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是否要改写关于三皇五帝的叙事体系

发布时间: 2022-08-12 19:01:2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7

一些历史研究和考古,把中华文明源头定在中国,是什么原因?当今世界人口和历史上的遗址规模能够与南亚次大陆相当的只有中国,中国公元前...

良渚遗址是否要改写关于三皇五帝的叙事体系

一些历史研究和考古,把中华文明源头定在中国,是什么原因?

当今世界人口和历史上的遗址规模能够与南亚次大陆相当的只有中国,中国公元前2600年的良渚古城面积达惊人的631万平米。现在很多人对中国传说时代即三皇五帝夏的历史总是半信半疑或干脆无视。实际上,根据目前考古发现,从中国传说时代的遗址城址的数量、规模、内



涵、分布、相互关系等看,比如良渚古城、石家河古城、石峁古城、陶寺古城、两城镇古城、宝墩古城、王城岗古城、古城寨古城、瓦店古城、新砦古城等,考古发现远比文献记载更为丰富多彩、璀璨辉煌。相当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传说时代的事迹太过渺小、苍白、乏味。这,


是无可争议的、铁铮铮的事实。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三皇五帝及夏朝存在不存在的问题,而是以什么样形式存在,以及如何把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对应起来并把它丰富生动起来的问题。如果根据2300BC左右世界考古发现的聚落遗址的数量、规模、社会结构复杂化水平来绘制一张欧亚大陆史前文明景象图,,那么,一定是从东往西逐渐降低的。欧洲文明是站在中华文明



以及由中华文明催生并发扬光大的近代文明、阿拉伯文明这三大文明的肩膀上而崛起的。中华文明源头定在中国比如,工业革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这个质变的过程是由三个文明汇聚地欧洲来完成的。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千年之久,并且在历史长河中没有因为战乱而终止。因此具有实证性。并且随着大量的文物的出土,进一步的确凿了这一论证。

从现在开始向前推进100多年,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院有一个叫Lack Polly的年轻人。他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并且自己进行了研究。 1894年,他出版了书籍《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该书描述:公元前2282年,两个流域的纳克亨特国王率领巴克人越过昆仑山到达中国西北黄河上游。战后,中国历史的基础终于奠定。拉克波利说国王是轩辕,所谓的巴克族音译意味人民。这样中华民族是在中国土地上的外国人,中华文明是巴比伦文明的复制品。

这种“研究”的论点现在大多数人只把他当成玩笑,但在当时却被认为是“说西方话”的真正学术成就并在世界上声名远扬。日本人如获至宝,并在《支那文明史》里写下了它。当时中国的每个人,例如刘世培、宋教仁,都支持这种观点。

1938年《良渚》的付印问世,与此同时做为发现他的人施昕也因此而出名。施昕在1936年11月3日在一个干涸的池子底下,发现了鸡片黑色有光泽的陶片,经过研究表明这是良渚文明的遗迹。经过半年的时间,一本名为《良渚》的报告副题为《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初步报告》问世。由于战乱中间缺失了很多资料,但是报告一经发表就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作者病逝著作而停止。

1973年江苏省草鞋山遗址发掘,第一次在良渚文化墓室中出土玉璧等礼器。将长时间被视为周汉古玉的良渚玉器放到了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标志。这一发现标志着在良渚文化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礼制文化,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就已经是文明社会。在2021年7月6日中国的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认证。

因为中国古代是一个文明古国。创造了很多不可替代的古物,而现在发现了那些其实在我国的历史上是有记载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明本来就是来自于我们中国的,所以这样说,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所以把中华文化定在中国。

