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没能效仿刘邦统一天下?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起兵巴蜀,挥师中原,终于灭掉天下诸侯,一统天下。而四百年后,刘邦的后人刘备...
刘备为何没能效仿刘邦统一天下?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起兵巴蜀,挥师中原,终于灭掉天下诸侯,一统天下。而四百年后,刘邦的后人刘备,也是占有巴蜀之地,也想相仿刘邦故事,北伐中原席卷天下,可是事与愿违,最终蜀汉非但没有取得天下,反而被晋所灭。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
作为汉朝宗室,刘姓子孙,人们会很自然的将刘备和其先祖刘邦进行比较。刘备织席贩履,出身寒微;刘邦身为亭长,地位低下,两人出身相似。刘备适逢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之时,刘邦巧遇秦朝土崩瓦解之际。刘备有仁义美名,知人善任;刘邦心胸宽广,善于笼络人心??这些是刘备和刘邦的相似点。虽然有诸多相同之处,但有一些客观因素制约着刘备,使他不能像刘邦那样统一华夏。
其一,刘备为盛名束缚行事不如刘邦果决。刘备以道德仁义标榜,以期能招贤纳士,但也被盛名所累,陶谦让徐州,刘备不要;刘表让荆州,刘备推辞;夺取益州诛灭刘璋,刘备不忍;为关羽报仇,不惜撕破吴蜀联盟,种种这些因小仁义,而失去一个个重大机遇,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刘邦则不然,项羽欲烹杀刘邦父亲,逼刘投降,刘邦能说出你我为兄弟,我父也是你父,如果烹杀,请给我一碗汤喝。项羽见计策不成,只好放了刘邦父亲。刘邦虽与项羽约定休战,但他能听从张良建议,撕毁盟约偷袭项羽。刘邦这些行为看似违背道义,其实不然,战场之上只有敌我,兵不厌诈,如果对敌人心存仁慈之心,则必败无疑。刘备在处理问题上显然没有刘邦果断。
其二,刘备和刘邦面临的形势不同。刘邦夺取中原时,天下有许多诸侯,他们各怀鬼胎,各自为政,可以相互牵制。而刘备面对的是占有天下2/3的魏,和占领天下2/9的东吴,敌人只有两个,且皆是铁板一块,自己势单力薄,难以取胜。
其三,刘备没有刘邦那样的能臣大将。刘邦手下运筹帷幄有张良,后勤保障治理后方有萧何,战必胜攻必取有韩信,他手下的铁三角组合天下无敌。而刘备呢,军事上依靠法正,而法正却早逝;治理后方、战略规划依靠诸葛亮,而诸葛亮却不善于奇谋;五虎上将之流,全是莽夫之流,与匡扶天下的要求相距甚远,人才十分匮乏,人才质量也不高。
其四,刘备比刘邦面对的对手强大。刘邦的主要对手是项羽,项羽虽勇力过人,但是谋略不足,胸无大志,只想做一方诸侯,不想统一天下。而且,项羽嫉贤妒能,不会用人,韩信、陈平等匡扶天下的人才,他视而不见,唯一的智囊范增也离其而去。
而刘备的对手是曹操和孙权。曹操志向宏远,立志统一天下。他精通谋略,善于用兵,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因此身边笼络了郭嘉、荀??⒓众肌④髫?⒊剃诺饶笔浚?疑朴诓赡墒粝乱饧?M?保?懿俟俣纱笫げ唤景粒?啾诖虬懿黄?伲?庑┫钣鸲际敲环ㄏ啾鹊摹A硗庖桓龆允炙锶ǎ?坛懈感只?担??络下属,深得江东父之人心;退欲守住江东,进求取得天下;手下武有周瑜、陆逊等皆是以少胜多的历史名将,文有张昭等倾力辅佐,江东君臣阵容之强,不逊刘备。
诸葛亮为刘备做战略规划时,让刘备占领巴蜀之地,并劝说道:高祖因之而成帝业。然而,时过境迁,世事已变,欲图效仿前任故事,诚为难亦!
刘备为什么不能像刘邦和刘秀一样统一天下?
