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中的铜人汉武帝那时造的有什么故事吗?,铜人叫什么名字好像就叫金铜仙人吧,汉武帝做的承露盘,传说天上降的水露是仙露,吃了可...
这个故事中的铜人汉武帝那时造的有什么故事吗?,铜人叫什么名字
好像就叫金铜仙人吧,汉武帝做的承露盘,传说天上降的水露是仙露,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汉武帝就做了这个金铜仙人,上面做了承露盘
求咏史诗词,写人写事,,不要高中课本里的,像王维的西施咏那样的就好。可附加20——30财富
《红楼梦》;
宝琴; 怀古绝句十首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黛玉;五美吟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李商隐;《汉宫词》: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盘龙?
刘禹锡的《金陵怀古》: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温庭筠的《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青。 如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隋宫》 1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隋宫》 2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①,欲取芜城作帝家②。 玉玺不缘归日角③,锦帆应是到天涯④。 于今腐草无萤火⑤,终古垂杨有暮鸦⑥。 地下若逢陈后主⑦,岂宜重问《后庭花》⑧? 【全部注释】①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②芜城:即广陵(今扬州)。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③喻指帝王。 ④锦帆:《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何焯评此句云:“著此一联,直说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见江都之祸,非偶然不幸,后半讽刺更有力。”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 ⑤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隋 宫》3 陈 恭 尹 谷洛通淮日夜流,渚荷宫树不曾秋。 十年士女河边骨,一笑君王镜里头。 月下虹霓生水殿,天中丝管在迷楼。 繁华往事邗沟外,风起杨花无那愁。 【作者简介】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顺德(今属广东)人。清初诗人、书法家。幼时其父陈邦彦抗清牺牲,他以逃匿得免。以父荫,南明桂王授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桂王失败后,避迹隐居。其诗多有颂扬抗清人物之作。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 【注释】 谷洛通淮:隋炀帝曾从河南洛阳引谷水、洛水达于黄河,又自板渚(河南汜水南)引黄河水通淮河。
刘禹锡是中晚唐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其他,《长恨歌》(白居易)、《连昌宫词》(元稹)、《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塞下曲》(李益)、《过华清官三绝句》、《过乌江亭》(杜牧)、《隋宫》、《贾生》、《马嵬》(李商隐)等咏史佳作,它们都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上品。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o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o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辛弃疾《南乡子o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o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 陆游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正值宋金对峙最激烈之时,北宋亡覆不久,创痛仍在,南宋仍有收复失地之心。值此际,辛、陆二人登高临远,怀古感今之作便应运而生,其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我来吊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读史》、《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入翟塘登白帝庙》、《游诸葛武侯书台》(陆游)等,都是脍灸人口的咏史佳作。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五题·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有空多去看看百科、文库,或者多 百度一下 ,真的,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宝琴; 怀古绝句十首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黛玉;五美吟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李商隐;《汉宫词》: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盘龙?