良渚的良渚文化发展

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宁绍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是江南最具特色的一个文化系列。在钱塘江南岸浙江宁绍地区有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遗存。在钱塘江北岸的杭嘉湖地区有马家浜文化遗存分布。已发掘的典型遗址有嘉兴马家浜、吴县草鞋山等。马家浜文化的存在年代在距今七千至六千年左右,随后发展成崧泽文化(公元前3900年-前3300年)。崧泽文化在距今5300年时发展成良渚文化。
2007年,在面积为30多平方公里的良渚遗址群内发现一座面积为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存在年代在良渚文化晚期,其废弃年代已经明确公布,是公元前2300年;其始筑年代还没有正式作官方宣布,但已经有了眉目:2009年10月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的新中国考古60周年献礼展上,对良渚古城的存在年代的说明词是“公元前2400年”,对从良渚古城内的反山墓地12号大墓出土的“琮王”(参见下图)的年代,则介绍为“公元前2600年”。2021年3月19日新华网记者冯源发的电讯稿称:“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还与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合作,对从良渚古城叠压城墙中发掘出的一系列样本进行碳14测年。十几组数据显示,良渚古城城墙的年代大致在距今4300年至4500年之间。”2021年3月23日浙江文化信息网发表的《良渚古城考古的新进展》一文称:“通过对四面城壕出土陶片的初步整理,我们可以看出各地点出土陶器的特征基本一致,属于良渚文化晚期。以鼎、豆、圈足盘、实足鬶、袋足鬶、宽把杯、罐、大口缸等为主要陶器组合,大致可以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按照以往的田野考古实践经验,陶器的一期相当于绝对年代100年,两期相当于200年。从已公布的古城废弃年代2300 BC往上推200年就是2500 BC,这与新华网电讯报道的良渚古城墙测年数据吻合。或依照文中公布的考古事实,即陶片的年代都在良渚文化晚期,而学术界对“良渚文化晚期”存在共识:其所当的绝对年代是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综上所述,良渚古城的绝对年代上限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但已经倾向于是公元前2600年或公元前2500年。
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在良渚遗址中出土的物件和人骨,经分子鉴定确认,良渚人是骆越后裔。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亦有人认为,良渚古城的主人就是三皇五帝时代的三皇。

哪座古城池的挖掘让不承认中国历史的外国专家闭嘴了?

众所周知,世界上曾经有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除了中国文化传承至今,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都早已消亡了。

其中,古巴比伦在公元前五三八年被波斯灭亡,古埃及先后被罗马、阿拉伯人征服、后又被土耳其人、英国人占领,古印度也和古埃及一样,先被雅利安人征服,后被蒙古人征服,之后又曾一度成为英国人的领地,只是后来在他们 “非暴力不合作”的运动下,才迫使英国放弃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尽管在历史上,中国也曾遭到异族入侵以及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但是,从始至终,代表中国主体的民 族和主体语言并没有发生变化,文明的根基也一直都在,所以,中国成了唯一没有灭亡并屹立至今的文明古国。

而对于中国文化一直没有失去传承的现象,很多外国人都表示无法理解,尤其是当告诉他们,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时候,他们大部分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甚至充满疑问,而外国历史学家则更直接,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五千年历史。

起初,这些外国专家只承认中国有两千年历史,但是“殷墟”的发现,让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也只承认中国有三千年历史而不是五千年,按照他们的标准,只有拿到实物佐证才能算数,而夏朝至今没有出土过实物,只是在史书上有记载,因此不能作数。

在外国专家的眼里,中国的夏朝乃至三皇五帝都只能算是传说史,而不能作为正史来看待,关于这一点,甚至很多国内专家也多有附和,然而,有一点让人很难理解的是,很多西方专家却又拿着《荷马史诗》当历史来解读。

不过,随着一九三六年一处文化遗址的发现,则直接让很多不认同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外国专家以及国内专家闭嘴了,首先发现这个遗址的是一个叫施昕更的浙江小伙子,他不但从小聪明过人,还是一个考古爱好者,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才发现了这个意义重大的遗址。

那么这个遗址到底是什么遗址呢?可能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没错,它就是良渚文化遗址,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施昕更意识到,自己的家乡良渚很有可能存在着一个古遗址,后来在西湖博物馆馆长董聿茂支持下,施昕更率领团队在良渚当地进行了三次考古挖掘工作。

在挖掘工作的过程中,大量的石器、陶片、陶器等实物资料被发现,这些发现,从科学的角度上,确认了良渚一带确实存在着远古文化遗存,据此,施昕更写了一篇题为《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的书。

然而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良渚》一书费尽周折才得以勉强出版,而更让人痛惜的是,就在施昕更打算继续对良渚遗址进行深入挖掘的时候,不幸患上猩红热去世,但是,他对发现良渚文化遗址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后来,随着国家对良渚文化遗址的进一步挖掘,一个墓葬群被发现了,里面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这些玉器包含有璧、琮、玉镯、柱形、冠形器等多种器型,陶器也是相当的细致,同时上面雕刻或者绘制了很多符号以及极为抽象的图案。

