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地势险要还有用吗固守肯定是不行了,现代战争各式武器完全可以打击任何位置的敌人。但是险要的地势对于敌人的侦测设备也是一种...
现代战争中地势险要还有用吗
地势险要很适合步兵小规模作战,一个拥有复杂的地势环境的地区是游击队的最爱,也是大规模正规军的梦魇。
现代战争里,在敌我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时候,天时地利自然会对战争有所帮助,就算是美国军队面对一个地形非常复杂,易守难攻的地方,完全不掌握制空权,它也没有办法强攻。
北朝鲜如果不是山区,而是一马平川的平原,那当年的战争更是难缠。
地形与地势对于战争的影响
在所有的军种中,陆军的历史最古老,人们对于战争的直观认识,也更多的源于陆战。
在决定陆战胜负的因素中,地形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局座”张召忠表示,在海军和空军眼中,地形是没有用的,但陆军必须重视,一个好的陆军指挥官就得有随时观察地形的本能。
推而广之,在陆地上战斗需要用好地形,在陆地上施展战略,就得用好更高层次的“地形”,也就是地理和地缘政治。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统帅和战略家,无不是熟知地理和地缘政治的高手。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诸葛亮恐怕是公认的第一完人和智者,虽然文学作品的描写得太过夸张,但真实的诸葛亮也绝对是超一流的战略家。诸葛亮一亮相,就以“隆中对”的战略规划赢得了刘备的赏识,开始影响历史。
隆中对的基础,就是当时的地缘政治——曹操把好地方都占了,人口多,实力强,所以“不可与争锋”,而孙权则是“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孙权实力不如曹操
但胜在有地利
但孙权“可以为援”有一个前提——他得先能保住自个儿。
同样是面对实力强大的曹操,诸葛亮为什么坚信孙权一定能自保呢?诸葛亮其实也说了理由,除了“贤能”和“民附”这两个主观因素外,还有“国险”在起作用。
这个“险”,主要是指长江。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对于以骑兵见长,兵员以北方人为主体的曹军来讲,大部分兵力优势就被长江天堑给抵消了,加上孙权本土作战,补给线短的优势,此消彼长,一算下来,其实是势均力敌。
此时,刘备加入孙权一方,就像在天平的一端投下了砝码,平衡就被打破了,而后来的赤壁之战,正是按这个剧本走的——诸葛亮基于地缘政治的神算,使刘备终于乘胜拥有了荆州这个根据地。
▲对于蜀汉来说,荆州反而是胜负手
但荆州地形不利,属四战之地,必须得乘乱挺进巴蜀,这是当时唯一没有被曹操和孙权染指的大片地方了,这一规划的基础同样也是地缘政治。
荆州本身就天然把东吴与巴蜀分隔开来,孙权显然在这个方向上就没机会了。曹操赤壁败北,进攻四川只能走北路,但“益州险塞”,曹军要翻山越岭,困难也很大,而且还有“张鲁在北”,又能抵挡一阵。
所以,得赶紧乘这个空档夺取巴蜀,晚了就来不及了,况且“刘璋暗弱”,没有抵抗力,阻力不大,容易得手。事实上刘备就是这么干的,不仅拿下四川,还得到了汉中,诸葛亮的规划再次奏效了。
但后来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了,蜀汉最终还是亡于曹魏,然后三国归晋。为什么即使是诸葛亮这等神人,军事内政外交皆属优秀,也无力回天?
《军武大本营》最新一期特别节目,就把“局座”张召忠和“政委”金灿荣这对“金菊组合”请来了,主题就是三国历史。看完了这期节目,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局座”和“政委”从地缘政治和战略战术出发,聊了政治、地形、后勤、谋略——两位高手对谈,信息量很大。
局座表示,三国里最喜欢就是诸葛亮,他的“隆中对”就是在对地缘形势、地理条件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只有达到这种层次,才是一个统帅级的人物。
▲横亘在战略方向上的高山峻岭
构成了诸葛亮的困境
很多战争行为,都建立在地缘政治这个逻辑上,比如,诸葛亮为什么要不停的北伐?
首先是因为他的“隆中对”只实现了一半,诸葛亮能算到孙刘联合击败曹操,能算到夺取蜀地和汉中,却无法阻止关羽大意荆州,原定两路出兵的计划,只能靠北伐一路来实现了。
其次是更加现实的地缘因素,险峻的秦岭既能阻挡魏国,又限制蜀汉发展,而魏国同享秦岭之险,但南下四川相对更容易,如果不能北伐拿下关中,别说“兴复汉室”,蜀地能不能保住都难讲。
在古代条件下,穿越崎岖的山地去北伐确实费劲。秦岭里那些险峻的古道,无法骑马、乘船、坐车,必须步行翻山、越峡谷、过河流,哪怕是装备齐全,保障充足的现代人,也很少有人敢徒步走全程。
▲神如诸葛亮
面对不利地形也是无奈
然而诸葛亮又不得不去北伐,他必须消耗对手,创造机会,而且还有汉高祖成功的先例,可为什么刘邦可以而他却不成呢?