刘禹锡的《金陵怀古》: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温庭筠的《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青。 如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隋宫》 1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隋宫》 2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①,欲取芜城作帝家②。 玉玺不缘归日角③,锦帆应是到天涯④。 于今腐草无萤火⑤,终古垂杨有暮鸦⑥。 地下若逢陈后主⑦,岂宜重问《后庭花》⑧? 【全部注释】①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②芜城:即广陵(今扬州)。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③喻指帝王。 ④锦帆:《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何焯评此句云:“著此一联,直说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见江都之祸,非偶然不幸,后半讽刺更有力。”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 ⑤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隋 宫》3 陈 恭 尹 谷洛通淮日夜流,渚荷宫树不曾秋。 十年士女河边骨,一笑君王镜里头。 月下虹霓生水殿,天中丝管在迷楼。 繁华往事邗沟外,风起杨花无那愁。 【作者简介】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顺德(今属广东)人。清初诗人、书法家。幼时其父陈邦彦抗清牺牲,他以逃匿得免。以父荫,南明桂王授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桂王失败后,避迹隐居。其诗多有颂扬抗清人物之作。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 【注释】 谷洛通淮:隋炀帝曾从河南洛阳引谷水、洛水达于黄河,又自板渚(河南汜水南)引黄河水通淮河。
刘禹锡是中晚唐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其他,《长恨歌》(白居易)、《连昌宫词》(元稹)、《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塞下曲》(李益)、《过华清官三绝句》、《过乌江亭》(杜牧)、《隋宫》、《贾生》、《马嵬》(李商隐)等咏史佳作,它们都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上品。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o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o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辛弃疾《南乡子o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o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 陆游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正值宋金对峙最激烈之时,北宋亡覆不久,创痛仍在,南宋仍有收复失地之心。值此际,辛、陆二人登高临远,怀古感今之作便应运而生,其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我来吊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读史》、《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入翟塘登白帝庙》、《游诸葛武侯书台》(陆游)等,都是脍灸人口的咏史佳作。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五题·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有空多去看看百科、文库,或者多 百度一下 ,真的,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西施的财富》一部很经典的财经爱情小说!这本书描写了西施的爱情,情节曲折,故事凄美。凄美的爱情悲剧中,又展现了一个惊天的财富秘密,描写手法,让人拍案叫绝。书中文字优美得让人心碎,例如:“那年,桃花盛开,你骑着白马缓缓而来。浣沙溪边,桃花灼灼,落英如雨,映红满天朝霞,我依然记得你清浅从容的笑脸。彼刻,我的心就属于了你,我认定:你就是我一生一世的白马王子,虽然老点,那就是白马王爷吧!是的,从此以后,你就成为我的白马王爷,我的心为你而跳动了。我暗许心愿: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样的句子随处可见,看得让人心醉心碎……《西施的财富》,从书名看,它是用美女西施来讲财富的,实际上,这是一本理财书。但又完全不同于普通的理财投资书。它是用西施的故事来讲述理财和投资的深刻道理的。质朴村姑蜕变为风情万种的美女间谍,功成名就后却又私奔,湮没于江湖。但是,传奇并没有结束!她又白手起家,成为股神。她最后为何要抛却财富,甘为道姑呢?史上第一美女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揭示了生活的真相,以及财富的奥秘!故事很好看,这是历史上讲述财富和人生最好的小说之一!看着最好玩的故事,学着最专业的投资知识!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杂 诗(其二x) 王a维 君自故乡r来, 应知故乡f事。 来日5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o濞bz常拧户z常拧户chclふ
《西施的财富》一部现代奇书三十年前看金庸先生的武侠,今天看习风先生的《西施的财富》!穿越了历史,得到了知识!一本融历史+穿越+爱情+侠义+理财+投资的好书。
金铜仙人是什么东西?
