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看待父母无道阿弥陀佛见到父母有过失,我们应该耐心和小心的规劝,就算父母不听,也要依照佛法的要求来修好自己,感动父母,至少...
佛教如何看待父母无道
阿弥陀佛
见到父母有过失,我们应该耐心和小心的规劝,就算父母不听,也要依照佛法的要求来修好自己,感动父母,至少也要给父母积福报。
如果总是把老师做的不对的地方,和父母有过失和错误的地方放在心上,让父母不开心,那是大不孝。所以,就算父母不听劝,也要反思自己,改好自己。不能去苛求父母和别人
老法师---见师不善、见父母过,这叫大不孝!
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五浊恶世能作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行于邪见,离圣七财,不孝父母——宝海梵志(乾隆大藏经《悲华经》)
怎么看待「父母无恩论」?
孩子给予父母的即时回报,已在相处的每一天。
他们天生具有的美丽、生动,与不可思议的自发性,给予成人许多启迪、惊叹与感动。
你给予乳汁的热量,一个婴儿,凭着这点微不足道,迅速发育,不仅是身体,也包括灿然的心智。
这是一场造物的奇迹。
你给出温暖的怀抱,他/她小小的身体在你怀中,也自柔软温暖。又带着信赖与天真,凝望回你。
孩子不是一块石头,他们是爱。
有哲人说,孩子是成人之父。
然而在知乎上,有人起而攻之,说这是搞儿童崇拜,凡事甩锅给父母和原生家庭。
愚不可及的,恰恰是已然僵化笨拙的我们。
婴儿恬然于星河灿烂中,专气致柔,连接着生命本源的秘密。
利益驱动下,世界被划分为有用和无用。
只有婴儿嘎然而笑,依赖成人生存,向着空中张开一只手,伸向无限的可能性。
限制自我的,是固化的头脑与心智,除却欲念没有意义可言。
尤其是出生后没得到善待的孩子,
他们没有选择是否出生的权利,
出生后也没能得到善待,
那长大后对他们说父母有恩就会引起反感。
所以他们觉得父母无恩也是与他们小时候的经
历有关。
但觉得父母有恩的人也是存在的,
比如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知道当初他们也尽了自己的能力。
但是我们不能用父母这个角色去要求小孩感恩。
因为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同样的父母。
如何理解父母无恩论?
“父母无恩论”近些年很多人在不断提起,此处的恩特指生育之恩。传统的孝道指的是,父母只要把子女生下来,就对子女具有了恩惠,子女就必须报恩。
“父母无恩论”意指父母生育子女只是人类繁育的本能,父母抚养子女则是自己的义务,是自己的责任,因为是父母选择把子女带到这世上的。
“父母无恩论”最早是孔融提出来的。
没错,就是那个让我们从小背诵的让梨的孔融,他的原话是“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
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父母情动,所以有了子女,孩子在母亲腹中,犹如在瓶中,瓜熟蒂落,孩子就出来了。曹操一直都看不惯孔融,他发表了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曹操抓住就把他杀了,他的妻子儿女也未能幸免,与他一起共赴黄泉。
一千多年后,胡适和鲁迅也说了相似的话。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生育也是常事,却以为天大的大功……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