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陵战败后不选择自杀而是投降匈奴当驸马呢?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首先舍生取...
为什么李陵战败后不选择自杀而是投降匈奴当驸马呢?
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首先舍生取义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其次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做到舍生取义才是最正确的。有一个成语叫“忍辱负重”,受常人所不忍受之耻辱,以求留有用之身再为国为民做贡献,这比一死了之沽名钓誉要强得多。因此勾践亡国而卧薪尝胆,孔子受害而周游列国,司马迁受刑而偷生,那么李陵战败后为什么就不能忍辱偷生,以求再报国家呢?难当一定要自杀殉国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吗?
李陵作为西汉著名的骑军将领,他是军旅世家出生,祖上李信曾是秦朝陇西侯大将军,爷爷是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李陵从小练习骑射,弓马娴熟,武艺精纯;在祖辈的熏陶下,李陵不仅武艺高强,更是兵法谋略过人,可谓是一代名将之才。可惜李陵家没有出美女,如果出了美女且成了汉武帝的老婆,那么李陵就不会只带五千步卒去押送粮草了。李广利是李美人的哥哥,也就是汉武帝的大舅子,因此汉武帝让李广利当大将军,领兵出塞攻击匈奴,李陵作为后勤总管给李广利运送粮草。结果李广利的主力部队没有遇到匈奴军队无功而返,李陵则遇到了匈奴的主力大军八万而全军覆没。
李陵不愧是将门虎将,他率领五千步兵节节退守,给匈奴骑兵沉重打击,匈奴军由三万增加到了八万,只为剿灭李陵所部。李陵大军以大车作为营垒,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前排持戟和盾,后排用弓和弩,匈奴军应声毙命。奈何匈奴人多势众,采用人海战术轮翻攻击汉军,李陵所部伤亡惨重。李陵为了鼓舞士气,把军中将士所携带的妻女全部斩杀,士卒们拼命与匈奴大军死战,击杀匈奴军两万有余。由于叛徒的出买,加上汉军箭尽兵折,李陵打算单枪匹马去刺杀单于,失败后他又打算自杀殉国。军吏们说:浞野侯(赵破奴)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陛下仍以礼相待,将军亦可先降匈奴,以后伺机回到汉朝。于是李陵在兵尽弹绝之后投降了。
如果强驽都尉路博德救援及时,那么李陵不会兵败而降;如果汉武帝不将李陵全家老小诛杀,那么李陵必然回归匈奴。因此李陵虽然投降了匈奴,但是情有可原;是汉朝君臣逼迫李陵由诈降变成真降。匈奴单于十分看重李陵,给予李陵十分隆重的待遇,还将公主嫁给李陵为妻,册封李陵为右校王。与李广终身不得封侯相比,匈奴封李陵为王,可见李陵确实人才不凡,深受匈奴人民喜欢。李陵在匈奴住了二十多年,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人就是他的后裔。
李陵投降匈奴的真正原因
说详细点!!!可却让他的部下李陵抢了威风,所以没派援兵,以至李陵孤立无援,寡不敌众,投降是不得已的事
对李陵一案,分为两派。汉武帝就事论事地认为李陵已经投降了,就是汉奸;司马迁对李陵进行了历史性地客观分析,认为李陵的投降只不过是为了保存部队实力的无奈之举,一旦汉武帝大兵到,李陵一定率部内应,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
汉武帝与司马迁之争,最后以汉武帝的胜利而告终。李陵灭门九族,司马迁受宫刑被割去了生殖器,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出土文物显示,汉朝的“割势”并不像满清那样去根,而是留一厘米左右的阴茎。
司马迁受宫刑(因其养伤时不能受风,室内必须闷热,像养蚕的屋子,所以称为“蚕室”。养伤的蚕室气味难闻,所以宫刑又称“腐刑”),愤而著史,一部千古绝唱的《史记》诞生了。司马迁成为在挫折中奋起的典型,《史记》成为历代文人习作的楷模。因此,汉武帝与司马迁之争在当事人身后,又出现了转机,大家认可了司马迁的观点,认为李陵不是真心的投降,而是缓兵之计;转而又埋怨汉武帝为什么不及时发兵,既可解救李陵又可消灭匈奴,为什么偏执拗地“攘外必先安内”,在朝廷来个“大清洗”。
正是“李陵假降说”逐渐成为主流文人的主流意识,所以,关羽的“降汉不降曹”这种不符合逻辑的托词, 就不为人所怪了,仍然奉为“忠义”的楷模,敬为“关帝”神明。
▲ ▲ ▲
如果我们再用现代的法制观点来看“李陵案”——
首先,李陵的“投降”行为是铁的事实,证据确凿,汉武帝和司马迁都不否认这样的事实,因此我们也相信:李陵确实有“投降”行为。
其次,李陵在出发前,没有得到过汉武帝“在援兵未至,粮草已绝,敌兵围困之际,可以暂且投降以待援”这样的指示,所以他的投降,是“非组织活动”,是个人行为。
如果“投降”是组织派遣的,或是通过了组织的许可,也就是他的“假投降”行为已经进行了组织的公证。我们一般称这样的“投降”为“打入敌人内部”,这样的人称为“特工”和“地下工作者”。战争胜利了,他是战斗在敌人心脏的“英雄”;即使是暴露了,被敌人杀害了,我们也称他为“烈士”。
而没有得到组织许可,自行投降的,就需要自己提供“假投降”的证明了。
“关羽没有降曹”连他的义弟张飞都不相信,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也没有使张飞释疑,就是甘、糜二夫人的证词,都不能改变张飞的观点,只有斩了蔡阳首级以后,张飞才认可了关羽的清白,才放关羽进城,兄弟三人重逢在古城。
李陵有这样的证据吗?没有证据的支持,凭什么让大家采信“李陵是假投降”这个主张呢?
