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地缘战略大师以及哪些主流地缘战略观点

发布时间: 2022-08-27 21:01: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大国崛起的地缘战略尽使地利,保境安民,鼓励对外行商,远交近攻,匡扶正义,以大义征伐天下,中的一统。远交近攻.......地缘战略...

中国有哪些地缘战略大师以及哪些主流地缘战略观点

大国崛起的地缘战略

尽使地利,保境安民,鼓励对外行商,远交近攻,匡扶正义,以大义征伐天下,中的一统。
远交近攻.......

地缘战略是指什么,如何理解中国地理地缘战略。

地缘战略其实都是大师的谋划.地缘战略主要讲的还是外交和游说.
这么深奥甚至级别很高的问题只能自己查资料寻找答案,别人不会给你真话
看懂中国的周边环境才叫入门吗

中国的海洋地缘战略环境有哪些特点

  中国的海洋地缘战略环境特点是:复杂多边性、危机机遇性。
  中国的近海地缘状况。黄海水域,中国与周边国家没有严重的划界争端,但是朝鲜半岛的不稳定以及随之带来的朝韩两国频频发生的海上冲突使我国不可忽视的安全因素。再往南,到了东海,除了台湾问题,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钓鱼岛问题及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至今中日还没有达成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台湾问题虽然是中国的内部问题,但是其中暗含的大国因素往往把问题复杂化,所以要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不仅仅是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事,还要处理好相关大国因素。中国南海随着全球油气资源的紧缺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东南亚诸国利用地缘优势占据了南海岛屿中的大多数。
  中国的远洋地缘状况。美国是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因素。在太平洋,美国构筑了三道岛链,这成为中国走向深海的一大阻碍。早在冷战期间,美国就构筑起围堵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岛链战略,限制这些国家的战略空间。苏联解体后美国更加重视亚太地区的战略意义,用岛链围堵中国是是其构建岛链的主要目的之一。岛链它既有政治和军事上的内涵,也有封锁海上运输线,用以控制中国国际贸易的物资交流,特别是对石油命脉的控制,如一条看不见的绞索,锁住中国的海域,以达到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安全的目的。

  第一岛链指北起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冲绳岛,接到我国台湾岛,南至菲律宾群岛。第二条岛链指北起日本列岛,经小笠群岛,直至马里亚纳海沟(包括关岛)。美国认为,中国台湾是其“岛链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整个“岛链”中具有中间枢纽作用。美国一些国际政治战略专家还认为,台湾事关中国的统一,中国一日不统一,就难以谈得上真正的崛起。摊开世界地图,可以清楚地发现,一旦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东出太平洋的态势便豁然开朗。正是基于此,美国长期把台湾视为其“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随着中国海外贸易和海外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海洋权益的现状,中国逐渐感受到岛链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潜在与现实影响。从地缘战略角度看,两条岛屿带上的1.2万个岛屿,绝大多数岛屿由其他国家控制,只有台湾是中国领土,这种地理特性使我国海区具有半封闭性质,台湾就成为中国通向太平洋的惟一战略出海口。从中国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态势看,台湾问题、南海权益问题以及钓鱼岛、海区划界等问题都处于第一岛链内及其附近海域;历史也表明,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75%是跨越岛链从海上入侵的。
  中国现阶段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中国的核心利益的变化,中国地缘政治的舞台由内亚陆疆向沿海和海洋转移,这一地缘政治转型过程始于19世纪,在改革开放和后冷战时期全面加速。所以说海域对一个日益开放的中国比对一个封闭的中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海军要走向深海,冲出美国的包围圈,最根本的就是增强自身力量。“近海防御”是我海军的战略指导思想,是与国家的性质和外交政策紧密相连的。但防御性质的海军不是一支处处被动防守的海军,防御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防御。提升远洋作战能力为目标,要加快海军力量的建设速度。