汉朝的东西~~~在今西安市北郊,三桥车辆厂以北的低堡子附近有一片雄伟壮观的古宫遗址,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汉建章宫遗址。 传说汉武帝时代,国富兵强。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刘彻享受够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又进一步想着成仙飞升、长生不老。于是他处处学着秦始皇的样子,不但派许多方士入海为他寻求蓬莱不死药,还亲自多次登名山游海滨寻访神仙,虽屡屡受骗,却仍执迷不悟。这年,汉武帝再次登泰山,临渤海,冀有所获,谁知仍未见到仙人和蓬莱三岛的踪影,只得怏怏而归。 谁知“祸”不单行,他心爱的柏梁殿也被大火烧毁了!极端讲迷信的汉武帝立即招集众方士讨论这件事的吉凶。公孙卿说:“昔日黄帝筑青灵台,筑成才十二日,便被大火所焚,于是他又建造了明庭,明庭,就是后来著名的甘泉宫啊。”方士们都随声附合。越地来的方士勇之进一步说:“我们越地的风俗是,凡发生火灾。就另盖房屋,而且一定盖得比原来的高大,用高大的房屋来压胜灾星,火灾便少了。”汉武帝听他这么一说,便不顾长安城中尚有长乐、未央,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多处宫殿,决定在长安城西兴建更大的宫殿——建章宫,用以胜服火灾。 汉帝刘彻气魄很大,立即诏全国名工巧匠汇集长安,按照汉武帝“大”的要求,绘图规划、破土动工,修筑建章宫。不知动用了多少民力、物力,终于筑成了可以与秦始皇阿房宫比美的建章宫!建章宫计有千门万户之大,前殿的高度比未央宫还要高。前殿的东边建筑了高三十五丈的凤阙,为长安地区最高大的建筑之一,因为上面放着铜凤凰,所以被叫做风阙。前殿之西是宽广的唐中大殿,离唐中殿数十里的地方筑有饲养着猛虎并能做斗虎表演的虎圈。前殿以北挖了一个大水池,名曰“太乙池”。池中央有一座高二十余丈的渐台,渐台上筑有华美的宫室。渐台周围还筑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等五座仙山。在太乙池的北岸卧着长三丈宽五尺的石鱼,西岸爬着两只六尺长的大海龟石雕……整个太乙池象征着漂浮有五座仙人山的渤海。这样汉武帝在建章宫中便能看见并随心所欲地“跨海”登上每一座仙人山了!只是可惜这些“仙人山”上没有仙人!汉武帝心中仍感到不足。 方士们见汉武帝闷闷不乐,害怕大祸临头,便纷纷向他建议。说是只要设法取得天上北斗星降下的“仙露”,再拿此仙露调上蓝田与和田的美玉碎屑一起服下,便可长生不老,常服更能身轻如羽,白日飞升。那么,如何方能取得天上北斗降下之仙露呢?那也“方便”,只要尽可能高地筑一座“神明台”,上立铜仙人以盘承之即可。于是,汉武帝按照方士们七嘴八舌的“设计”,令人动工筑起了一座拔地五十丈高的神明台于建章宫中。神明台上竖立起高达二十丈的铜制仙人,名曰“金铜仙人”。这金铜仙人双手高举过头,手托一个金铜承露盘,接承夜半时分由北斗下降之“仙露”。有了“仙露”,还需有存美玉兼制玉屑的所在,于是地基高十二丈的玉堂便应运而“生”。为了引动北斗慷慨地赐降“仙露”,神明台旁还筑起了高五十丈的“井干台”,这是一座全部用巨木建筑起来的带天桥的高楼,为引北斗星君暂歇在上面。周围广立凤凰,驼鸟等石雕珍禽,以作“凤凰鸣”引诱北斗到来……方士们真正是千方百计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啊!但汉武帝服了这不易得的“仙露玉屑饮”后,身体并未变轻,反而越来越重了. 可能建章宫毕竟是太大太结实了(这当然是劳动人民的功绩!),所以虽经西汉末年之毁灭性大火和近两千年的风雨消融,它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可观的遗迹,使我们得以窥测它当日宏伟壮观、出类拔萃的风姿。
咏史怀古诗的标志和结构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都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咏史诗的定义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
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如果给咏史诗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诗。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楚辞》中就有这种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的作品。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1分类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都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诗
怀古诗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诗
咏史诗
“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咏古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2人文环境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①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②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③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1)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
(2)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
(3)“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陈叔宝)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
(4)南唐在中主李景的后期就面临周、宋的威胁,国势日弱,终至委靡不振。这些没落小王朝的君臣,既不能励精图治,振作有为,即使还强欢作乐,苟且偷安。李煜南唐形势更岌岌可危。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且偷安的生活,还纵情声色,侈陈游宴。南唐为宋所灭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囚徒生活,终于在九七八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5)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2、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
《隋宫》 1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隋宫》 2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①,欲取芜城作帝家②。 玉玺不缘归日角③,锦帆应是到天涯④。
于今腐草无萤火⑤,终古垂杨有暮鸦⑥。 地下若逢陈后主⑦,岂宜重问《后庭花》⑧?