“政委”给出了答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汉初用这种手段是可以成功的,但蜀魏相争就不一样了,两国有固定战线的对峙,拼的是国力和GDP……”。局座则从地形上找原因,比如蜀军进攻陈仓,魏军只有1000人,根据地形高筑墙,依然挡住了数万蜀军的攻击。
地形利用好了,真的可以当十万兵!
三国中存在感不强的东吴,其实也是利用地形的高手,除了依靠长江天险击败曹操,在夷陵火攻刘备之外,东吴还对魏国主动出击,诱敌深入,打出了“石亭之战”这个漂亮仗。
▲石亭之战的两个关键地点
曹丕刘备相继称帝后,孙权还是被魏国册封的“吴王”。他当然也要称帝,但这样干必将招来魏国讨伐,所以必须要先想办法消除当面的威胁。
孙权与鄱阳太守周鲂定下苦肉计,先是孙权公开“迫害”周鲂,然后周鲂顺理成章地向魏国扬州牧曹休“请降”,引蛇出洞,在险峻的石亭和夹石设伏,创造了五万围十万,还赢得大胜的奇迹,曹休又病又气,一命呜呼。
更多的时候,只要掌握地形优势,哪怕不用计谋,敌人也是要么硬着头皮上,要么退却或绕路,想输都难。
▲阿富汗的大山
世界头三号强国来了,也得认栽
这个道理,放到近现代依然成立。
“局座”和“政委”谈到了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这是一个几乎全是山的国家,山地制造了众多部族,又极大抵消了入侵者的装备优势,作战难,统治更难。无论是大英帝国,还是苏联、美国,都在这里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由此可见,地形、地缘的影响不仅是战术的,更是战略级的。诸葛亮明知秦岭难越,也必须得硬上,否则就要完,像阿富汗这种地方,无论被说的如何重要,也不应该生出征服的念头——会用地形作战,是战术家,会用地缘做决策,是战略家。
不过,实际操作起来,无论战术还是战略,难度都不小。即使是高明如诸葛亮,强大如英美苏,都会为地理、地形所困,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千古难题了——如果换了是你,作为一个掌握了更多信息的现代人,会有更好的办法吗?
来《三国志・战略版》试试,就知道了!
一千七百多年前,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相遇,解析天下大势,“隆中对”名垂千古,终成三分之局。现在是和平年代,在游戏中像三国战略家那样,折冲樽俎、合纵连横,率领大军东征西讨,一统天下,岂不快哉?
《三国志・战略版》是得到光荣官方正版授权的手游,完美继承了《三国志》系列的优秀品质,真实地形更是一大亮点,地图按古三国复刻,就像真实历史一样。不同的地形对部队的行进、作战、防守,都存在着真实影响——山地走得慢,过河要渡船,关口一失,部队就被斩断!玩游戏时,这可是战略和战术上都需要优先考虑的大问题。
兵种的搭配、将领的选调、战法和兵法的加成,都很考验你的大脑,任何一个优势,只要用好了,与地形结合起来,就可以玩出很多“战忽”的花样,可以声东击西,可以隐真示假,可以虚张声势,因为部队是可以在地图上随意游走的,谁也不能预料哪里会冒出一支人马来……出城迎敌,提防背后中招,翻山越岭,当心伏兵难料!
总之,这可能是市面上最“三国”,最战略,最能施展“战忽”的手游了,军武菌试玩后表示,已经上瘾,停不下来了,因为,真的很真实!
而且,游戏还是暗合了一个人的成长——从一个小城开始,经营内政,寻访人才,招兵买马,一开始只能当一个战术家,一个玩微操,带兵冲锋的将领;而做大之后,就得从更高的层次考虑问题,成长为一个战略家。
实际上,你也必须做到这一点,否则就不可能在游戏中赢得胜利,因为《三国志・战略版》强调的,就是战略思维!
如此优质的游戏,非常值得你花时间去玩,因为它不只是可以用来消磨时间,更可以让你成为英雄。
一旦进入到《三国志・战略版》中,就仿佛回到了1700多年前,置身于真实的三国世界,像一个真正的三国英雄一样,用热血追逐理想,用智慧赢得胜利,治内政,统大军,转战九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尽显铁血浪漫,英雄本色!
好的位置,好的地形,这个在战争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战争绝对强大武器面前,指挥官能力与地形因素是不是不再至关重要了呢?
产生这种看法的主要原因是,对于美军来说,朝鲜战争爆发时,当时的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并不是负责战争的,而是在日本东京。
这样指挥战争,也就是说,在美国军队里,其他国家都会被认为是不现实的。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当时苏军最高战区司令员朱可夫将军经常到战场前线视察。在保卫列宁格勒的战役中,朱可夫将军住在列宁格勒。如果他住在莫斯科,他能指挥列宁格勒的战斗吗?