东面海洋;北边是荒原和冰冻之地。

处于对外交流的前沿、海强邻。现在随着海陆交通的发达、沙漠、南海争端。

南边是崇山峻岭、中国周边地区与周边国家都存在着众多的跨界民族、俄国、领海争端、大河和热带雨林、陆地三面、中国与周边相当一部分邻国存在着复杂的领土、印度、韩国等,东面和西面已经分别成为中国经济和能源的战略要地,西边是戈壁,而且多陆,如日本、中国是当今世界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国地缘环境三面陆地,以及中国周边分布着一系列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一、中国地缘关系的角色定位

分析中国的地缘环境,应当注意到世界各个地区对于中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中国对世界各地区发挥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也有所不同。据此,可以把中国外部环境划分为全球、欧亚大陆、周边地区三个层面。

二、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构成

构成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因素相对复杂。从全局考虑,主干性因素是美、俄、日、印四个全球性或地区性大国,以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东南亚和中亚等地区。

(一)美国、俄罗斯:海权与陆权的矛盾对立

(二)日本、印度:岛国强邻和次大陆强邻

(三)东南亚和中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两个枢纽

三、中国地缘关系的辩证认识及原则立场

(一)正确认识中国地缘因素的辩证关系

(二)抓住主要矛盾,区分处理不同层次的地缘关系

(三)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立场,争取战略主动

东面海洋;北边是荒原和冰冻之地。

处于对外交流的前沿、海强邻。现在随着海陆交通的发达、沙漠、南海争端。

南边是崇山峻岭、中国周边地区与周边国家都存在着众多的跨界民族、俄国、领海争端、大河和热带雨林、陆地三面、中国与周边相当一部分邻国存在着复杂的领土、印度、韩国等,东面和西面已经分别成为中国经济和能源的战略要地,西边是戈壁,而且多陆,如日本、中国是当今世界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国地缘环境三面陆地,以及中国周边分布着一系列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地缘战略:大陆中心说