【全部注释】①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②芜城:即广陵(今扬州)。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③喻指帝王。
④锦帆:《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何焯评此句云:“著此一联,直说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见江都之祸,非偶然不幸,后半讽刺更有力。”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
⑤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隋 宫》3 陈 恭 尹
谷洛通淮日夜流,渚荷宫树不曾秋。 十年士女河边骨,一笑君王镜里头。
月下虹霓生水殿,天中丝管在迷楼。 繁华往事邗沟外,风起杨花无那愁。
【作者简介】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顺德(今属广东)人。清初诗人、书法家。幼时其父陈邦彦抗清牺牲,他以逃匿得免。以父荫,南明桂王授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桂王失败后,避迹隐居。其诗多有颂扬抗清人物之作。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
【注释】 谷洛通淮:隋炀帝曾从河南洛阳引谷水、洛水达于黄河,又自板渚(河南汜水南)引黄河水通淮河。
“以十年”、“一笑”两句:首句意谓炀帝在位十多年,因开运河,造龙舟东巡,使无数百姓为服役死于非命;次句言隋炀帝曾揽镜自照,对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所之?”喻炀帝死期不远。
“月下”、“天中”两句:首句言灯影如虹霓起自龙舟(即水殿);次句言如在天上奏乐的弦管出于迷楼。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⑥乌衣巷、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⑦西塞山 〔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3、赤壁:“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138公里。《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字样。虽确切地点不可循,但历代有多位文人留下相关诗篇。
《赤壁》(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源流历史
形成源流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
A、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发展历史
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⑴、初唐咏史怀古诗: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初唐四杰及盛唐诸名家都写了不少咏史诗篇,题材也很广泛,上自春秋吴越旧事,下到隋炀帝荒淫无道,都成了诗人们吟咏的对象。
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取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⑶、中晚唐咏史怀古诗:咏史诗辉煌的顶峰是中晚唐。随着唐帝国迅速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现实和六朝朝兴夕败,隋帝国短暂的辉煌等旧事,犹如巨大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诗人们头上,给他们的咏史怀古留下了更宽阔的天地。诗人们通过怀古,或警策当朝统治者(借古鉴今),或感叹唐帝国江河日下(借古伤今),或抒发自身在覆巢之下的忧畏之情(借古抒怀)。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砭时弊,寄托怀抱。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其他,《长恨歌》(白居易)、《连昌宫词》(元稹)、《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塞下曲》(李益)、《过华清宫三绝句》、《过乌江亭》(杜牧)、《隋宫》、《贾生》、《马嵬》(李商隐)等咏史佳作,它们都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上品。
在中晚唐怀古诗人中,最突出的当数李商隐和杜牧。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国势衰微,生活在这个时代,诗人往往选取历史上突出的亡国乱政的皇帝(甚至包括本朝的唐玄宗)以托讽,对他们的贪欲、无视历史教训终于自亡其国的事实加以讽刺揭露,借史实以警世人,他们堪称中国咏史怀古诗人中的圣手。
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1)、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o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o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北宋百年间虽然出现了《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题李愬画像》(惠洪)、《绝句·生当做人杰》(李清照)等名篇,但更多的咏史之作已少见唐人咏史诗精辟的见解、深刻的嘲讽。
(2)、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o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o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陆游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正值宋金对峙最激烈之时,北宋亡覆不久,创痛仍在,南宋仍有收复失地之心。值此际,辛、陆二人登高临远,怀古感今之作便应运而生,其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我来吊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读史》、《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入翟塘登白帝庙》、《游诸葛武侯书台》(陆游)等,都是脍灸人口的咏史佳作。
南宋灭亡前后,咏史诗坛上还有一次冲击波,汪元量、文天祥、刘辰翁、张炎诸人,或为挽狂澜于既倒而尽最后之力,或面对破碎山河、异族横行而默洒遗民之泪。他们的咏史之作,虽也不乏壮志难酬的愤慨,但更多的却是国破家亡的忧伤与无奈,给中国咏史怀古诗添加了一道清冷与悲怆的哀光。
辽、金咏史怀古诗论析:
与两宋同时的辽、金诗坛,诗作本是不多,咏史诗更少,其中元好问的《过晋阳故城书事》《西园》《赤壁图》及移刺霖的《马丽山有感》等可称佳品。
元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元诗成就虽显逊色,但元代诗坛却热闹非凡,仅诗就留下三万多首,还有大量的词、曲。元代诗歌(包括词、曲)是独特的。 为了限制汉人参政,从元太宗九年(1237)起,废除科举近80年,使得想以科举进身的读书人失去了希望,地位也直线下降;另外,元代前期诗人大多由宋、金入元,有浓重的遗民色彩。因此,元代咏史诗一方面时时流露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元曲上),感叹世道无常、叹世刺时、弃世归隐的作品明显增多,语言调侃,表露出作者看破红尘、消极灰暗的心态。前者以耶律楚材的《过沁园有感》、方回的《宋理宗书宫扇》、《白沟》,赵孟頫的《岳鄂王墓》等为代表;后者以马致远的《双调·拨不断》(子房鞋,买臣柴)、贯云石的《双调·殿前欢》(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张养浩的《中吕·普无乐》(楚离骚,谁能解)等为代表,在历代咏史诗中独树一帜。
明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明代咏史诗作前接宋元、后启清朝,诗歌大家中不乏咏史高手。明初的刘基、高启,中期的李梦阳、王世贞、何景明,晚期的陈子龙、顾炎武、屈大均等,都写了不少咏史名篇。明代咏史诗题材更加广泛,从先秦到宋元都是吟咏的对像,其中明末诸家之诗,感情忧为深沉。