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他们的后人也被称为''龙子龙孙''。不过对于大多数皇帝来说,这种说法都属于溢美之辞。最常见的情况是无论哪个王朝,开国皇帝都是能力最强的一代,堪称人中龙凤。而他们的子孙,则大都遵循''一代不如一代''的铁律,很少有人能够与祖上的文治武功相提并论。
不过也有例外。西汉王朝开创者刘邦,他的子孙倒是无愧于''龙子龙孙''之说。刘邦的后代中,又出了2个开国皇帝,分别是开创东汉的刘秀,开创蜀汉的刘备。刘秀是刘邦九世孙,长沙定王刘发之后,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几人之中,刘秀和刘邦一样统一江山,开创了盛世王朝,而刘备则长期偏安一隅,割据一方,名为皇帝实为军阀,别说平定天下,只传了一代就被他人所灭。
刘备被称为''一代枭雄'',无论选将用人还是用兵才能,都做的头头是道,手下文有诸葛之智,武有关张之勇,雄踞巴蜀,地跨荆襄,无论个人才能,或者人才储备,还是根据地建设,比起刘邦和刘秀并不逊色,最终却身死国灭,子孙成为魏国阶下囚,枉费了一生心血。原因到底处在何处?其实用一个字,就可完美概括3人的成败之机。
众所周知,刘备开创蜀汉,经历了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赤壁之战,刘备借助江东孙权的力量,成功击退曹操的攻击,从此据有荆襄之地作为第一个发展基地,蜀汉从此由弱变强。第二个转折点是夷陵之战,刘备与东吴翻脸,跟昔日盟友大打出手,结果大败亏输,损兵折将,使得蜀汉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经过荆州失守和夷陵之战的大败,诸葛亮的隆中对规划就此成为泡影,刘备的平天下之路其实在此时就已终结。
刘备之所以犯下如此严重失误,原因就在于他忽视了一个''忍''字。三国大势,两弱一强,孙刘两家面对曹操这样强大的对手,唯有两弱联手一致对外,才是唯一的求生自保之道。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的明明白白,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因为蜀汉实力最弱,地盘最小,孙刘联盟对于蜀汉生存,更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刘备并非不知这个道理,然而他关键时刻还是忘记了这个''忍''字。与关羽的君臣情谊固然重要,荆州重镇也很重要,但是比起孙刘联盟而言,都不过是枝节问题。他完全应该忍住怒火,在确保孙刘联盟不会破裂的前提下,采用谈判或其他方式解决两家争端。虽然这样做貌似有些憋屈加耻辱,然而既然想得天下,在力不如人、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必须也只有韬光养晦,隐忍不发,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设想如果没有夷陵之战造成的重创,蜀汉的发展之路必将又是一番光景。
相比之下,他的两位前辈,都深得''忍''字真传。刘邦出身无赖酒徒,早年混迹社会,脸皮堪比铁甲,''忍''字诀那是炉火纯青。刘邦占据关中后,本想据地称王,不料项羽带领重兵压境。刘邦伤兵损将打下的地盘眼看不保,又恨又怕,但力不如人,他立即卑躬屈膝赔笑脸,亲自登门赔礼道歉:''我入关后秋毫无犯,钱粮府库一概封存,就等着将军您大驾光临,朝思暮想盼您来,哪儿敢造反!''一席话说的项羽笑逐颜开。刘邦得以躲过一劫,实力丝毫未损。
在楚汉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时,刘邦率领大军与项羽主力对峙,情势危急,急忙传令在齐国的韩信星夜来援。谁知韩信这人不地道,千钧一发之际竟然讨价还价,派来使者,要求刘邦封他为齐国假王。刘邦心里甭提多恼火了,张口便骂:''老子都要完蛋了,你还在那盘算着封什么王!''张良一旁悄悄提醒:''关键时刻不能惹他,小心有变!''刘邦立即忍住怒火,改口说:''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立即下旨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这才出兵,击败项羽。设若刘邦此时忍不住火,后果不堪设想。
刘秀也是一位个中高手。刘秀早年,曾与大哥刘縯一起,在义军首领刘玄手下当差。大哥刘縯勇猛善战,屡立战功,军中威望极高,结果遭到刘玄忌恨,竟然找个借口把刘縯给砍了。刘秀面对同生共死的亲哥哥无辜被害,暗中悲愤交加,但他此时羽翼未丰,贸然复仇绝对吃亏。于是忍住恶气,依旧对刘玄恭恭敬敬,不但不提报仇,还主动登门跪地赔罪,说是大哥刘縯犯了错,自己也有责任。同时他与刘縯老部下有意保持距离,以示清白。把刘玄哄得高高兴兴,逐渐不再防范他。
刘秀躲过杀身之祸,借机到河北一带,建立起自己地盘,发展起自己人马,据地称王发展壮大,最终踏上了王霸之路。
汉朝刘邦,刘秀,能够逆袭。刘备为何不能?