尤其是有一种被叫做玉琮的玉器,在《周礼》中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它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而发现玉琮的所在地区,根据考古表明,这里曾经是一座古城池,经过科学鉴定,这座古城池的历史距今足有五千三百年——四千五百年之久,时间比夏朝还要早。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座古城池可不是一般的部落,它不但四面有城墙,还有非常完善的水利设施,而随着良渚文化遗址不断被挖掘,又相继发现了很多的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等实物资料,它们的制作工艺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以上这些证据都足以说明,当时在良渚这个地方已经具有很高的文明了,虽然很多外国专家认为没有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文字,依然对中国五千年历史不认同,但是,在诸多铁证之下,他们的声音已经越来越无力了。

关于三皇五帝的故事

越详细越好

1、伏羲

传说伏羲因为制造八卦,人奉之为天神,尊其为八卦祖师。远古时代,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天气会变化,日月会运转,人会生老病死,所有这些现象,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们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都问伏羲,伏羲解答不了时,感到很茫然,人们为此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伏羲经常环顾四方,揣摩着日月经天,斗转星移,猜想着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变化规律。他看到中原一带蓍草茂密,开始用蓍草为人们卜筮。

有一天,伏羲在蔡河里捕鱼,捉到一只白龟,他赶快挖了一个大水池,把白龟养了起来。一天,伏羲正在往白龟池里放食物,有人跑来说蔡河里出了怪物。他来到蔡河边一看,只见那怪物说龙不像龙,说马不像马,在水面上走来走去,如履平地。

伏羲走近水边,那怪物竟然来到伏羲面前,老老实实地站那儿一动不动。伏羲仔细审视,见那怪物背上长有花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薅一节蓍草梗,在一片大树叶上照着龙马背上的花纹画下来。

他刚画完,龙马大叫一声腾空而起,转眼不见了。大家围住伏羲问∶“这是个啥怪物呀?”伏羲说:“它像龙又像马,就叫它龙马吧。”

伏羲拿着那片树叶,琢磨上面的花纹,怎么也解不开其中的奥妙。这天他坐在白龟池边思考,忽听池水哗哗作响,定睛一看,白龟从水底游到他面前,两眼亮晶晶地看着他,接着向他点了三下头,脑袋往肚里一缩,卧在水边不动了。

他面对白龟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渐渐地,他发现白龟盖上的花纹中间五块,周围八块,外圈儿十二块,最外圈儿二十四块,顿时心里亮堂了,悟出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惟一阴一阳而已。伏羲画出了八种不同图案即八卦图。

2、女娲

女娲为创世神,但创造既包括自然界的创造,也包括人类的创造,因而女娲又是造人之神。根据传说,某一天,她经过黄河的河畔,想起开天开辟以来,创造了山川湖海、飞禽走兽,改变原本一遍寂静的世界。但是,女娲总觉得这世界还是缺了点甚么,但又一时想不起是些甚么。

当她低头沉思,看到黄河河水里自己的倒影时,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还缺少了像自己这样的“人”。于是,女娲就参照自己的外貌用黄河的泥土捏制了泥人,再施加神力,泥人便变成了人类。

3、黄帝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蚩尤有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

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

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

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

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

4、炎帝 

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

炎帝还是中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

炎帝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华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与文明。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

5、少昊

少昊见百鸟之国到处呈现繁荣向上的景象,十分欣慰。他请来年幼的侄儿颛顼帮助料理朝政。颛顼不负众望,干得很出色,深得叔父的赏识。少昊见侄子非常辛苦,就教颛顼弹琴。

少昊时期,是华夏凤文化的繁荣时期,现江姓等有少昊血缘的族裔的姓氏图腾里仍带有凤鸟或燕子图案。从少昊起到嬴、江得姓始祖元仲一直是华夏族主干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少昊族从大昊伏羲氏族发展而来,是东夷势力的代表。到黄帝时期,炎帝族和黄帝族融合,产生了早期的华夏族。

夏启破坏禅让制后,引起了东夷部落与夏王朝的对抗。

到夏后期,东夷之商族在首领汤的带领下,重新入主中原,华夏两大集团加快了融合的速度,但到纣王时期,欲完全吞并东夷,又引起对抗,西部的周族趁机占领商族中心而取代了商。

