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花木兰,神化的穆桂英,谁才是真正载入正史的女将?真正被载入史册的女将是明末大将秦良玉。中国历史数千年,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
虚构的花木兰,神化的穆桂英,谁才是真正载入正史的女将?
真正被载入史册的女将是明末大将秦良玉。中国历史数千年,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性格鲜明的将星。不过一个共同点是,这些名将基本上都是以男性为主,这点我们很容易理解,毕竟古代还是一个“男权社会”。但是在男权社会下,就没有那些智勇双全的巾帼女将了吗?当然有!据说花木兰和穆桂英,都是胆力过人的女中豪杰。不过史学界一直有一种观点,说花木兰和穆桂英都多有夸大,真正名留青史的女将另有其人。是这样吗?这位女将又是谁呢?
花木兰和穆桂英的事迹确实很大程度上都是虚构的。花木兰这位女将军,其实她的出处并不是什么权威史料,而是那首现在还入选了高中语文课本的诗句:《木兰辞》。也就是说,这位女将军其实就是文学创作中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而穆桂英,的确是《宋史》里确确实实记载过的,不过只有寥寥数语,说明过她的出身而已。至于他后来成了什么“杨门女将”,还曾经在宋辽战争中大显神威,都是民间传统戏曲的加工,并不属实。
真正名留青史的女将是秦良玉。我们都知道,明末这段历史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统一王朝时期。当时正值所谓的“小冰河时期”,再加上明朝朝堂混乱,各地更是烽烟四起。这个时候秦良玉这位女英雄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是明朝岌岌可危的江山下,一颗璀璨的将星。后来在公元一六二一年,她还亲自率领数万明军士卒,出关应战八旗兵,与当时正值巅峰的八旗军打了个难分胜负,要知道,这在当时已经是耸人听闻的战绩,秦良玉堪称是明末最出色的将领之一。
综上所述,明末秦良玉,才是真正被载入史册的女将。
穆桂英是虚构人物,那中国第一个女将军是谁?
将军,一直都是人们崇拜的偶像,他们不仅武艺超群,而且熟知兵法。在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无不令人为之慨叹。
尤其是提起女将军的时候,很多人更是对这些巾帼英雄敬佩不已。大家比较熟知的古代女将军,基本上就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以及杨门女将穆桂英。
实际上这两位巾帼英雄,只不过是虚构人物形象,在诸多史书中,并未见其名号。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第一位女将军,除了这二人之外,到底会是谁呢?
这就要从3000多年前的殷商说起,商朝第二十二位君主武丁,曾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创造了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武丁盛世”。
在这个过程中,武丁的王后妇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武丁在对周边方国,以及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作为当时的军事统帅,为“武丁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一、中国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历史上对妇好的记载十分有限,只是说她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甲骨文上曾篆刻了一段文字,大意为妇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为了稳定商朝的统治,曾前后替武丁征战多达90余次。妇好并非她的本族姓名,在殷商时期,“妇”只是尊称,同时也是一种亲属称谓。
她的实际姓氏为子(古音zǐ),在出土的铜器铭文中,妇好被记录为“后母辛”。 “辛”乃妇好去世之后的庙号,在周祭卜辞中,亦可称为妣辛。
有人可能会根据妇好的个人经历,去猜测她的长相,是否与战国时期,齐宣王的王后钟离春相似。
事实上史料中记载,妇好的长相,不输杨贵妃。而她在商朝的地位,也堪比女帝武则天,可以说妇好,就是古代巾帼英雄的代表。
由于妇好相貌、武功出众,并且为武丁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武丁赏赐给她许多封地。
由于在她的众多封地中,有一个以“好”为名的地方,所以她又有了一个新的氏名“好”,至此之后,妇好便成为了她的姓名。
商王武丁在位期间,曾有过三位王后,很显然他最爱的便是妇好。所以在妇好去世之后,由于武丁悲伤过度的缘故,封其庙号为“辛”。
武丁还曾专门为妇好配“冥婚”,也就是说将死去的妇好嫁给贤王,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替自己照顾妇好。
安阳市殷墟宫殿宗庙区丙组基址西南,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发现了一座墓室并不是特别大的古墓。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古墓不仅保存的特别完好,而且陪葬品也高达1928件,其中不乏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大钺、发笄等。
妇好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还建有一座“享堂”。而这座“享堂”则是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重要历史见证。
墓中还有青铜器篆刻的铭文,不仅记录了她生前的功绩,而且也描述了妇好与武丁的爱情故事。
铭文大概意思是:妇好与武丁感情甚好,他们俩互帮互扶,才有了殷商的“中兴之盛”。二人一个是经线。一个是纬线,一起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
实际上从铭文中可以得知,妇好除了在国内作战之外,还为商王朝清除了外敌,她曾带领一万多人去攻打古羌。
这一仗解决了当时商王朝的边境之乱,后人评价这场战役,堪比炎黄二帝大战蚩尤的功绩。
妇好作为我国第一个女将军,不仅为后世巾帼女英雄,做出了一个好榜样,而且也为夫唱妇随的爱情,以及为国分忧匹夫有责,做出了十分重要的带头作用。
花木兰和穆桂英是虚构的,历史上有哪位巾帼女英雄?