依马后炮的结论来说,刘备跟刘邦、刘秀比起来,他输在了两点:
一是起点太低,他输在了起跑线;二是大环境不同,他如果不是生在东汉末年那个怪物横行的时代,而是生在其它乱世,他成就必然会更高
先说第一点。
刘备和刘秀虽然表面上都是汉室宗亲,但刘备只是有名无实的底层士人,他家里穷的连书都读不起;而刘秀可是正儿八经的名门大族,枝叶繁茂,势力雄厚。
举几个例子说。刘秀的爸爸刘钦是县令,爷爷刘回是都尉,太爷爷刘外是太守,高祖父刘买是侯爵,六世祖刘发是长沙王。他也就是因为王莽篡汉,失去了宗室身份才未能当官。如不然,他肯定也能当官。
不过,尽管他在造反前没当过官,他本人也务过农,去宛城做过粮贩子。但是他的家底却很厚,家里几世为官,还是给他和他大哥刘演留了一些家当的。比如刘秀的外公樊重就有三百顷良田,外加无数的鱼塘、牧场产业,临终时更是直接就免了乡里人数百万贷款。这简直就是巨富!刘秀后来起兵,就是把家产卖了筹集的军费。
而反观刘备呢?不多说了,标准穷人,后来起兵的时候,他是一没钱,二没身份,三没号召力,起兵拉队伍的钱居然还是两个商人借给他的。
所以说,刘秀和刘备没可比性,他们一个是豪强,一个是贫民。差距挺大的。像刘备这样的社会底层在后来居然能三分天下,这不应该视为他的失败,而应该视为他的成功才对。因为这简直就是奇迹。
再说刘邦。刘邦的起点其实也比刘备高。具体高在哪呢?具体就是高在了刘邦的团队凝聚力和水平上。
刘邦出山的时候,萧何就在他身边,这可是一个大才之人。其后,张良加入,直接拉高了刘邦团队的战略高度,助其从一个草台班子,直接拔高成了具有战略眼光的团队。
这就好比说,刘备一出山就碰上了诸葛亮和法正,在他们的辅佐下,第一时间就拿下了一块地盘。此后他取得任何成就,都不会让人觉得意外。
而现实情况的刘备呢?他从助朝廷镇压黄巾起义到拿下荆南四郡,真正长时间的坐拥一块地盘,前后花了25年时间。他真正明白逐鹿天下该怎么玩,还真假就是诸葛亮给他指点迷津之后的事。(诸葛亮的加入确实拔高了刘备团队的战略高度)
再说第二点,大环境。这一点又可以分为两点来讲——时代背景和政治形态。
从时代背景上说,早在刘秀起兵的时代,就已经是宗族、豪强打天下的时代。像刘邦时代那样的贫民屌丝靠着国士无双、仗剑归汉打天下的情况,在东汉早期就已经没什么出路了。所以说,自西汉后,是刘秀这样的土豪强,袁绍袁术、曹操这样的士族,刘表刘璋这样的士人集团玩天下的舞台。
纯平民出身,而且是贫民家境的人,根本没有赢得希望。换而言之,把刘邦放到东汉末年去玩,他估计也没戏。
另一个,就是政治环境。
刘邦时代,只要吼一嗓子“诛暴秦”,天下立时就有人响应。他从起兵到入咸阳,还真的是沾了大时代的光。
刘秀时代,只要吼一嗓子诛灭王莽老贼,复兴汉室,天下也立时有人响应,当时的老百姓对汉朝还是有感情的。
而刘备呢?他不能喊“反对汉室”,因为他本身就是汉室后裔,反汉室就是反自己。他当时只能喊“复兴汉室”。
但问题是,在刘备时代喊“复兴汉室”,已经没有号召力了(西汉是被王莽篡没的,当时很多人都对汉室还有缅怀心态,认为打倒王莽之后,就应该恢复汉室江山)。对于刘备而言,复兴汉室是一个苍白无力,根本没几个人买账的口号。
1
刘备缺少了什么条件,为什么无法复制汉朝的成功?
