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官制中,官和吏有什么区别?在现代人看来,所谓的官吏都是属于公务员的行列,都是属于为人民服务的团队。但事实上,在古代,...
在中国古代的官制中,官和吏有什么区别?
在现代人看来,所谓的官吏都是属于公务员的行列,都是属于为人民服务的团队。但事实上,在古代,官吏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而且他们的关系并非正常合作,在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关系属于对抗的关系。
在古代大多数的官员属于朝廷命官,是有品级的流官,他们有品级,有俸禄,被朝廷派往牧守四方。
而吏在各个朝代在规定上有所不同,他们在一些朝代甚至都没有俸禄,他们在衙门之中做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他们的上升空间有限,但在地方上确是实实在在的地头蛇。比如梁山之中的宋江,宋押司就是这样的角色。
官员是代表着皇帝,代表着朝廷的威严,牧守四方监督朝廷法令的实行,但这些法令要落实,却需要吏员去执行,收税,抓贼,公文往来都是吏员做的事情。官员在更多的时候,只是在做监督吏员的工作。
官员大多数是流官,他们在一个位置上一般只能担任几年,就会被调往其他的地方,官员是流动的,他们很难在一个地方形成足够的实力,而且官员一般是不能在自己的家乡为官的。而吏员则不同,他们的职位很多是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把持着这个职业经过多代经营是真正地方上的地头蛇。
官员与吏员的关系,就是强龙与地头蛇之间的关系。他们是存在一种合作与对抗交织着的关系,在古代一个官员是否有能力,在很多时候是看这个官员到底能不能压制住吏员,让他们以自己的意志办事。
官员虽然可以打吏员的板子,可以罢免吏员的职位,但作为地头蛇的吏员因为是事情的实际执行者,他们比官员更了解地方上的真实情况,于是挖陷阱下绊子也是常有的事情,这些长期在衙门之中打滚的吏员,常常也会给官员挖坑,甚至在自己占了便宜之后将蒙在鼓里的官员背锅。
对于吏员来说,如果官员愿意合作,那么就该孝敬的孝敬,大家一起闷声发财,把官员供起来,但实际的控制权还是他们在把控。
如果官员不懂事,那么就想办法通过栽赃等事情,把官员拉下马。
如果遇到能力强的官员,那么他们就听话忍耐一下,毕竟官员只能担任几年而已,总是要调走的。
这就是官与吏的斗争关系,在民间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比如吏员怎么想给海瑞一个下马威,反而被海瑞所整治的故事啊。
“官”与“吏”即相互依存,又相互算计,相互提防。
官和吏有什么区别?
以前觉得是同一个意思,不过好像确实有区别中国历史上官和吏的区别是什么?
一:从身份上讲,官是上等人,是人民为他服务的;而吏则是下等人,是为官服务的。“吏”虽然在官府里承担着执法工作,却仍然是百姓,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中,吏相对于官而言是明确无误的下等人。
二:工作性质的不同。当官的职责是根据自己施政理念发号施令,治理辖区。而吏的任务则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自己顶头上司服务。也可以说:官是政治家,他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执政理念;而吏则是技术专家,他要做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技术经验将上司的计划一步步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
三:最终归宿不同。过去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是三年一任,清代地方官平均一任只在一年半左右。而吏则不同,阮葵生在《茶余客话·论吏道》中说“吏则土著世守”。官是外来的,吏是本地的,官板凳没坐热就走了,而吏则要一辈子都在这个地方。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