清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清代是继晚唐之后的咏史诗的又一高峰。清初一度屈节仕清的大诗人钱谦益、吴伟业等,由于特殊的遭际,其咏史怀古之作曲折地反映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内心的痛楚。而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龚自珍和清末变法维新时期的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咏史之作更是借历史而发忧国之思与强国之愿。像吴伟业的《过淮阳有感》、黄景仁的《秦淮》、龚自珍的《咏史》、黄遵宪的《田横岛》、《京师》、康有为的《秋登越王台》等,都是很有影响的咏史诗力作。
4基本特点
历史评说
"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 ,兴亡贤愚而已。”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写作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诗词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思想感情
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 统治者——昏庸腐朽, 骄奢淫逸 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艺术手法
(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语言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5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6表达风格
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蜀 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律诗由“起”、“颔”、“颈”、“结”四联组成。这首诗的“起联”两句一问一答,貌似平常,实则不然。这里,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其间一个“寻”字妙笔天成,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绪,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世却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和谐统一,首尾相衔。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作诗善用赋笔,惟杜老为然。其间微婉顿挫,总非平直。”杜甫的这首《蜀相》的开头,可以说是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善用赋笔而又切忌平直的特点。
如果说,“起联”两句还是从总领通篇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的话,那么,“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映阶碧草”、“隔叶黄鹏”仿佛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强调“好音”之悦耳。然而,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难道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真可谓“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远且大”(谢榛《四溟诗话》)。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公元207年,同他商讨天下大计。出山后,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匡济危难,扶佐后主刘禅。这就是所谓“两朝开济”。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当然,艺术的概括是不能同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相提并论的。但是,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而且能够感知诗人对他的钦羡仰慕之情。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属对工致,沉郁顿挫。遣辞虽不藻丽,却行文壮阔,潇洒飘逸,可与诗人另一首写诸葛亮的诗《八阵图》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二句联璧生辉。
假若诗意仅此而已,或许还难以收到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和取得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前人说,“诗贵有眼”。“结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岂止是一般的凭吊和拜谒之辞啊!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鉴赏概要
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领悟感情,触发共鸣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如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其实,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都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诗
怀古诗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诗
咏史诗
“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咏古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2人文环境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①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②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③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1)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
(2)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
(3)“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陈叔宝)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
(4)南唐在中主李景的后期就面临周、宋的威胁,国势日弱,终至委靡不振。这些没落小王朝的君臣,既不能励精图治,振作有为,即使还强欢作乐,苟且偷安。李煜南唐形势更岌岌可危。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且偷安的生活,还纵情声色,侈陈游宴。南唐为宋所灭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囚徒生活,终于在九七八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5)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2、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
《隋宫》 1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隋宫》 2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①,欲取芜城作帝家②。 玉玺不缘归日角③,锦帆应是到天涯④。
于今腐草无萤火⑤,终古垂杨有暮鸦⑥。 地下若逢陈后主⑦,岂宜重问《后庭花》⑧?