在男性地位普遍高于女性的我国古代社会,历史舞台上往往是男性担任主角,大放光彩。这就导致了我国历史上,不论是出将还是入相,都少有女性的身影,再加上后来对女性的限制愈发过分,她们几乎不能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生存和生活。
即使如此,我国古代依旧有着许多的杰出女性成功上位,在写满男人名字的青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
举例来说,作为英勇女性象征而被创造的花木兰、在小说演义中保家卫国,抗击西夏的杨家十二女将、两宋之交抗击金国的梁红玉等等,都成为了民间津津乐道的女性英雄形象。
不过,其中有些人物和其事迹是文学艺术作品创造出来的,而南北朝末年致力于维护和平、平息战乱的巾帼英雄冼夫人却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她为什么被奉为"岭南圣母"?她又为岭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南朝梁天监十一年(512),冼夫人出生于高凉郡,也就是今广东省高州市一带。据《隋书》第八十卷关于当时著名女子的记载:"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也就是说,冼夫人是岭南首领之女,她的家族世代在此镇守,占据着周边的山林和洞穴,且统辖的人口达到了十几万户,俨然一方霸主。
冼夫人出身蛮荒之地,血统也并非是中原大地上普遍的汉人血脉,她的民族名叫"俚"。今天我们在组成中华民族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已经无法找到俚族的名字,他们大体上是上古时代越人的后裔,居住在今天广东南部的雷州半岛一带。后来逐渐向北迁徙繁衍,成为了岭南地区的主要民族,最终逐渐和其他民族融合,消失在历史中。
冼夫人身处当时强盛俚族的领袖世家,倘若昏庸无能,当然是无法青史留名的,据史书记载:"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冼夫人机智过人、贤惠开明,得到了部族人民的广泛支持。此外,她劝人向善,在岭南地区调节争端,维护了当地的和谐与稳定。
冼夫人既聪慧异常,又心地善良,在被罗州刺史冯融聘为儿媳后,她尽心竭力辅佐丈夫冯宝,协助他治理百姓、建立威信。史载:"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没过多久,冼夫人便将岭南发展得井井有条,引得众多势力争相结交。
大宝元年(550),高州刺史李迁仕趁着大将陈霸先北上征讨侯景的机会发动叛乱,事发前,他征召冯宝,准备借他之力为己所用,但冼夫人将他的想法看穿,阻拦住冯宝,并最终用计将其平定,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后来,陈霸先自立为帝,建立陈朝,而冯宝则在不久后撒手人寰。他去世后,各部族陆续发动了一些小规模骚动,冼夫人很快从丧夫的悲痛中脱离出来,安抚各地人民,史称:"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陈朝建立不久,广州刺史欧阳纥便阴谋作乱,他本想拉拢冼夫人这一势力,便劝诱其子冯仆。
但冼夫人对孩子坚定地说道:"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在冼夫人和陈朝军队的共同剿灭下,欧阳纥兵败。战后,鉴于冼夫人的功绩,朝廷"诏使持节册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赉绣幰油络驷马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并麾幢旌节,其卤簿一如刺史之仪。"
陈国被隋朝攻灭后,岭南各地失去了依靠,便"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即使隋军势如破竹灭亡了陈国,但岭南地处偏远,难以强攻,于是杨广便派陈朝后主写信给冼夫人,让她率土归降。冼夫人尽管个人情感上十分悲痛,以致"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但还是依从大势,选择了归附于隋。
仁寿二年(602),九十岁高龄的冼夫人驾鹤西归,留下了一段治理岭南的传奇。
她之所以被称作"圣母",是因为她德高望重、为人尊敬。而她对岭南发展的贡献,无疑是她在发展生产、化解纷争、促进和谐等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岭南得以逐渐摆脱蛮夷之地的形象,这为它日后的蓬勃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