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嫂子早年间都做了什么事情,为何唯独嫂子和侄子没有被封呢?为何唯独自己的嫂子和侄子没有被封呢?刘邦我们都知道汉朝的开国皇帝,...
刘邦的嫂子早年间都做了什么事情,为何唯独嫂子和侄子没有被封呢?
为何唯独自己的嫂子和侄子没有被封呢?刘邦我们都知道汉朝的开国皇帝,一生当中充满了传奇色彩。历史上对他的家庭关系描写也非常的有意思,就有记载说他得了天下以后,没有封赏嫂子也没有赏赐自己的侄子!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刘邦后来也封赏他的侄子了,只不过这其中有一些原委,容我娓娓道来。
这刘邦出生的家庭还算不错,他老爸刘太公生了三儿子长子刘仲、次子刘喜、三子就是刘季(后改名刘邦)。这大刘、二刘都是踏实能干的孩子,唯独到了刘老三这里,他就整天游手好闲,还时不时的和一帮狐朋狗友往来。刘老头就看不惯经常的指责他,让他走正道。刘老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依然我行我素卖个耳朵给你,你说什么我都不听。后来他的大哥刘仲去世了,留下他大嫂和侄子刘信孤儿寡母的过日子。
可是刘邦什么都不干,总要吃饭吧!就东蹭西蹭经常跑到自己嫂嫂家里面蹭饭吃,这个刘老三蹭饭就蹭饭吧,还经常招呼三俩朋友一起去(脸皮真厚)。大嫂家本来日子就够苦的,多了你刘老三就算了,你刘老三还不识抬举,经常带朋友来吃吃喝喝。然后他大嫂每次看到他来都把饭吃完,然后用勺子什么的敲打锅以示没饭可吃。刘邦自知这是嫂嫂赶他,所以就走了。
等到刘邦夺取天下以后,分封同姓诸王。唯独不封侄子刘信和嫂嫂(不仗义)。后来刘老汉看不下去了拄着拐棍儿去找刘邦,意思你小子那么小鸡肚肠,别丢我老刘家的人行吗?就这样刘邦封了他的侄子刘信羹颉侯。羹颉侯这个侯是戏谑,“嫂厌其常来,故意敲锅以示“羹尽”。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的确有点怀恨在心。但是他这个侄子上任以后,对地方的百姓也算做了一些好事。
高祖七年(前200)封羹颉侯,食邑于舒。他上任伊始,鉴于“龙舒水源出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而岗区多干旱,是年十月,在七门山下开七门堰,引龙舒水(今杭埠河)灌田约800顷。东汉建安五年,扬州刺史刘馥、明宣德年间(1426—1435)舒城县令刘显又相继疏浚扩建,灌田扩大到1500余顷。本县人民曾建“三刘祠”纪念他们。以上就是刘邦那些年做过的有趣事儿!
《史记》记了刘邦和嫂子一件事,究竟是哪一件事?
刘邦剧照
01
秦末。一个很寻常的日子。
随着招呼声落,吱呀声起,地处沛郡丰邑的一户人家的柴门被推开。
看到“沛郡”二字,是不是想起了汉高帝刘邦?
没错,就是他。
汉高帝刘邦画像
不过彼时,刘邦还是个混混儿。而这座农家院,则是他同母长兄刘伯的家。
刘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二哥刘仲,刘邦是老三,下面还有一个老幺,叫刘交。
从小到大,刘伯都很有大哥样,对几个弟弟颇为照顾。特别是对刘邦,更多一份疼爱。刘邦自也不见外,隔三差五就来蹭吃蹭喝打牙祭。
但这次,他碰上茬子了。
前脚刚跨进门,满脸冰霜雪雨、总之不见一丝明媚阳光的大嫂拦在了面前。
“嫂子,我来…”
“你大哥没在。”大嫂硬邦邦打断了刘邦邦,“家里就我一个妇道人家,你来不太方便吧?”
