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智慧还是故弄玄虚——吴清源“21世纪围棋”?【TOM棋圣道场】晚年的吴清源潜心于“21世纪围棋”的研究,引得棋界上下纷纷伸长...
大师智慧还是故弄玄虚——吴清源“21世纪围棋”?
【TOM棋圣道场】晚年的吴清源潜心于“21世纪围棋”的研究,引得棋界上下纷纷伸长脖子,投去景仰的目光。rn rn “第一步应落子于上方边上的星位。”吴大师此语一出举座皆惊。据说这是根据周易研究而来的结论,符合易经之理。大师此语显得过于高深了,但因为他是大师,尚无人高声反对。大家都是频频颔首:“大师果然高明,非我等凡类可及!”但没见实战中有谁如此开局,看来大师的智慧不是普通人体会得了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能把“21世纪围棋”运用自如?rn rn 读过周易的棋迷毕竟是少数,能读懂、读通的更是凤毛麟角。吴大师将研究方向转到此处,委实是有些“脱离群众”了。多年前,吴清源第一本回忆录命名为《以文会友》,说“棋”却以“文”为名,境界不俗,整本书也是文采盎然,读来令人心胸愉悦。近年,大师的修炼更胜从前,一再强调围棋的本质是“中和”。他的新回忆录就叫《中的精神》,其中已是富含玄机了。去年应氏杯决赛,吴大师亲临北京督战,接受《围棋报》独家采访时,欣然题写“用中”二字,其中妙味寻常人无法深会,还是一位易学大师引经据典,作了一番长述,解释了大师的良苦用心。rn rn 这时的吴清源不像是一名棋士了,他更像是位得道高僧,寂寂坐于高台之上,感受着心灵与天籁的交接。曲高和寡,但台下仰望的人群中无人敢高声喧哗——就是看看大师诵读时的口型也觉收益非浅啊!rn rn 只有快人快语的聂卫平不以为然。“什么21世纪围棋,都是些故弄玄虚的东西。”老聂此语戆直,却有那小孩“皇帝什么也没穿啊!”的单纯与豪气在内。可以认为老聂的人生境界与吴大师不能相比,甚至是相去甚远,但他只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理解的东西,而不去盲目崇拜,这又是唯大英雄能本色了。rn rn 吴清源的“21世纪围棋”在具体手法上的代表作就是面对小目的二间高挂。这一招在吴大师的门生芮乃伟、王立诚、张栩等人手中反复弈出,他们不再拘泥于边角定式,行棋意境悠远,为棋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rn rn 但是现在的棋界是现实主义的天下,韩国人用类似于吴大师当年闯荡天下的强悍手法占领了世界围棋的制高点,要与他们抗衡,最终依靠的还得是超强的杀力。所以,王立诚、芮乃伟在虚晃几下“21世纪围棋”的布局构思后,迅速投入近身肉搏的战斗,张栩也是凭借自己强大的力量登基世界冠军宝座。rn rn 吴大师全新的围棋理念确实是超越了这个时代。他现在讲棋,只讲虚的地方,那些需要确实计算之处是年轻人的事情。去年应氏杯决赛第三局,常昊决斗崔哲瀚,一步普通的挂角被吴大师斥为“败着”,说应该换另一个方向去挂。研究室中的国手们相视一笑,未敢多作评论。对这些年轻人来讲,从哪边挂角都是一局棋,胜负不在这里。rn rn 这是“匠”与“大师”的区别吗?还是大师的智慧离我们有点远?21世纪已经开始好几个年头了,在棋坛横行无忌的仍是实用而有些粗鲁的“韩国流”。吴大师对这些“没有境界”的棋谱不看一眼,寿眉一挑,继续研究他那有佛理、有哲学的“高知围棋”。rn rn 谁来传承吴大师的智慧呢?“21世纪围棋”何日可以在普通棋迷中流传?rn rn 平生事物总关情,雅谢纷纷局一枰。不是畏难甘袖手,嫌他黑白太分明。吴清源大师将全部生命投入进这黑白分明的围棋之中。在他眼里,黑与白已经不是对立的两色,她们是中和的,她们可以幻化出这世界所有的色彩。(作者:东方阁) rnrnrnrn rnrn 大师智慧还是故弄玄虚——吴清源“21世纪围棋”?战绩不用说了,没谁能比的过
看rp
他回国带来好几个徒弟
还开了基金会
老了以后不怎么下棋
研究点东西
还被人说成故弄玄虚
抗战中梅兰芳拒不与日本合作而吴清源投靠日本,谁的行为符合东方传统道德伦理?
