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的作用是什么?“仁义礼乐”是儒家之道,政治对儒道的汲取是为了建立有序社会,实现专制统治。所以后人说: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
孔庙的作用是什么?
“仁义礼乐”是儒家之道,政治对儒道的汲取是为了建立有序社会,实现专制统治。所以后人说:
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
由此可以看出,孔庙祭祀孔子,其主要目的就是推崇他所创立的思想学说。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曲阜孔庙及后来在各地建立的孔庙,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功不可没。
据文献记载,古代在封建国家政令的要求下,无论是中原内地,还是边陲地区,都曾设有孔庙。
后人有记载:
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
例如辽时的上京、中京、西京都设有国子监,其旁建有孔子庙,按时祭祀先圣先师。其下各州、县学也都有孔子庙。金朝沿袭辽制,除上京国子监有孔子庙而外,州县也建有庙学。
封建王朝的重视,使孔庙遍布各地。在边陲云南,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后,于1278年在昆明建孔子庙。此后,大理、建水、通海、石屏等地也纷纷建立孔庙并使之制度化。
到清末时,云南全省除个别极边远的地方外,差不多所有州县都有孔庙了。这些孔庙的建立,大大改善了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
孔庙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各个地区广设孔庙上,还表现在各个民族对孔庙的态度上。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而非仅被汉族所垄断,这从孔庙建筑者的族别上很容易看出来。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是史载最早在曲阜以外的城镇修建“先圣庙”祭祀孔子的皇帝。
女真族在进入中原、建立金朝后,代代皇帝尊孔祀孔,修建孔庙,如山西平遥文庙仍保留有金朝建筑的格局。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不仅在大都修建孔子庙,奠定了北京孔庙的规格,还将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为历代帝王封赠孔子的最高谥号。
清王朝的满族统治者则在建立清朝而未入主中原之前已奉行祭孔大典,并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孔庙。
中华56个民族共奉孔子为“先圣先师”,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各民族的不断统一。
同时,儒家文化规范了中华民族各阶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成为一种理念,是促进中华各民族加强团结携手并进的精神纽带。
孔庙还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孔庙见证了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在各地孔庙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丰富的遗存和资料。
通过对有关孔庙历史的研究,可以了解孔庙建筑与祭孔活动的兴衰,透视我国封建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对儒家乃至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变进行深入的探讨。
文庙的影响
浏阳文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精巧、布局完美、保存完整,在江南享有盛名,加上后山和奎文阁(历史上这都是文庙的附属部分),其规模更是国内少见。 浏阳文庙的祭孔古乐曾独步海内,闻名天下。浏阳古乐是清代道光年间浏阳乐律学家邱之稑大胆冲破几千年来“非天子不议礼、不作乐”的禁忌、修正康熙皇帝所作《律吕正义》的乐律缺陷,在发掘整理古代“韶乐”的基础上创制而成,是古代“韶乐”的完美再现,被我国著名音乐家杨荫浏教授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乐律动听、舞姿优美、气势非凡,是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的体现,文化底蕴深厚,连曲阜文庙也曾前来学习。曾国藩曾赠予浏阳文庙“雅淡和平”、“精深正乐”两块匾额,历史上有“国乐古礼在浏阳”之盛誉。
浏阳文庙亦是具有重要革命纪念意义的地方。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革家、爱国志士谭嗣同曾在奎文阁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民间科技团体“新算学馆”。民国时,文庙辟为县立初级中学,革命前辈胡耀邦、杨勇李志民等同志先后在该校就读。1926年,中共浏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大成殿召开成立了以潘心源为首的浏阳县首届委员会。此外,浏阳县第一届农民协会、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也都在此召开。
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庙,至今却打不开正门,到底是什么原因?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什么是文庙,对于中国人来说,文庙也就是孔庙,南方的同学可能会稍微陌生些,北边的同学都不会太陌生,文庙又被称作夫子庙。文庙的作用是用来纪念和祭祀我国的孔子而建的祠庙建筑,在全国各地大约有有1600多座这样的庙宇。