明摆着,这是在下逐客令撵人,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随之又咕咕哝哝补了一嘴嫌弃:“无赖货色。”
混迹沛郡,刘邦的确是个无赖。这可是他爹刘煓刘太公亲口说的。
当然,这“无赖”与偷鸡摸狗、撒泼放刁的地痞流氓,有一杆子差距。许慎曰:“赖,利也;无赖,即无利入於家也”。
说白了,就是游手好闲,不给家挣钱的主儿。
刘邦一听,脸皮也真够厚的,不仅没走,还笑嘻嘻跨前,凑至嫂子身边压低声音道:
“嫂子,给个面,让我进屋呗。”
刘邦大嫂剧照
02
眼见小叔子蹬鼻子上脸,轰都轰不走,大嫂伸手正要往外推,门外突然嘻嘻哈哈一阵嚷,几个杀马特般的小伙子涌进了院。
很快,大嫂看出了门道。
此次来蹭饭的,不只小叔子。他还装阔装老大,带了一帮不着调的小弟来!
一个子儿不挣,家务活不干,连公公都损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妥妥的无赖一个,竟然还有脸装蛋,带人回家吃喝。
大嫂着实被气够呛,一掉身进了灶房。
“各位兄弟,瞧见没?我哥我嫂对我就是好,做饭去了。今后谁家揭不开锅,来我哥这儿吃。嫂子,把肉炖了…”
刘邦正自鸣得意,嘚啵吹牛呢,却听灶房里传出了“哧啦哧啦”的饭勺刮锅底的动静。
听听,人家早吃完饭,连锅底都刮干净了,哪还有咱的份儿?走吧,别戳这儿丢人现眼了。
那几个小伙子倒也识趣,闻声全撤了。
稍一愣怔,刘邦拔腿冲进灶房。一把掀开锅盖,伸脖一瞅,饭菜皆在。
敢情,这是在故意跌我的份,丢我的脸,让我在兄弟们面前抬不起头!
“嫂子,我走。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就你?还能买的起驴?这辈子就是个跑腿的无赖货。”
03
而刘邦遭大嫂轻贱奚落、轰赶出门的这一幕情景,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上演过。
只不过,那时的猪脚是鬼谷子的徒弟苏秦。
苏秦卖嘴皮子。起初因不得任用,一度潦倒至极——
破衣烂衫,兜里没钱;草鞋开帮,灰头土脸。饥肠辘辘一回到家,媳妇懒得瞅他;嫂子更是刻薄,别说做饭,连刷锅水都不给舀一瓢。
真真是混得惨,狗都烦。
苏秦
后来,苏秦游说成功,风光无两。等衣锦还乡,族人敲锣打鼓,远迎三十里。大嫂设计的迎接和招待姿势,则堪称别出心裁,独具一格:
委虵(音:shé)蒲服。
匍匐在地,像蛇一样扭动着身子爬行。
更值玩味的是,苏秦问:“嫂子,你这是干啥?怎么爬上了?”
《史记·苏秦列传第九》:
苏秦之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虵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斗转星移,时来运转。恍如一眨眼,刘邦也迎来了这般高光时刻。
04
连番打拼,亡秦灭楚,刘邦即皇帝位,大汉王朝正式开张营业。
接下来,自然要论功行赏,分封诸王——
大哥刘伯,早亡,追尊武哀侯;
二哥刘仲,封代王;
四弟刘交,封楚王;
堂兄刘贾,封荆王;
远房堂弟刘泽,封燕王……
但说这日,刘邦去看老爹刘太公。山南海北闲聊间,刘太公突然认了真,正了经。
爹:“三儿,爹想求你件事。”
邦:“咱爷俩谁跟谁?甭客气。你说我安排。”
爹:“你看你当皇上,封了老刘家那么多王。”
邦:“应该的。打天下,都没少出力。”
爹:“那为啥没刘信的份儿?”
刘信,刘邦亲侄,大哥刘伯的长子,这关系可不是一般的近乎。况且,刘信也非庸碌之辈,能扛动枪的时候就跟三叔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史记》载:“汉初,韩王信反,信以郎中将击信,功。”
是啊,既然有功,为啥不封王拜侯?
刘邦倒也实在,理由给得嘎嘣溜丢脆——
邦:“他~妈~的(非粗话)为人太不厚道,害我丢老人了。”
爹:“小心眼,还记着那一顿饭的仇啊?甭管好赖,她可都是你嫂子。”
邦:“听爹的。我想想,该封他个啥呢?”
爹:“这就对了。嫂子小叔记啥仇?”