东方传统道德伦理范围很大,但是爱国觉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在现在国泰民安的时代,如果那个公众人物改了国籍,大家在背后还会骂他几句呢,何况是祖国处在生死存亡之际,投靠敌国的行为。
吴清源所处时代,就是外敌环绕,国将不国之际。在当时的极端环境下,他受到了本人山崎有民的帮助,成就他东渡日本的契机,山崎有民也被吴清源称为“永世难忘的恩人之一”。虽然中国也有“士为知己者死”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古言,可是在民族大义面前,这些都不算什么。虽然他并没有做过真正伤害祖国的事情,但是在国难当头,却加入日本籍,抛弃国家这样的行为和东方传统道德伦理背道而驰。
反观梅兰芳先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不做亡国奴,举家前往上海,为了鼓舞大家的抗日士气编演了《抗金兵》和《存亡恨》这两出抗敌的戏。1937年8月13日,上海沦陷,梅兰芳为了抵抗日本人的纠缠,逃到香港开始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为了抵抗汪伪政权特务机关的76号宅院的要求,梅夫人为梅先生注射四联防疫针,让其发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不管是在什么时代,热爱祖国也是道德标准的第一条。一个背弃国家的叛徒和一个抵抗的斗士有如何能够相提并论!抗战中梅兰芳先生拒不与日本合作和投靠日本吴清源谁的行为符合东方传统道德伦理,不言而喻!
有人知道吴清源不?他算是超越民族界限的棋神还是最无耻汉奸
1 吴清源去世前后,网上流传一种说法:爱国棋王谢侠逊在抗战期间到南洋募捐五千万元,吴清源却跑到中国来“劳军”,两相比较,高下立现,云云。
2 1942年吴清源随其师濑越宪作访华,只是和顾水如等棋手进行了围棋方面的交流,所谓“劳军”完全是没有证据的污蔑,赵之云《我所了解的顾水如先生》一文已经作出了澄清。
3 谢侠逊抗战期间到南洋募捐五千万元,是不是事实?据《百岁棋王谢侠逊》一书第137页《年谱》:(1937年12月至1939年3月)共募得捐款5000余万元,金银、首饰、珠宝无数,并征召华侨技师、技工3300人回国参加抗战。
4 据“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的贡献”一文:据国民政府财政部的统计,八年抗战海外侨胞捐款总数为国币13亿多元。以陈嘉庚为首的“南侨总会”战时义捐国币4亿多元。
5 据“抗日烽火中的陈嘉庚与南侨总会”一文简述如下: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沙捞越、缅甸、泰国、香港等45个城市华侨救亡组织。到1940年,南侨总会领导的基层组织达702个。
6 如此庞大的组织,整个抗战期间共捐款国币4亿多元,谢侠逊短短一年半,仅凭一个人就募得五千万元,还有金银财宝无数?很明显是绝无可能。
7 百度百科陈嘉庚:“1939年,他应国内之请代为招募3200余位华侨机工(汽车司机及修理工)回国服务。”陈嘉庚加上南侨总会总共招募3200位机工,谢侠逊一个人就招来3300名华侨技师?很明显是绝无可能。
8 百度百科谢侠逊:“后逢国民党政府准备派五位巡回大使出国募捐,其中赴欧美四人已定,惟去南洋的苦无适当人选。谢侠逊找到邵力子,毛遂自荐。邵力子为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为之保荐。”这段描述很明显不符合历史,因为南洋方面已经有陈嘉庚了。如今为表彰谢侠逊一人,而置陈嘉庚和南侨总会的功劳于不顾,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9 至此所谓谢侠逊只身赴南洋为抗战募得五千万元,已经被证明为完全是一个神话。那么谢侠逊到底为抗战募捐到了多少钱?据崔普权《北京象棋往事》一文: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谢侠逊在抗战爆发后,利用棋艺宣传抗日,在海外募捐两年多,筹款5万元支援抗日,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10 至此已经真相大白,爱国棋王谢侠逊为抗战共募捐到了国币五万元。而据吴清源自传《天外有天》一书第114页:昭和十四年(1939)天津遭水灾时,根据我的提案募捐了四万日元。由常务理事松井为代表,将那笔捐款携至大陆去救济。
11 1939年爱国棋王谢侠逊为中国抗战所募捐的国币也就是法币五万元: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第29页:(1936年)法币一百元合29.75美元。
12 1939年吴清源为天津水灾所募捐的四万日元:百度百科日元:1934年,1美元=3.45日元(100円=29美元)。
13 据此可知,大致相同的年代,法币和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大致相当。也就是说,抗战期间吴清源为中国人民所作的贡献,和爱国棋王谢侠逊不相上下。两位都是既有高尚爱国情怀,又在各自专业领域达到顶类水准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还有任何疑问吗?