我们再来确认下西北最大的文庙是哪一座,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庙宇就是在甘肃的武威,这里是当时最繁盛的祭祀的孔子的圣地。如今武威这个名字已经没有太多人记得了。后来有了丝绸之路后,它成了仅次于长安、苏杭的富饶之地。这样的繁华造就了武威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必然诞生地。
接着说一下武威文庙的概况,武威文庙建在明朝时期,后来又重新修扩了好多次,占地面积约三万多平方米,到今天差不多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比较有名气的就是“万仞宫墙”了,这就是原本武威文庙正门的位置。
最后,我们来看看为啥不开正门,传说文庙在建的时候就决定:在“万仞宫墙”的北面建一个不打开的正门,只开放“万仞宫墙”两边的小门,要是这里有人考上了状元,就能够打开正门,让状元从正门走到里面的状元桥那里,穿过门去祭拜孔子。
但是好久这里没有过状元,所以正门才一直没有办法打开,“万仞宫墙”也就一直竖在那里,直到现在曾经的正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一面“万仞宫墙”诉说着墙里墙外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文庙(也叫孔庙),都不会太陌生,这个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全国各地有1600多座,就连日本、越南、印尼、新加坡、美国等国家也分布着2000多座。在历代王朝更迭中,文庙又被称作夫子庙、先圣庙、至圣庙、先师庙等。
在这众多文庙中,有这么几个文庙最为有名:首先当然是中国最早、且至今规格最大的曲阜孔庙,它修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第二是首都北京挨着国子监的孔庙,它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另外还有几个区域影响力大的:比如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素有“六朝金粉”之称,为古代中国南方文化枢纽之地。再比如清代乾隆皇帝下旨兴建的现位于吉林的文庙,是清朝政府在东北建立的第一座孔庙,也是东北现存最大、建筑规模和等级最高的地方文庙。而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则在甘肃的武威,曾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是当时凉州文人墨客祭祀孔子的圣地。
如今武威这个名字并不响亮,但在叫“凉州”的古时,这里可是“河西都会、四凉古都”。后来丝绸之路的打通,也让它成了仅次于长安、苏杭的富饶之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代诗人王翰著名的《凉州词》,写的也是这里。所以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必然诞生在这里。
据《凉州卫修文庙暨儒学记》碑载: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年),后有多次重修扩建,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不过如今的武威文庙看上去很是低调,人很少,红墙黛瓦,很是清净。
文庙里通常都会供奉着“文昌帝君”,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文曲星”,掌管人间禄籍,古时想高中榜首,人们都会拜一拜他。小娘子来的时候正赶上文庙几个大殿在维修,包括非常有名的收藏了44块匾的文昌宫。不过这些对小娘子来说都不重要,我主要想来看看那面让人很是无奈的“万仞宫墙”。所谓的“万仞宫墙”就是上图牌坊和石桥后面的那一面红墙。
相传文庙设计建造的时候是这么打算的:在“万仞宫墙”北面有一处正门,但不开,只开放“万仞宫墙”两侧的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当这里有人高中状元后,就会打开正门,并打开“万仞宫墙”,让状元郎从正门走上泮池上的状元桥,穿过棂星门去祭拜孔子。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孔庙并不太奇怪。中国有1600多座庙宇来纪念和祭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即使在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也有2000多座寺庙。历代孔庙又称孔庙、咸胜庙、智胜庙、咸石庙。
在这些孔庙中,有几个最著名的:首先,当然是中国最早、最大的曲阜孔庙。它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第二座是孔庙,紧挨着中国首都北京的帝国理工学院。是元明清时期国家设立的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机构。
此外,还有几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地方:比如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孔庙,被称为“六朝金粉”,是中国古代南方的文化中心。例如,现在位于清代乾隆的吉林孔庙,是中国东北清政府建立的第一座孔庙,也是中国东北现存规模最大、规模最大的地方孔庙。西北地区最大、最完整的建筑是甘肃武威,曾被誉为“龙游学宫之巅”,当时是凉州学者、墨家祭祀孔子的圣地。
如今,武威的名字并不响亮,但在古代被称为“凉州”的时候,它是“河西的首都,也是凉州的四大古都”。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使它成为仅次于长安、苏州和杭州的富庶之地。”酒杯黑,想喝琵琶,赶快喝。”唐代诗人王汉的《凉州词》也在这里。因此,中国西北最大的孔庙就必须诞生在这里。
根据凉州魏秀孔庙和儒学的遗迹,武威孔庙建于明代第二至第四年(1433-1439)。此后又多次改扩建,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今天的武威孔庙看起来很低调,人少,红墙黑瓦,很干净。
长春文庙有怎样的意义与作用??