作为战区的最高指挥官,他必须指挥战区内的作战行动。如果他在战区外指挥作战,他就不能被视为合格的指挥官。
因此,指挥员对于战场的作战态势仍然是极其重要的。既然重要,就要加强对战争指挥专业的研究,无论是在冷战时代,还是在机械化时代,以及在信息和数字时代。
只要是战争,就要有统帅的统一指挥。即使在精确制导、卫星侦察和探地炸弹时代,战场指挥官的重要性仍然存在。
至于指挥能力与地形的关系,不一定说现代先进武器,指挥员的能力无关紧要。
越战期间,越南丛林确实给美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时,北越游击队以熟悉的丛林地区为掩护,一度给美军带来意外伤亡,美军对此也颇为困扰。
美军使用先进武器系统、人工降雨、喷洒除草剂,甚至调集部署在关岛机场的B52战略轰炸机,在关键时刻实施地毯式轰炸。
所有这些行动都给北越游击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最终,北越凭借其熟悉的地形和丛林关系赢得了战争。
因此,如果说在现代战争武器面前,地形与指挥员的能力无关,那是错误的
影响地形的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地形的因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五种突出地形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除高原之外,其它四种地形都有不同的级别这些地形有一级类型与二级类型之别,它们在相邻的同级形态上是彼此不同的。
组成含异
一个大地形由不同的下级地形组成(非相邻的形态关系上A与abcde),却是包容,例如四川盆地里面有成都平原和峨眉山、一批丘陵等,松辽盆地有松嫩平原和丘陵、一批小山地等。
青藏高原里面又有五种二级地形羌塘高原、羌塘盆地(中部是平原)、柴达木盆地、阿克赛钦盆地、冈底斯山脉等一批山地等。
天山山脉是山地而东部有吐鲁番盆地,长江下游平原里也有一些下级的小山如南京市的钟山,成都平原9千平方公里之中也有一些小山和小丘陵如成都龙泉山(龙泉风景区)。
分为内力和外力影响 内力是地形变得更有起伏 比如各种地壳运动使地壳上下起伏外力使地形更平坦 有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影响地形的因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影响现代战争的因素?(急)
不要太长,概括下,先谢谢了!!急用~现代战争
现代战争的含义
关于现代战争的含义,较为普遍的意见认为,是在核武器威胁下的以高技术兵器为主的常规战争。这种意见认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冲进战争领域,使战争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在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袭击叙利亚军部署在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以及1986年美军袭击利比亚……直到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等战争,已经可以看到以高技术兵器为主的现代战争雏型。
世界新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将使武器系统、军队结构、战争方法、指挥手段及战争样式等各个方面发生革命性变化。
第一, 用新技术改造常规武器,使坦克、飞机、大炮、舰艇等装上现代化的翅膀,跻身于新技术之林;
第二, 用新技术创造新武器,将使一代新型的高技术武器(如精确制导、能束武器等)登上战争舞台,极大地改变战争面貌;
第三, 新技术提高了对战争的指挥、控制能力,改变着战争方法,使战争出现新的趋向。
所谓以使用高技术兵器为主,是考虑到武器的发展阶段没有明显的消逝界限,往往几代武器和几个发展阶段的武器相互共存的客观事实。所谓常规战争,主要区别于核战争,因为从1945年美国使用2颗原子弹以后,再没有发生核战争的实例,自那次以后所进行的战争,都是常规战争,但不排除是在核武器威胁条件下进行的。
现代战争的特点
由于世界上许多新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引起了军队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以及作战方式方法的重大变化,从而使战争出现了以下特点:
第一, 战场时、空"禁区"的限制大为缩小,作战行动更富于突然性;
第二, 现代武器破坏、杀伤作用增大,战争异常严酷;
第三, 战场空间愈加立体化、多维化,无形战场的角逐更加激烈;
第四, 战争的物资消耗巨大,后勤保障更加艰巨困难;
第五, 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出现,使现代战争指挥方式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当然,另有军事专家则强调现代战争具有:
第一, 广延性--战场范围广大,前后方界限不清,大规模交战波及战争双方的整个领土及外层空间;
第二, 多变性--战场态势错综复杂,情况千变万化,争夺战场主动权的斗争炽烈,对快速反应要求更高;
第三, 交叉性--战场犬牙交错,战线模糊不清,复杂的交战将在多层次展开;
第四, 立体性--战场的立体化突出,空中、海上、海下、地面、外层空间的作战同时或交错进行;
第五, 破坏性--火力强、破坏大、消耗多、各项保障复杂;
第六, 分散性--军队进一步疏散配置,作战行动将表现为大兵团统一控制下的群体分散独立作战;
第七, 机动性--军队的流动性大,遭遇战的可能增多;
第八, 连续性--战役战斗的间隙缩短,打破昼夜界限。有的则强调电子战,有的更强调"快节奏",有的注重政治和技术因素,有的注重经济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然而,不管现代战争的特点到底是第一个观点的五种,异或是第二个观点的八种。他们都拥一个有共同的前提那就是: 都不可能离开“高技术兵器”。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