寻思片刻,刘邦咧嘴一乐:“就封他羹颉(音jiá)侯吧。”
颜师古注:“颉,音戛,言其母戛羹釜也。”
戛羹釜,敲锅以示羹尽。嘿,这仇怨疙瘩还是没放下,牢牢系着呢。
《史记·楚元王世家》:
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后因称嫂为“戛羹”。
05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成气候前毛病着实不少:
“不事生产”,“好酒及色”,游手好闲,爱吹牛皮……
就这样的无赖主儿,嫂子嫌弃他,也在情理之中。但话反过来说,谁又知道谁将来啥样,会不会走狗屎运,发大财?
所以,为人处事,别看眼前,别嫌人穷,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然也包括我。
所以,在此文推出后,我将它群发给了我的所有好友。
然后,开始逐个借钱…
草根出身的刘邦被称为“流氓帝王”,连嫂子都不放过,他还做了什么?
刘邦除了抢嫂嫂,还做过什么流氓的事情?他没称帝之前还是一个乡下的小乡长,还时常跟着他的那群狐朋狗友一起混日子。一会去这家偷个鸡,一会去那家摸个鸭,百姓碍于他是一乡之长不敢去找他事,只能忍着。有一天他还想往常一样去他兄长下蹭饭,他的嫂子看他成天游手好闲,啥事也不干,成天蹭饭的这个行为非常不满,就当着他的面用铲子敲着锅盖说没饭让你吃了。
刘邦上前掀开锅盖看一锅米饭,刘邦顿时恼了。从此记恨上他的嫂子再也不去他兄长那蹭饭了。后来他经过七年起义终于当上了皇帝,给自己的亲人都进行了封赏,唯独没有给他嫂子的儿子爵位。他嫂子就不愿意了就去找刘邦的爹,让他爹跟刘邦说,后来刘邦没办法了就给他侄子封了个羹颉侯,意思是他侄儿是一个刷锅侯爷,令人笑掉大牙,由此可见刘邦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
还有一次是项羽抓到刘邦他爹说让刘邦投降归顺于他,不然项羽就把他给杀了煮熟煲汤。刘邦不以为然还跟项羽说你跟我既然结拜为那么我爹也是你爹,如果煲汤了的话就分给我一碗吧。项羽听后很生气,就要动手杀刘邦他爹时被项伯拦住了没杀成。刘邦能无赖到这个地步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刘邦跟朱元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可刘邦的做法跟朱元璋的做法恰恰相反,不过刘邦能坐上皇帝的位置也算是很厉害了。
刘邦为何被评为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刘邦为何容不下自己的嫂子?
刘邦的成功,与宋襄公的失败,是两个非常值得比较的突出例子。
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30里)这个地方,暴发了一场战争,宋襄公因为坚持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并布下阵势后才进攻,结果大败,襄公因此受伤,第二年便因伤而死,因而被人骂为蠢猪,视为傻帽;
面对同样的生死抉择,刘邦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
襄公死了400多年后,公元前203年10月,项羽按照刘邦的请求,将刘邦的父母妻儿全部释放,与刘邦签订和议之后,引兵东归。然而,项羽还没渡过乌江,刘邦就撕毁和约,以40万大军,围攻仅10万军队的项羽于垓下,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将项羽的部众一个一个地杀掉,项羽最后只剩下自己,羞愧难当,拔剑自刎。
宋襄公和项羽都守约,但他们都死了;
刘邦当面签约,背面搞鬼,然而他赢了。
输了的襄公,人们骂他是蠢猪;
赢了的刘邦,人们称他为俊杰。
这就是刘邦,一个以这样的方式成功的俊杰。
到了后来,便形成了历史规律: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无论成功的手段有多么的卑劣,无论失败的原因有多么屈辱。
之所以有“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的评价,这大概是原因之一。
刘邦喜欢交朋结友,花天酒地,在外养小三曹氏,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不过,男人花心,还算不上流氓行径。倒是他对自己的父母儿女的态度,倒真有点。
他被项羽打得只剩下光棍一个的时候,在路上拼命逃跑,后面追兵如狼似虎地急追,他嫌自己的儿女太重了,马车跑不快,为了自己逃命,竟把儿女推下车子,全然没有父亲的慈爱,狠毒如此,颇有流氓气息。
项羽抓了他老子,以烹杀刘太公来威胁刘邦,刘邦却说,怀王让我们一起攻秦,我们是兄弟,我父也就是你父,你如果烹了父亲,记得也封我一杯羹汤。这就是十足的流氓了。
很多人说刘邦胸怀宽广,但他对待嫂子,却胆量狭窄到没有缝。
刘邦年轻时很懒,不喜欢干农活,平时都是他大哥刘伯干,刘伯不但勤快,对这个小弟还特别好,所以,刘邦长期在大哥家蹭饭。
后来,他大哥刘伯去世了,刘邦依旧经常到嫂子这里蹭饭,不但自己来蹭,还带着他那些狐朋狗友一起来蹭,嫂子当然不愿意了,有一次刘邦带着一大帮人来吃,嫂子就跑到厨房,用瓢猛刮锅子,发出刮刮的声音,意思是锅空了,刘邦只好带着那些人原路返回,丢了一回面子。
就为这点事,刘邦竟然心生报复。刘邦当了皇帝后,大封兄弟子侄,却独独不封刘伯的儿子刘信。后来别人讲闲话,刘邦最终还是封了刘信为侯,不过这是个侯的名字很怪,叫“羹颉候”。
“羹颉”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用瓢刮锅底的意思。可见,刘邦一直在记恨嫂子,就连侄子,都一起报复了。
刘邦为何被评为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刘邦为何容不下自己的嫂子呢?