司马迁作为李陵的辩护人,仅仅是从李陵过去的为人,从当时、当地的环境进行推理分析,但他始终拿不出“李陵假投降”的证据。他只能假设有几种情况可以证明李陵的忠诚,然而,这样的假设并没有实际发生,所以还是没能证明李陵是“假投降”。
司马迁因为拿不出证据而受了宫刑,确实是觉得窝囊,但是他没有走“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路,苟且偷生地活下来,为的就是希望他能够看到假设情况的出现。然而老天并没有特殊地眷顾太史公,没有按照他的理想创造现实,没有让他梦想成真,使“李陵假降说”始终成为无法证明的“太史公司马迁猜想”。
▲ ▲ ▲
李陵投降匈奴了,但是并没有人说李陵是汉奸,因为“投降”和“汉奸”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投降的,不一定都是汉奸,同样,汉奸不一定都投降。
汉奸,就是汉民族的内奸。作为“汉民族的内奸”,必须有缺一不可的两个要件。一个是必须生活在汉民族的内部(内),二是有出卖汉民族根本利益的行为(奸)。投降敌人而没有生活在汉民族内部,我们一般称之为“叛徒”,不称其为“汉奸”;投降敌人而没有出卖汉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只是说他投降了,而不会再给他加上一顶“汉奸”的帽子。
另外,当汉奸不一定非要经过投降这么一个程序,在敌军占领的情况下,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仍然继续生活,并不需要声明自己投降了,但是其中有人给敌人送情报、告密,甚至是参加敌军,这样的人,就是没有投降的汉奸了。
李凌投降匈奴的原因是什么
李陵投降匈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什么?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司马迁对汉武帝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李陵为何投降匈奴?
李陵投降匈奴原因如下:
1、李陵个人太骄傲浮躁,不自量力,看不清自己真正的实力。他虽然是李广的孙子,他李广的能力他是学不来的。他没有自己带五千精兵灭匈奴的能力,就应该认真做李广利的后卫,跟着李广利学习如何带兵打仗。
2、叛徒的出卖。匈奴都打算退兵了,才发现李陵根本没有后援,于是匈奴马上集中兵力猛攻,走投无路的李陵只能投降。
3、兵力不足。李陵带去的只有五千精兵,而匈奴前后共计十一万人,怎么看李陵都不是匈奴的对手。
4、路博德看不上李陵这个毛头小将。路博德不肯做后援,以及上书汉武帝请求推迟出征,让李陵陷入绝境。如果有人能够去接应李陵,让匈奴有了畏惧之心,匈奴撤兵,李陵也不至于变节投降。
扩展资料
李陵后人评价
鲁迅:“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项羽),少有韧性的反抗(伍子胥),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李陵),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司马迁);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钱穆:“李陵之才气,及其全军之勇决,令千载下读史者想慕不已。”
张承志:“当他无家可归,祖国执行不义的时候,叛变也许是悲壮的正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陵
因为打了败仗,觉得没脸回去了,就投降了。
前99年10月,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为主帅李广利分兵遇到匈奴单于8万骑兵作战,连战8天8夜。匈奴军不能取胜,准备撤走。
恰逢李陵军中有一个叫管敢的军侯,因被校尉凌辱而逃出投降了匈奴。对单于说:“李陵军无后援,并且箭矢已尽,只有李陵将军麾下和成安侯韩延年手下各八百人排在阵式前列,分别以黄白二色作旗帜,派精兵射杀旗手即可破阵了。”
单于得到管敢,大喜,命骑兵合力攻打汉军,边打边喊:“李陵、韩延年快降!”接着挡住去路猛烈攻打李陵。李陵处在山谷底,匈奴军在山坡上从四面射箭,矢如雨下。汉军坚持南行,未等冲到鞮汗山,一天之中五十万支箭已全部射光,便丢弃战车而去。
当时,还剩士兵三千多,赤手空拳的就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军吏们也只有短刀。又被一座大山所阻折入狭谷,单于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在险要处放下垒石,很多士卒被砸死,不能前进。
李陵准备夜半时分击鼓突围,但鼓未响。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多名壮士和他们一道冲出。匈奴数千骑兵紧追,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我无脸面去见陛下呀!”于是下马投降了。
扩展资料:
李陵投降对司马迁的影响: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
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
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
终于,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陵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件很有争议的事情,就是李陵向匈奴投降这个事情。很多人在怀疑他是真的头像还是假的头像,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吧。
首先就是李陵这个人,他个人的性格是比较骄傲浮躁的,所以说他有一点的不自量力,看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实力到底是如何的,尽管他是李广的孙子,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李广,就算是有血缘能力,也不可能说完完全全继承李广的能力。所以说他没有自己去带着5000精兵去灭杀匈奴的这个能力,他就应该认认真真做一个后卫学习如何去打仗带兵。还有就是说当时是存在着一些的叛徒的,尽管当时匈奴都已经有退兵的打算了,可是后期他发现李宁根本就没有后面的资源,所以说那吗匈奴就集中了自己的兵力进行猛烈的攻击,他走投无路之后就也只能够选择投降。
还有就是前面说呢,他带去的只有5000精兵要知道当时匈奴前前后后共计11万人,怎么看他都不可能会打赢这11万人。还有就是他们军队上的一些矛盾了,当时军队里面有一个人看不上李陵也不愿意去做后援,还甚至上书汉武帝请求推迟出征,他让李陵陷入了一个绝境,如果当时有人愿意去接应一下,其实也不至于让李玲便捷投降。其实对于他投降这件事情,我认为如果当一个人陷入绝境之后,估计也只能够叛变了,这只能是他最悲壮的一个选择。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