周武王立周后,周公旦与太公先后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周征东夷战争,东夷势力范围被大大压缩,直到春秋末期,东夷完全融入了华夏族。华夏凤文化先于龙文化存在和发展,在凤文化的基础上诞生和发展了龙文化,凤文化和龙文化是华夏族两大文化支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皇五帝

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他们的故事如下:

1、燧人氏——钻木取火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
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
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
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
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
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
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
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
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
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
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2、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及传说中八卦也是他发明的。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光用
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
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
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
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x
ī,疱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3、神农尝百草(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有一天,神农在采集奇花野草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休息。一阵风过,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鲜香气,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叶子冉冉落下,这叶子绿油油的,心中好奇,遂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律,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花果而归。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二是说天神所赐,神农发现。当时神农氏给人治病,不但需要亲自爬山越蛤采集草药,而且还要对这些草药进行熬煎试服,以亲身体会、鉴别药剂的性能。有一天,神农氏采来了一大包草药,把它们按已知的性能分成几堆,就在大树底下架起铁锅,放入溪水,生火煮水。当水烧开时,神农打开锅盖,转身去取草药时,忽见有几片树叶飘落在锅中,当即又闻到一股清香从锅中发出,神农好奇地走近细看,只见有几片叶子飘浮水面,水中汤色渐呈黄绿,并有清香随着蒸汽上升而缓缓散发。他用碗舀了点汁水喝,只觉昧带苦涩,清香扑鼻,喝后回味香醇甘甜,而且嘴不渴了,人不累了,头脑也更清醒了,不觉大喜。于是从锅中捞起叶子细加观察,似乎锅边没有此树,心想:“一定是天神念我年迈心善。采药治病之苦,赐我玉叶以济众生”。自此,一边继续研究这种叶子的药效,一边涉足群山寻找此种树叶。一天,神农终于在不远的山幼里发现了几棵野生大茶树,其叶子和落入锅中的叶片一模一样,熬煮汁水黄绿,饮之其味也同,神农大喜,遂定名为“茶”,并取其叶熬煎试服,发现确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因此在百草之外,被认为是一种养生之妙药。据说,当年神农发现的这种“茶”,就是今天被人们称作茶的树叶。

4、黄帝战蚩尤

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黄帝是传说中最
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
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
鹿、怀来一带),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定居下来。
跟黄帝同时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姜水附近。据说跟黄帝族
是近亲。炎帝族渐渐衰落,而黄帝族正在兴盛起来。
这时候,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音chīyōu),十分强悍。传说蚩尤有八十
一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石,凶猛无比。他们还制造刀戟弓弩
各种各样的兵器,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
败涂地。炎帝没法子,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害,就联合
各部落,准备人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
关于这次大战,有许多神话式的传说。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音pí)、貔(音
pí)、貅(音xiū)、貙(音chū)、虎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
来助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蚩尤的兵士虽然
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使黄帝的兵
士无法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天女帮助,驱散了风
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终于把蚩尤打败了。也有一种传说,说是蚩尤用妖
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用“指南车”来指引,带领兵士,依着
蚩尤逃跑的方向追击,结果把蚩尤捉住杀了。这些神话反映这场战争是非常激烈的。
各部落看到黄帝打败了蚩尤,都挺高兴。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拥护。但是,炎帝族和
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地方打了一仗,炎帝失败。从此,
黄帝成了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许多发明创造,像造宫室、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
这些当然不会是一个人发明的,但是后来的人都把它记在黄帝帐上了。
传说黄帝有个妻子名叫缧(音léi)祖,亲自参加劳动。本来,蚕只有野生的,人们
还不知道蚕的用处,缧祖教妇女养蚕、缫丝、织帛。打那时候起,就有了丝和帛了。
黄帝还有一个史官仓颉(音cāngjié),创制过古代文字。我们没有见到过那个
时期的文字,也没法查考了。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
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
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后代的人还在现在陕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造了
一座“黄帝陵”。

5、与颛顼有关的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的事情。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的: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己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过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儿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象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6、帝喾

帝喾的故事很少,传说帝喾从十五岁起开始辅佐颛顼,即位那年已经三十多岁,帝喾为人大公无私,能明察秋毫。他在位的时候能严格要求自己i,所以天下人都很信服他。帝喾在为七十年,到一百零五岁那年去世。