要说到流氓皇帝,那自然得谈谈刘邦。刘邦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了。刘裕、朱元璋这些平民皇帝的出身都比刘邦高了不少,虽然他们小时候不学无术,可是当了皇帝之后起码还知道刻苦用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水平。只有刘邦,一直原地踏步,始终当着一个“流氓”。
刘邦起兵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整日游手好闲,寻欢作乐,无所事事。在这些与底层人士交往的过程中,刘邦学会了大量的脏话,就算当上了皇帝,刘邦还是改不掉骂脏话的习惯。刘邦骂人的语言极其匮乏,常常用一个“竖儒”来骂人,这个竖儒是什么意思呢?“儒”是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可是“竖儒”就不是这样了。“竖儒”的意思是指那些穷酸的奴才书呆子。而除了“竖儒”之外,刘邦骂人时还常常用“乃公”也就是“你爷爷我”这样的话。
这个动不动就动粗口骂人的坏习惯,让他的很多部下都难以忍受,甚至因此转投他人旗下。魏豹本来是刘邦旗下的一员,后来觉得跟着项羽似乎更有前途,因为当时项羽的势力更为强大,就转向了项羽阵营。刘邦派人去劝说魏豹,说刘邦阵营虽然现在看起来不怎么样,可是主公能力高强,来日必然有所作为,你应该留在刘氏阵营。可魏豹听了却连连拒绝,原因竟是刘邦常常侮辱部下,他实在是难以忍受。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时,项羽绑架了刘邦的父亲,想要逼迫刘邦投降,而刘邦不顾父亲的安危,在给项羽的信中直接写道:“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大致意思就是:我和你都是一同受封为王的,当时我们约定好结拜为兄弟,所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如果要煮他,希望煮熟后我能有幸分得一杯羹。这种流氓的话,除了刘邦,也没几个人能说出来了。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更加肆无忌惮。 “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未可以儒生说也。”刘邦因为不喜欢儒生,有带着儒冠的客人,他就把别人的帽子解下来,在里面尿尿 ,这就是后来典故中所说的“溺儒冠”。
那么刘邦又为何容不下他的嫂子呢?这还有归于他当地皮无赖的时候,那时的刘邦整日游手好闲,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就仰仗他的父亲和哥哥。刘邦常常去嫂子家里蹭饭就不说了,有一次刘邦还带上了自己的一群狐朋狗友过来胡吃海喝。于是嫂子非常生气,家中本来就已经生活艰难了,刘邦还来给她增加负担。刘邦的嫂子在屋中用锅铲把铁锅刮得叮当作响,表示家中已经没有饭了。刘邦的朋友们听懂了刘邦嫂子的意思,知道蹭饭是没有希望了,就离开了。
可是刘邦进厨房一看,明明就还有一锅粥。他心里十分生气,他感到自己被嫂子羞辱了,这份憎恨一直没有消散,以至于后来刘邦给自家的刘姓子弟封侯时,唯独没有给嫂子的儿子刘信封赏。就算最后还是对其进行封赏,也用了“羹颉侯”也就是“刮锅候”这样羞辱性的称号。
就是这样一位斤斤计较的“流氓”皇帝最后建立了汉王朝,对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做出了巨大贡献。不管刘邦人品怎样,他还是凭借着实力吃饭的!硬气!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