【全部注释】①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②芜城:即广陵(今扬州)。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③喻指帝王。
④锦帆:《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何焯评此句云:“著此一联,直说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见江都之祸,非偶然不幸,后半讽刺更有力。”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
⑤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隋 宫》3 陈 恭 尹
谷洛通淮日夜流,渚荷宫树不曾秋。 十年士女河边骨,一笑君王镜里头。
月下虹霓生水殿,天中丝管在迷楼。 繁华往事邗沟外,风起杨花无那愁。
【作者简介】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顺德(今属广东)人。清初诗人、书法家。幼时其父陈邦彦抗清牺牲,他以逃匿得免。以父荫,南明桂王授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桂王失败后,避迹隐居。其诗多有颂扬抗清人物之作。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
【注释】 谷洛通淮:隋炀帝曾从河南洛阳引谷水、洛水达于黄河,又自板渚(河南汜水南)引黄河水通淮河。
“以十年”、“一笑”两句:首句意谓炀帝在位十多年,因开运河,造龙舟东巡,使无数百姓为服役死于非命;次句言隋炀帝曾揽镜自照,对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所之?”喻炀帝死期不远。
“月下”、“天中”两句:首句言灯影如虹霓起自龙舟(即水殿);次句言如在天上奏乐的弦管出于迷楼。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⑥乌衣巷、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⑦西塞山 〔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3、赤壁:“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138公里。《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字样。虽确切地点不可循,但历代有多位文人留下相关诗篇。
《赤壁》(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源流历史
形成源流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
A、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发展历史
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⑴、初唐咏史怀古诗: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初唐四杰及盛唐诸名家都写了不少咏史诗篇,题材也很广泛,上自春秋吴越旧事,下到隋炀帝荒淫无道,都成了诗人们吟咏的对象。
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取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⑶、中晚唐咏史怀古诗:咏史诗辉煌的顶峰是中晚唐。随着唐帝国迅速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现实和六朝朝兴夕败,隋帝国短暂的辉煌等旧事,犹如巨大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诗人们头上,给他们的咏史怀古留下了更宽阔的天地。诗人们通过怀古,或警策当朝统治者(借古鉴今),或感叹唐帝国江河日下(借古伤今),或抒发自身在覆巢之下的忧畏之情(借古抒怀)。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砭时弊,寄托怀抱。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其他,《长恨歌》(白居易)、《连昌宫词》(元稹)、《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塞下曲》(李益)、《过华清宫三绝句》、《过乌江亭》(杜牧)、《隋宫》、《贾生》、《马嵬》(李商隐)等咏史佳作,它们都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上品。
在中晚唐怀古诗人中,最突出的当数李商隐和杜牧。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国势衰微,生活在这个时代,诗人往往选取历史上突出的亡国乱政的皇帝(甚至包括本朝的唐玄宗)以托讽,对他们的贪欲、无视历史教训终于自亡其国的事实加以讽刺揭露,借史实以警世人,他们堪称中国咏史怀古诗人中的圣手。
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1)、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o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o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北宋百年间虽然出现了《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题李愬画像》(惠洪)、《绝句·生当做人杰》(李清照)等名篇,但更多的咏史之作已少见唐人咏史诗精辟的见解、深刻的嘲讽。
(2)、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o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o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陆游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正值宋金对峙最激烈之时,北宋亡覆不久,创痛仍在,南宋仍有收复失地之心。值此际,辛、陆二人登高临远,怀古感今之作便应运而生,其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我来吊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读史》、《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入翟塘登白帝庙》、《游诸葛武侯书台》(陆游)等,都是脍灸人口的咏史佳作。
南宋灭亡前后,咏史诗坛上还有一次冲击波,汪元量、文天祥、刘辰翁、张炎诸人,或为挽狂澜于既倒而尽最后之力,或面对破碎山河、异族横行而默洒遗民之泪。他们的咏史之作,虽也不乏壮志难酬的愤慨,但更多的却是国破家亡的忧伤与无奈,给中国咏史怀古诗添加了一道清冷与悲怆的哀光。
辽、金咏史怀古诗论析:
与两宋同时的辽、金诗坛,诗作本是不多,咏史诗更少,其中元好问的《过晋阳故城书事》《西园》《赤壁图》及移刺霖的《马丽山有感》等可称佳品。
