历史的味道。
因此我们在很多博物馆中看到的书画都会有印章,一是为了表明作者是谁,另一方面是传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或者是情趣。亦或是收藏着为了表明自己曾经拥有过这幅作品。因此我们才会看到古代书画上都有印章。
印章的寓意和象征 印章的寓意介绍
2、印章:送印章代表:印章在古代就是身份的象征;如果是名家手工篆刻的印章还有艺术收藏价值;送的印章印材本激如果是名贵的石材,如鸡血石、寿山芙蓉石等,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传统印章都是手工篆刻,更有纪念意义,能够铭记一生。
刻章丨古代印章有哪些用途
一般说来,一个中国画家的印章是很多的,概括起来有三种,第一种是姓名章,这是画家们最常用的。古代画家的名字,别号往往有好几个;姓名章呢,习惯用两颗,白文章刻姓名,朱文章刻别号。第二种叫斋馆章,是表示画家住处的。中国古代的文人都爱给自己的住处取个什么斋,或什么馆的名。第三种叫闲章,大都是刻一句成语,格言或画家的主张,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如“师造化”、“行万里路”,是表示画家主张师法自然,反对刻意临摹的。如“孺子牛”、“江山多娇”等是表示一种奉献精神和反映时代特征的。但这种印章一般都要与画的内容有所联系。
同时,印章押在画上,还要与绘画在形式上紧密结合。印章在篆刻时讲究字体、刀法、风格,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是印在画上,就成为了画面不可分割的部分了。因此,盖印的时候也要非常考究,要考虑整幅画的构图、色彩,要起到呼应、对比、配合的作用。有时候画的一面空了些,另一面又重了些,显得有些不稳,在显得空的一面适当地盖上一印,用朱红的色彩一压,画面就稳住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人字画中为什么要盖那么多的印章???
历史课本上的王羲之的字画很多的印章,,这是怎么会事???盖章不单是对作者作品的一个凭证,更是各类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书法作品一、印章的艺术作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
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扩展资料:
印章分类
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
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
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将军印
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军印的一大特点。
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画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
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
这里例举的数印就可见一斑。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画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画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画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章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一幅好的画,从艺术上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画的本身,如风格、构图、笔墨、色彩。二是落款,如位置、字体、大小,与画本身的搭配一致性,具有一定的书法水平。三是印章,如风格、大小、流派、阴阳文印章的搭配、盖印的位置、文字的正确与书画的统一。
自明清以来,印章作为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定式。
一个全面的画家,应该有书画的理论,通晓书法、画法、篆刻,而且具有娴熟的技法。一些著名的画家即是这样,如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吴昌硕、赵之谦、高凤翰等。
他们不仅精书画,而且自己也会治印,由此他们使用的印章更能与自己的绘画作品相配合,达到更完美的和谐、统一。
扩展资料:
书画上的印章,主要分为三类:一、作者本人的印章。二、题跋人的印章。三、收藏、鉴赏人的印章。
在这些所使用的印章中又分为三个方面:一、姓名、字号、斋馆、堂号印.二、闲文、吉语、警句印。三、收藏、鉴赏印。
如明末书画收藏鉴赏家袁枢的印章就有“袁枢私印”、“袁枢之印”、“睢阳袁氏家藏图书记”、“明台袁伯应家藏图书”、“袁枢收藏印记”、“袁枢明印”、“ 袁伯应珍赏印”“ 袁枢之印”“ 睢阳袁枢印信”“ 袁伯应珍藏书画印信”等十数种之多。
姓名、字号印:一般盖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右。斋馆、堂号印一般盖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迎首,盖在右上角。闲文、吉语、警句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作为押角,也有用作迎首。
收藏、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印章若是用于公文,则需要骑年盖月,也即印章要盖正,两侧的文字要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文字两侧分别要盖住年和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章
一、作者本人的印章。
二、题跋人的印章。
三、收藏、鉴赏人的印章。
在这些所使用的印章中又分为三个方面:
一、姓名、字号、斋馆、堂号印。
二、闲文、吉语、警句印。
三、收藏、鉴赏印。
如明末书画收藏鉴赏家袁枢的印章就有“袁枢私印”、“袁枢之印”、“睢阳袁氏家藏图书记”(见董源《潇湘图》、巨然《萧翼赚兰亭图》)、“明□台袁伯应家藏图书”(见南宋《松桂堂帖》)、“袁枢收藏印记”(见《夏山图》、《层岩丛树图》)、“袁枢明印”、“石■收藏印信”(见《秋山图》)、“石■”、“ 袁伯应珍赏印”“ 袁枢之印”“ 睢阳袁枢印信”“ 袁伯应珍藏书画印信”(见元赵孟頫临《兰亭序》)等十数种之多。
姓名、字号印:一般盖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右。斋馆、堂号印一般盖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迎首,盖在右上角。闲文、吉语、警句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作为押角,也有用作迎首。收藏、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印章若是用于公文,则需要骑年盖月,也即印章要盖正,两侧的文字要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文字两侧分别要盖住年和月。
参考链接:
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2312/12988756.htm#9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