地缘学说  又称“地理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它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是西方国家制定国家政治、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的一种理论依据。地缘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末,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其《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发表了“生存空间论”一文,认为国家就象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有广阔空间。1917年端典政治地理学家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首次提出了地缘政治学一词。德国的K·豪斯霍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出德国缺乏必要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途径等错误的地缘政治论点,为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服务,遭到地理学界的摈弃,并因此使地缘政治学一度声名狼藉。地缘政治学从其产生到现在形成主要的理论有:1890年美国海军理论家A·T·马汉,在其《海权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的“制海权”理论,他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1914年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提出的“大陆心脏说”,认为谁控制东欧,谁就能统治亚欧大陆心脏,谁控制亚欧大陆地带,谁就能统治世界岛,从而主宰世界。被称之为“陆权派”,代表作是《历史的地理枢纽》。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又提出了“边缘地带说”,成为“陆权论”的又一派理论。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A·塞维尔斯基根据北极地区处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空军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制空权”的理论,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S·B·科恩提出了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型。凡此种种地缘政治观点,都过分突出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或某一地区的重要性,并夸大为控制了某一地区就能支配全球,进而要采取相应的战略以达到他们国家称霸世界的企图。这些观点就连美国《军事战略》一书作者也不得不承认是不现实的。他们说“统治心脏地区不等于控制了世界岛一样,统治边缘地区也不等于控制了世界岛。”美国《国家间政治》作者摩根索指出:“地缘政治学是一种伪科学,它把地理因素提高到绝对地位,认为地理决定国家的权力,因而也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但是这些理论对西方国家在制定方针政策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为面进行分析。
  是西方国家制定国家政治、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的一种理论依据。地缘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末,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其《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发表了“生存空间论”一文,认为国家就象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有广阔空间。1917年端典政治地理学家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首次提出了地缘政治学一词。德国的K·豪斯霍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出德国缺乏必要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途径等错误的地缘政治论点,为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服务,遭到地理学界的摈弃,并因此使地缘政治学一度声名狼藉。地缘政治学从其产生到现在形成主要的理论有:1890年美国海军理论家A·T·马汉,在其《海权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的“制海权”理论,他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1914年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提出的“大陆心脏说”,认为谁控制东欧,谁就能统治亚欧大陆心脏,谁控制亚欧大陆地带,谁就能统治世界岛,从而主宰世界。被称之为“陆权派”,代表作是《历史的地理枢纽》。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又提出了“边缘地带说”,成为“陆权论”的又一派理论。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A·塞维尔斯基根据北极地区处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空军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制空权”的理论,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S·B·科恩提出了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型。凡此种种地缘政治观点,都过分突出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或某一地区的重要性,并夸大为控制了某一地区就能支配全球,进而要采取相应的战略以达到他们国家称霸世界的企图。这些观点就连美国《军事战略》一书作者也不得不承认是不现实的。他们说“统治心脏地区不等于控制了世界岛一样,统治边缘地区也不等于控制了世界岛。”美国《国家间政治》作者摩根索指出:“地缘政治学是一种伪科学,它把地理因素提高到绝对地位,认为地理决定国家的权力,因而也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但是这些理论对西方国家在制定方针政策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地缘政治学
  1、《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说:地缘政治是“关于国际政治中地理位置对各国政治相互关系如何发生影响的分析研究。地缘政治指出某些固素对决定国家政策的重要性,诸如在获得国家利益,控制海亡交通线,据有战略要地等”。
