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时是何官职?李鸿章的这个中堂之称并不是因为他担任什么中堂的职位而称他为李中堂的,而是对他的一种尊称。而...
李鸿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时是何官职?
李鸿章的这个”中堂“之称并不是因为他担任什么中堂的职位而称他为”李中堂“的,而是对他的一种尊称。而这个”中堂“也不是清朝独有的,在之前的明朝,唐朝都存在过的,而清朝不光是李鸿章被称为李中堂,那位天下第一大贪也被称为和中堂。
这个”中堂“最早出现在唐朝的时候,所以这就是清朝延续前朝的一直表现。但是唐朝的”中堂“之称也清朝的也不太一样。因为唐朝的这个中堂是因为趟差的宰相是在中书省的政事堂当中办公,所以对这些宰相们就用”中堂“来称号他们,可是清朝的时候却没有宰相这个官职,所以清朝的中堂也不能代表唐朝所代表的宰相了。
不光是清朝没有,在明朝的时候也是没有宰相这个官职的。朱元璋当时选择废除了这个延续了千年的宰相一职,虽然宰相这个职位被废除了,但是”内阁大学士“所拥有的权力和的确是和宰相相差不大的。但是内阁大学士是分为各种类型的大学士,而这些大学士们办公的地点就在内阁,而其中的”阁老“就是在内阁的中央。所以明朝的”中堂“就是来代表这些内阁大学士。
虽然说清朝也是有内阁大学士的,但是之后清朝设立了军机处,此时的内阁大学士就是一个有名无权的职位了,真正拥有宰相之权的就是这些军机大臣们。虽然这些内阁大学士没有宰相之权,但是手中也可以掌管六部之一。清朝的每一个部分别是满族和汉族两个尚书,而内阁大学士就坐在这两个尚书的中间,所以内阁大学士也被称为”尚书“。所以李鸿章虽然不是军机大臣,没有拥有宰相的权力,但是他是大学士,所以他被也被称为”李中堂"。
晚清代表性人物李鸿章,为何临终前都没有进入军机处呢?
李鸿章当时之所以没有能够进入到军机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是地方官员。要知道当时只有经关才能够进入到军机处里面。当时李鸿章虽然有才能,但是是在后期才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的,当时他的身份是地方官员而不是中央官员。清朝正式建立的军机处。当时军机处只是一个临时机构,是雍正帝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西北边疆事务特别设立的一个机构。当时雍正帝设立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让这个机构帮助他一同来管理军事上面的一些事务。要知道当时并不是普通的一个文武百官都能够进入军机处的,能够进入军机处当成军机大臣的,是那些在朝廷中有地位并且深受君主信赖的官员。虽然当时雍正帝设立之初,这个机构是临时机构,但是在乾隆帝之后这个机构的地位却在逐渐上升。由于军机处职能的不断增加,所以让这个机构对国家的影响力非常大。和珅当时就是军机大臣中的一位。可以说当时军机处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权力,那些军机大臣所能实行的权利和当朝宰相差不多由此就可以反映出军机处的地位。但是在此之后,军基处就逐渐成为慈禧太后掌控全局的一个工具而已。李鸿章等人当时深受慈禧太后喜爱,但是却并没有成为军机大臣。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李鸿章身份的关系,李鸿章当时是后期才有作为的,在一开始他本身就是一个地方官而已。根据相关规定,只有中央官员才能成为军机大臣,所以李鸿章并没有资格称为军机大臣。按理来说,当时李鸿章的能力并不比军机大臣差到哪里去,但是由于地位的不同,所以也就让他没有成为军机大臣。
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是正一品,怎么宰相只有一个人当?
首先要了解,满清王朝是没有宰相这个职务的。因为满清统治者入关以后,为了防止大臣权利过大,威胁皇帝的统治地位,消弱了大臣的职能,没有设立宰相一职。虽然没有宰相之职,但是以前宰相干的事情,还得有人去做呀。故而满清统治者就别出心裁的设立了军机处及上书房等办事机关,让大臣将宰相的担子担起来。故而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及上书房师傅,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大臣,就被后世称之为宰相。也有一些人虽然没有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但是担任过六部尚书九卿之职务,并被授予大学士头衔,也被称之为宰相。比如说康熙朝的明珠、索额图;乾隆朝的和珅、刘墉;同治、光绪朝的翁同龢、李鸿章等人。
其次是要了解,并不是所有担任过军机大臣或上书房师傅的官员,就可以称为宰相。因为宰相是封建王朝官员最高行政职务的称谓,虽然在唐宋时期,宰相只是正三品职务,但是到了清朝,宰相之称非正一品官员不可。在满清王朝统治时期,六部尚书及各地将军、提督统统是从一品官职,正一品职务文官有: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官只有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而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属于武官职务,和宰相扯不上关系。这样一来,有资格称为宰相的人,只能从担任过太师、太傅、太保及大学士中的人来区分了。太师、太傅、太保虽为正一品官衔,但并不担任实际职务,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实际有权利的,管事的大臣,除了被授予军机大臣、上书房师傅之职外,还被授予各殿大学士称号。像这样的大臣,才被社会认可为宰相。
本来,在道光朝以前,朝廷授予大学士称号的大臣屈指可数。因为被授予大学士的官员,都是在朝廷中枢担任六部九卿多年的有功之臣,皆可称为"中堂",也就是宰相,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偏偏道光朝以后,因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江山社稷风雨飘摇,朝廷为了笼络那些对平叛有功的地方大员,就将大学士的称号授予这些有功之臣,比如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和左宗棠。曾国藩在朝廷担任过的最高职务是从二品的礼部侍郎,大学士的称号是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任上获得的,其从来没有履行过宰相的职权,也从未踏足朝廷权利中枢,怎么能称其为宰相呢?左宗棠倒是进过军机处,但时间非常短暂,其称为宰相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感觉有点别扭。李鸿章就不一样了,虽然一生从未进过军机处,但清末担任过北洋通商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掌控朝廷中枢十余年,参与处置朝廷大小事务,真正履行了宰相的职责,故当时世界各国都承认他的宰相地位,还是实至名归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