元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元诗成就虽显逊色,但元代诗坛却热闹非凡,仅诗就留下三万多首,还有大量的词、曲。元代诗歌(包括词、曲)是独特的。 为了限制汉人参政,从元太宗九年(1237)起,废除科举近80年,使得想以科举进身的读书人失去了希望,地位也直线下降;另外,元代前期诗人大多由宋、金入元,有浓重的遗民色彩。因此,元代咏史诗一方面时时流露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元曲上),感叹世道无常、叹世刺时、弃世归隐的作品明显增多,语言调侃,表露出作者看破红尘、消极灰暗的心态。前者以耶律楚材的《过沁园有感》、方回的《宋理宗书宫扇》、《白沟》,赵孟頫的《岳鄂王墓》等为代表;后者以马致远的《双调·拨不断》(子房鞋,买臣柴)、贯云石的《双调·殿前欢》(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张养浩的《中吕·普无乐》(楚离骚,谁能解)等为代表,在历代咏史诗中独树一帜。
明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明代咏史诗作前接宋元、后启清朝,诗歌大家中不乏咏史高手。明初的刘基、高启,中期的李梦阳、王世贞、何景明,晚期的陈子龙、顾炎武、屈大均等,都写了不少咏史名篇。明代咏史诗题材更加广泛,从先秦到宋元都是吟咏的对像,其中明末诸家之诗,感情忧为深沉。
清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清代是继晚唐之后的咏史诗的又一高峰。清初一度屈节仕清的大诗人钱谦益、吴伟业等,由于特殊的遭际,其咏史怀古之作曲折地反映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内心的痛楚。而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龚自珍和清末变法维新时期的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咏史之作更是借历史而发忧国之思与强国之愿。像吴伟业的《过淮阳有感》、黄景仁的《秦淮》、龚自珍的《咏史》、黄遵宪的《田横岛》、《京师》、康有为的《秋登越王台》等,都是很有影响的咏史诗力作。
4基本特点
历史评说
"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 ,兴亡贤愚而已。”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写作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诗词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思想感情
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 统治者——昏庸腐朽, 骄奢淫逸 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艺术手法
(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语言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5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6表达风格
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蜀 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律诗由“起”、“颔”、“颈”、“结”四联组成。这首诗的“起联”两句一问一答,貌似平常,实则不然。这里,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其间一个“寻”字妙笔天成,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绪,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世却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和谐统一,首尾相衔。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作诗善用赋笔,惟杜老为然。其间微婉顿挫,总非平直。”杜甫的这首《蜀相》的开头,可以说是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善用赋笔而又切忌平直的特点。
如果说,“起联”两句还是从总领通篇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的话,那么,“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映阶碧草”、“隔叶黄鹏”仿佛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强调“好音”之悦耳。然而,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难道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真可谓“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远且大”(谢榛《四溟诗话》)。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公元207年,同他商讨天下大计。出山后,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匡济危难,扶佐后主刘禅。这就是所谓“两朝开济”。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当然,艺术的概括是不能同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相提并论的。但是,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而且能够感知诗人对他的钦羡仰慕之情。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属对工致,沉郁顿挫。遣辞虽不藻丽,却行文壮阔,潇洒飘逸,可与诗人另一首写诸葛亮的诗《八阵图》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二句联璧生辉。
假若诗意仅此而已,或许还难以收到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和取得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前人说,“诗贵有眼”。“结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岂止是一般的凭吊和拜谒之辞啊!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鉴赏概要
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领悟感情,触发共鸣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如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其实,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
本文标题: 上林苑里的金铜仙人现在还在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026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