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中国海军那么强盛可为什么到了清朝就弱了呢,就算不进步可为什么就连郑和时的造船技术也没能保留?明朝和清朝虽然都是属性闭关锁国...
明朝时中国海军那么强盛可为什么到了清朝就弱了呢,就算不进步可为什么就连郑和时的造船技术也没能保留?
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是防内贼,因为明朝有大量的残余势力逃到了国外,国内的汉人百姓依然希望反清复明的势力能打回来,所以海禁就是为了断掉汉人的念想,靠海百姓全部搬空,这就是所谓的无人区,禁海手段也更严厉,因为他们要对付的是更可怕的对手。还有满清认为他们能靠战马打赢热兵器的明朝,就以为后面也能,但是科技和马匹不一样。
以前汽车和马匹的故事也是一样,汽车才发明的时候,马匹可以轻松跑赢汽车……那时候是靠锅炉的,真正的汽车……当时骑马的贵公子都嘲笑发明汽车的人,但是现在呢……马还跑的过汽车吗?
为什么郑和时期宝船体积庞大,后期明朝军舰再无如此规模的战船?
这里单独说明两点:1、故明时期只有水师,没有海军,因为当时认为水师是辅助陆军的,不能单独成军。2、郑和时期之后,水师没落了,而手上有宝船图纸的工匠将图纸藏起来,后来没能流传下来,或者交给官府,而官府保存不善,遗失了。
今天的马六甲、爪哇等地都有“三宝庙”。下列人物与此相关的是郑和。
古代的宝船容量大,为何说不是小帆船的对手?
现在有说法认为明朝的宝船可能不是一些欧洲小帆船的对手,其实这一点应该是必然的,飞宝船最大的功能是作为运输船使用,本身并不是战船,宝船随行会有很多的护卫船队,他们才是对外作战的主力。
现在关于保船的形制和重量还没有明确的确定,不过可以预估出来,明朝宝船的吨位大约在400吨到600吨之间,旗舰大约在1000吨左右,可以适应远海航行,载重量远高于同时期的所有国家商船,郑和7次下西洋率领的宝船舰队也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进行商业贸易,一追求船体庞大和载重量大。
运输船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尤其是大型运输船,在海面上的速度较慢,转向困难,并面对小型快速船队的时候就处于弱势,只要对方快速穿插,还是有机会击沉宝船的。现在的运输船基本上也是这样,我曾经在大型的施工船上工作过,耙吸式挖泥船的满载吨位能够达到七八万吨,而一些现在主战的小型驱逐舰,也不过就在一两万吨左右,假如将施工船进行全面的武装,在海面上碰到军舰也是毫无抵抗力的。
不过在明朝时期,火器还不是特别发达,海上作战主要是依靠投石机弓箭以及小型火炮进行远程打击,最后真正击溃对方的还是接舷战,这个方面宝船就拥有更大的优势了。宝船在面对小型帆船的时候,就相当于大群的步兵,面对小股的骑兵,面硬碰硬的话,肯定是保全更有优势,但是在实际战斗过程中,却很难直接击溃敌人,敌人逃跑也是追不上的,在海面上算是各有各的优势,但是这个差距没有达到绝对大,能够以运输船硬扛敌方军舰的进攻,船还是十分值得夸耀的,毕竟在当时世界上所有国家,没有能够制造这种大型舰船的。
都说郑和宝船排水量超过航母了,真的假的?
席龙飞长期从事船舶设计、船型技术经济论证及船舶发展史教学与研究,是中国船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介绍说,600年前,郑和奉使第一次下西洋,他自己乘坐的宝船到底有多大,一直是史学界之谜。据《明史·郑和传》明确记载:郑和乘坐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换算后,应为长125米,宽50米。宝船是船队中的帅船,是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庞大的木船,用作使团领导成员和外国使节乘坐,以及装载明朝赠给各国的礼品和各国回赠的珍宝。
席龙飞通过对史料的潜心研究发现,宝船上下共有8层,包括郑和在内的近千名官兵生活和工作在大船内,排水量近万吨。在郑和时代100年之后,西方一些知名航海家的船也并不大,哥伦布的旗舰“圣·玛利亚”号长只有80多尺,排水量约233吨,麦哲伦的旗舰“特立尼达”号排水量只有110吨,达·伽玛的旗舰“圣·加布利尔”号也才400吨,郑和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用现代的航空母舰来形容宝船并不为过。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是日本的“凤翔”号,它的飞行甲板长168米,比宝船稍长,但是它的最大宽度只有22米,还不到宝船的一半。根据现代造船专家的估算认定郑和宝船的排水量是一艘二万吨级的巨轮。据统计,在郑和大航海期间,全国共造大小海船近4000艘,船场遍及全国各地;永乐年间,明朝海军拥有3800艘舰只,其中包括1350艘巡逻船,南京新江口有400艘大型主力舰。因此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断言:"在1420年前后,中国海军也许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其它亚洲国家,甚至可能超过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超过所有欧洲国家海军的总和"。
史书记载,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者六十二”。依据这一尺度,郑和宝船将长达135米,排水量近2万吨,超过英国无敌号航空母舰,甲板面积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当时海上无可争议的巨无霸。如此庞大的船队显示了明代中国惊世骇俗的造船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