在吉林省长春市有一座有130多年历史的仿宫殿式古建筑群,它庄严清幽,文雅肃穆,就是长春文庙。
长春文庙始建于1872的清朝同治年间,寄托着长春人盼望学子多得功名、多出人才的夙愿,是学子们拜祭孔子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文庙最初由当地的乡绅朱琛捐资修建,后来到了光绪年间,由当时的长春知府杨同桂和知事赵鹏第主持过两次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形成了“门前古榆参天,花草满坛,泮池如新月,虹桥飞架其上”的动人景象。
长春文庙是一座由殿堂和门庑围合而成的三进院式仿古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泮池、泮桥、棂星门、东西更衣厅、孔子家庙、孟庙、东西配殿、大成门、大成殿以及崇圣殿组成,整体布局严谨,错落有致。
泮池就是古代学宫前的水池,也称“泮水”。相传古代秀才祭孔需要趟着“泮池”里的水走过去。所以中了秀才称为“入泮”。“泮池”上架的单孔拱桥称为“泮桥”,相传古时科举中状元才有资格通过此桥,因此得名“状元桥”。
长春文庙不开正门,前面是一堵照壁式宫墙,进出则通过两侧的“礼门”和“义路”。传说过去有条规矩:一定要等当地有人中了状元,“金榜题名”之后,才能在此大开中门,笙箫鼓乐吹吹打打地迎接“蟾宫折桂”的佼佼者进庙参谒孔子,无人登科第,则不开“状元”门。长春文庙一直遵守着这个传统,100多年来从来都没有打开。
文庙的“棂星门”3个字为乾隆皇帝所书,因为传说孔子就是天上下凡的星宿,到人间施行教化的,所以文庙的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意为尊孔如同尊天的意思。
棂星门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3字。所谓“棂星”,就是古代传说中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子神化的象征。
文庙中矗立着闻名于世的孔子行教像,孔子的形象高大魁梧,身体略向前倾,充分体现着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我必对师恭的形态。
他憨实的面容饱经沧桑,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述说着周游列国的艰辛历程和实践自我的人生信念,似乎在劝导着人们美好的人生是以利人为本,利国为基,仁德为根,并且要坚持不懈,不畏艰险,以苦为荣,以教化大众为乐才能实现。
他宽大朴实的衣襟,象征着博爱的胸襟和宽广的胸怀,时刻提醒人们要胸怀宽广,不要自私自利。他的双脚牢牢驻足在坚实的中华大地上,提醒人们做人做事都要踏踏实实。
孔子行教像两侧是东、西更衣厅,原为祭祀者换祭祀服装和休息的地方,后来成为集中展现孔子周游列国时的故事和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东西配殿也叫东庑和西庑,供奉历代名儒和孔子的七十二弟子。
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双重飞檐、歇山式庑殿顶,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成殿高14.5米,完全采用榫铆的方式建成,上面的彩图是晚清时候的彩绘,和灰瓦顶相得益彰,古朴大方。
殿的正中供奉的就是至圣先师孔子像,横批的“万世师表”4个大字为清朝康熙皇帝所题写,“万世师表”的“师”字少了一笔,据说是康熙皇帝在题字的时候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敬故意隐去的。左右两边为乾隆皇帝题写的一副对联: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孔子像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十二章王服,脚踏云履,手持镇圭,一副天子礼制。孔子像西侧为“亚圣孟子”和“宗圣曾子”,东侧为“复圣颜子”和“述圣子思”。配以“编钟”,“编磬”这两种古代祭祀用的乐器。
大成殿后侧是祟圣殿,原为供奉孔子前四世祖先及孔子父亲叔梁纥、母亲颜征在的地方,后来在里面展示了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孔子圣迹图”。
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孔子生平的思想和功绩,是一部孔子形象的编年史,被喻为是我国的第一部连环图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