7、尧舜让位的故事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
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
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讙兜(音huāu
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
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
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
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
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
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
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
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
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
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
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
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
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
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
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
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
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其实,在氏族公社
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
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友情提供其他神化故事

开天辟地的神话

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氏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
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他们的故事如下:

1、燧人氏——钻木取火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
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
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
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
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
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
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
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
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
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
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2、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及传说中八卦也是他发明的。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光用
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
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
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
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x
ī,疱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3、神农尝百草(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有一天,神农在采集奇花野草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休息。一阵风过,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鲜香气,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叶子冉冉落下,这叶子绿油油的,心中好奇,遂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律,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花果而归。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二是说天神所赐,神农发现。当时神农氏给人治病,不但需要亲自爬山越蛤采集草药,而且还要对这些草药进行熬煎试服,以亲身体会、鉴别药剂的性能。有一天,神农氏采来了一大包草药,把它们按已知的性能分成几堆,就在大树底下架起铁锅,放入溪水,生火煮水。当水烧开时,神农打开锅盖,转身去取草药时,忽见有几片树叶飘落在锅中,当即又闻到一股清香从锅中发出,神农好奇地走近细看,只见有几片叶子飘浮水面,水中汤色渐呈黄绿,并有清香随着蒸汽上升而缓缓散发。他用碗舀了点汁水喝,只觉昧带苦涩,清香扑鼻,喝后回味香醇甘甜,而且嘴不渴了,人不累了,头脑也更清醒了,不觉大喜。于是从锅中捞起叶子细加观察,似乎锅边没有此树,心想:“一定是天神念我年迈心善。采药治病之苦,赐我玉叶以济众生”。自此,一边继续研究这种叶子的药效,一边涉足群山寻找此种树叶。一天,神农终于在不远的山幼里发现了几棵野生大茶树,其叶子和落入锅中的叶片一模一样,熬煮汁水黄绿,饮之其味也同,神农大喜,遂定名为“茶”,并取其叶熬煎试服,发现确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因此在百草之外,被认为是一种养生之妙药。据说,当年神农发现的这种“茶”,就是今天被人们称作茶的树叶。

4、黄帝战蚩尤

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黄帝是传说中最
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
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
鹿、怀来一带),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定居下来。
跟黄帝同时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姜水附近。据说跟黄帝族
是近亲。炎帝族渐渐衰落,而黄帝族正在兴盛起来。
这时候,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音chīyōu),十分强悍。传说蚩尤有八十
一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石,凶猛无比。他们还制造刀戟弓弩
各种各样的兵器,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
败涂地。炎帝没法子,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害,就联合
各部落,准备人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
关于这次大战,有许多神话式的传说。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音pí)、貔(音
pí)、貅(音xiū)、貙(音chū)、虎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
来助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蚩尤的兵士虽然
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使黄帝的兵
士无法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天女帮助,驱散了风
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终于把蚩尤打败了。也有一种传说,说是蚩尤用妖
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用“指南车”来指引,带领兵士,依着
蚩尤逃跑的方向追击,结果把蚩尤捉住杀了。这些神话反映这场战争是非常激烈的。
各部落看到黄帝打败了蚩尤,都挺高兴。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拥护。但是,炎帝族和
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地方打了一仗,炎帝失败。从此,
黄帝成了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许多发明创造,像造宫室、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
这些当然不会是一个人发明的,但是后来的人都把它记在黄帝帐上了。
传说黄帝有个妻子名叫缧(音léi)祖,亲自参加劳动。本来,蚕只有野生的,人们
还不知道蚕的用处,缧祖教妇女养蚕、缫丝、织帛。打那时候起,就有了丝和帛了。
黄帝还有一个史官仓颉(音cāngjié),创制过古代文字。我们没有见到过那个
时期的文字,也没法查考了。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
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
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后代的人还在现在陕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造了
一座“黄帝陵”。

5、与颛顼有关的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的事情。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的: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己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过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儿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象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6、帝喾

帝喾的故事很少,传说帝喾从十五岁起开始辅佐颛顼,即位那年已经三十多岁,帝喾为人大公无私,能明察秋毫。他在位的时候能严格要求自己i,所以天下人都很信服他。帝喾在为七十年,到一百零五岁那年去世。

7、尧舜让位的故事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
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
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讙兜(音huāu
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
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
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
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
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
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
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
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
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
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
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
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
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
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
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
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
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其实,在氏族公社
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
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他们的故事如下:

1、燧人氏——钻木取火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
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
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
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
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
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
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
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
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
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
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2、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及传说中八卦也是他发明的。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光用
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
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
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
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x
ī,疱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3、神农尝百草(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有一天,神农在采集奇花野草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休息。一阵风过,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鲜香气,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叶子冉冉落下,这叶子绿油油的,心中好奇,遂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律,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花果而归。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二是说天神所赐,神农发现。当时神农氏给人治病,不但需要亲自爬山越蛤采集草药,而且还要对这些草药进行熬煎试服,以亲身体会、鉴别药剂的性能。有一天,神农氏采来了一大包草药,把它们按已知的性能分成几堆,就在大树底下架起铁锅,放入溪水,生火煮水。当水烧开时,神农打开锅盖,转身去取草药时,忽见有几片树叶飘落在锅中,当即又闻到一股清香从锅中发出,神农好奇地走近细看,只见有几片叶子飘浮水面,水中汤色渐呈黄绿,并有清香随着蒸汽上升而缓缓散发。他用碗舀了点汁水喝,只觉昧带苦涩,清香扑鼻,喝后回味香醇甘甜,而且嘴不渴了,人不累了,头脑也更清醒了,不觉大喜。于是从锅中捞起叶子细加观察,似乎锅边没有此树,心想:“一定是天神念我年迈心善。采药治病之苦,赐我玉叶以济众生”。自此,一边继续研究这种叶子的药效,一边涉足群山寻找此种树叶。一天,神农终于在不远的山幼里发现了几棵野生大茶树,其叶子和落入锅中的叶片一模一样,熬煮汁水黄绿,饮之其味也同,神农大喜,遂定名为“茶”,并取其叶熬煎试服,发现确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因此在百草之外,被认为是一种养生之妙药。据说,当年神农发现的这种“茶”,就是今天被人们称作茶的树叶。

4、黄帝战蚩尤

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黄帝是传说中最
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
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
鹿、怀来一带),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定居下来。
跟黄帝同时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姜水附近。据说跟黄帝族
是近亲。炎帝族渐渐衰落,而黄帝族正在兴盛起来。
这时候,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音chīyōu),十分强悍。传说蚩尤有八十
一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石,凶猛无比。他们还制造刀戟弓弩
各种各样的兵器,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
败涂地。炎帝没法子,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害,就联合
各部落,准备人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
关于这次大战,有许多神话式的传说。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音pí)、貔(音
pí)、貅(音xiū)、貙(音chū)、虎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
来助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蚩尤的兵士虽然
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使黄帝的兵
士无法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天女帮助,驱散了风
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终于把蚩尤打败了。也有一种传说,说是蚩尤用妖
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用“指南车”来指引,带领兵士,依着
蚩尤逃跑的方向追击,结果把蚩尤捉住杀了。这些神话反映这场战争是非常激烈的。
各部落看到黄帝打败了蚩尤,都挺高兴。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拥护。但是,炎帝族和
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地方打了一仗,炎帝失败。从此,
黄帝成了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许多发明创造,像造宫室、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
这些当然不会是一个人发明的,但是后来的人都把它记在黄帝帐上了。
传说黄帝有个妻子名叫缧(音léi)祖,亲自参加劳动。本来,蚕只有野生的,人们
还不知道蚕的用处,缧祖教妇女养蚕、缫丝、织帛。打那时候起,就有了丝和帛了。
黄帝还有一个史官仓颉(音cāngjié),创制过古代文字。我们没有见到过那个
时期的文字,也没法查考了。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
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
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后代的人还在现在陕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造了
一座“黄帝陵”。

5、与颛顼有关的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的事情。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的: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己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过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儿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象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6、帝喾

帝喾的故事很少,传说帝喾从十五岁起开始辅佐颛顼,即位那年已经三十多岁,帝喾为人大公无私,能明察秋毫。他在位的时候能严格要求自己i,所以天下人都很信服他。帝喾在为七十年,到一百零五岁那年去世。

7、尧舜让位的故事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
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
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讙兜(音huāu
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
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
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
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
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
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
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
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
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
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
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
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
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
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
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
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
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其实,在氏族公社
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
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友情提供其他神化故事

开天辟地的神话

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氏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
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他们的故事如下:

1、燧人氏——钻木取火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
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
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
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
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
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
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
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
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
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
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2、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及传说中八卦也是他发明的。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光用
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
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
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
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x
ī,疱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3、神农尝百草(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有一天,神农在采集奇花野草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休息。一阵风过,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鲜香气,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叶子冉冉落下,这叶子绿油油的,心中好奇,遂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律,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花果而归。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二是说天神所赐,神农发现。当时神农氏给人治病,不但需要亲自爬山越蛤采集草药,而且还要对这些草药进行熬煎试服,以亲身体会、鉴别药剂的性能。有一天,神农氏采来了一大包草药,把它们按已知的性能分成几堆,就在大树底下架起铁锅,放入溪水,生火煮水。当水烧开时,神农打开锅盖,转身去取草药时,忽见有几片树叶飘落在锅中,当即又闻到一股清香从锅中发出,神农好奇地走近细看,只见有几片叶子飘浮水面,水中汤色渐呈黄绿,并有清香随着蒸汽上升而缓缓散发。他用碗舀了点汁水喝,只觉昧带苦涩,清香扑鼻,喝后回味香醇甘甜,而且嘴不渴了,人不累了,头脑也更清醒了,不觉大喜。于是从锅中捞起叶子细加观察,似乎锅边没有此树,心想:“一定是天神念我年迈心善。采药治病之苦,赐我玉叶以济众生”。自此,一边继续研究这种叶子的药效,一边涉足群山寻找此种树叶。一天,神农终于在不远的山幼里发现了几棵野生大茶树,其叶子和落入锅中的叶片一模一样,熬煮汁水黄绿,饮之其味也同,神农大喜,遂定名为“茶”,并取其叶熬煎试服,发现确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因此在百草之外,被认为是一种养生之妙药。据说,当年神农发现的这种“茶”,就是今天被人们称作茶的树叶。

4、黄帝战蚩尤

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黄帝是传说中最
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
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
鹿、怀来一带),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定居下来。
跟黄帝同时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姜水附近。据说跟黄帝族
是近亲。炎帝族渐渐衰落,而黄帝族正在兴盛起来。
这时候,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音chīyōu),十分强悍。传说蚩尤有八十
一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石,凶猛无比。他们还制造刀戟弓弩
各种各样的兵器,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
败涂地。炎帝没法子,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害,就联合
各部落,准备人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
关于这次大战,有许多神话式的传说。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音pí)、貔(音
pí)、貅(音xiū)、貙(音chū)、虎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
来助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蚩尤的兵士虽然
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使黄帝的兵
士无法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天女帮助,驱散了风
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终于把蚩尤打败了。也有一种传说,说是蚩尤用妖
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用“指南车”来指引,带领兵士,依着
蚩尤逃跑的方向追击,结果把蚩尤捉住杀了。这些神话反映这场战争是非常激烈的。
各部落看到黄帝打败了蚩尤,都挺高兴。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拥护。但是,炎帝族和
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地方打了一仗,炎帝失败。从此,
黄帝成了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许多发明创造,像造宫室、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
这些当然不会是一个人发明的,但是后来的人都把它记在黄帝帐上了。
传说黄帝有个妻子名叫缧(音léi)祖,亲自参加劳动。本来,蚕只有野生的,人们
还不知道蚕的用处,缧祖教妇女养蚕、缫丝、织帛。打那时候起,就有了丝和帛了。
黄帝还有一个史官仓颉(音cāngjié),创制过古代文字。我们没有见到过那个
时期的文字,也没法查考了。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
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
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后代的人还在现在陕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造了
一座“黄帝陵”。

5、与颛顼有关的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的事情。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的: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己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过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儿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象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6、帝喾

帝喾的故事很少,传说帝喾从十五岁起开始辅佐颛顼,即位那年已经三十多岁,帝喾为人大公无私,能明察秋毫。他在位的时候能严格要求自己i,所以天下人都很信服他。帝喾在为七十年,到一百零五岁那年去世。

7、尧舜让位的故事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
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
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讙兜(音huāu
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
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
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
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
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
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
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
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
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
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
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
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
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
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
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
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
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其实,在氏族公社
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
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本文标题: 良渚遗址是否要改写关于三皇五帝的叙事体系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167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新租的房子外边发现了一个类似动物的巢穴,不知道是什么。加尔撒哈拉王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