  2、《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中说:“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缘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定有相当的影响。”
  地缘政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指一个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关系、这也是运用最广的一个界定;二是中等层次的、主要指比一个国家的周边范围更广泛的地区,是区域主义或地区主义的地缘政治;三是大的地缘政治,是世界范围内的地缘政治,把世界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研究,运用这一层次的地缘政治的多是大国、尤其是那些具有世界战暗意图的国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地缘政治在这一层次上多半涉及大国之间的关系。
  3、地缘政治是确定国家的利益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理解国家的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是有很大帮助的,是一种有益的工具.但不能把什么都归于地缘政治,特别是要把地缘政治与国际政治,国家和外交活动等概念区别开来。这三个概念的关系是较紧密的,其包括的内容也是有重合的,但也有区分,不能混同使用。
  4、地缘政治有两个较鲜明的特点:一是它的开放性.任何一种地缘政治都是把一个国家与周边的国家和边区相联系,把一国与世界各国相联系,是两国和两国以上的国家之间发生的联系,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内进行地缘政治的活动;二是:任何地缘政治都离不开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互动影响,地缘政治并不是专谈政治而不谈经济和文化。实际上任何地缘政治的变动都是与经济、文化的变动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地缘政治的长期实践中大致形成了七大思维定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地缘政治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是:
  1、富国强兵是地缘政治关系中的第一要义。
  2、地缘政治中可以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效应,它可表述为:一个对你友好并给你带来利益的国家,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种利益倍增:同样的.一个对你不友好井给你带来损害的国家,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国而使这种损害也倍增。地缘的远近在这里具有重要的作用。距离近的国家,相对于距离远的国家来说,对本国的影响会大得多。
  3、 地缘政治中没有永恒不变的朋友,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敌人。
  4、地缘政治的重点会随着地缘经济的重点和周边国家关系的变化而转移。
  5.追求大国的保护是小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本能反应。
  6.边疆、边界、领上在地缘政治中是重要因素。地缘首先在于缘边、缘海,因此地缘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缘边政治、边疆政治、领土政治。
  7.地缘政治格局的追求目标是地区的实力均衡。
  地缘政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相近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举动和发展会对周边国家带来很大影响。所谓的地缘政治理论,主要是研究地理因素对国家及国家间政治态势,和对国家政治行为的影响。那么什么是一个国家的地理因素呢?它们主要是指国家的疆土的大小、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家领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国家的人口和民族的自然属性等要素。从现实和历史看,一个国家的地理要素对国家的影响方式是多样的,地理状况如位置、地形、池貌及气候等,对一个国家的潜力具有直接影响。与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相比,地理因素对国家的政治的影响是较为直接的、也是较为确定的。
  在地缘政治学说中,麦金德的“陆心”说具有重要地位。麦金德是英国第一个设有地理系的
  牛津大学地理系的系主任与地理教授,后来,他还担任过著名的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英国皇
  家地理学会会长。此外,他还是英国国会议员、英国枢密院顾问兼帝国经济委员会主席、英
  外交部的英驻南、俄高级专员。可见,他是一位学者兼政治活动家。
  在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转变时代,英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特别是地缘政治的战略
  地位发生重大变化。在经济上,十九世纪时期,英国由于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大发展,成
  为“世界的工厂”,其工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居于垄断地位。而当时,西班牙、葡萄牙及荷
  兰老牌帝国主义已经衰落,英帝国在世界居于无可争议的地位。为此,英国对外实行的自由
  贸易政策。到十九世纪的后期,工业革命扩散到西欧、中欧,甚至东欧和北美,法国、德国
  和美国等国家工业生产急剧上升,出口量大增,成为英国的竞争对手、英的自由贸易政策难
  以为继。
  为了稳住海外市尝英国不得不大力发展殖民地,这样就可以保证英国在该地出售商品、资本
  输出、原料获取上的控制和垄断。由此,就引起英国在亚洲、非洲与法、德、俄、日在美洲
  与美国的竞争与冲突。在这场竞争与冲突中,对英国来说,可以说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海洋
  国家与陆地国家,英国与俄国在亚洲的竞争、英国与法国与我国的竞争虽在亚、非的殖民地
  的彼此接触带,但本质上,还是反映了英伦三岛与欧陆法、德的矛盾。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中,英国与南非布尔的战争是十分艰苦。这些情况标志过去认为海洋霸权是无敌的遇到了挑
  战,反映了陆权大国的兴起。
  在这种现实巨大变化影响下,麦金德以独特的历史眼光、深刻的宏观空间概念提出了具有时
  代意义的新的地缘政治说——“陆心说”。在1904年,麦金德在地理学会上宣读了他的
  《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
  在该论文中麦氏根据地缘政治特点把世界划分为“枢纽地区”、内新月形地区、外新月形地
  区。枢纽地区是位于欧亚大陆的中部,那里地势平坦、气候不是干旱就是寒冷、南部为草原
  和荒漠、北部为泰加林和沼泽,属内陆水系和北冰洋水系,东西和南面为山岭、高原、盆地
