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史实说明,抗战胜利后,面对着内战的危险,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为争取中国和平?党的重要领导人亲赴重庆,参加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
结合史实说明,抗战胜利后,面对着内战的危险,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为争取中国和平?
关于中国内战的一些问题
45-49年内战的时候··为什么老蒋的国军会输呢? 他们的装备比共军好很多 而且也有很多人才 还有很多美械· 为什么就输了呢??其实,国民党战败之后,也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黄仁宇先生就是其中一位。败退台湾之后,黄先生远赴美国,读历史专业,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探讨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但是他探讨原因的方式很特别,将基点放在了明代,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与他的“大历史”观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胜败,其实是很难讲清楚的。每个人都可以针对其中某一点展开立论,得出自己的观点,现在的社会已经不是建国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那个社会了,很多东西已经不再那么绝对了,政治统治力也在某些地方相对宽松了,特别是随着一些珍贵档案的解密,给历史研究提供了很多资料,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这些资料,结合自己的处境和知识背景做出相应的分析,我一直觉得,在人文学科里,是不存在对错是非的,只有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况且是这样的问题。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现在的执政府也给出一些原因,对于这些一定要客观的对待,毕竟是一个政党对另一个政党的分析,总不免有一些赞扬自己,贬低别人的意思在里边,共产党给出的原因与国民党自己给出的原因一定要比较,甄别。切不可盲目相信一方。
下面这段文字是蒋介石对于失败的一些思考,是以前我在看新闻时读到的,现在剪贴过来,供你参考一下。
【1949年12月10日,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中,蒋介石匆匆离开成都官邸,乘机直抵台湾。至此,号称拥有800万军队和500万党团员的国民党及其政府在大陆土崩瓦解,彻底失败,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台湾,蒋介石对自己的失败,如骨鲠在喉,箭穿于心。其实早在两年以前,蒋介石就曾说:“自从戡乱以来,我个人每经一次战役,对于这次战役的成败利钝,无不加以详细的研究和检讨,而且每一天、每一时刻,我都在研究我们国军所遭受牺牲的原因。”但据蒋经国叙述,他父亲真正思考和研究失败的原因,是在引退于奉化之后。这样,蒋介石在台湾“复行视事”后,便根据他研究的“原因”,在阳明山举办了“革命实践研究院”,分批集训高级干部和高级将领,蒋介石亲自主持,亲自督导,发表了连篇累牍的“训词”。在这些训词及其他各种演讲中,对国民党的失败有痛切的指陈。
首先,蒋介石认为国民党的失败,责任在于“国人”。他说:“抗战以后,我确信可以在两年之内,削平匪乱。不幸个人的主张,不能取信于国人。由此之故,在国内外种种阻力下,剿匪军事受到了挫折。”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认为,“戡乱”以来,“军民风气嚣张,国家纪纲扫地,党不成其为党,军不成其为军,国民不成其为国民。”而“风气嚣张”的原因,又是因为学校教育不良,“教不成教,学不成学,师不成师,弟不成弟。所谓校风校规,扫地殆尽;师道人格,荡然无遗。卒致今日国破家亡。”】
近来也有一些相关的著作文章论及这个问题,随着大陆言论的相对宽松,也逐渐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这应该是我们值得庆幸的。如果想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的话,可以参照一些大陆、台湾以及国外学者的论著。
1、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2、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3、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4、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共产党方面:
1、中共正确领导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组成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5、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以上是高中课本必修的内容)
总之,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进行独裁统治,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民的根本利益,被历史淘汰是必然的。
另外就三大战役来看,打完辽沈战役之后共产党部队就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了。就装备而言老蒋也不见得占得到多大便宜。
单看辽沈战役,应该还是觉得林彪的部队优势是很大的。
就我的理解来说,林彪、刘邓、粟裕、陈毅等元帅大将是一心打仗的,国民党的一些将领在那份上恐怕心思并不是完全在战场上。尤其是有派系原因的话,都为自己着想。
当然,我的理解可能也很片面。
建议:看一下《大决战》系列电影。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不可避免吗?请具体分析下原因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不可避免:
1、国共的分裂,是革命路线的分裂,绝不是对革命的背叛。尽管国共双方都指责对方叛变革命,因为从双方的政治纲领上看,双方的最终目标是存在冲突的。
孙中山的中国国民党要在中国建设“三民主义”,而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共产主义。双方的分裂是必然的结果,但双方在很大程度上都认同双方很长时间内的政治理想和行动具有共同处。
2、国共的合作方式也是双方分裂的原因之一。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的方式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这种方式在各自党内都存在分歧。
共产党在加入国民党后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引起了国民党如西山会议派等的不安。同时共产党在长期的阶段性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从而形成自身掌握军队,以发动群众和进行舆论宣传等形式进行革命,并对国民党以建立三民主义中国表示不认同,两党理念的差异最终导致分道扬镳。
3、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之间矛盾升温,国民党一边假意和谈一边积极抢占地盘,准备发动战争。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军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
毛泽东同月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并于10月10日,国共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共双方同意避免内战,但未能就共产党政权及军队的合法性达成共识,不久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4、国共内战的结果:在历经了辽沈、淮海(徐蚌)、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当局被迫离开南京退至台湾。
扩展资料: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军力对比:
从整体上来看,中共军队无法与国民党军队相比。就是在个体上,官兵素质和武器装备上也无法抗衡。
1、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新编第1军,全军29412人,装备步枪18184支,轻机枪1412挺,重机枪219挺,冲锋枪2647支,迫击炮403门,战防炮72门,山炮31门,榴弹炮12门,战防枪84支,掷弹筒414支,火箭筒68支。
华东地区的整编第11师,全师共有官兵2.8万余人,装备各种枪11520支(挺),其中冲锋枪2370支;各种火炮440门,其中榴弹炮8门,火箭筒120支。
2、而在中共军队方面,以1946年8月成立的装备最强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为例,全纵队共有2.7万余人,装备各种枪13991支(挺),其中冲锋枪仅92支;各种炮(主要是小口径炮)46门,其中75毫米山炮12门;运兵汽车无。
整编11师和1纵相对比,枪支数量大体相当,但自动火器前者是后者的26倍;火炮数量上,前者是后者的9.5倍,且口径大,射程远。
3、在实际的交锋中,中共军队虽然在1945年底先后取得上党和邯郸两次战役的胜利,并重创部分国民党军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共内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军力对比
抗战结束后全面内战爆发的情况
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调停下,蒋介石不得不同意共产党提出的建议,签订停战协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中共代表同国民党政府代表正式签订停止国内冲突的协定。同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战争结局: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用劣势装备战胜了拥有优势装备的强大敌人,取得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相隔台湾海峡呈现对峙状态 。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民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1、战后形成两大阵营,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中共和民主党派坚持和平和民主。
2、斗争焦点围绕建国方针,反动派坚持一党独裁,广大人民坚决反对,主张民主联合。
3、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形式,如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等,国民党进攻是局部的。
4、民主党派中间人士异常活跃,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并提出自己独立的政治主张。
抗战结束后全面内战爆发原因:
1、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关。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美国极力扶蒋反共;另一方面,美国在华势力扩张当需一定时间。战后和平民主成为世界发展潮流,各国人民的斗争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2、由当时国内形势决定的。国民党反动派战后力量膨胀,其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已定,但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战后人民武装力量壮大,并且人民政治觉悟空前提高,国内力量均衡在当时对国民党发动内战暂时起了制约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还有多少人口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还有多少人口。中国1937年多少人口?1945年多少人口?求采纳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