都说刘备和刘邦战略相似,其实刘备的战略和刘邦并不相同,也不可能相同,毕竟两人面对的局势完全不同。而且就算刘备和刘邦的战略相同,也根本无法复制刘邦的成功,原因同样在于局势的不同。曹魏不等于西楚,而曹操也并非项羽,而刘备最大的缺憾就在于“弱”,刘备崛起最晚本身便“弱”,虽然在占据荆、益两州后一度具备了争夺天下的资本,但很快就丢失了荆州,又变成了最“弱”的那一个。
局势完全不同,刘邦VS项羽乃是两强相争,刘备VS曹操则是弱强相抗
刘备和刘邦战略不可能相同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两人面对的局势完全不同。
1、刘邦VS项羽,两强相争:秦朝灭亡后,项羽大封天下,共分封十八个诸侯国,当时局势极为复杂。虽然西楚霸王项羽、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英布岳父)、临江王共敖都是原楚国阵营,但由于项羽诛杀义帝熊心的举动,原楚国阵营已经是离心离德。而由原六国贵族和灭秦功臣武将组成的其他诸侯,又很快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了内斗,例如燕王臧荼诛杀胶东王韩广、田荣一统三齐、陈馀借兵赶走赵王张耳,而齐地和赵地更是公开站在了项羽的对立面。而就在项羽出兵平定齐地叛乱之际,刘邦趁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迅速一统三秦之地,又或击败或逼降了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可以说楚汉争霸之前,刘邦在实力上已经完全不输于西楚霸王项羽,即使在彭城战败之后,刘邦短暂处于劣势,但他却能够通过剑走偏锋重新夺回优势,甚至最终将项羽逼入“四面楚歌”的地步(除西楚地区和临江王共敖之外,其余全部归附于刘邦)。
秦末十八路诸侯
2、刘备VS曹操,弱强相抗: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虽然同样有十八路诸侯,但这些人中却没有刘备的一席之地。天下虽大,早期的刘备却并无立锥之地,就在刘备辗转各地,寻求落脚之地的同时,曹操已经在逐步统一北方,而东吴也在巩固江东之地。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占据了荆州四郡(共七郡),这才有了根基。三国之中,相较于曹魏和孙吴,蜀汉无疑是起家最晚,且是实力最弱的一个。虽然在占据荆州、益州之后一度拥有了对抗曹魏和东吴的资本,但很快便因为荆州的丢失重新变为了最弱的一个。
三国局势
刘邦和项羽相争,是刘邦通过不断蚕食从而取得最终胜利的过程;而刘备建立蜀汉,则是在曹魏和东吴夹缝之中,不断抗争获取斗争资本的过程。从局势上讲,刘备和刘邦根本无法相比,当然这其中也有刘备自己决策失误的原因。
刘备和刘邦战略不尽相同,原因就在于局势完全不同
虽说由于局势不同,刘备和刘邦的战略不可能相同,不过有一点倒是比较接近,那就是两人的战略都可以分为两部分。
1、刘邦的战略,以彭城之战为界限。彭城之战前,刘邦的战略就是趁着项羽陷于齐地之际,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不断获得夺取天下的优势。事实上刘邦也的确趁机建立了巨大优势,在项羽初步平定齐地,还未完全从齐地抽身的时候,刘邦就已经裹挟了五位诸侯王,率领五十六万大军一举攻入楚地,甚至攻破了楚都彭城。彭城之战,刘邦战败,双方实力发生反转,刘邦短期内处在了劣势。彭城之战后,在正面战场不敌项羽的情况下,刘邦选择了剑走偏锋,在荥阳对峙并以彭越袭扰梁地,牵制项羽主力,同时以韩信为主,先后攻占西魏、赵、代、齐等地,又劝降燕王臧荼、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从而在战略全局上对项羽形成了全面优势。
刘邦
2、刘备的战略,以丢失荆州为界限。丢失荆州之前,刘备前期的战略几乎完全是按“隆中对”来执行的,战略目的就是占据荆州、益州之地,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等待北伐的时机。在巩固了荆州、益州之地后,刘备又趁机夺取了汉中,关羽在荆襄地区获得优势,刘备在短期内的确获取了夺取天下的资本。然而就在刘备攻占汉中不久后,吕蒙“白衣过江”,关羽败走麦城,荆州地区就此丢失,而刘备为了重新夺取荆州,不顾孙刘联盟,大举兴兵东进,却又在夷陵遭遇惨败,这一连串的失利,使得蜀汉重新陷入了绝对劣势。可以说丢失荆州之后,蜀汉政权已经是岌岌可危,困守益州地区,长久发展下去与其他两国差距必然越来越大,此后蜀汉的战略就是通过北伐意图占据陇西,进而笼络西凉,从而重新获取争夺天下的资本,奈何屡次北伐均已失败告终,只能苦苦挣扎,最终被曹魏所灭。
