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会议内容万隆会议,Bandung,Conference,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
万隆会议内容
Bandung Conference
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亚非会
议。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5国发起,邀请阿富汗、中国、柬埔寨
、老挝、泰国、埃及、菲律宾、尼泊尔、伊朗、约旦、伊拉克、黎巴嫩、土耳其、也门、沙特阿拉伯、
越南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苏丹、利比亚、利比里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叙利亚、日本、南越等
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义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
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
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
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
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
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最后公报还提出了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相一致的、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十项国际关系原则。这
十项原则是:
(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3)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4)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
(5)尊重每一个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
(6)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
(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
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
(10)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万隆会议
都有哪些国家参会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坚决贯彻中国的外交路线,高举团结反帝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出了杰出贡献。
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泊尔、巴基斯坦
、菲律宾、沙特阿拉伯、锡兰(今斯里兰卡)、苏丹、叙利亚、泰国、土耳其、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
和也门。发起国为印度、印尼、缅甸、锡兰和巴基斯坦。
参加亚非会议的29个国家中为什么有日本?
请先了解 第一次亚非会议(1955)
http://baike.baidu.com/view/758865.htm]
再回想问题~
第一次万隆会议的精神和意义。
会议精神被概括为“团结、友谊、合作”。
历史意义
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结晶。会上共同倡导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
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径,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循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万隆会议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从独立自主、反帝反殖,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亚非地区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万隆精神也历经一个甲子,正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万隆会议
当时成立五年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了本次会议,代表团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率领。代表团搭乘的飞机被炸弹炸毁,代表团3人遇难,周恩来由于临时改变行程而幸免于难。
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又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为了化解各国之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在会议中,伊拉克的法迪尔·贾马利称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对此,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他还强调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并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周恩来的讲话获得了比利时外交大臣斯巴克等多数国家代表的赞同。
在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秉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从而减轻了其他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疑虑,对会议的成功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此外,会议期间,周恩来还同日本代表团团长高碕达之助(日本经济审议厅长官)举行两次秘密会谈(第三次因美国反对而未举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日本的首次正式接触。万隆会议结束后,中方代表廖承志与日方代表高碕达之助经过多次谈判,促成中日两国在1962年签署《中日贸易综合协定》。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万隆会议
1、会议精神
概括为“团结、友谊、合作”。
2、历史意义
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结晶。会上共同倡导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
万隆会议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
会议成果:
1、经济合作的决议
强调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提出与会国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决议不排除同亚非地区以外国家的合作,但它强调了亚非国家之间进行合作的重要性。
2、文化合作的决议
谴责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压制亚非人民发展民族文化和阻挠亚非国家间的文化交流。肯定了亚非人民恢复亚非各国原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交流的共同要求。
3、人权和自决
宣布“完全支持联合国宪章中所提出的人权的基本原则”和“人民和民族自决的原则”,并注意到“自决是充分享受一切基本人权的先决条件”。决议谴责“对于成为非洲广大区域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政府和人的关系的基础的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政策和实践”。
4、附属地人民问题
支持附属地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事业,特别是北非人民争取自决和独立的斗争;并要求有关国家给予这些国家和人民以自由和独立。决议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权利,支持印度尼西亚和也门为维护民族权益的斗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万隆会议
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