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连纸都没见过,是怎样纸上谈兵的纸是东汉时期出现的,赵括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当时确实还没有纸。但是,“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
赵括连纸都没见过,是怎样纸上谈兵的
但是,“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成书于西汉,当时已经有“纸”这种说法。另外,纸上谈兵的本意是指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并非专指真实的在“纸”这种书写工具上描绘用兵策略。
史记中籍此来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这样的历史事件。只是在后期的一些文学作品和评论中被误解成在纸上写出用兵策略了。
赵括是怎么纸上谈兵的?
战国时期的赵国将军赵括,很小的时候就习读兵书,喜欢夸夸其谈。有时,就连他的父亲赵奢都很难驳倒他。但是,赵奢坚持认为赵括并无真才实学。
赵括的母亲看到儿子这样,认为很有出息,不免常常在丈夫面前夸耀。谁知赵奢却不以为然地说:“用兵事关国家安危,他却说得那么简单容易,实际上他只会纸上谈兵。将来如果赵王让他领兵,必败无疑。”
公元前260年,秦国发兵侵略赵国,赵国的新君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迎战。廉颇一看秦军太强大了,就在长平守了3年。
秦军远道而来,本想速战速决。现在,廉颇坚守不出,一时无法取胜,就派人到赵国去散布谣言,说廉颇老了,胆也小了。如果派赵括担任主将,秦军必败。
赵国的国王果然中了计,准备起用赵括做主将。大臣蔺相如和赵括的父亲都劝赵王,说赵括没有实践经验,只会纸上谈兵,万万不能作为主将。但赵王是死活也听不进去,不仅任命赵括为主将,还赏了好多的黄金、丝绸给赵括。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撤换大批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龁为副将。赵括虽自大骄狂,但他畏惧白起为将。所以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
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挟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进攻。
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
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15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了9月,赵兵已断粮46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4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
赵括军队大败,40多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小兵回赵国报信,赵国上下为之震惊。长平之战,由于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从实际出发,最终导致了赵军惨败。
纸上谈兵的故事[不超过20字]
纸上谈兵的故事不超过20字rn要快纸上谈兵说的是赵括。
当时赵国和秦国打仗,赵括在赵王面前大谈用兵之道。赵王把他派到战场上后,他的那一套完全不中用。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张。所以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上。
扩展资料: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这个成语:“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现代作家林汉达和曹余章编著的《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上谈兵
当时赵国和秦国打仗,赵括在赵王面前大谈用兵之道。赵王把他派到战场上后,他的那一套完全不中用。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张。所以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上。
当时赵国和秦国打仗,赵括在赵王面前大谈用兵之道。赵王把他派到战场上后,他的那一套完全不中用。
当时赵国和秦国打仗,赵括在赵王面前大谈用兵之道。赵王把他派到战场上后,他的那一套完全不中用。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张。所以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上。
扩展资料: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这个成语:“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现代作家林汉达和曹余章编著的《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上谈兵
编辑于 2021-02-19
查看全部9个回答
36岁的故事书单侵入式大语文学习就这么简单!
适合一年级看的故事书?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适合一年级看的故事书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
lp.pinduoduo.com广告
爱马仕时尚配饰,为爱跨越星系.
爱马仕广告
更多专家
纸上谈兵的故事[不超过20字]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1条评论
热心网友16
这就是20字!又长见识了。
查看全部11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民间故事有声小说在线收听全本免费阅读_用七猫_无弹窗_更新快,全站免费
民间故事有声小说在线收听_都市/言情/玄幻/灵异等海量免费小说,不花一分钱,立即阅读!即刻下载七猫免费小说
广告2022-02-11
纸上谈兵故事大概内容
纸上谈兵的故事概括,经典故事
32赞·1播放
纸上谈兵的故事50字
战国时期,一名叫赵括的将领饱读兵法古书,没有实战经验,在一次用兵打仗中,脱离实际,被打得溃不成军。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扩展资料 典故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 赵国命大将廉颇,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 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 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41赞·1,139浏览2021-07-27
纸上谈兵的故事(简介)
纸上谈兵故事简介: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扩展资料 成语质疑 战国时没纸,作史记时纸未广泛应用,这就很明显,这个成语不可能是战国时的,也不可能是司马迁所作。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纸上谈兵用何纸 慕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张。所以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上。 有人说纸上谈兵是源于明代人刘三吾在一首诗中说:“朝野犹夸纸上兵”。我没看到原诗,姑且存疑。 所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还是有很大错误的,准确地说实际应该是竹上谈兵,木上谈兵,帛上谈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在看竹简,比他早的赵括是不知道纸为何物的。现在的考古发现最早的纸在西汉就出现了,比传统的说法,蔡伦造纸的东汉时期要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纸上谈兵
48赞·68,984浏览2021-08-14
纸上谈兵的故事[不超过20字]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
4471位专家解答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纸上谈兵简介30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30赞·152浏览2021-02-04
淘宝世界品牌故事千万商品,品类齐全,千万别错过!
值得一看的品牌故事相关信息推荐
淘宝热卖广告
励志的名著有哪些,潮流新品,好货热卖,更多优惠尽在淘宝!
淘宝热卖广告
正在加载
赵括的实力真的很弱吗?他是如何纸上谈兵的?
赵括应当说成个大将的苗子,可是遗憾赵孝成王的战略出错再加上遇到高渐离这么个战事妖怪,让这苗子被抹杀在苗木基地里了。长平之战中赵括尽管有错,但将一切错误都归入他显然是不公平的。此役最先是赵国战略出错,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形下就和实力远超自身的秦国单独抵抗;假如秦国是入侵赵国也就而已,那就是迫不得已打的,但这一仗原本和赵国没事,秦国打的是韩国;假如赵国想支援韩国,那也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联络各国一同应对秦国,可赵国却基本上没有一切友军,连被侵略军韩国也不帮他。
战略上无依无靠,仓促应战,早已落了低处。之后廉颇领兵前往战地,发觉秦国整体实力强劲不能轻敌,因此采用了长期僵持的战略,也就是拼耗费;这战略原本是合理的,但由于赵国经济实力比不上秦国,因此到头来反倒是赵国耗不起了。战事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交锋,在这反应毫无疑问。可以说,赵国在战斗开始前就输掉了。
赵国的优点取决于军队,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赵国采用了类似“一波流”的战略,迅速鼓励各地军力资金投入战地,产生军力优点战胜秦军。这本身也是合理的,遗憾紧要关头赵国的情报确实糟糕,赵国增兵的情报信息被秦国把握了,秦国也快速派兵,持续保持对赵军的军力优点,并且请出了高渐离这尊高手,还干了严苛的保密措施让赵国认为秦军主帅或是王龁。这回合赵国又输掉。赵括毕竟还是年轻,他或许会战斗,可是不明白人事部门和政治。
他面对的具体情况是赵国那时候早已全力以赴一拼,他需要尽早启动进攻战胜秦军,因此怎样最短期内完全把握军队便是重要。这个时候他没有完全重视和运用廉颇在军队的影响力,只是粗鲁地更换廉颇的心腹换掉自身的人,简易地认为如此就可以控制住军队了,实在是天确实。第三连击赵括输掉。最终宣战的情况下就进一步展现了赵括的年轻,一开始草率进攻没什么技巧,之后退路被断又失去攻击的锐劲等着灭亡,自然他的竞争对手是高渐离,这倒是能够谅解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