  所阻,西面与东欧平原相联。
  内新月形地区是围绕枢纽地区的环形地带。其东面是东亚佛教领域,南面是南亚的婆罗门教
  领域,西南是西南亚与北非的伊斯兰教领域,西面是欧陆的基督教领域。该地区的外缘是与
  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相接触的海岸。外新月形地区则是其余的世界,其中包括有欧亚大
  陆以外岛屿,如英国和日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整个南、北美洲和大洋洲。
  根据历史,麦氏指出,在枢纽地区的游牧民族,从早期的匈奴人、阿尔瓦人、保加利亚人、
  马扎尔人、蒙古人,一批批的从这里经乌拉尔山与里海间隘口和南俄草原,不是借喀尔巴阡
  山北面的东欧平原,就是借喀尔巴阡南面的多瑙河河谷进入欧洲腹地。蒙古人向西进军,在
  俄罗斯南部建有金帐汗国、在西南亚建有伊勒尔汗国。正是草原民族利用马和骆驼的机动性
  优势入侵欧洲,才形成欧洲各伟大民族的历史,所以,麦氏称欧洲的文明是反对亚洲长期斗
  争的结果,应把欧洲的历史看作隶属亚洲的历史。
  接着,麦氏称,在哥伦布发现大陆后,西方利用海上航行的机动突破欧洲范围走向世界。他
  们利用舰队建立制海权,在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新月形地区建立大片殖民地。在陆上,俄罗斯
  人利用哥萨克人越过乌拉尔山,通过西伯利亚,直达太平洋岸边,接着又进入中亚。海上与
  陆上的配合抵消了原来枢纽地区游牧民族的战略优势。
  麦氏认为,今天,由于蒸气机的发明、铁路修建,改变了陆上强国的作用,它代替了马和驼
  驼过去的机动性,恢复了对周边地区的压力,出现了世界政治上的枢纽地区。针对这一情况,
  麦氏得出的结论是:“枢纽国家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转过来对它有利,
  这将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那时这个世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
  俄国结盟,这种情况就可能发生”。
  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形势,为维持英国的世界地位和海军优势,麦氏为英国提出的对策是:
  “这样一种事态的威胁,必须将法国与海上强国(即英国)联盟,于是法国、意大利、埃及、
  印度和朝鲜就会成桥头堡,外部的海军可从这些桥头堡支持来迫使枢纽联盟也部署陆上部
  队,从而阻止他们集中全力去建立舰队。”“为了海上国家利益,要和充当陆上桥头堡的法国
  联合起来,并要力促使德国放弃参与枢纽地区政策的任何企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麦氏看到在德军与俄军的交战中,德军进攻到俄国的波罗的海东岸、
  乌克兰、亚速海一线。尽管德国在战争中已经失败,但普鲁士传统力量仍存在,俄国经过革
  命,德俄两国力量肯定会恢复,他们会一起或单独对海上诸国再次构成威胁。为此,他于1
  919年巴黎和会之时,发表其《民主的理想与实现》一文。在文中他用“陆心地带”代替
  “枢纽地区”,并且看到东欧的地缘政治上的重要作用,把他的世界地缘政治上“陆心说”
  归纳为三句名言:
  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陆心地带”;
  谁控制了“陆心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
  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
  世界岛是欧、亚、非三大陆,由于其相连成一体,故称为世界岛。东欧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长期处于中欧大国和俄罗斯影响下。巴黎和会根据民族原则分别成立了新国家,使其成为阻
  止两边国家实现其地缘政治趋势的关键。
  在第二次大战中,东欧并未能发挥其阻止作用,德国的失败、苏联的胜利,苏联不仅控制了
  东欧,甚至驻军于东德,其形势,按麦氏的陆心说来看,是极其优越。但是,冷战形势下的
  美苏对立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以苏联解体而使冷战时期的两极对立格局结束。看来,地缘
  政治的地理条件毫无问题是世界政局中的重要条件,它还受其他条件所制约,否则,地理条
  件就会成为环境决定论的宿命哲学。
  麦金德的“陆心说”在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方面是一项进展。首先,他打破长期海权思想,把
  陆权思想提高到全球战略的高度。这一点在两次大战中,都可以看到陆权的重要性。其次,
  他是从全球宏观角度来观察地理条件的特点,先是注意枢纽地区,然后推向内新月形地区、
  外新形地区,同时注意其相互在全球战略上的关系与联系。第三,是从过去历史的背景上,
  抓着枢纽地区与外国地区的关系。这种大的历史观是与全球宏观的地理观相结合形成的时空
  全球战略。这种地缘政治上的全球时空思想是麦金德的伟大贡献。第四,草原民族在历史上
  的优越地位在于其机动性,麦氏注意到当时铁路出现会给枢纽地区带来新的机动性。这反映
  到他对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会给地缘政治带来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应看到麦氏的分析、结论与对策都是围绕大英帝国的衰落形势下,为挽救其失
  落趋势,大声疾呼要英国注意德、俄两国的发展对英国的致命威胁。因此,可以说,该学说
  是有鲜明的时代性。正是麦氏的这一地缘政治思想产生于世纪之交的那个时代,其三句名言
  中也反映了当时地理环境决定论流行思想的烙印。

求教地缘战略研究的经典著作【除过哈利麦金德,布热津斯基的】

本人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的大一学生,自幼便对历史,政治,地理尤其是地缘政治学说极为感兴趣,本人不才,希望有有识之士为襄助鄙人。本人不胜感激
《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作者:方永刚 唐复全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新地缘战略丛书: 危险游戏--新地缘军事》
作者:赵鲁杰、李洪烈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地缘战略》
作者:刘清才等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

《中国东北亚地缘战略研究》
作者:刘雪莲 许琳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地缘战略与中国安全环境的塑造》
作者:蒲宁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美国未来二十年的对外战略》
作者:(美)哈罗德.布朗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本文标题: 中国有哪些地缘战略大师以及哪些主流地缘战略观点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770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跑步减肥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李鸿章访问美国看到摩天大楼是什么感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