刘备
由此可见,由于局势的不同,刘备和刘邦的战略是截然不同的,刘邦是在已经具备争夺天下的资本下,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扩大优势,从而最终击败项羽;而刘备则由于先天劣势,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直在为获取争夺天下的资本而奋斗。
刘备之所以失败,先天的劣势和战略的失误都占据了重要因素
1、先天的劣势,“弱”。从蜀汉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是三国之中最弱的那一个,而刘备在东汉末年以来,局势最优的时期,也不过是占据荆州、益州两地,又攻取了汉中,可即使是在这短暂的鼎盛时期,刘备也不过堪堪具备争夺天下的资本而已,与东吴和曹魏比起来,仍然处在劣势。更不用说丢失荆州,又遭遇夷陵惨败之后了,那时的蜀汉可以说已经是气数已尽,历次的北伐也不过是在做最后挣扎罢了。
2、战略的失误,夷陵惨败。刘备一生当中最错误的决定,恐怕就是不顾孙刘联盟,悍然进攻东吴了。虽说由于荆州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对蜀汉和东吴来说都极为重要,可以说是必争之地,可是刘备在战略和战术上的错误却是不可饶恕的,战略上的失误导致孙刘联盟变得岌岌可危,而战术上的失误则葬送了蜀汉争夺天下的一大资本,为诸侯蜀汉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为什么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首先,从人才方面来说,以刘邦为首的领导班子比刘备要强大太多了,并且分工明确,人尽其才,筹备粮草有萧何,出谋划策有张良,阴谋诡计有陈平,决胜千里有韩信,战场杀敌有樊哙、周勃、曹参等大将,这样的阵容既豪华又极为明智,甚至杜绝了一人多职,身心疲惫以及加班现象的发生。
再看刘备,除了诸葛亮以及五虎上将,甚至其他的人才我们都不能很好的记住名字。而诸葛亮虽然自比管仲、乐毅,其谋略比起萧何、张良如何我们不做探究,但打仗肯定是不如韩信的,而就是这样一个拿出手的人才,因一人多职,啥事都管,最后被司马懿活活耗死。
其次,从对手方面来讲,刘邦面对的主要对手是霸王项羽,其他各路诸侯不成气候,韩信率军扫除。目标很单一,敌军很明确,只要战术运用到位,以项羽的脾气秉性,想不中计都难。
而三国时期的阵容更为复杂多变。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三国也是这样,这个结构很稳定,因利益关系,各国之间一直处在一种互相牵制以达成某种平衡的状态。刚开始,曹操势大,联吴抗魏,可是蜀、吴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彼此之间也经常有着摩擦。
果然好景不长,吴魏合伙儿阴死了关羽,虽然这也有关羽自身的原因吧,但一种平衡状态就此打破。刘备起兵伐吴之后,已经成为了在曹操、孙权两家都不受欢迎的对象。而这是一种大的战争格局,很难因为一个人的原因就能改变这种现象。最终,蜀国反而最先淘汰出局。
刘备诸葛亮就不一样了。在诸葛亮五次北伐以及后来姜维的北伐期间,没有一次没遇到粮草问题。运输困难,财力不足,又没有三秦之地做补充。所以,粮草问题,成了刘备诸葛亮北伐的最大制约。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邦从汉中出发而获得天下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因为这第一次后,后世对从汉中出发的套路已经研究得很透,让后世很少再有进攻空间,所以,包括刘备在内,后世没有一次取得成功的。
反过来,刘备集团被长期困在秦岭以南,而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均集中于北方,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时间拖得越久蜀汉与曹魏的差距是越拉越大,耗到最后蜀汉已经没有了丝毫的胜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