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盛唐时期的“两京制”

发布时间: 2022-07-20 05:01: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两京制”的设立呢?在中国历史上,古代大一统王朝实行两京制的有隋朝、唐朝和明朝。其中,隋唐的正式国都大部分时间都...

如何评价盛唐时期的“两京制”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两京制”的设立呢?

在中国历史上,古代大一统王朝实行“两京制”的有隋朝、唐朝和明朝。

其中,隋唐的正式国都大部分时间都是长安,而洛阳多数时候只是作为陪都存在,除了武周时期,当时为了有别于李唐,将洛阳改为正式国都。隋唐设立两京制的主要从经济条件,位置条件和关陇支持等方面综合考虑。

而明朝的南京本是朱元璋开国时,设立的国都,后来朱棣当政时,将国都迁至更为安全的北京,处于自己的势力内,而南京成了留都。

1.经济条件

当时的洛阳靠近更为富饶的关东地区,加上隋炀帝的大运河已经贯通南北,其经济条件上明显优于长安。

而关中在西汉中后期出现缺粮,已经无法养活众多人口,关中的经济条件很难支撑长安作为庞大的都城,而三门峡天险又是制约关东粮食进入关中地区的天然瓶颈。

如果设立长安和洛阳两个都城,人口得到分流,长安粮食供给也得到缓解。因此,“两京制”是隋、唐两朝天子为了都城粮食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2.位置条件

洛阳作为都城的不足恰恰在于周围地理条件不如长安险固,另外御外也稍显不足,曾在东汉和西晋时期对西域的统治总有鞭长莫及之感。

而长安作为首都,对广大关东地区控制力不够。秦国建立后,短短14年后而亡,也侧面证实了长安作为都城对关东地区控制不力。

在西汉,汉高祖想定都洛阳,后来在娄敬、张良的劝说下迁都长安,主要考虑到长安的地形优越,但同时把洛阳地区作为国家的核心地区来看待,河洛地区始终坚持不封王。后来发生的七国之乱洛阳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进一步凸现。

3.关陇支持

隋唐定都长安与关陇贵族的支持有关。魏孝武帝离开京师洛阳西逃,后依靠关陇贵族在长安延续二十年政权,而隋唐的开国先祖无一不是关陇贵族,隋唐的建立和关陇贵族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隋文帝时期,尽管关中屡次遭受灾年,文帝也时常带领百官及后宫东迁洛阳,在洛阳处理朝政,但他并没有迁都的打算,可见隋唐与关陇贵族关系之深。

4.安全考虑

明朝设立“两京制”,完全是朱棣出于抵御蒙古,远离反对他的建文帝的势力范围等安全考虑。

明朝的京城最初设在南京,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赶走了建文皇帝朱允炆,自己即位之后,为了抵抗北方蒙古残余势力的需要,加上自己的势力就在北京,索性将都城迁往北京,造成了后来明朝天子守国门。

总之,隋唐实施两京制后,以长安为都城,有助于关陇贵族支持,有利于京城安全和御外,而以洛阳为陪都则有利于制内,缓解了长安粮食短缺。而明朝实施两京制,是出于安全方面考量。

实行两京制的唐朝,东都洛阳的地位,为何能超越国都长安呢?

唐代继承了隋代的制度,实行了两京制,所以洛阳在当时的地位就远远高于现在的上海。洛阳确实做过陪都,但那是高宗之前,玄宗之后的事情了。从唐高宗到唐玄宗,洛阳是毫无疑问的“两京”之一。不说古代,直到今天,西安人想从陆路往东去,最快捷最省力的方法依然是走洛阳,宁西铁路陕西段就是个神奇般的存在。

历史总是不忍细看,隋文帝总是被人记住他的文韬武略,却不知道隋文帝因为建都长安,两次充当了逃荒到洛阳的“难民首领”,没错,是官民同行蜂拥而至到洛阳。唐太宗,唐玄宗那么厉害的人物,依旧走上了隋文帝的老路子。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文化问题。在唐代朝堂之上,你要敢说长安方言,那妥妥是被嘲笑的对象,这是史书也是有记载的。而且唐代的《切韵》就明确了“中华音切,莫过东都”。

在西周、隋朝、唐朝,洛阳本身就是国都,如果不承认两京制,那么在西周初期周成王迁都成周洛邑开始,西安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陪都。隋朝隋炀帝迁都洛阳后,西安也成为隋朝的陪都。

唐高宗到唐玄宗时期,西安也是唐朝的陪都。因此,盛唐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唐朝的都城是洛阳,西安只是陪都,描写洛阳的唐诗多于描写长安的唐诗,就是这一历史事实的反映。

盛唐时期东都洛阳和长安并重,并无主副之分!陪都是西戎心虚给洛阳按的名头,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以及唐玄宗开元前中期洛阳地位甚至要高于长安,唐高宗显庆二年去东都执政直到去世,武则天更是把洛阳提到神都的地位,玄宗前中期大部分时间在洛阳执政。

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作为唐朝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一直重视洛阳的地位,洛阳为唐的东都,地位不低于长安。后来唐玄宗撤回西安后,没几年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开始走下坡路。

因为洛阳位于河南。是平原地区。而且交通便利,因此人口聚集,而且盛产牡丹花。所以能超越国都长安。
长安位居中国西北方,很难做到对南方的统治,洛阳地理位置好而且富饶,十分合适。
因为洛阳的地理位置更好,并且在当时有更多的商人去洛阳经商。所以说可以超过。
小编这样打嘴炮,有用吗?历史都写在书里面了,谁也改变不了。西安、洛阳作为都城是同时退出历史舞台的,由于之后每个朝代对西安、洛阳的定位重视程度不同,导致西安的知名度高于洛阳,反之亦然,面对现实吧。

介绍一下两京制

永乐都燕是明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两京制从此出
现.万明《明代两京制度的形成及其确立》(《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1期)
一文提出,在中国古代建都史上,两京制和多京制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而明
朝在建国之初迁都则属罕见.明代两京制度自形成至确立,经历了初创,变
化,确立三个时期,时达半个世纪.其间几经反复,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
究其根本原因,实在于南北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明代两京制的最终形成
与确立,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发展的根本需要.
综观十多年来,明代政治史研究确有成绩,发展快,开拓了不少新领域.
不足之处是,整体研究不够,显得有些零碎,对一代政治演进概貌以及各个
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形,还是不甚明确.至今缺乏一部容量较大,而又分析深
入的明代政治史,就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
同意楼上意见
补充
两京制的发端是很早的,汉时既有此说,两都赋,洛阳纸贵的典故既出于此,以后到宋亦有两京,有诗词为证:直把杭京做汴京.元更有大都,上都,中都,到清朝还是把西安作为陪都的,称为西京,民国也曾把重庆作为陪都.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盛唐时期的“两京制”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9047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想要了解希特勒应该看哪几本书如何有效缓解辣椒带来的灼痛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