从我们受的爱国教育标准,吴是的。为什么不做个抗日地下党?为什么不舍身取义?为什么去劳军?你能知道吴,就是因为他没有死,而且在两国敌对的环境中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就(他是14岁去日本学棋并不是带艺投敌),很多人就想了,如果他是个纯粹的中国人,我们也能分一份与有荣焉。
但是从吴的人生轨迹,你很难去责备他的人格。金庸就说最敬重佩服的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相似时代的大人物,比如周恩来、梅葆玖也都对吴倍加推崇。吴1958/1985到台湾和大陆的时候两地政府是将他作为“打败了全日本的国手”这样形象迎接吴的。
他去日本的时候正是国内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可能有多少(对当时不断更迭的政权也不会有忠诚感),最多只有民族的概念。11岁丧父、全家靠他在段府做陪下棋的清客的报酬度日。13岁时段倒台,失业在公园下棋,棋谱传到日本、棋届大师发现了这个天才,大力奔走包括后来的首相犬养毅等,还有日商全额资助他,雪中送炭似的把他全家安顿到日本,当时是20年代,中日还没有开战。受此知遇之恩吴应该是对日本人有好感的。
在日本当上职业棋手后吴如鱼得水,而他的老师、好友、妻子、对手或者说是同事都是日本人,棋院副总裁称他为棋届的“宝贝”,颇为厚待他,十番棋擂台后民意调查中显示,吴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仅次于天皇。而且最重要的,他受到的宣传和他的理想都是中日亲善(日国内也是大东亚共荣圈的宣传,就像苏联的以解放全人类入侵东欧在国内的宣传也是正义的)在这种环境下,他也不可能自觉的反日本社会。
吴是棋手,并不是政治人物。他在棋坛上是神,但政治中也只是棋子。战时军国主义利用他,战后台湾和大陆其实也都有宣传吴“打败全日本”来提升民族自信心,吴的处境肯定是相当矛盾的,日本有人死亡威胁他,国内也有人悬赏他,怎么做都有人说他背叛。宣传的期许太高所以导致了很多国人介意吴有“换国籍”的污点,实际上吴在棋盘之外,也就是个普通人-或者说比普通人还单纯。或许吴认为能下棋就好(不加入日籍是不可参加头衔战的),其它并不十分介意。
吴本身无意作恶,虽然有一些行为从我们的角度认为是不对的。关于劳军可以参见他的自传:吴并不以为是汉奸行径,他是参加老师带团的“中日亲善围棋交流团”和汪伪政府组织的棋手交流,行程中被安排与日军军官下了几盘棋,或许他真是相信只是下棋,但从我们的角度是不能接受的。饱受诟病的还有,在许多属围棋迷的日军写信给他时,总是回信请他们“别太虐待中国人”。这一点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为什么不说“善待中国人”或“不要虐待中国人”?为何加个太?!这一点确实是断章取义了,稍接触一些日文的都知道,平辈说话语气是比较谦和婉转的,请别太……是一种比较常用恳请的语式,劝阻的意思里面又去掉命令的口气,等同于“不要这样”,并非“可以,只要不过分就行”,而且吴既然提及也不可能表达这个意思。
为什么我打了这么多字呢?因为我学棋的时候一直以吴不是纯粹中国人而遗憾,到了我儿子学棋的时候、言棋必提吴清源,有一次我和他说吴是日本籍,并不是民族英雄(有一套十番棋漫画就是讲吴如何打趴小日本,里面吴的形象是睿智少年、对手都是日本浪人形象),深深的伤到了他。后来我读了吴的传记、再留意看了一下相似时代的人物对吴的评价,还有国内棋坛人物的采访,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以聂卫平的看法来总结吧:“吴先生的那个成绩,他在分先的时候,不贴目数的时候,能取得那样的成绩,现在的人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都是我们作为棋手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他入日本国籍,由于当年的国情,中日两国(围棋)实力的对比,相差很多。他又在日本学棋。他入日本籍,我想很多可能中国人会有意见,(会)不同意。但我觉得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当年他生活在日本,他在日本下棋,条件是非常的,可以想象的,苦啊。而且日本当时军国主义(思想)那么严重,严重的排华、反华。他在那个时候能生存在日本,本身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我觉得他加入日本籍是件非常可以理解(的事)。”
由吴清源联想到民族观和爱国观,孰是孰非?
所处时代的不同造就了看法的不同,当今社会的人脱离了中国国籍,加入了别的国家,在今天的普遍的看法中,并不是 什么错事,更甚者会得来很多人的羡慕。现在很有多钱、有名的人即使自己不选择离开,也会把孩子送出去。对此没有人指责他们,因为这时候的他们的做法不涉及到名族大义,道德问题。
当时那个年代,外敌环绕,国将不国,当此国破家亡之际,没能拿能义愤填膺保家卫国,尽匹夫之责,却选择了投靠了国家的敌人。虽然,在当时的环境下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只有糟糕和更加糟糕,但是吴清源选择了让生活不糟糕,那么他就要承担因此到来的后果。
有人认为吴清源赴日是在抗战开始,认为这只是个会下棋的人,认为他从来没有做过伤害国家的事情。但是,他获得日籍却是在1934年,是在918事件之后第三年。中国处处受制与人,冲突不断发生,日本对中国的野心路人皆知,处在其中的人真的无所知。何况他之后参与“棋道报国会”到中国来劳军、写文章表忠心、慰问日军伤兵等等,又当何论?
从当时中国的大环境来说,中国抵抗外敌入侵的士气和意志正是高昂,同时也是高度紧张的,任何一点点努力和意志的增强都是十分珍惜的。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没能为之加力本就不该,何况投靠了敌国,就是对万千水深火热的同胞的伤害。即使他没有做过直接伤害的祖国的事情,也是不可宽恕的,那就好比有人伤害了你的父亲,你却认仇人为父,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兄弟姐妹是不会原谅的。
所以不要以当今的评判标准来为吴清源开脱,因为在他的年代,他觉对是一个叛国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